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医院对医疗设备的需求及影响经济效益的分析

2020-02-28林芳玉

经济视野 2020年6期
关键词:折旧费采购计划经济效益

文| 林芳玉

医疗设备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的基础,为了推动医院健康发展,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需要引进高端设备技术,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个人私心的影响,可能导致采购论证不深入,出现随意购买设备的行为,或者设备利用效率低。如此,不仅降低了医院的效益,还会占用大量资金,不利于医院的健康发展。以下结合实践,探讨了医院对医疗设备的需求及经济效益影响因素。

医院对医疗设备的需求分析

总体上,医院对医疗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原因如下:

1.医疗服务升级。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医疗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我国医疗市场逐渐开放,医疗机构的发展获得了国内外资本的支持,医疗设备市场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现代医学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依赖于各种医疗设备,一定程度上来看,医疗设备越先进,诊疗效果越好,因此医院对医疗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

2.提高医院等级。以计算机、互联网、数据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成为医院运行管理的重要趋势,在此背景下,提高了对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依据现行的医院等级划分标准,对比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需要具备的硬件设施也是有所不同,能评为三级甲等医院,要比二级医院具备更高端的医疗设备设施,大型甲类、乙类医疗设备更是不能缺少,它是一家医院的标志,象征着医院的身份,如几家医院中唯有一家有最高端最新进医疗设备设施,那这家医院就是贵族身份,有了强大的硬件设施,才能更好的带动医院向前发展。

3.国家政策变化。随着我国医疗改革工作的推进,获得的成果有:医保药品由政府定价,医院采购必须集中招标,降低了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性。站在医院的角度看,没有了药品带来的收入,只依靠财政补贴难以健康发展。对此,不断优化医院的软件和硬件环境,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成为促进医院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这其中,医疗设备的购进和使用,是医疗服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疗行业发展的一大动力。

影响医疗设备经济效益的因素

医院内的医疗设备,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较多,例如采购计划的制定是否合理,是否经过科学的论证;医疗设备使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低、工作积极性等。以下对此进行分析。

1.采购计划。医院制定医疗设备的采购计划时,应该满足实际需求,遵循经济性、实用性、平战结合的原则。采购计划方案应该详细,论证的内容涉及外观、性能、技术指标、辅助设施等。例如在选型上,不能购进将要淘汰的类型;在技术指标上,应考虑主机和附件是否相匹配。如果是大型医疗设备,还要考虑到地区分布,盲目采购或重复采购,会导致患者分散,投资后无法获得预期回报。随着微创技术的应用,不少医院在采购高端设备时,例如腹腔镜、内窥镜、准分子治疗系统等,不仅资金成本高,而且回本周期长。医院没有对采购计划进行科学的、严格的论证,也没有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实力,设备购进后就会出现以下问题:①消耗耗材成本高,医院无法按照预期计划回收成本,甚至每次使用都是亏损的。②对该设备有使用需求的患者少,由于收入低、年效益不可观,会导致设备闲置;再加上维修维护费用支出,出现入不敷出的现象。

2.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的管理,直接影响经济效益。这些设备在使用时,应该制定效益考核指标,对实际使用率进行评估。其中,实际使用率的制定,应该满足医院的实际情况,指标设置过高,会削弱医护人员的积极性;指标设置过低,会影响评价结果。以大型医疗设备为例,具有多项功能,其中部分功能没有用到,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影响设备的经济效益。此外,保养维护制度不健全,或者执行力度低,导致设备带病运行,无法正常使用,也会降低经济效益。

3.操作人员。医护人员是医疗设备的使用主体,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高低,也会影响经济效益。以一些国外进口的设备为例,使用说明书均是外语,如果医护人员不能正确操作,可能导致设备发生故障。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没有形成真实的数据记录,没有定期分析设备的使用效能,可能导致设备闲置或浪费,降低了经济效益。

医院医疗设备采购管理的案例分析

1.基本资料。以某医院为例,为了满足影像科的工作需求,决定购进一台核磁共振仪(MRI)。相比于超声、X线、CT等仪器,MRI的成像时间短,扫描精度高,是高水平医院不可或缺的大型医疗设备。医院于2016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MRI,以2017年和2018年两年的数据为例,进行成本和效益分析。

2.使用成本的分析。MRI的使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两个部分。第一,固定成本包括:①设备折旧费,MRI的价格是1075万元,使用年限是6年,按照新会计制度,每年折旧额约为179.2万元。②房屋折旧费,每年大约为1.2万元。③人工成本,主要是2年的工资和绩效奖金,总计约为59.2万元,平均每年为29.6万元。④维修保养费,2017年处于保修期,没有维修费用;2018年全年维修保养费约55.7万元。第二,可变成本包括:①耗材费用,2017年约42.3万元,2018年约45.8万元,平均每年为44.05万元。②水电费用,2017年约8万元,2018年约9.8万元,平均每年为8.9万元。

3.经济效益的分析。以投资回收期为例,计算公式是:初始投资/(年净收益+年折旧费)。其中,年折旧费=设备年折旧费+房屋折旧费+人工成本+维修保养费+可变成本。结合该医院的实际情况,年折旧费为179.2+1.2+29.6+55.7+44.05+8.9=318.65万元;该医院MRI使用的年净收益约为127万元。综上,投资回收期为=1075/(127+318.65)≈2.4年,由于折旧年限是6年,因此投资回收期是合理的。

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经济效益的措施

1.采购前进行科学论证。提出医疗设备的采购计划后,医院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医院的发展现状、医疗设备的市场信息、医疗服务需求等,合理确定设备的参数。同时从设备的使用性能入手,了解故障率、售后服务、人员培训等情况。其次对同类设备进行评估,选择周围性质相同、规模相近的医院,对使用设备的型号、规格、性能等进行分析,避免购进相同的设备,会降低设备的使用率,加剧医院之间的竞争。最后要分析社会效益,评估设备购买后,会对医院的医疗服务、医疗技术、临床研究等工作带来哪些影响,确定具有积极意义,才能进行采购。

2.定期分析成本和效益。对医疗设备的成本效益进行分析,是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此,医院可以成立专门的考核小组,收集设备的运行数据,每月进行效益分析,和效益预测值比较,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对于考核人员来说,应该听取科室、医护人员、患者的意见,了解设备的运行性能、问题缺陷等,督促科室及时整改,切实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3.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医院在医疗设备的使用上,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可以降低维修成本,延长使用寿命,从侧面提高经济效益。第一,采用专人管理制,对设备的技术资料进行收集和存档,设备的操作运行记录,应该定期检查,形成真实完整的一手资料。第二,医疗设备对外界环境、操作人员的要求高,必须落实培训制度,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在完成医疗服务的同时,避免造成设备损坏。第三,结合设备的使用情况,做好维修保养工作,将停机检查、在线检测、整机维保、零件维保等形式相结合,提高运行可靠性。

结语

综上所述,医院在购进医疗设备时,必须分析实际医疗需求,提高经济效益指标。近年来医院对医疗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影响设备经济效益的因素,包括采购计划、管理制度、操作人员等。对此,必须在采购前进行科学论证,定期分析成本和效益,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促进医院长远发展。

猜你喜欢

折旧费采购计划经济效益
铁路大直径盾构折旧费及检修费合理确定的探讨
EPC项目采购计划管理优化研究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高校采购执行人管理机制的完善——以高校采购计划按期完成为目的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加强物资采购管理 降低企业采购成本
基于终值的工程机械折旧方法探讨
浅谈企业采购流程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