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老化的治疗对策
2020-02-28斯楼斌张明子王晓军
斯楼斌 张明子 王晓军
现如今,社会的迅猛发展不仅仅给人们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满足了人们对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但人们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来迎合这个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日益加重的生活压力和劳累,使得面部年轻化的求美者趋于低龄化。虽说美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但时代在变,美的标准也在变,且当今自媒体日渐普及,每个个体都有权利展现自己的美,因此爱美人士对面部年轻化也越来越重视,这就给当代整形外科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面部老化的主要表现及改善目的
骨性结构、软组织结构(包括皮肤)共同构建了面部的三维立体感[1]。在面部老化的过程中,骨骼和软组织都会因老化出现面部整体结构、轮廓的改变,其中以软组织老化最为显著。面部老化最明显的部位是面中部,表现为泪沟、鼻唇沟加深,外眼角、颊部软组织松弛下垂等[2]。眼眶和上颌骨的老化表现为眼眶容积和深度增加,上颌骨体积缩小、后缩凹陷[3]。为了达到良好的面部年轻化效果,针对于以上原因,补充面部容积的缺失、改善面部软组织松垂,重塑面部饱满和立体的轮廓。
二、当今求美者对面部年轻化的要求
诸如抖音、微博等自媒体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展现自我。近些年来,人们对“蛇精脸”的关注度已经降低,更加趋向于追求自然美。目前,面部年轻化的主要群体年龄分布在20~50岁,女性占绝大多数,这个年龄段的求美者正处于立业或事业的攀升阶段,对于面部年轻化的需求效果除了悦人悦己、自然和谐之外,更希望治疗方式能够微创、见效快、省时、不误工。
三、面部老化的治疗对策
我们对不同年龄女性面部形态的研究发现,北方汉族成年女性面部变化从40岁左右开始逐渐显著,主要表现在额部、颞部、眶周、鼻下部及口周,50岁以上开始出现明显的面部软组织松弛和下垂。目前,追求面部年轻化的人群主要在20~50岁,面部整体老化情况尚可,且有微创、省时、见效快等诉求。微创注射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1.微创注射:最常用的注射材料包括透明质酸、肉毒毒素和胶原蛋白。透明质酸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非免疫原性及生物可降解性,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面部填充材料。据统计,透明质酸市场由2016年的17亿美元已经增长至2020年的27亿美元,市场空间巨大[4]。但近些年来,透明质酸注射并发症的病例报道逐年增加,血管栓塞是最严重的并发症,轻者可至皮肤缺血坏死,严重者可导致失明甚至危及生命[5]。2019年,我国就透明质酸面部填充不良反应发布了专家共识,建议选择适当的产品及选用正确的技术来减少不良反应。通过了解解剖结构、强烈建议在高风险区域注射前进行回抽操作,以减少栓塞风险[6]。肉毒毒素是肉毒梭状芽孢杆菌所产生的一种外毒素,是通过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而达到肌肉松弛的作用,共分为A~G 7个血清型。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是A型肉毒毒素,在整形外科、神经内科、皮肤科、泌尿外科、眼科等多个科室体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7]。肉毒毒素安全性较高,治疗剂量较难发生人体中毒反映,但应了解肉毒毒素的弥散特性,避免过量注射所导致的弥散效应,影响治疗效果或导致表情僵硬、颜面不对称等情况[8]。目前应用于面部老化治疗的注射材料还有胶原蛋白,可用于填充泪沟,改善面部松弛。胶原蛋白的应用时间较肉毒毒素和透明质酸短,但胶原蛋白具有不吸水,可分解性和同化性的特点[9],适合于泪沟的填充,但注射时应避免团块注射而产生硬结。
除上述注射材料之外,自体脂肪因其“双赢”的优势,也成为面部老化治疗的重要主角。自体脂肪取材便捷、创伤小、可塑性好,同时求美者还可达到一定的瘦身双赢效果。自体脂肪也存在一定的潜在缺点,比如脂肪存活率不稳定、易液化坏死、形成结节等[10]。目前对于脂肪的研究方向也着重集中于脂肪细胞的存活方面。
2.光声电技术:光声电技术也是面部老化治疗的“重头戏”,有着火爆的临床应用和有目共睹的临床效果。光声电技术是基于光能量、超声能量和射频能量的技术,其特点是创伤小、停工期短、临床效果显著。光声电技术的主要原理就是通过各种能量源所进行的反复、轻度的热刺激,激发细胞的抗衰反应,进行损伤修复,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胶原蛋白合成。虽然光声电技术的基础理论研究较为薄弱,技术发展时间不长,但是技术设备更新较快,并出现联合应用2种及以上的能量源,一方面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能减轻治疗的不良反应[11-12]。
3.面部埋线技术:“Thread lifting”的概念最早由Sulamanidze等[13]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最初使用的是不可吸收的聚丙烯缝线,其后使用羊肠线,逐步发展到现如今的化学合成可吸收缝线,缝线的发展使得面部埋线技术的效果更持久也更安全。要通过面部埋线技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合理选择适应证十分重要。应具备较低的体重指数,属于轻中度软组织下垂,具有较明显的骨性轮廓和良好的肤质[14]。孙中生等[15]将埋线治疗面部老化的原理总结为“拉”、“兜”、“长”,从而达到面部软组织力学的复位、重塑,同时通过缝线与组织的生物刺激作用,实现埋线提升效果的最大化。埋线技术在面部老化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是随着缝线材料的更新,该技术集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于一身,对轻中度的面部松弛下垂是一种可供选择的短期改善方法[16]。但目前尚无法完全取代其他的治疗方式,同时,需要严格把控适应证才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4.手术技术:手术技术相比较前面所提及的几项技术来说,创伤较大,恢复期也相对较长,可能并不符合现如今绝大多数面部年轻化求美人士的需求,但微创技术力所不及的面部老化情况,通过手术的方式却可以达到非常满意的效果。因此,依然存在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面部年轻化手术泛指面部除皱(提升)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目前对于手术方式的改进空间有限,主要集中于对解剖学或手术技术方面的改进。内窥镜除皱术的应用进一步减少了面部开放式除皱术的创伤,还可以达到满意的面部提升效果[17]。内窥镜对整形外科医生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一定时间的历练才可掌握要领。除了内窥镜手段之外,比较常用的还有传统的开放式面部除皱术、短瘢痕除皱术、小切口面部悬吊提升术、下睑缘切口眼袋泪沟矫正术及中面部提升术、结膜切口眼袋睑颊沟矫正术等[18-21]。
5.联合治疗:由于面部老化往往伴随着多部位、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软组织变化,中国的整形外科医生们也早已摒弃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旧观念,并充分认识到多维度、多交叉、联合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面部老化的凹陷为例,单纯填充凹陷可能并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应考虑存在组织萎缩的同时,更多可能是软组织的松垂,在填充治疗前,进行面部的提升操作对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是必要的。不同的治疗技术可以针对不同的老化情况。正确的联合治疗顺序是决定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可参考面部提升、填充塑形、皮肤质地改善的顺序,也可根据不同部位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策略调整[22]。
四、总结
生活节奏的加快并不会阻挡人们对美的追求,但是会影响人们对于求美方式的要求。现如今,人们对求美方式的要求可以总结为“又快又好”,与高速的社会发展相一致,求美者的诉求同样促进了整形美容技术的发展。针对不同程度的面部老化,从注射到手术均有相应的治疗策略,但目前单一的治疗方式往往并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联合治疗并注意正确的治疗顺序可以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目的,同时防止出现疗效相互抵消的情况,减少求美者不良反应的出现。面部老化的治疗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很多新型的治疗技术以及生物材料,开始应用于面部老化的治疗研究,例如脂肪干细胞,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对于面部老化及治疗效果的评估,近些年来也逐渐客观化,3D测量的应用使抽象的“可视”转变为具体的“可量”,面部老化的整体治疗策略同样进入了“高、精、尖”的数码科技时代[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