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人最尊贵的绳索
2020-02-29张恺新
张恺新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在中国现今的少数民族中,锡伯族是一个古老而顽强的民族,以其勇敢著称神州大地。通常认为,锡伯族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鲜卑族的后裔,现有人口19万多人。锡伯族发源于东北地区,由于其成年男性骁勇善战、体质健硕,清朝乾隆皇帝为加强伊犁地区防务,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征调盛京将军所属的一千余名锡伯族将士连同四千余名眷属戍守伊犁,这些锡伯族人民为平定内乱、抵御外侮、捍卫边陲做出了贡献。时至今日,锡伯族仍以善长射箭著称,一代代锡伯人传承着祖先的勇敢与智慧。
笔者深深痴迷锡伯族历史文化,曾经自费到新疆、辽宁等地的锡伯族聚居地入户走访,还和著名锡伯族史学家、大连民族大学原副校长关捷教授结成了忘年交。我钦佩锡伯人融入血脉的尚武之风,钦佩锡伯人顽强生存的民族性格,也感慨锡伯族传承不息的特色民俗。
可以说,锡伯族在长期的游牧、狩猎和与其他民族往来的过程中,能够不被同化、保持特质,与其独有的信俗传承有很大关联。其中,喜利妈妈信俗产生于锡伯人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有着鲜明的结绳记事和祖先崇拜的特征,作为原始崇拜的一项重要内容被保留沿用至今。
在沈阳市沈北新区黄家乡八家子社区,聚居着一百多户锡伯族人家,其中有五户人家将本家族的“喜利妈妈”保留下来。“敬祭”喜利妈妈,是锡伯族普遍和独有的民间信俗,发源于东北地区,如今在东北最主要的传承地就是沈阳市沈北新区的八家子社区。沈北新区地处平原,境内有辽河、蒲河、柳条河等,适合农牧业发展。特别是辽河沿岸,水草丰盛,土质肥沃,被譽为“辽北小江南”。在三百多年前,以游牧狩猎为主的锡伯人从兴安岭南迁到这里安营扎寨并定居,这里成为锡伯族的聚居地。
锡伯族早期生活在大小兴安岭一带,由于长期的迁徙流动和生活环境的变化,锡伯族先后和匈奴、契丹、蒙古、汉等民族直接往来,不同程度受到这些民族文化的影响。古代锡伯人过着部落群体聚居的生活,以打猎和捕鱼为生,他们没有文字,记一件事情,就在木头上刻个符号。但随着时间推移,记事的木头慢慢腐烂散失,后辈很难记清自己先祖的名字、辈分。后来,锡伯人在劳动实践中想出了一个办法,即在屋子对角拉一条绳子,在绳索上面挂上不同的物件来记录家族里发生的大事件,这就是“喜利妈妈”,也是锡伯族没有文字时代的“家谱”。
“喜利”在锡伯语中的本意是“延续”,“妈妈”则意为“娘娘神”,寓意锡伯族的子孙后代在娘娘神的庇佑下得以繁衍生息、不断壮大。在很久以前,锡伯族男子长期外出捕鱼狩猎,妇女在家养育子女、看护家园,她们承担的责任直接关系到子孙繁盛和部族兴衰,地位受到重视并不断被神化,成为象征民族兴旺的图腾标志和保护子孙繁衍、家宅平安的神灵,被家家户户供奉起来。因此, “喜利妈妈”中的“妈妈”实际上是锡伯人祖先中劳动妇女的集体形象化身。
喜利妈妈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记录家族繁衍的历史。由于古时锡伯人没有文字,为了记录和保存祖先辈数、繁衍情况等信息,锡伯族先民们便在绳子上悬挂象征物,久而久之,将这种绳子上悬挂象征物的信俗称之为“喜利妈妈”。
其实,喜利妈妈的实际面貌是一条两丈九尺长(约合9.67米)的麻绳,名日“天地绳”或“长命绳”,上面相间挂多种长约三寸的象征物。其中,嘎拉哈(猪、羊、狍等动物的后腿膝盖骨)的数量表示辈数;小弓箭代表男孩,寓意他长大后成为能骑善射的英雄;彩色布条表示女孩,希望她将来精通女红,成为贤妻良母;挂上一个小吊篮,代表娶进一个儿媳,盼望她早生贵子;吊篮旁边悬挂小靴小鞋,则说明这一代子孙众多,香火鼎盛;挂上木锨,记录着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其他如铜钱和小帽子,分别代表男孩长大之后精通理财、加官进爵。
喜利妈妈的制作颇有讲究,制作人必须是家族中德高望重、儿孙满堂的老两口或两位老妇人。二人从麻绳中间开始搓起,搓完后于两段各绑一个树杈,名日“老头棍”“分支棍”,制作所有物品一律向本村儿女双全的人家讨要。制作好的“喜利妈妈”在平日里用纸袋装好,挂在上房西屋的西北角供位上。
每年农历腊月除夕这天,家在沈北新区黄家街道八家子社区的锡伯族老人吴吉山一大早就忙开了,他要按照锡伯族的信俗,带着儿孙们敬祭喜利妈妈。在屋内的正位桌上,供奉着家谱。呈上供品,敬香鸣鞭,族人叩拜。半炷香后,在吴吉山的带领下,一家人从供奉在西屋西北角的毛头纸袋里,毕恭毕敬地请出喜利妈妈,一条两丈九尺长的麻绳。将“她”从屋内的西北角挂起,又折返到东南角,用榆木棍挂在两端的房橼上。只见“喜利妈妈”上,系着小弓箭、布条、铜钱、小箭袋、嘎拉哈等等物什。喜利妈妈凝结着一个古老少数民族延续千年的民俗和文化记忆。在吴吉山家,敬祭喜利妈妈,从除夕直到农历二月初二。到了二月初二,全家还会做荞麦面,然后将喜利妈妈拢在一起,放回纸袋里,扎好封口,供奉到西屋西南角。叩头送其还位。年内如有人口增减,也会相应地在天地绳上添加或撤掉象征物。锡伯族喜利妈妈信俗于2010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吴吉山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吴吉山家里的喜利妈妈又增添了百布旗(用一百块布缝制而成)和红宝葫芦,以佑护全家人一生平安。追溯历史,吴吉山家的“喜利妈妈”信俗到他这一代已经传承了九代,为了让其更好地传承下去,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八家子社区成立了全国首个“喜利妈妈传承馆”,吴吉山等锡伯族群众有了喜利妈妈信俗传承基地。
随着历史的演变,锡伯族群众虽然在清代以来普遍使用文字记录家谱,但喜利妈妈作为“神”的象征意义和其中所包含的生育观念、对生命的尊重感却日益凸显出来。喜利妈妈既是锡伯族女神,又是长长的具有图腾意义的绳索,被称为“锡伯人最尊贵的绳索”。看到喜利妈妈,仿佛锡伯人从远古穿越历史的烟尘向我们走来,又向充满希望的未来一路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