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新歌剧从延安走进新中国
——中国歌剧百年回望之二
2020-02-29文:蒋力
文 :蒋 力
OUTLINE / Historians believe thatSparrow and Child
,created by Li Jinhui exactly 100 years ago, is the firstever composed opera in China.Critic Jiang Li gives a brief overview of Chinese opera’s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century.诞生在延安的新歌剧
1944年,在晋察冀边区工作的作家林漫(李满天)托人将其于1942年发表的小说《白毛女人》,带给延安“鲁艺”的院长周扬,周巍峙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也把他们在晋察冀三分区听到的“白毛仙姑”的故事带到“鲁艺”。此时“鲁艺”师生已创作出一些秧歌剧、京剧现代戏和话剧,面对这个题材,他们想到了歌剧,周扬力主写一部民族新歌剧,并在“鲁艺”做了动员,组织力量投入创作。
时任“鲁艺”戏剧系与实验剧团负责人的张庚,召集邵子南、贺敬之、王大化、马可、张鲁等,组成剧本创作组,委派搞过电影的王滨具体负责剧本创作和导演工作。剧本初稿执笔邵子南、贺敬之。诗人邵子南写的前两场类似于朗诵诗剧,也就是说,有文学性而无戏剧性,不适合演唱。贺敬之把第一场稍做整理后,张鲁等谱了曲,试排一段,王滨、张水华和王大化导演,林白饰喜儿,陈强饰黄世仁,王家乙饰穆仁智。领导审查后觉得形式太旧,戏曲痕迹太重,表现不了剧中的人物和生活,没有通过。邵子南收回他执笔的剧稿和材料,自动退出创作组。
《白毛女》剧照,王昆饰喜儿
1945年初,张庚重新召集编导人员研究剧本结构,决定由贺敬之执笔重写。此时,20岁的贺敬之,已创作了《南泥湾》《七枝花》《胜利鼓舞》等歌词,执笔改编了秧歌剧《栽树》《瞎子算命》《减租会》《血泪仇》,创作了大型秧歌剧剧本《周子山》。《白毛女》剧本第一幕写完后成立剧组,确定编剧贺敬之、丁毅,作曲马可、张鲁、瞿维、向隅(兼指挥),导演王滨、王大化、张水华(后调出,补加舒强),舞台装置许珂,演员林白、王昆饰喜儿,张守维饰杨白劳,赵起扬饰赵大叔,邸力饰王大婶,韩冰饰张二婶,张成中饰王大春,陈强饰黄世仁,李波饰黄母,王家乙饰穆仁智。剧组设党支部,书记田方。当时的流程是:每场的本子讨论定下来,就由贺敬之去写歌词,再去谱曲,然后张庚审阅,周扬拍板,立刻转入排练。因为要赶在党的“七大”召开时作为献礼演出,所以很紧张,像是流水作业。进行到最后一场“斗争会”时,贺敬之劳累病倒,他推荐丁毅写了这场的歌词。
上:《白毛女》剧照,郭兰英、前民饰,1952年
《白毛女》的剧情发展自1934年到1938年:河北某县杨格庄的佃户杨白劳因还不起租子,被地主黄世仁逼迫以其女儿喜儿抵债,含愤自杀。喜儿到黄家后受尽凌辱并被黄世仁奸污。黄家在迎亲前欲将喜儿致死,喜儿被张二婶搭救,逃出黄家,躲进深山。她的未婚夫王大春因打了地主的狗腿子而不敢继续留在村里,经赵大叔指点,北上参加了八路军。日寇铁蹄践踏中原,“白毛仙姑”的传说纷纷纭纭,村里甚至有人亲见。黄世仁在奶奶庙躲雨时也遇见了“白毛仙姑”,他以为是鬼,却不知那就是被他糟蹋过的喜儿。不久,八路军进驻杨格庄,大春也回到家乡工作。他在调查“白毛仙姑”的过程中发现确有其人,而且,确认她就是喜儿。在斗争黄世仁的大会上,一头白发的喜儿控诉了黄家的罪行。群情激奋,区长当众宣布逮捕黄世仁和他的管家穆仁智,准备公审法办。全剧在激昂高亢的合唱中结束。
然而,这并不完全是最初的剧情。《白毛女》前三幕的连排,在“鲁艺”师生中的反响非常强烈,批评意见很多。经不断修改、反复摸索,最后确定为:对白用普通话;歌唱以民歌素材和河北梆子曲调为基础;采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虚拟的表演手法;布景用代表性的大道具加平面景;学习一些戏曲的表演程式。《白毛女》的音乐创作,在表现人物性格、民歌和民歌戏剧的音乐化、地方音乐的统一、歌唱、朗诵与道白的处理等方面,都做了一定的探索。
1945年6月10日,“鲁艺”在延安中央党校礼堂为中共“七大”进行了歌剧《白毛女》的首演,全体中央委员和“七大”代表们济济一堂观看演出。演出结束时赢得长时间的热烈鼓掌,代表们兴奋得连夜讨论。次日,中办派人到“鲁艺”传达中央书记处意见:第一,这个戏是非常适合时宜的;第二,黄世仁应该枪毙;第三,艺术上是非常成功的。周恩来说:这个戏走在了时间的前面,是《讲话》以后解放区第一个大型歌剧,中国的新歌剧就是从这里发展出来的。这句话中的几个关键词,应当是:《讲话》以后;解放区;中国的;新歌剧。1942年,周恩来在重庆看过反战题材的歌剧《秋子》,显然,他没有将《秋子》视为中国新歌剧的开端。
为“七大”首演《白毛女》的是王昆,此后王昆持续演到1960年代。喜儿的另一位扮演者叫林白,她在延安的首轮演出中,也演了很多场,后来还演到了哈尔滨。
1945年《白毛女》在延安演出30多场,一时成为延安人民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成了街谈巷议的主题。七八月间,《解放日报》就《白毛女》展开书面座谈,各抒己见,对立的意见也不回避。很快,该剧就在边区各地、各解放区传播开去。8月15日日本投降,也是抗战胜利之日。“鲁艺”立即组织了两个文工团:东北文工团、华北文工团;9月,《白毛女》剧组成员也兵分两路,分别随两个文工团去了东北和张家口新解放区。
10月,在张家口,贺敬之对剧本做了较大修改,主要是明确唱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增加合唱《太阳出来了》等。冼星海在“鲁艺”教过的学生、后来留校任教的李焕之参加音乐修改并担任指挥。
走出延安,走向新中国
1946年初,张家口市已成为解放区。1月起,歌剧《白毛女》由华北文工团和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在张家口人民剧院联合公演30余场。舒强导演,李焕之指挥,王昆、孟于、陈群饰演喜儿,凌子风饰演杨白劳,陈强饰演黄世仁。陈强后来回忆:《白毛女》在张家口的演出影响力像颗原子弹似的,辐射到北京、天津。每次演出都有北京、天津来的学生、教授和文化界、知识界的人,甚至包括民族资本家。可见此戏影响之大。更主要的观众则是战士们。张家口保卫战怀来战役的指挥者杨成武将军说:怀来战役敌人兵力多于我军数倍,但我们的战士打得非常英勇顽强,因为他们刺刀尖上带着文化——带着《白毛女》所启发的仇恨和力量,这次战争的胜利也有你们文工团的一份功劳!还有一个人,虽然只在自己演出的间隙去看了一幕戏,但已深深爱上了这个戏,她就是郭兰英。
右页:周恩来总理与《白毛女》剧组演员合影
张家口失守后,已在当地颇有影响的晋剧名角郭兰英,投奔华北联大,主演了秧歌剧《王大娘赶集》。1948年4月,联大文工团在石家庄演出《白毛女》时,她边打小锣边看戏,饰演喜儿的演员徐捷生病时,郭兰英自告奋勇,登台救场。郭兰英非常投入,还大胆运用了一些自己设计的表演动作,效果相当感人,也得到了导演的充分肯定。从此,她与《白毛女》结缘一生。
1946年6月,东北鲁迅文艺学院、东北文工团和松江文工团在哈尔滨大光明电影院联合演出《白毛女》。林白、周新华、吴雪主演。
1948年5月至6月,在夏衍的支持下,香港建国剧社、中原剧艺社、新音乐社联合在香港九龙普庆大戏院演出《白毛女》。
1949年北平解放后,华北文工团在国民大戏院(解放后改名首都电影院)连续演出36场。王昆、郭兰英、牧虹、前民等主演。
1950年,贺敬之对剧本做了第二次大修改。音乐修改由马可、刘炽、陈紫担任,写出管弦乐谱。中央戏剧学院附属歌剧团演出,其中包括为首届全国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的演出。
同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根据歌剧《白毛女》改编拍摄了电影《白毛女》,王滨、水华导演,田华、张守维、陈强等主演。该片荣获捷克斯洛伐克第六届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
1951年,修改后的《白毛女》剧本列入“中国人民文艺丛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荣获“斯大林文学奖”二等奖。
同年,周巍峙率中国青年文工团参加在柏林举行的第三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白毛女》在德国、苏联、罗马尼亚、奥地利及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演出50余场。
1950年代初,苏联莫斯科瓦赫坦格夫剧院演出由罗果夫翻译、改编的话剧《白毛女》。捷克的布拉格军人话剧院也将此剧改编为话剧演出。1955年,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根据歌剧《白毛女》改编为芭蕾舞剧,方与志导演,松山树子主演,并于1958年首次来中国演出。中央实验歌剧院的艺术家们看完演出后,当场为他们演出了歌剧《白毛女》第一幕。
1958年,中国京剧院和北京燕鸣京剧团同时将歌剧《白毛女》改编为京剧。燕鸣团的演出在前,赵燕侠主演;中国京剧院的这一版由阿甲、郑亦秋导演,李少春、杜近芳、叶盛兰、袁世海扮演主演角色,影响大于前一台。
1962年,贺敬之、马可等主创人员再次修改《白毛女》,增写了咏叹调《恨是高山仇是海》和《我是人》。修改后的版本,由郭兰英主演。演出后张庚主持了首都文艺界座谈会。座谈中不少人都对王昆与郭兰英的表演做了比较分析。《戏剧报》刊发了座谈纪要。
上:《白毛女》,王昆饰喜儿
下:李元华扮演的喜儿
1964年,上海舞蹈学校改编创作了舞剧《白毛女》。严金萱等作曲,陈本洪、张鸿翔等配器,钟惠芳、石钟琴主演,首演于1965年的“上海之春”音乐节。这个版本,最初被评价为芭蕾舞民族化的有益尝试,后被列入八个样板戏之一。舞剧《白毛女》剧组也扩展为上海芭蕾舞团。除了台上的演员,还催生了两位知名艺术家:指挥家陈燮阳和歌唱家朱逢博。
197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总谱》。
“文革”时期,在北京出现了冰上芭蕾舞《白毛女》;在上海,由上海歌剧院组织了一个音乐创作班子,在芭蕾舞剧《白毛女》的基础上重新创作歌剧《白毛女》,朱践耳、萧白、商易等四人作曲。作品主要段落完成后,内部审查,没有结论,不了了之。
禁锢多年后率先重返舞台
1977年,中央歌剧院和中国歌剧舞剧院一度合并的中国歌剧团,重新排演歌剧《白毛女》,持续演出多场。这次的版本由王世光、黄安伦重新配器。郭兰英和她亲手调教的学生李元华、刘玉玲扮演喜儿。
1985年,为纪念《白毛女》诞生40周年,中国歌剧舞剧院再度演出该剧。老导演舒强再度出山执导,彭丽媛主演,并因之而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1995年,纪念歌剧《白毛女》诞生50周年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歌剧舞剧院为配合这一纪念活动而复排该剧《白毛女》。韩延文、万山红扮演喜儿。韩延文因之而获“梅花奖”。
左:尤泓斐主演的《白毛女》
右:纪念歌剧《白毛女》诞生50周年研讨会
2000年,中国青年出版社重版《白毛女》剧本,
2002年5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在北京保利剧院演出《白毛女》主题音乐会,除歌剧音乐之外,还采用了同名电影和舞剧的部分音乐,韩延文、万山红分别扮演喜儿和“白毛女”。
2004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五幕歌剧《白毛女》总谱。贺敬之封面题书,张庚作序,李刚撰“出版前言”。作者署名为:
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集体创作
编剧:贺敬之 丁 毅(执笔)
(笔者注:“执笔”之意是针对两个人的)
作曲 :马 可 张 鲁 瞿 维 焕 之
向 隅 陈 紫 刘 炽
瞿 维(总谱执笔)
该总谱的整理工作,是1995年纪念会期间决定的。整理(重新配器)工作由瞿维独自进行,工作接近尾声时,瞿维不幸病逝,他的弟子马友道补充完成了遗留部分。该书附录了歌剧剧本和原第七十曲,编者注:1977年复演《白毛女》时,原第七十曲《我是人》已被《咱俩同生杨各村》所取代,本版瞿维先生仍持此意,且附录原第七十曲于此,供读者参考。
寂寞十多年后再创辉煌
自1995年之后近15年,《白毛女》在舞台上几乎销声匿迹。2009年,中央歌剧院复排《白毛女》,陈薪伊导演,11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俞峰指挥,尤泓斐、孙砾、李想等主演。11月29日,贺敬之在俞峰排演时使用的总谱上题词:“祝愿中央歌剧院为振兴中国歌剧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1年6月至7月,东方演艺集团制作了王昆担任总导演的版本,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李心草指挥,谭晶、孟广禄等主演。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等单位在京举行《白毛女》研讨会。
同年9月,文化部直属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中央歌剧院在天桥剧场演出该剧。尤泓斐主演,并因之获“表演奖”。
2012年5月,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中央歌剧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以“公共文化服务日”的形式再度演出该剧。大会堂里满场同唱《北风吹》成为一时盛景。
2014年,中央歌剧院在宁波国际声乐比赛期间,于宁波公演该剧。中国歌剧舞剧院新排演的版本,张奇虹导演,11月展演于在武汉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歌剧节。2018年元旦参演于第三届中国歌剧节(雷佳主演),2018年初彭丽媛署名文章《我演喜儿》分别在《人民音乐》和《音乐研究》杂志刊发。
201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化部组织复排《白毛女》并启动全国巡演。复排工作得到了时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彭丽媛和老艺术家郭兰英、乔佩娟等多人的支持和指导。雷佳、张英席饰演主要角色。中国歌剧舞剧院演出,刘凤德指挥。此次规模甚大的巡演,于歌剧《白毛女》的诞生地延安启动,先后演出的城市包括太原、石家庄、长沙、广州、上海、杭州、济南、长春、北京等地。在北京演出后,文化部艺术司宣布:歌剧《白毛女》3D舞台艺术片同时首发。
歌剧《白毛女》70多年的历史,几乎就是中国歌剧发展的缩影。在回顾中,如实地记录下它的足迹,远胜于文学性的描述。所以,我尽量不带个人感情色彩、按照大事记的写法,编写了这篇文字。2010年前后,我主动申请担任《中国歌剧史》一书的特约编辑,并为之整理了中国歌剧历年剧目一览(1921~2000)。此文所用的材料,大部分出自该书,相关部分(尤其是首演)的文字均出自主编荆蓝之笔。她早年在延安求学演剧,看过《白毛女》最初的演出,编写歌剧史时,又查阅了大量资料。今其人已去,但其功不可淹没,我更不能窃为己有。特此说明,并致谢意敬意!
右页:2015年, 由原文化部组织复排的新版《白毛女》剧照,雷佳饰演白毛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