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高考中概率统计系列试题及命题走向(上)

2020-02-29王慧兴特级教师

高中数理化 2020年1期
关键词:子集个数计数

王慧兴(特级教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数学教育要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其中数学的眼光,本质上是数学抽象,抽象使得数学具有一般性;数学的思维,本质上是数学推理,推理使得数学具有严谨性;数学的语言,本质上是数学建模,建模使得数学应用具有广泛性. 数学抽象、数学推理、数学建模又可再细化为六个关键能力: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从而构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数学教育肩负着培育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关键能力的重任.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并非偶然,而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实践、研究的提炼,全国高考数学试题的伟大实践也清晰表现出这一提炼过程.从20世纪70年代末恢复高考时比较单一地考知识,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增加对应用题的考查,再到21世纪初教材改革,把概率、统计及其应用正式分层次编入中学教材,2000年以来的高考命题把数学应用集中表现为基于概率与统计应用的数据分析,2019年全国卷更是把组合计数、统计分析融入递推方法,引向数学模型,虽然没有要求考生建模,但要求学生理解模型,通过数学运算与数据分析评判模型.这种试题立意新变化既流露出未来数学建模在高考中怎么考,也流露出概率与统计系列内容在高考试题中的立意走向.

1 知识提要

排列与排列数、组合与组合数、基于两个计数基本原理合理简捷分类与分步是高考命题中组合计数试题的基本形式.组合计数是概率统计的基础,概率贯穿在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与统计案例各项内容中. 组合计数与概率构成高考数学试题的一个重要板块. 2019年高考试题已经表明概率计算与统计分析将是高考新题型“数学建模”试题立意的亮点,是培育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发展模型素养、引领学生应用数学处理身边实际问题的基本题材. 这一系列内容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如表1所示.

表1

2 计数与概率

2.1 组合计数

组合计数是概率计算的基础,在高考试题中也会出现立意单一的组合计数问题,通常表现为基于分类加法原理与分步乘法原理的合理简捷分类与分步,综合应用排列与组合概念,检测学生应用排列数与组合数完成组合计数的基本技能,其难点表现为合理简捷进行分类与分步(如表2).

表2

在高考命题中,即使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也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综合性,几乎不会出现单一考查某个知识点的考题,强调知识的综合运用.

例14个不同的小球放入编号为1,2,3,4的4个盒中,则恰有1个空盒的放法共有________.

例2设集合I={1,2,3,4,5},选择I的两个非空子集A和B,要使B中最小的数大于A中最大的数,则不同的选择方法共有( ).

A. 50种 B. 49种 C. 48种 D. 47种

解析 按照A中最大数i分类:i=1,2,3,4,因此分为四类:

第一类,A中最大数i=1,A={1},∅≠B⊆{2,3,4,5}共有24-1=15个,这一类子集组AB共有1×15=15个.

第二类,A中最大数i=2,A={2}∪X,其中X⊆{1},A共有2个;∅≠B⊆{3,4,5}共有23-1=7个,这一类子集组AB共有2×7=14个.

第三类,A中最大数i=3,A={3}∪X,其中X⊆{1,2},A共有22=4个;∅≠B⊆{4,5}共有22-1=3个,这一类子集组AB共有4×3=12个.

第四类,A中最大数i=4,A={4}∪X,其中X⊆{1,2,3},A共有23=8个;∅≠B⊆{5}共有21-1=1个,这一类子集组AB共有8×1=8个.

由分类加法原理,符合题意的子集组的个数是15+14+12+8=49,故选B.

本例的一般形式是:给定正整数n≥2,集合I={1,2,…,n}的非空子集组AB,满足B中最小数大于A中最大数,这样的子集组AB个数是

(n-1)2n-1-(2n-1-1)=

(n-2)·2n-1+1.

组合数与排列数能直接用于不同元且不重元的排列计数与组合计数,但我们经常会遇到“同元”与“重元”的组合或排列问题,其基本模式可概括为例3.

例3不定方程x1+x2+…+xn=m(m,n∈N*,m≥n),求证:

解析 题目本质上是“同元分配”问题的抽象,即把m个相同的东西分配给n个人的不同分配数,由分步乘法原理得到非负整数解的个数是mn吗?当然不是,这里主要是“同元”所致.我们介绍“映射转移”求解方法:把计数对象映射到结构清晰、便于计数的另一组对象完成组合计数.

(1) 因为m≥n,故任取方程的一个正整数解(x1,x2,…,xn),则

1≤x11≤x1

上述“映射转移”本质上是“转化化归”,我们也可以把求非负整数解的个数转化为求正整数解的个数.

例4(更列问题)给定n∈N*,把(1,2,3,…,n)重排为(a1,a2,a3,…,an),当所有ai≠i(1≤i≤n)时,称(a1,a2,a3,…,an)为(1,2,3,…,n)的一个更列.求(1,2,3,…,n)的更列个数.

解析 (1,2,3,…,n)的更列个数与n有关,记更列个数为an,则a1=0,a2=1,a3=2.

下面建立递推关系式:当n≥4时,第一步,把n排在第i(i≠n)位,共有n-1种方法.第二步,排i,有两种办法,其一,把i排在第n位,得到an-2个更列;其二,不把i排在第n位,i排在第j位(j≠n,i),共有an-1个更列(相当于把已排入n的第i位盖住,视元素i为元素n,再做n-1个数列的更列).因此,综合应用分类加法原理与分步乘法原理,得到递推关系an=(n-1)(an-2+an-1)(对n=3也成立).

因为an-nan-1=-(an-1-(n-1)an-2),所以

an-nan-1=(-1)n-2(a2-2a1)=(-1)n,

递推方法是求解很多问题的常用方法. 当我们要求解一个“多元”问题时,常常由于求解难度较大,所以将其数据“元数”化为n,形成一批子问题. 这些子问题之间在结论数据上存在关联,就是说其数据之间存在递推关系,起到传递结论数据的作用,这样就把问题转化为计算“少元”问题,元数很少的问题很容易求解. 因此,递推方法本质上是基于数据关联性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有效方法. 高考全国卷过去也考过更列问题,例如将数字1,2,3,4填入标号为1,2,3,4的四个方格里,每格填一个数字,求每个方格的标号与所填的数字均不相同的填法种数?

2.2 概率计算

概率计算建立在组合计数基础上,是学习统计分析、离散变量、相关性分析以及统计案例分析的基础. 高考检测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的基本表现形式在于概率计算.例如,例4对应的概率问题就是一个古典概型:n元排列的更列在其全排列中出现的概率是

现对概率计算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如表3所示.

表3

古典概型是概率计算的基础,其关键是计算出基本事件数m,n,数据不大时可用枚举法.

例5某人等候前方依次开过来的三辆车况互不相同的出租车,其乘车决策方案是:决定不坐第一辆车;如果第二辆车比第一辆车好,就坐第二辆车,否则就坐第三辆车.分别计算此人坐上车况最好的车的概率与车况最差的车的概率.

这个问题属于应用数学中决策“最佳截止时间”的特例,在数据较大的情形下就更能显示出优越性.

例6某公司需要录用一名秘书,共有10人报名,公司经理决定按照求职报名的顺序逐个面试,前3个人面试后一定不录用.自第4个人开始将他与前面面试过的人进行比较,如果他的能力超过了前面所有已面试过的人,就录用他,否则不录用,继续面试下一个人. 如果前9个人都不被录用,那么就录用最后一个面试的人.

证明:在该公司经理的方案之下,有

(1)A1>A2>…>A8=A9=A10;

(2) 该公司有超过70%的可能性录取到能力最强的3个人之一,而只有不超过10%的可能性录用到能力最弱的3个人之一.

证明将前3个面试者中能力最强的排名记为a,则a≤8. 将此时能力排名第k的人被录用的排列集合记作Ak(a),则相应的排列数目记作|Ak(a)|.

(1)当a=1时,必然放弃前面9个人,录用最后一个面试的人,此时除能力第1的人之外,其余人被录用机会均等,则

Ak(1)=3×8!r1,k=2,3,…,10(:记作).

所以

A8=A9=A10=r1=3×8!,

由①②,可得

A2>A3>A4>…>A8=A9=A10=3×8!>0;

A1-A2=r2-r1=3×7×8!-3×8!>0,

所以

A1>A2>A3>…>A8=A9=A10=3×8!>0.

(2) 由①,得

所以,该公司录用到能力最弱的3个人之一的可能性等于10%.

由②③可得

王跃进教授曾给出如下1∶k型卡特兰数.

例7(1∶k型卡特兰数)有m+n个人排队购券,券价1元,其中恰有m个人持有1元钞票,另外n个人只持有k元钞票,并且m≥(k-1)n,起初售票处无零钱可找.不计持等值钞票的人的区别(即持等值钞票的人没有区别),则这m+n个人不出现找零困难的排队种数是

证明先给出熟知结论作为引理.

下面计算P(A).

定义事件Ai: 第i个k元持币者不等待找零 (i=1,2,…,n),则A=A1A2…An,所以

P(A)=P(A1A2…An)=P(A1)P(A2|A1)·

P(A3|A1A2)…P(An|A1A2…An-1),

计算P(A1)与各个条件概率:先把m个1元持币者排成一列(不计人的区别,可理解为把m张等值钞票排成一列)共1种排法,连同两端共有m+1个“空”. 因为第一个k元持币者只有排在前k-1个“空”之后,才不需要等待找零,所以

一般地,有

P(Ar|A1A2…Ar-1)=

把③代入②,得

把④代入①,即得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子集个数计数
古人计数
拓扑空间中紧致子集的性质研究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古代的计数方法
关于奇数阶二元子集的分离序列
等腰三角形个数探索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怎样数出小正方体的个数
完全二部图K6,n(6≤n≤38)的点可区别E-全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