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办学思想的教师认同研究
2020-02-28杨小玲
杨小玲
(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福建漳州363000)
办学思想,是指学校办学者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当前社会需要以及学校办学实践所形成的有关如何办学育人的思想体系,凡是有关办学育人的思想都可以归为办学思想的一部分,它“是学校处理内部事务、或者规划自身发展的各种建议的集合体,而不是诸如实用主义、现实主义、理想主义等哲学思想在学校教育中的简单应用。进一步讲,它是一种思考方式,是学校对自身以及未来发展的一种系统性思考”[1]。可见,办学思想是学校各项活动必须遵循的大方向和总体要求,无论是学校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还是课程开发、教学资源配置等,无不需要以办学思想为指导。有必要指出,在办学思想的形成和践行中,教师是最为核心的群体。因而,要探讨教师对学校办学思想的认同问题,必须先明确教师在办学思想形成与践行中的角色。
一、教师在学校办学思想形成和践行中的角色
在学校中,教师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群体,一种是兼具学校中层管理者身份的教师,一种是一般教师,即没有承担任何管理职责的教师。这两个群体的教师在办学思想的形成和践行中,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
(一)担任学校中层管理者的教师在办学思想形成与践行中的角色 学校的中层管理者,指在中小学中担任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科研主任等人;他们在学校办学思想形成与实践中主要担负着“沟通者、条块起草者和实施者”[2](P147)的角色。第一,沟通者角色。办学思想的顺利形成,核心在于学校全体人员有着共享价值和愿景。共享价值和愿景是学校所有教师的个人价值和愿景的共同交集部分,它的形成,需要作为学校中层管理者的教师,能够深入到自己负责的相应教师群体中,经过调研、讨论、沟通,在尊重教师个体价值和愿景的基础上,识别出学校的共同价值和愿景。办学思想的顺利践行,是建立在全体教师认同以及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这就需要作为中层管理者的教师,诠释和宣讲办学思想,并进一步了解所有教师的发展需求,以及教师们在践行办学思想中的所需、所虑。学校中层管理对以上内容的及时反馈和解决,是确保办学思想有效践行的必要条件。总而言之,担任学校中层管理者的教师,本身就具有上传下达的职能,即扮演着沟通者的角色,去协调学校各项工作,以确保办学思想有效践行。第二,条块起草者角色。办学思想的践行,需要落实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之中,例如,课程、教学、科研活动等。这就需要担任中层管理者的教师在认真学习、理解办学思想的基础上,考虑如何在自身承担的责任模块中落实办学思想,并且设计好相应的流程、标准、保障措施等,以激励全体教师顺利践行办学思想。第三,实施者角色。无论是办学思想的形成或是践行,都需要全体教师的鼎力支持和主动践行。作为中层管理者的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依据办学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及管理工作。
(二)一般教师在办学思想形成和践行中的角色 一般教师是指承担某一门或几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但没有承担学校管理职责的教学人员。他们在学校办学思想形成和践行中,起着“参与者和执行者”的角色。从办学思想建构来看,没有这些教师的参与,办学思想只能是空中楼阁,难以践行。第一,在办学思想的形成阶段,学校现状调研、办学理念的提炼、发展定位的把握、育人目标的确定,都有赖于这些教师的参与。第二,办学思想的践行,也主要是通过这些教师来实现的。总体来说,这些教师对学校办学思想的认同或者抗拒态度,会影响着办学思想的形成与践行。办学思想能否顺利践行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否获悉和接受学校的办学思想,关键就在这些科任教师身上。科恩(Rosetta Marantz Cohen)就指出:“不是管理者,校长都很少和学生直接接触,因此也就理所当然地很少将管理文化和信念的微妙之处传递给学生。假如一所学校有一个强势的学校风气,这一定是教师传递、体现和交流的。实际上,教师是变迁的学校文化的稳定影响源。”[3]换言之,各学科的教师凭借自身的知识、能力等主体性条件,在教育教学中诠释和践行办学思想。因而,在办学思想的形成和践行中,这些教师充当着“参与者和执行者”的角色。若是这些教师缺位,办学思想难以被认可和践行。
二、教师在认同学校办学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基于作为中层管理者的教师及其他教师在办学思想形成和践行中的角色,可知办学思想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统领作用的有效发挥,首要的是所有教师对学校办学思想的认同。那么,只有了解教师在认同学校办学思想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才能够有针对性提出提升教师认同感的建议。
(一)教师在认同学校办学思想中存在的问题
在结合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编制访谈提纲,利用参加各种国内会议的机会,对来自各地的中小学校长、教师进行访谈,以及对厦门市部分中小学的实地考察和调研,获悉教师在认同学校办学思想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有必要阐明:从获取的调研资料来看,无论是一般教师还是作为中层管理者的教师,在办学思想认同方面存在共性的问题,因而在下面的论述中没有对教师群体再进行区分。
首先,对办学思想内涵认识模糊。办学思想从本质上来说,“是从哲学高度对学校办学的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思考,它是对学校教育、学校办学合法性、合价值性等一系列问题的哲学思考,是对学校办学问题的逻辑分析和价值审视”[4](P27-31)。换句话来说,办学思想是有关办学价值、办学理想和育人目标以及如何实现的根本认识,其核心主要是回答“为什么办学校?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这三个问题。其中“为什么办学校”是有关学校教育价值的理想追寻,即办学理念,它是办学思想的灵魂和核心,因为教育是学校中最为首要的事情。“办什么样的学校”是对学校未来发展愿景的思考,即学校的发展定位。“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是对学生发展的思考,即学校的育人目标。办学思想的其他方面都属于操作层面的思想,探讨的是如何在办学理念指引之下,通过学校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等实现学校发展定位和育人目标。但是在访谈中,当教师被提问“您认为什么是办学思想”时,大部分教师不能明确回答出办学思想的定义,只能简要表明“办学思想是有关校长如何管理学校、如何办学的思想”。问及“办学思想的核心构成是什么”时,教师们也难以有共同的认识:有的认为是三风一训、有的认为是教育教学思想、有的认为是学校管理思想、有的认为是有关学校发展的思路等。总体而言,教师在办学思想内涵的认识方面存在概念模糊的情况。
其次,对学校办学思想的作用存在误解。办学思想属于学校的顶层设计,它统领着学校的各项工作。这就要求:一方面,学校办学思想需要符合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同时还应具有学校特色,这样才能指引学校走向成功。另一方面,无论是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师培训、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活动开展等,均受到学校办学思想的指引。校长或者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都需要围绕着学校办学思想来开展工作,这样才能有效践行学校办学思想,真正发挥办学思想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统领作用。然而,从目前的访谈和调查来看,教师对办学思想的作用存在误解,不少教师认为其并未发挥应有的办学指导作用。至于办学思想是如何落实在学校管理、课程设置以及教师培训方面,大部分教师表示不太清楚,或者认为并没有具体落实在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即没有起到指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
再次,对学校现有办学思想的认识混乱不清。办学思想作为一所学校的指导思想,不仅要体现国家需求的“共性”,还需要具有本校的“个性”。但是,每一所学校中都存在校长轮换更替的现象,不同的校长对学校现状的认识不同,对学校办学的认识也有自己的见解,这就出现了办学思想的更新与继承的问题。依据调查和访谈得知,不少学校在更新和继承办学思想方面,存在着以下情况:把历年的学校办学思想逐一呈现在学校文本中,但前后之间的继承或者发展联系不强,在表述上也出现多种办学思想并存的表述。这种情况的出现,导致教师们无法明确认知学校现有的办学思想。除此以外,调研结果还表明,在办学思想的诠释上,许多学校涵盖的内容太多,有学校精神、办学理念、管理理念、发展目标、办学目标、育人目标、三风一训等等,这些内容之间或缺乏内在的联系性,或存在重复表达的情况,导致教师们不清楚在教育教学中,究竟该以哪个内容作为指引,即对学校现有的办学思想的认识混乱不清。
最后,误解自己在办学思想中的角色。上文指出,作为中层管理者的教师在学校办学思想形成和践行中,担任着“沟通者、条块起草者和实施者”的角色;一般教师在办学思想中则担任着“参与者和执行者”的角色。然而,依据调查和访谈可知:第一,作为中层管理者的教师在办学思想中更多充当着“传达者”的角色,即在办学思想的形成环节,仅告知其他老师学校要进行办学思想的提炼。在了解教师个人价值和愿景方面没有进行深入的调研,没有促使大家形成共同价值和愿景。在办学思想形成以及践行环节,没有对教师们认真诠释学校为何提出这一办学思想,没有倾听教师对最终形成的办学思想的看法与困惑,没有了解教师在践行办学思想中需要的能力培训或者物质支持等。第二,一般教师在办学思想形成中更多的是“局外人”的角色。换言之,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参与到办学思想的讨论与制定过程之中,自然难以领悟学校为何要提出这样的办学思想,其精髓究竟是什么,如何落实等。教师们就容易出现理解的偏差,进一步导致教师们在践行办学思想的过程中,出现“执行不到位”或者“知而不行”的情况。
(二)影响教师认同学校办学思想的原因探究
结合对办学思想相关资料文献的分析、对校长、教师的访谈,可知教师在认同学校办学思想方面所出现的问题,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办学思想的核心内涵尚未厘清。从对校长、教师的访谈可知,在办学思想的内涵方面,比较一致的认识是“办学思想是有关学校办学育人的思想”,但对于办学思想的核心构成包含哪些,无论是教育研究领域还是教育实践领域,却存在各种不同的见解。比如:从教育理论研究领域来看,刘光祺认为:办学思想是“在遵循一定教育方针的基础上,以一定教育思想为依据,结合本校实际形成的一系列有关自己学校的办学模式、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等和办学治校育人问题有关的指导思想,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理性复合”[5]。赖永康认为,办学思想是“学校长期办学积淀下来的,是以学校价值观、世界观、发展观为核心的思想意识、道德准则、行为习惯的集中体现,是学校教育本质特征和深刻理论内涵的有机结合,是一种身后的学校文化”[6]。李伟胜也认为,办学思想是“校长结合所在学校实际确立的办学指导思想,针对学校办学模式、育人目标、育人途径、育人方式等一系列办学治校的根本问题”[7]。从教育实践领域来看,即从中小学校所提炼出来的学校办学思想来看,存在着不少概念误用、内容混用的情况。同样一句话,有的学校把它当成是办学理念,有的学校当作是发展定位。以“科研兴校、管理兴校、特色强校”为例,有的学校将它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有的学校将它作为学校的“发展原则”,有的学校则认为它是“学校特色”。这样类似的理念、策略不分的情况,在中小学的办学思想中,可以说不在少数。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在于没有厘清办学思想的核心构成。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对办学思想的核心构成缺乏系统论证,没有形成权威统一的观点,导致教育实践领域中对办学思想的核心构成认识上混乱不清,无法准确提炼。那么,作为对这个领域没有进行专门研究的教师来说,难免会出现“对办学思想内涵认识的模糊”以及“对学校现有办学思想的认识模糊不清”的情况。
其次,教师在办学思想制定过程中的缺位。在办学思想的形成和践行过程中,需要学校全体成员的通力合作。特别是在办学思想的践行中,必须依赖于教师将办学思想内化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办学思想的内化和践行,离不开教师对其的理解和认同,而教师理解和认同办学思想的关键环节,在于教师是否有参与到办学思想的制定过程中。然而,依据调查和访谈得知,不少教师对于学校何时制定这些办学思想,表示不清楚;对于学校是否开展过办学思想的讨论或者诠释,表示没有开展或者没有参加;对于学校是否有咨询教师在践行办学思想中,需要在理论或者能力上获得哪些支持,表示没有获得相应的咨询或指导。简要来说,学校本身对办学思想的形成以及践行方面,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就是造成“教师误解学校办学思想的作用”以及“误解自己在办学思想中角色”的原因。
最后,学校领导者自身对学校办学思想的认识偏差。学校领导者自身对学校办学思想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第一,学校领导者就学校办学思想包含的核心内容,及其相互关系的认知存在偏差。这种情况造成在制定学校办学思想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混乱;除此以外,在办学思想更新过程中,有的学校领导者崇尚“标新立异”,不注重对原有办学思想的梳理和继承,导致学校存在前后办学思想不一致或者多种办学思想并存的情况。以上现象可能会导致教师们出现对“学校现有办学思想的认识混乱不清”的问题。第二,就自身在学校办学思想中应承担的角色来说,不少学校领导者也存在着误解,认为学校办学思想主要是校长教育思想在学校办学中的体现,自然应当由校长来提炼,无需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到其制定过程中等。因而,导致教师们在办学思想的形成中出现缺位。第三,在办学思想的提出方面,不少学校领导者认为:国家已经有统一制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这些就是学校的办学思想,学校无需提炼出自己的办学思想,或者无法再做进一步的诠释或者突破,即使学校制定了自己的办学思想,也无法在真正发挥其实效,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文件罢了。因而,学校领导者自身对办学思想的不重视,自然不关注教师在办学思想践行中需要何种支持。学校顶层方面的不重视,教师层面自然在执行上也难以到位。
三、提升教师认同学校办学思想的途径
(一)学校领导者正视自己在学校办学思想中的角色 以校长为代表的学校领导者,在办学中最重要的是对办学思想的把握和领导。他们在办学思想的形成和实践中,担负引领者、推动者、维护者和促进者的角色。第一,从引领者角色来说,主要是在尊重学校共同体成员个人想法的基础上,结合教育规律、学校发展历程、现有状态、外在环境等,从时代精神、价值追求、学校使命、学校整体发展等方面,对它们进行系统性思考,引导学校共同体成员形成先进的办学思想。第二,从推动者角色来说,学校领导者应当采用各种有效手段,提升教师对办学思想的角色认同及其相应的执行能力。第三,从维护者的角度来说,学校领导者应当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教师顺利践行办学思想。第四,从更新者的角度来说,随着社会和教育大环境的变化,学校要发展,就必须应对这些变化,这就要求学校领导者在保持办学思想稳定性的情况下,主动带领学校全体成员对办学思想进行重新思考,促使学校办学思想不断完善和更新。
(二)开展全校办学思想研讨会,促进教师的主体意识和认同意识 鉴于一般教师和作为中层管理者的教师在办学思想形成和践行中所承担的角色,学校有必要开展全校办学思想研讨会,让教师们参与到办学思想的讨论与制定中,以提升教师的主体意识和认同意识。具体操作如下:第一,学校领导牵头,开展办学思想确认小组会、行政会、教师会等,由全体教师一起参与,反复讨论交流学校现有或拟提炼的办学思想,其中作为中层管理者的教师在其中起到协调统筹的作用。第二,针对每学期会有新教师入职的情况,可在每学期开展一次办学思想座谈会,与全体教师阐释或者讨论学校办学思想,学校领导者在学校的各种会议上要及时对办学思想进行解读,听取教师在践行办学思想过程中的优秀经验或者存在的困惑,共同讨论相应的解决策略等。通过这两种方式,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师的主体意识和认同意识。总之,学校不断有新进人员(教师、学生、家长等),学校领导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向新进人员和全校教师阐释学校办学思想,促使教师们更快的认识、理解、认同学校的办学思想,新进人员也才能够更快地融入到学校环境中,自觉践行学校的办学思想。
(三)借助校园文化媒介,营造教师认同氛围 促进教师对学校办学思想的认同,还可以借助各种校园文化媒介来推进。第一,校园墙体或廊道布置和办学思想相关的内容,即将办学思想的核心内容或者和办学思想相关的绘画、文学作品等展示在墙体或者廊道,以可视化的形式向教师和学生展示,使全校师生都能够清晰的认识学校的办学思想。还可以将办学思想融入学校的校徽或者校歌之中,使教师在潜移默化中逐渐认同学校办学思想。第二,可以将学校办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印在学校的文件、信笺、小册子、入学登记表格、课程设计表格、邀请函或者感谢信等,这样可以加深所有人,特别是促使教师对学校办学思想的认同,也可以提醒教师要按照学校办学思想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第三,可以开展与学校办学思想相关的绘画、写作或其他文艺活动,即通过艺术化的方式让教师们有创意的认识学校办学思想,加强其对学校办学思想的认识和认同。
(四)借助培训和制度支持,提升教师执行力,增进认同感 学校办学思想主要是从理论高度对学校各项工作进行统领,要落实到实践中,需要从课程、教学、制度、管理等方面进行逐步细化,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观念和能力方面的改变和提升。第一,学校要具有发展教师知识和能力的意识,它们是教师认同和践行学校办学思想的关键。因而,学校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要创设各种培训和发展平台,使得教师能够拥有践行办学思想的相应知识、能力、素养,以确保办学思想作用的有效发挥。只有具有充分的支持储备、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践行学校办学思想才能够得心应手,也才能够增进对学校办学思想的认同感。第二,办学思想的顺利践行,需要制度的保障。学校要集体制定出合理、科学的学校制度来引领教师行为,从制度层面为办学思想的顺利进行提供支持和保护。有了制度的保障,教师在执行上会更为到位,认同意识也会逐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