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自主探究范式 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2020-02-28李雁
李雁
[摘要]在自主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亲历学习的思考过程,乐于与他人分享成功经验,实现共同成长、享受认同与尊重的愉悦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合理猜想、设法验证、得出结论、回顾反思这些环节,是探究的教学新范式,力求让学生充分展示、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关键词]自主探究;范式;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02-0012-02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96、97页“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1.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计算方法,并能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体验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2.通过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体会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能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解决问题。
3.通过动手实践、互动交流,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及外角和公式。
【教学难点】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
【教具、学具准备】三角板、量角器、课堂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自主定向
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
生1:有什么方法可以求出多边形的内角和?
生2:学习多边形的内角和有什么用?
生3:多边形是什么?
……
师:今天我们就把大家提出的问题带到课堂一起探究。
【反思:布鲁姆在《教育目标分类学》一书中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目标必须清楚、具体、可操作。”不可否认,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的灵魂,是教与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效教学必须要有目标引领。反观实际,教师清楚教学目标,但学生清楚吗?没有目标引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这与新课程理念背道而驰。为此,我们积极构建“自主课堂”,针对学习目标提出“自主定向”的要求,即“黄金三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学?课始,以“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明晰的目标引领下展开学习活动,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二、自主探究
(一)探究四边形内角和
1.提出问题,合理猜想
师:今天课堂的第一个探究问题是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你们能不能大胆猜一下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生1:我猜测是360度,因为正方形有4个直角,所以4x90=360(度)。
2.类比思考,设法验证
师:其他四边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也是360度呢?
(1)想一想:你打算如何求四边形的内角和?
(2)试一试:利用四边形学具验证你的想法。
(3)说一说: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反思:傳统课堂上的提问往往含金量不高,问题细小琐碎,满堂问、满堂灌的现象屡见不鲜。“大问题”一般是指学生学习的困惑点,是知识的连接点,是思想的聚焦点,是教师钻研教材的着力点。“大问题”教学的核心词是“大”和“导”:“大”的本质要指向活动经验和思想方法;“导”在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并要建立问题之间的联系。“大问题”教学改变了“一问到底”的传统课堂,更好地诠释了“自主课堂”的教学理念。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发展的“大问题”,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分析、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课堂教学走向自主与科学。】
3.汇报交流,聚焦新法
学生作品:
师:量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误差。
生1:我的想法就是把四边形的角都撕下来拼在一起,结果拼得一个周角——360度,所以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生2: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180x 2=360(度)。这两个三角形一共是6个角,就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4个内角。
4.回顾反思,关注过程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的方法都不错,各有各的优点,这些方法帮我们得到了一个结论——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
师:现在我们回顾得出四边形内角和的过程。
生3:我们先是提出了一个问题,并进行猜想,然后设法验证,最后得出了结论。
师:刚才大家归纳的学习方法就是自主探究学习的一个完整过程。
(二)探究五边形内角和
1.提出问题,合理猜想
师:猜想一下,五边形的内角和会是多少?
生4:我觉得应该是540度。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它们相差180度,所以五边形的内角和就是360度再加上180度,等于540度。
2.积极尝试,设法验证
(学生动手操作)
3.汇报交流,优化策略
生5:我是用测量的方法,量出来是530度,而黑板上写的是540度,我觉得有点奇怪。
师:测量的方法容易有误差,甚至会出现一些错误,使用这个方法时要注意。
生6:我是把五边形分成三个三角形,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就可以看出这三个角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然后这三个角是第二个三角形的……这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这个五边形的内角和。
生7:我是利用以前学的知识,把五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再用360度加180度等于540度。
生8:我也是用分的方法,可是我一开始分五边形可以分出无限多的三角形,这样得出的内角和结果都是不一样的。后来我在重新找分的方法的过程中知道了原因——五边形的内角和指的是这几个角的和,并不包括中间的这些角。
(学生自发地鼓掌)
(三)探究六、七、八边形内角和
1.迁移方法,自主探究
师:咱们找出了四、五边形的内角和,想不想继续探究六、七、八边形的内角和?利用学习单,请你任意选一个研究。
2.汇报分享,不断优化
生9:我探究的问题是“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我先猜测六边形的内角和是720度,然后用分的方法,先把它分成四个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则有180x4=720(度),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六边形的内角和是720度。
生10:我用分的方法得到的结论是六边形的内角和是720度。这是我的学习单。
自主探究一
你能想办法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吗?
1.想一想:你打算如何求四边形的内角和?
2.试一试:利用四边形学具验证你的想法。
3.说一说:和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自主探究二
请你选择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中的一个,自主探究出它的内角和。
师:请问他们分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11:他们分的方式不一样,一个是从一个点去分的;一个是从多个点去分的。
师: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
生12:我更喜欢生10的方法,从一个点去分更清楚简便。如果从多个点去分,就觉得乱乱的。
师: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来分三角形,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更加清晰且有条理地看出一共有几个三角形。
生13:我是把六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正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所以我用360度加两个180度就等于720度。
师:下面我们来研究七边形和八边形。
生14:我先把七边形分成五个小三角形,一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五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5x 180度,等于900度,所以我得出结论:七边形的内角和是900度。
生15:我的结论是八边形的内角和是1080度。我把一个八边形分成六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6x180=1080(度)。
3.归纳总结,抽象提升
师:六边形的内角和是“180度x4”,七边形的内角和是“180度x5”,八边形的内角和是“180度x6”。如果是一百边形呢?你们打算怎么办呢?有什么发现?
生16:如果以n代表多边形的边数,比如它是八边形,那么n=8,8-2=n-2=6。也就是说,可以用边数减去2,然后再乘上180度,就得到多边形的內角和。
【反思:自主探究的环节,旨在让学生明确“提出问题、合理猜想、设法验证、得出结论、回顾反思”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初步探究四边形内角和习得的学习方法,在五边形、六边形、七边形等内角和的探究中逐步巩固。这一学习方法的提出,即是模块化学习方式的提出,更是自主学习灵活性的体现。探究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会出现错误和新的问题,教师就要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重新思考,直到找出正确的答案为止。】
三、自主回顾
师:这节课上到了这里,老师满是感动,感动于大家发现了这么多方法,感动于今天的课堂上每个同学的表现。那你们都有些什么收获呢?
生1:我知道了如何求多边形的内角和。可以用量的方法,然后剪、拼,还有“分”这种方法。如果边数比较多时,可以用多边形的边数减2,然后再用180度乘这个数字就等于多边形的内角和。
生2:遇到问题时,可以先提出问题,然后再提出自己的猜想,还需要再验证一下这个猜想是不是对的,最后得出结论。
【反思:自主课堂要求教师充分挖掘探究性练习的价值,集传授、解惑、强化于一身。精设练习,在课堂教学中能起着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同时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应用、学会创造,真正实现数学教学“以人为本”的目标。】
在自主课堂的研究过程中,对于“自主探究”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们力求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打破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教学可以理解为:学生亲历学习的思考过程,乐于与他人分享成功经验,实现共同成长、享受认同与尊重。自主探究式教学就是从问题出发,让学生思考、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想法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目的是分享众人的智慧,达到共同成长,最终促进入的可持续发展。它的特点是,从学生出发,尊重学情,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能较好地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特别是对于“四基”的落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和兴趣,通过“自主定向——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合理猜想——设法验证——归纳反思——回顾整理”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很好地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具有程序简单、容易操作的特点。自主探究之路才刚开始,我们会在今后的研究当中适时调整研究的方向,力求创设出一条真正适合学生的自主学习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