无陪护新生儿的护理难点与临床干预
2020-03-01徐艳,黄艳
徐 艳,黄 艳
(新疆乌鲁木齐市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医疗体系的完善与改革力度不断增大,医疗护理方面的责任风险也不断提升。新生儿病房一直属于护理风险较高的科室,主要表现为护理难度大、存在较多不安全因素,很容易引起医患纠纷,甚至会威胁到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本次研究选取的对象为无陪护新生儿,主要分析其护理难点并提出、落实干预措施,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主要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无陪护新生儿80例,预先分析这些新生儿护理难点,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21例男性、19例女性,有17例为早产儿、23例为足月儿,出生天数均为1天~30天,平均天数为(15.36±5.20)天;研究组:23例男性、17例女性,有18例为早产儿、22例为足月儿,出生天数均为1天~30天,平均天数为(15.84±4.98)天。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
1.2 方法
分析无陪护新生儿护理难点,其涉及到的因素如以下几点:①新生儿自身因素以及生理需求。无陪护新生儿自身免疫力较差,基本都会患有疾病,需要采取静脉通道、吸痰、气管插管等措施,患儿皮肤损伤程度逐渐加重,很容易引起感染等[1]事件,对其展开护理需要十分细致。②护理人员因素。对无陪护新生儿实施护理均在封闭环境下进行的,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以及专业水平不足,无法意识到风险意识,没有严格按照护理制度进行,也无法及时评估新生儿自身状况,容易引起并发症。在无陪护新生儿病房中的设备都比较先进,护理人员缺乏操作技能时极易引起风险事件。且新生儿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许多护理人员无法准确评估新生儿现状,出现病情加重时耽误治疗。③环境因素。对于无陪护新生儿而言,环境控制措施十分重要,病房地面、空气消毒达不到要求都会引起器械污染,引发院内感染。
分析无陪护新生儿护理难点后分析其干预对策,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护理难点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对无陪护新生儿基础护理进行加强,其中包括口腔护理、眼睛护理、皮肤护理等[2],对于存在重症感染的新生儿应当加强管理与巡视措施,由责任人员负责观察新生儿身体状况及病情,采取并发症预防措施。②建立无陪护新生儿护理规章制度。新生儿科需要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小组,实施各项风险预防机制,护理人员必须学习相关的新生儿护理标准,并按照各项制度落实。医院可通过培训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应急事件处理能力。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提升护理人员护理技能,保证护理人员能够充分掌握新生儿疾病知识以及身体状况等,并熟练使用各项抢救设备,为新生儿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③院内感染控制措施。及时清洗各种医疗器械[3],定期做好病房消毒措施,保证空气、地面、器械的无菌性,护理人员也需要按照严格的六步洗手制度实施护理,降低感染的发生率。④满足新生儿的生理需求,除了适宜的温度、湿度、清洁的环境外,还需要考虑到新生儿的生命问题,无陪护新生儿病情轻重缓急,护理人员可观察新生儿的哭声,新生儿大都以哭声表达需求,关注哭声的变化时新生儿护理人员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学会分清新生儿饥饿时的哭声、不适时的哭声或是病情严重时的哭声,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本次观察指标为两组护理缺陷率以及投诉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均为计数数据,%表示,x2检验。P<0.05时,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出现3例输液外渗、3例皮肤损伤、2例其他事件,护理缺陷率为20%;研究组出现2例皮肤损伤,护理缺陷率为5%,x2=14.075、P=0.001。对照组有5例投诉,投诉率为12.5%,研究组有1例投诉,投诉率为2.5%,x2=13.115、P=0.001。研究组护理缺陷率及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
3 讨 论
无陪护新生儿大都患有疾病,且其病情复杂,在护理过程中存在较多风险以及难点,都会引起护理风险事件,从而出现医患纠纷。
随着医院对护理效果的重视度逐渐升高,临床也开始评估无陪护新生儿护理难点,其涉及到的因素多样,包括新生儿自身身体质量、护理人员、医院环境等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展开全面、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护理缺陷事件的发生,整体提升护理质量。
本研究针对我院无陪护新生儿护理难点进行分析,并实施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促进医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