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剖宫产患者导尿管误入阴道的案例分析
2020-03-01贾大红
贾大红
(稷山县人民医院,山西 运城 043200)
导尿术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出尿液的技术[1]。留置导尿管是临床护理常见操作,女性患者由于其特殊解剖生理,尿管插入时误入阴道的案例时有报道,但此次案例与以往有所不同,故报道如下,以示同道借鉴。
1 案例介绍
孕妇江某,31岁,主因“G2P1孕382+周,胎膜早破1小时”于2018年9月14日4时35分急诊入产科,诊断:宫内妊娠382+周G2P1横位,瘢痕子宫,胎膜早破。入院后立即完善各项辅助检查,拟定于9月14日5时30分在硬腰联合麻醉下急诊行剖宫产术。产科护士白某急给予术前准备,留置导尿管,见尿管内有白色稍浑浊液体流出,认为是尿液,随后固定尿管。于5时40分患者被接入手术室,执行入室后常规准备,手术医师准备开腹时,发现孕妇膀胱底部与脐平,无法正常实施手术。医护人员只好暂停手术,组织讨论分析病情,叩诊腹部呈浊音,观察集尿袋,无尿液引出,查找引起少尿的原因。再次检查导尿管插入情况,才发现导尿管误入阴道,巡回护士立即拔出尿管,更换尿管重新由尿道口插入,放出500 mL尿液后手术顺利进行。此案例导致手术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延长约30分钟,虽未给患者造成严重不良后果,但给手术医师带来强大心理压力,也增加了剖宫产手术的风险。
2 原因分析
2.1 护士因素
该护士24岁,工作年限3年,临床经验不足,尿管误入阴道后有少量白色浑浊的羊水流出,误判为是尿液流出;未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和病人转交接制度,产科护士尿管插入后未进一步确认其部位是否正确,手术室护士接病人时也未仔细核查尿管留置情况。
2.2 患者因素
患者因胎膜早破需急诊手术,焦虑紧张,感觉能力下降,对导尿管插入部位分辨率降低;第一胎为剖宫产术,不属于已产阴道,气囊导尿管注水后容易固定不易脱出。
2.3 环境因素
陪侍人多,环境嘈杂,家属焦急询问,主治医师催促,无形中增加护士心理压力,影响操作正常发挥。
2.4 管理因素
管理者不注重专科操作的培训,尤其对于低年资护士,医院没有规范的培训计划,检查督导不到位;对常见操作未进行定期考核,造成护理人员操作功底不扎实。
3 整改措施
(1)产科立即组织护士学习专科知识,重点是女性会阴解剖生理,羊水和尿液的区别,如何准确判断尿液流出;在未见尿液流出的情况下,可以改变患者体位观察有无尿液,也可以从尿管中注入无菌生理盐水,如在膀胱内,则注入通畅,如在阴道,则会溢出[2];加强应急演练,提高专业技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遇到紧急情况时沉着、冷静,忙而不乱;
(2)护理部随即召开全院护理安全警示教育会,通报该不良事件会对患者引起的所有危害,要求大家以此为戒;修订《手术病人入手术室前交接流程》,明确手术病人交接内容(病情、病人信息、术前准备、管路、用药及皮肤情况等),并在日常工作中督导落实;对全院30岁以下的护士强化培训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解剖生理学、基础护理学等,严格考核,做到人人掌握;定期对临床科室进行专项检查,检查结果与科室绩效考核挂钩。
(3)加强病区管理,做好入院宣教,限制陪侍探视人员,创造安静、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
( 4 ) 严 格 执 行 交 接 班 制 度 , 做 到问清、看清、交清、接清,对各种管道认真查看有无移位、脱落及引流是否通畅[3];手术室护士接患者入手术室后,应双人再次核查以上交接内容,在手术开始前确保患者身份和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准确无误。
4 讨 论
临床工作中,留置导尿管误入阴道的案例时有报道,大多都发现及时并立即纠正。此事件中,该孕妇为胎膜早破,第一胎是剖宫产,不属于已产阴道,所以气囊导尿管容易固定;导尿管误入阴道后,有羊水流出,护士误判断为尿液流出,未及时纠正;手术室护士接病人时也未认真核查,导致病人上手术台后出现尿潴留,使手术无法正常进行,延长手术时间至少30分钟。此案例实属少见,本院对该事件整改措施实施效果满意,故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