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涛:非遗情关景泰蓝
2020-02-29王新滨
王新滨
2012年12月28日,在澳门中信国际秋季拍卖会上,一把景泰蓝镀金十三龙纹宝座,以百万估价起拍,最终成交价高达1019.5元万人民币,在收藏界轰动一时。
景泰蓝是“古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的结晶,作为宫廷艺术的代表,景泰蓝从诞生始就被打上了“御用”的烙印,在六百年间一直被誉为国之重器。近年来,景泰蓝频频作为国礼亮相,成为代表中国文化的“国家名片”。历史长河中,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工匠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景泰蓝文化。在素有“北方江南”“东北苏杭”之称的辽宁丹东,一位宫廷景泰蓝制作工艺传承人不仅继承了家族景泰蓝制作技艺,更实现了对传统景泰蓝制作工艺的创新发展。她就是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刘晶涛女士。
据辽宁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丹东分会会长尹治学先生介绍,丹东境内工艺美术品达40多个门类,工艺美术人才济济,能工巧匠荟萃。刘晶涛女士是其中的佼佼者,由她亲手制作的《旭日东升》景泰蓝珀晶画陈列于辽宁省政府会客大厅,其作品作为辽宁特色礼物被政府部门作为对外交往的礼品传播至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刘晶涛女士不仅是辽宁非遗传承人中的杰出代表,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青年女企业家,她用十年的执著坚守,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工艺美术企业创新发展之路。
傳承
丹东原名安东,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这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丹东人民为此做出了特殊重大的贡献,这里因而成为闻名世界的英雄城市。丹东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是东北最温暖、最湿润的地方,曾获选“中国十大养老胜地”。作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丹东市晶涛景泰蓝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就坐落在丹东美丽的凤凰山脚下。
晶涛公司的前身是一家濒临倒闭的乡镇小厂,是刘晶涛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企业的一片天,更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艺术辉煌。
初次见到这位锡伯族女企业家,感觉她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很多,这恐怕得益于流淌在她血脉中的艺术基因。用刘晶涛的话来说: “我从小就喜欢绘画和雕塑,这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艺术天赋和执著精神为她传承祖辈景泰蓝技艺,并将其发扬光大,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祖上是紫禁城景泰蓝工艺作坊的工匠,传承了宫廷景泰蓝制作工艺”。景泰蓝作为一项非常古老的技艺,它的制作工艺一直是秘密,在制作景泰蓝时,工匠们甚至要分批完成所有步骤。
在制作景泰蓝珀晶画的十几道工序中,最重要的是磨砂和点蓝。仅磨砂一项,在长达近十年的时间里,刘晶涛一直处于探索、失败、再探索的状态。因为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温度,需要不同的比例,如果处理不好,有的画磨砂经过一两年就爆裂了,更有甚者,有的磨砂面做成半个小时就会爆裂。磨砂面爆裂的那一刻,刘晶涛的心也跟着碎了……损失不说,对人的意志是一种极大的消磨。就这样,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头再来,十几年坚持下来,刘晶涛终于掌握了景泰蓝珀晶画几十道工序的全部精髓。
2009年,第十届国际工艺精品暨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博览会在杭州召开,刘晶涛只身带着十几幅作品来到杭州参展。撤展时,别的展商不得不将作品包装运回的时候,她却卖出了所有带去的作品,同时带回了大量的订单。这让她的企业真正迎来了春天。
创新
作为一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晶涛深知景泰蓝这种民族工艺传承的重要,所以,她不放弃任何一个向长辈、前辈学习的机会。但是,她也深深感受到,要让这一传统艺术发扬光大,光有传承不行,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她在传承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她发明了景泰蓝珀晶画制作工艺专利,创建了晶涛景泰蓝品牌,成为景泰蓝珀晶画的创始人。
刘晶涛的景泰蓝珀晶画,脱胎于古老的景泰蓝工艺品,将宫廷御用珐琅技法移植到画板上。珀晶画既属于工艺美术范畴,也可以作为绘画的一个新品种,具有工艺美术和绘画的双重属性。
“传统景泰蓝铜胎、立体、烧制;珀晶画木胎、平面、烘烤”,刘晶涛概括了两者的不同, “景泰蓝珀晶画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之一,一幅画需要经过设计、制图、绘图、掐丝、点蓝、测水、烘干、磨砂、装裱、配框等十几道工序。任何一道工序出现问题,都不可能制作成优秀的作品。”
2009年12月5日,丹东市晶涛景泰蓝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按照北京万达集团订单制作的9.5米×7.5米的巨幅景泰蓝珀晶画《清明上河图》顺利完成,被正式悬挂在该集团的大厅里。“北京那么大,难道没有可以制作景泰蓝画的,万达集团为何舍近求远,到丹东来购买?”面对这样的疑问,刘晶涛微笑着说:“北京是很大,也有专门制作景泰蓝画的企业,但是能够做得像我们这么大的,能够做得像我们这样精的全国没有几家!”
时至今日,刘晶涛一直与万达集团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她的作品伴随着万达集团发展的触角延伸到各地。而万达集团的需要,同样也促使刘晶涛和她的公司走不断创新之路。“近两年,我们先后有三项专利获得国家批准,分别是立体拼装式珐琅画、铜胎掐丝珐琅画和双面玻璃珐琅画,这些要感谢万达集团,是他们‘逼我们发明创造的。”刘晶涛说。万达集团每一个酒店都要求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风格,比如说,沈阳万达集团大宴会厅里需要一个长18米、宽8米的大型景泰蓝画,画面由三朵牡丹花组成,用268块景泰蓝才能拼出一幅作品,而且不同于平常的磨砂面,是立体的。这种画的制作难度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刘晶涛没有退缩,她和她的团队经过数月的攻艰克难,终于解决了难题,又一项发明专利应运而生。
2019年10月11日, “立体拼装式珐琅画的制作工艺”获得国家专利。
刘晶涛深知,景泰蓝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光靠自己一个人肯定不行。多年来,她先后安置下岗再就业女工达100余人,其中招聘下岗女工及轻残员工30余名,使他们掌握了基本的景泰蓝珀晶画制作技术,有了一技之长,提高了生活水平。刘晶涛亲自创作和参与指导设计的作品达万件,为弘扬传统文化,打造民族工艺文化品牌,传播景泰蓝文化,提高城市知名度,发展地方文化经济,促进对外交流,创建和谐社会环境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为了使传统和创新、古老和现代、艺术和生活互融,使景泰蓝珀晶画作品具有艺术生命和文化性格,刘晶涛一方面注重深入生活,寻找创作灵感,另一方面在钻研传统技艺、提高创作技巧的同时,注重开阔思路、集思广益,借鉴中西艺术经验,探寻适合的表达方式。她的作品线条刚劲有力,手法行云流水,作品所展示的一切都是独特的,那流畅的金属丝线条,粗犷的天然彩釉,自然丰富的颜色,配上各种图案,使每幅画都让人驻足观望,心生感叹。
刘晶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清明上河图》,气势磅礴、工艺精湛,一举填补了国内大型珀晶画空白,属国内之最,并申报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这是刘晶涛历时150余个日日夜夜亲自设计创作出来的艺术精品,堪称独一无二!
艺术苦旅
2019年5月16日至20日,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举行。以文艺精品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成为辽宁展馆的一大亮点。其中,晶涛景泰蓝珀晶画惊艳亮相,引起观众和参会嘉宾的浓厚兴趣和高度关注。
刘晶涛亲自登场,一边现场展示制作工艺,一边讲解介绍景泰蓝珀晶画作品及历史渊源,赢得阵阵掌声。政府有关领导也来到晶涛景泰蓝珀晶画前驻足,对这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给予高度评价。事实上,早在2016年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 “晶涛景泰蓝圆盘摆件”就荣获了文博会金奖。晶涛景泰蓝珀晶画作品更多次被作为国礼,赠予外国首脑。
谈及于此,刘晶涛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么多年来,为了实现景泰蓝珀晶画的高增值、全利用、多种产品的深度开发,她采用现代工艺产品开发设计理念,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结合传统技艺,研发出一套既传承传统手工技艺精髓.又具有现代科技含量的新一代景泰蓝珀晶画制作工艺,技术工艺成果在国内尚属首创。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她又师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徐荣初教授,系统学习油画、素描和工笔等技艺,更每年都要到景德镇等地学习相关工艺技术。
“我到现在都觉得对不起孩子。”刘晶涛平时工作很忙,为了提高技艺外出学习一走就是很长时間。“我的爱人是军人,那些年一直驻守在边疆,小时候我们夫妻俩对儿子照顾很少,经常把他一个人锁在家里。有一天他睡醒了找妈妈,就跑出去了。院子里有冰,儿子光着小脚,把着门哭着等我回来。我回家看到儿子,心疼得不得了,赶紧把他抱进怀里……”提起这些刘晶涛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让刘晶涛感到欣慰的是,儿子在一天天成长,而她为之奉献了青春和真情的景泰蓝珀晶画艺术也日臻完善。
刘晶涛说: “按照现在的发展势头,我们的作品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势在必行。”
不断丰富景泰蓝珀晶画品种,完善技术工艺,实现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生产管理的完美结合,晶涛景泰蓝珀晶画这朵艺术奇葩正在绽放出迷人的风采,面向世界,用艺术奇迹展示丹东形象,辽宁形象,中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