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男子服饰及色彩研究价值

2020-03-01宋德风

流行色 2020年11期
关键词:开衩中山装民国

宋德风 王 洁

东北电力大学,吉林省 吉林市 132012

一、研究背景

中华民国的成立宣布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中华民国的建立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这个时期,服制法令的出现摒弃了清朝遗留下的等级制度,服饰法令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穿着。1912 年 1 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项重要法令《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简称《剪辫令》,下令二十日内剪除辫子,否 则以违法论。1912 年颁发《服制》,1929 年 4 月中山 装经国民政府公布被制定为法定制服。

二、民国男子服饰

2.1 长袍马褂

2.1.1 长袍马褂的款式

民国统治期间颁布了许多关于长袍马褂的服制法令。1912 年的《服制》规定男子乙种常礼服为褂袍式。袍式为立领、连袖、大襟、长至脚踝,面料为本国织品,色为黑;褂式为立领、连袖、对襟,色为黑。民国初年长袍马褂的服装样式更容易被人接受,符合当时的社会现状。

1929 年的《服制条例》规定男子礼服为蓝袍黑褂,袍样式为立领、连袖、前襟右掩、左右下端开衩、长至踝上二寸;褂 样式为立领、连袖、长至腹、左右后下端开衩。无论是民国初期还是民国中期,长袍马褂服饰都占据一定位置。1939 年的《修正服制条例草案》规定男子常礼服乙种为长袍马褂。袍式为立领、连袖、左右下端开衩、长至脚踝;褂式为立领、连袖、左右后下端开衩、长至腹。长袍马褂从民国初期一直延续到民国末期,作为便服被人们穿着,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2.1.2 长袍马褂的色彩

色彩,在古代有明显的限制,等级制度无不体现在色彩 运用上,不同等级的社会职位色彩运用不同,了解色彩代表 的含 义对我们理解服饰、社会、文化有很重要的价值。

在 1912 年《服制》中,规定长袍马褂的颜色为黑,黑 色作为大众常用颜色,沉稳大气,具有神秘感;在 1929 年《服 制条 例》中,规定长袍为蓝色、马褂为黑色,1929 年的《服 制条例》 长袍颜色改为蓝色,长袍马褂色彩有了对比,突出 服饰的质 感;在1939 年《修正服制条例草案》中,规定马 褂色黑、 长袍色蓝。

色彩蕴含着文化涵养,代表着文化情感。长袍,有蓝色、紫色、黑色、白色、灰色、棕色等颜色,色彩丰富。 图1所 示蓝色暗花绸羊裘袍,颜色为蓝,蓝色作为民国男子长袍常 见颜色,沉着冷静,为民国男子喜爱。蓝色作为三次服制条 例长袍的规定颜色,足以可见它的适用性。马褂,有黑色、褐色、灰绿色、灰色、白色等颜色,其中黑 色运用广泛。长袍马褂作为传统的固定搭配,它的颜色搭配举足轻重,有深厚的文化意义。

长袍马褂作为传统服饰,黑色、蓝色的对比呈现了长袍马褂的沉稳性,色彩作为构成服饰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我们完整的研究男子服饰有很大的作用,可以深层次了解其价值。

图1 蓝色暗花绸羊裘袍

2.2 中山装

2.2.1 中山装的款式

中山装是孙中山先生设计的,结合西方服饰和中式服饰特点,立翻领、有袋盖、四贴袋。民国十八年颁布的《民国服制条例》对公务员制服作出规定,男公务员的制服为中山装。

在 20 世纪 20 年代,中山装领子为立翻领,后背为有腰带、有背缝、有开衩,口袋为上下共 4 个、有袋扣、上袋有褶 裥、下袋为吊袋,前门襟纽扣为 7,袖扣为 3;在 20 世纪30 年代至今,领子为立翻领,后背为无腰带、有背缝、无开衩,口 袋为上下共 4 个、有袋扣、上袋无褶裥、下袋为吊袋,前门 襟纽扣为 5,袖扣为 3。中山装款式逐渐由繁至简,结构清晰, 越来越贴合人们追求自由的愿望。

2.2.2 中山装的色彩

色彩作为服装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它的研究价值非同小可。不同色彩代表的含义不同,人们接收的信息不同,反馈结果也就不同。色彩在服装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 是我们研究的重点。

中山装是自由民主、文明进步的象征,它的出现结束了传统的袍服服制,开辟了近现代的服饰样式。在不同场合中山装的选用颜色不同,中山装作为礼服穿着时多用沉稳厚重的颜色,作为便服时多用活泼靓丽的颜色。

中山装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具有先进性和前进性。中山装的颜色也带有一定的政治性,颜色不同给人的 感受不同,韵味也就不同。改良后的中山装颜色则更加丰富, 除了常见的黑、白色,还有驼色、蓝色等。民国时期的中山装,色彩为黑色、白色、蓝色、米黄色、灰绿色等, 又以深色 系色彩运用居多,这符合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也彰 显了人们 的沉着冷静。

2.2.3 中山装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民国时期的服饰蕴含着一定的历史,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中山装则是中西文化交融碰撞产生的服饰,它是自由的象征,是民族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中山装结束了传统的“上 衣下裳”服制形式,逐渐向现代社会靠拢,见证了历史文明 发展。中山装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五个纽 扣代表“立法、司法、行政、考试权、检察权”,三个纽扣 代表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代表共和理念“平等、 自由、博爱”。因此,中山装不仅仅是服饰,它背后的革命性、 民族性,它承载了社会文化精神,向人们传达了民族自豪感, 是一种文化礼仪,是中国人迈向现代的象征,也是中国由封 建转变到近代的历史见证者。

三、民国服装的色彩研究价值

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的特殊阶段,这个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受清朝、西方文化的影响和战争的摧毁,社会处于混乱状态。这个时期的服装既保留了传统的服饰文化,也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特质,色彩在这一时期就显得尤为重要。

民国时期有人追求民主自由,有人坚守传统文化。在这个时期不管是传统服饰还是外来服饰,色彩运用都能反映当时的服饰文化,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当时人们的生活背景,所处的社会环境。

历史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传统服饰色彩。不同阶段服制的颁布对民国服饰色彩转变有一定的影响。不同服饰传达不同的心理变化,我们可以通过人们的服饰色彩了解民国人们的生活近况,直观的感受民国时期的变化。

四、结论

民国时期的男子服饰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改变。不管是民国建立之初,还是民国末期,民国期间颁发的服制条例都在影响 着服饰的发展,服制条例作为我们研究的依据,为我们研究民国服饰提供了很重要的帮助。色彩的价值意义是我们不断追寻的, 色彩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长袍马褂、中山装的色彩运用给我们很好的启示,色彩与时代的进步是挂钩的、脱不了关系的。

猜你喜欢

开衩中山装民国
复古诱惑
造型多变的中山装及派生服装
中山装团体标准首次发布
他们为何都爱民国?
谈谈中山装的前世今生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
秀美开衩裙,给美丽留无限遐想
近代民间服装的开衩形制与结构研究——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相关馆藏为例
民国书家与民国书风
午社“四声之争”与民国词体观的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