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大型产业园中的全生命周期应用
2020-03-01曹洪亮
曹洪亮 高 迅
合肥光谷联合发展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61
当前,运用BIM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相应的管控已经在许多项目中得以实现,甚至在相当多的项目中已经出现智慧工地、智慧园区等先进的技术平台。杨建基等[1]认为,运用BIM技术可以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等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宋小月[2]认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全生命周期运用BIM技术可解决能耗大、污染波及范围广、工作效率低等传统施工难题,为建筑行业在技术和管理上提供新的突破口。从海虎等[3]认为BIM技术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技术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和进度管理上。
众多学者在BIM技术和全生命周期建设工程研究中给出了他们的思路,并有大量项目证明了其可行性,但如何运用BIM技术致力于大型产业园区项目全生命周期建设,仍然缺乏较为细致的研究和实践。
本文依托合肥某大型产业园区项目(图1),介绍通过BIM技术打造智慧工地、智慧园区,有效对园区项目进行管理的应用情况。该应用成果对后续项目全生命周期运用BIM技术建设和管理运营大型产业园区具有参考意义。
图1 合肥某大型产业园区项目效果图
1 工程概况
该产业园区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徽州大道与南京路交叉口东北角,总规划用地114 400 m2(171.6亩),总规划建筑面积640 000 m2,是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金融后台完整产业链的关键一环。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主要有以下3个特点:
1)体量较大,建筑设计较复杂。该大型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总楼栋数达27栋,相比普通住宅项目,该园区所有楼栋体型各异,大量采用不规则幕墙系统、装饰线条、异形钢结构等建筑元素,施工难度大,交底理论知识繁杂。
2)工序搭接类型较多。项目总包单位2家,其他专业分包单位近30家,其中27栋楼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处在不同施工时期、不同施工阶段,工序搭接和项目协同面临重大挑战。
3)施工标准较高。项目容积率高达4.2,施工场地狭小,合理布置施工现场作业面尤为重要。相比普通住宅,项目消防设计依据商业楼标准,系统多样、形式复杂。
2 全生命周期管理实践
2.1 应用目标
鉴于大型产业园区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难题与挑战,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从设计、招投标、施工、维护和运行这4个方面入手,借助数字信息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精细化管理,形成了“一系统+三平台”(BIM可视化施工管理系统、BIM+VR融合平台、调度指挥平台、项目运维平台)的园区项目管理模式,使项目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并促使工程向着信息化、精细化、标准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2.2 配置方案
为保证智慧工地的顺利搭建和实施,项目依据实际需求及各专业特性配置了专业BIM管理团队和专业软硬件设施设备[4]。
2.3 应用方案
2.3.1 设计阶段
该大型产业园区在设计阶段即运用BIM技术将二维平面图纸深化为三维立面,系统展现园区总体规划布局。同时建筑、结构、机电等各专业协同深化设计,突破专业独立的传统,实现了单专业的设计模式向整体协同设计模式的转变。
运用BIM技术进行管线综合布置设计,在三维空间上展示建筑管线搭接情形,一方面减少碰撞、避免空间冲突,提高设计方案的可实施性;另一方面优化管线排布方式,节约材料,在提高设计准确性的同时提升整体观感。设备房是园区的核心建设项目之一,合理布置设备房是工程建设的关键,项目运用BIM技术对设备房布置情况进行校核,并对预留检修空间进行详细校验,确保设计数据精准。同时,加入场地生态模拟,直观呈现园区规划布局,为招投标和施工提供参考。
2.3.2 招投标阶段
在招投标正式启动前,项目要求参加招标的总包单位按照建设单位要求完成BIM技术文件编制,并明确BIM组织架构、BIM软硬件配置、BIM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等BIM关键实施内容,确保BIM技术真正地具备实施条件[5]。
在产业园区项目招标阶段,运用BIM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项目工期的全方位自动校核,同时自动计算工程量清单,避免因设计错误导致招投标工程量及报价出现偏差。
在项目投标阶段,尤其是在设施设备用房的竞标过程中,运用BIM技术将复杂的机房、电房、泵房进行形象展现,可提高评标客观性。而BIM技术的成熟运用已成为施工单位成功中标的关键指标之一,并且在评标过程中,用BIM技术进行施工工艺模拟,可极大地增强可视化效果。
2.3.3 施工阶段
1)BIM可视化施工管理。在大型产业园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采取BIM可视化施工交底方式,相对于传统交底,极大地提高了交底效率和交底准确性。如安装11台塔吊时,若仅通过绘制二维平面图来估算碰撞的可能性,显然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利用BIM技术通过Revit、Navisworks、lumion等工具绘制各阶段的场地布置,模拟楼栋高度、塔吊位置、塔吊臂长度与高度,并进行最不利情况分析、碰撞检测分析、多因素仿真分析,从而模拟设计效果,优化设计方案。待方案确定后,进行塔吊安装可视化交底,极大地提高了运行的安全系数和施工管理效率。项目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交底时,因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热产生热量,其产生的温度应力有可能大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强度,造成混凝土开裂。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通过BIM演示整体斜面分层无间歇连续浇筑施工,并采用“一个坡度、薄层浇筑、依次到顶”的斜面浇筑方法逐步向上浇筑。在现场实际施工过程中,采用“BIM+无人机”技术对浇筑现场进行整体调度,防止意外发生。同时,在浇筑混凝土前,在钢筋上设置温度传感器,当超过规定温度时立即报警,以便采取技术措施控制温差。此外,项目还实施了高支模施工模拟、防水施工模拟、爬架施工模拟、管线综合优化、施工场布模拟等BIM模拟项目。
2)BIM+VR融合平台。通过建立产业园区地下室BIM+VR模型(配置HTC VIVE眼镜)、各具体专业模型、fuzor渲染,实现漫游以及低成本、沉浸式的VR体验(图2、图3),为工程实施提供更多参考依据,丰富管理手段;同时支持园区的运维工作,更加直观地指导生产实践,合理配置资源。
图2 地下室工程三维漫游
图3 地下室工程构件测量
3)调度指挥平台。通过BIM模型与所有设备的数据联动、结合调度指挥平台和手机交互平台的运用,打造信息收集、分析、演示一体化,并实现日常跟踪调查工单任务、安全文明监督等常态化管理,提高质量整改效率。同时大屏端实时显示扬尘/噪声预警、天气预警、执勤状况预警、安全预警,有效提高园区管理水平[6-7]。同时,通过专业监控系统对项目实施全天候全方位信息采集,如塔吊动态监控、施工升降机动态监控、远程监控、能耗监控等,通过一系列监控系统的安装,使管理者能清晰了解工程现状,提升远程把控和管理指导能力。
4)项目运维平台。该大型产业园区建成后有10栋高层甲级商务办公、14栋多层独栋办公、1栋国际服务公寓、1栋四星级酒店及员工食堂、沿街商业等,如此庞大的功能性园区需要专业的运维系统支撑,而基于BIM技术搭建的智慧运维平台,凭借高效联动、可视化操作等优势,可为产业数据分析提供有效支撑;同时搭建运维监控数字平台,24 h不间断处理安防监控数据和门禁运行数据,为园区安全管控提供有力支撑。
3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针对大型产业园区项目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的模式,即基于BIM技术的“一系统+三平台”模式。该模式是传统项目管理、运维模式上的再创新,可为后续大型产业园区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建设运维提供有价值的指导依据。
[1] 杨建基,赖伟山,孙宗瑞.基于"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和BIM技术的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深度协同[J].广州建筑,2019,47(4):38-44.
[2] 宋小月.基于BIM技术的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应用研究[J].建材与 装饰,2020(4):131.
[3] 从海虎,王旭良,吴红.基于BIM技术打造四维一体智慧工地实践研 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11):63-64.
[4] 杨晓毅,李立洪,陆建新,等.基于BIM技术的特大型多方协作智慧管 理[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8,10(5):16-24.
[5] 辛业洪.BIM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的经典应用[J].建设科技,2020 (1):13-21.
[6] 朱贺,张军,宁文忠,等.智慧工地应用探索:智能化建造、智慧型管 理[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7(9):76-78.
[7] 齐宝库,李长福.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问题研究 [J].施工技术,2014,43(15):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