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想稳健上行 提振周期蓝筹股必不可少
2020-02-29黄湘源
黄湘源
受外围持续暴跌影响,A股市场本周亦是剧烈震荡。疫情影响下,只有切实提振经济,股市才能健康发展,而只有资金全面回流到基础性行业,整体经济才有可能真正转危为安。
流动性不能被资本市场过度截流
被跌了太久的行情跌怕了的A股投资者,盼星星盼月亮的盼望牛市,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此轮疫情背景下的牛市行情,发展仍让人不禁有些疑问,全球股市一跌,就有声音说是因为疫情,而处于疫情中心的A股市场却走出了特立独行的行情。不过,本周受外围市场持续暴跌影响,A股也反复出现巨震,科技概念纷纷大幅杀跌。
诚然,我国在抗“疫”中所表现出来的卓越组织能力和切实有效的措施,让百姓对战胜疫情充满了信心,但疫情的严重性也仍需要被重视。即使目前除湖北外已经有很多省市开始调整疫情防控级别,但全国疫情发展拐点尚未到来。我们并不赞成以负面偏差的思维方式对所有事情都习惯性的去关注坏处,但即使坏事最终变为好事,也不宜在刚刚开始的过程中就弹冠相庆。而资本市场中,靠着巨额的成交而拒绝调整,似乎有了资金的支撑就放弃晴雨表的功能了,这显然也是不符合常规市场逻辑的。
无疑,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但也必须清楚的对影响有所认知,并切合实际的有所反应,由此才能更好的维护和巩固这个长期向好的趋势。疫情对于很多行业带来的损失都是十分严重的,在此背景下,不仅需要在劳动保障和税务等方面减税降费,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支持,也尤其需要金融领域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并维护股市的稳定。但实体经济所需要的流动性如果大规模被巨额成交的资本市场所截流,则很难说能对实体经济提供支持。
盲目追高不如着眼于未来盈利
实事求是向来是股市投资的真谛。巴菲特说:“你不能根据今天的头条新闻来买卖你的股票”。由于近期美股市场波动剧烈,衡量投资者恐慌程度的芝商所波动率指标一度飙升达48%。美股三大指数本周一开始就大幅低开,道指一度暴跌1000点,欧洲股市更是集体重挫,盘中跌幅超4%的比比皆是。这是一个动荡而且动态的环境,任何人都不能不尊重市场,必须保持谨慎。有研报认为:全球股市必然重新定價,反应一系列公共卫生事件对经济的影响。所以疫情之下,A股市场的白马蓝筹或科技公司,也都要经受业绩的考验。
本轮A股的快速上涨,主要是得益于资金推动下的创业板。创业板确实包含了一定的科技成分,但资金的快速流入,很多并不是因为价格低而是因为对估值的预期更高,但预期未必都有真实过硬的业绩支撑,不乏一些公司只是得益于政策上的一时偏爱。无论前期借壳上市的放宽,还是近期定增政策的松绑,都无疑给创业板企业的重组拓宽了更大的空间,也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但如果这些意味着创业板推行注册制改革的进程将有所放缓,那目前市场对创业板重组概念的过度炒作,则未必真有利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反而有可能加速其泡沫化。而资金过于集中在创业板或科技板块,离开了周期性蓝筹股的发力,大盘就难免会处于左右为难的资金运作纵向深度受限状态。
巴菲特一向不倾向以过于极端的观点去预判股市,他在最近所发表的言论中尽管也承认自己对冠状病毒并没有特别的认知,却依然还认为大多数人应该希望市场下跌,以更低的价格买入股票。股票的买卖不是一时的博彩游戏,而是理性的长期投资。在某种意义上,只有资金面回流到基础性行业,才有可能是整体经济转危为安的必然表现。大盘也只有在站稳3000点并继续向上突破之后,方才有希望迎来春暖花开的大好春光。如果没有整体经济的持续向好来进一步提振市场的信心,而只有成交量持续放大不断给前期获利资金提供增利或套现的机会,3000点关口即使暂时攻了上去,能不能站得稳站得牢也仍旧存在疑问。对于相信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发展趋势的投资者来说,当前与其盲目的追高买套,不如着眼于未来,专注于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这才真正有可能是符合价值投资原则的正确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