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2020-03-01

关键词: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思政

杨 蓉

(南京体育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4)

新时代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思政课也越来越受重视。2019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这个根本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在教师,近年来思政课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新的挑战[1]。

要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要坚定不移地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 “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去。思政课教师应自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 “六个要” 和 “八个统一” 的要求对标找差,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坚定、品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1 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1.1 思政课教师队伍人才数量急需配齐

目前全国高校加大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力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学科的高端人才缺口很大,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无法按照1:350 的比例配齐,不同高校和不同课程的教师均存在缺编现象。思政课教师队伍中尤其缺乏高学历高职称的青年骨干教师,特别是专业型、学术型教师,八支队伍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台的措施尚不健全。高校为思政课教师所提供的教学、科研方面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教师教研潜力的发挥,阻碍了师资队伍的发展提高。

1.2 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亟待完善

当前的思政课教师培训机制缺乏时效性、合理性与针对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思政课教师综合业务素质的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参加的多为高校统一组织的大型培训活动,培训力度较低,互动性较弱,教师不能及时按照新形势的要求更新知识储备;培训方式固化单一,多为专家讲授,培训活动中缺少有效交流互动环节;总体培训时间短,培训内容覆盖面不全面等。学校在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灵活性不足,未充分考虑到各门课程内在的差异性,泛泛而谈,忽视了开展具有针对性培训活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3 思政课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尚待健全

学校在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优评奖等核心指标上,考核评价体系标准单一、不完善,缺乏指向性,简单地以科研为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缺少能力与知识并重的考核体系,忽略了对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考核,而将论文发表与著作出版、课题申请与结项、科研项目获奖等科研业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对潜心育人的一线教师工作激励不到位、缺乏教学成就感,致使一些教师思想认识产生模糊,极大地影响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

2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

2.1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发展的必然逻辑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展、教学任务的完成、科研理论的创新,必须要有一支专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通过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对马克思主义学科教材内容的把握,根据高校学生的实际,安排合理的教学方法,编写具有时代特色的教案,用正确的方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并且通过利用教学中所学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理论运用于实践所迸发出的火花,有利于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思考,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科的不断发展。

2.2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旗帜方向,事关立德树人。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坚定学生的社会主义信仰,在学生的青年时期播下真善美的种子,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2.3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培养承担民族复兴重任新人的重要保证

当代青年生逢其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思政课教师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解答大学生所关心的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引导大学生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讲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 “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 “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 “好” 等重大问题,引导他们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将自身的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梦想中,树立高大立体的精神标杆,将小我融入大我,将集体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薪火相传,为新时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新人。

3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具备的素质分析

3.1 坚定分明正确的政治方向

思政课是国家的政治课,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除了爱岗敬业精神、认真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师德师风,廉洁自律的操守等高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外,还要具有崇高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政治观,以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己任,才能更好的开展高校思政理论课程[1]。

3.2 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和宽广的视野,才能为思政课的开展提供保障。思政课教师队伍应有大量的人文社科知识储备,包括交叉学科知识技能,如哲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技能也需要具备,包括英语水平、法律基础水平等,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够促进任课教师有效开展与课程相关的交流,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良性循环、齐头并进[2]。

3.3 现代化的授课手段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使得思政课教师的信息化技术得到了有效提升,丰富了教师备课、授课的手段,同时也更符合青年学生的交际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VR 仿真虚拟实践课体验、线上线下互动、数字化影院建设等得以广泛应用,要求思政课教师队伍必须熟知现代课程发展成果、充分掌握现代化操作管理方式、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机相关技能等,最大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效率[3]。

3.4 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高校思政理论课程除了运用传统方法和现代教学手段授课之外,还需要与学生有效的互动、沟通和交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学生心声,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和协调,把学生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解释透彻,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还必须在沟通协调方面具备良好的能力,以使该课程能够顺利开展[4]。

4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

2019 年 8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这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也阐明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4.1 形成激励措施

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步,就是严格对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从人财物、办公条件、职称晋升、评优奖励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提高教师的基本待遇,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充实教师后备队伍。需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此外,还必须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领导思政课建设的考核标准,将其作为核心指标纳入对学校主要领导的政绩评价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实施巡查和督查。

4.2 强化终身学习理念

要求思想政治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时传达上级重要会议、文件精神,做到思政课教师先学一步,学深一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深入推进 “三进” 工作。并且尝试通过跨专业、跨学科的集体备课、专业理论培训和教师业余学习、教学竞赛等形式加强培训,形成育人合力。

4.3 提升数字化授课技巧

迎合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方式,基于新媒体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播,思政课教师应积极在课堂中运用,在教学中有效融合声音、图像以及视频等因素,开展线上线下教学,提升思政课程的有效性与针对性。思政课教学中应广泛运用网络资源与新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6]。教师要能够进行行之有效的指导,提升新媒体教学的影响力,促进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兴趣,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4.4 开展师德师风建设

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素养,思政课教师应带头弘扬清风正气,立师德、铸师魂,扎实推进学校师德建设。建立教师评优制度,实行教师职称评聘师德差评 “一票否决”。结合思政课教师特殊的岗位要求,增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学习教育,组织开展针对思政课教师的 “两学两做” 学习教育活动,要求思政课教师做到四个统一,自觉坚守精神家园、严守道德底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断提升人格魅力。

5 结语

新时代对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 “六个要” 和 “八个统一” 的要求,打造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马克思主义思政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