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语b开头的拟声拟态词探究
——以《择翻聊斋志异》为例

2020-02-28

满语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大辞典满语拟态

晓 春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 满学研究所,北京 100101)

拟声拟态词是摹拟人和事物各种声音、状态的词语。“人们对自然界不表示具体意义,也不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纯粹的声音加以摹拟,就成为拟声词”[1],而“拟态词”是指“用语言来表达视觉、触觉等听觉以外的感觉印象的词”[2]。拟声拟态词具有形象色彩,生动描述听觉、视觉、动觉、触觉的形象,是在日常生活或文学作品中使用频率较高,艺术表现力丰富的词汇。灵活运用拟声拟态词,使语言表达更加直观、形象、生动,使听话者感到如闻其声,犹至其境的感觉。满语是拟声拟态词较为丰富的语言,但对其研究未能成为学者关注的话题,除了乌拉熙春《满语语法》[3]、季永海《满语语法》[4]、高娃《满语蒙古语比较研究》[5]等著作简单介绍拟声拟态词以外,仅几篇研究论文问世,相关研究相对薄弱。

拟声拟态词在文学作品中的使用较多,档案史料中的使用较少。当今流传的满语文学作品,用满文创作者极少,而用满文翻译者较多。如,满译汉籍《三国演义》《金瓶梅》《西厢记》《择翻聊斋志异》等。其中满文本《择翻聊斋志异》的拟声拟态词极为丰富,是清代满语拟声拟态词研究的较好文本。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寓意为在书房里记录的奇异故事,因此,“聊斋”是书斋名称,“志”指记述,“异”指奇异故事。据朱其铠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聊斋志异》共载录494篇故事。[6]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满洲正红旗布吉尔根·扎克丹,从《聊斋志异》中选取126篇故事,译成满文之后,刊刻成书。布吉尔根·扎克丹翻译的《聊斋志异》为满汉合璧,24卷,24册,满文书名为sonjofi ubaliyambuha liyoo jai jy i bithe,汉文书名为《择翻聊斋志异》。《择翻聊斋志异》多使用满语拟声拟态词,生动描述各种声音及状态。本文基于《择翻聊斋志异》,试图分析满语以b为词首的拟声拟态词bak、batak、bekte bakte、bing biyang、biyadar、biyar、buling、bur、buru bara、buran taran、burgin bargin的语义特点与使用特点。

1.bak

《满汉大词典》《新满汉大词典》等满文辞书未收录拟声词bak,《择翻聊斋志异》中该词以bak seme形式出现1次,形容用钝器击打的声音。

一日,张方祝,似有人以界方击额,崩然甚痛。(《择翻聊斋志异·狐妾》)

例句中,bak seme摹拟用镇尺敲打额头的声音,修饰动词forire“敲打”,做状语。

2.batak

《新满汉大词典》解释batak为“东西落地的声音”[7]70。《择翻聊斋志异》中该词以batak seme形式出现2次,形容东西落地声音。

戛然有声,粲若长虹,俄,一物堕地作响。(《择翻聊斋志异·侠女》)

落下,击触有声,为大钱所隔,不得沉。(摘自《择翻聊斋志异·僧术》)

例句中,batak seme形容东西落地的声音,在前句中修饰短语na de tuheke“掉地”,做状语,在后句中修饰名词jilgan“声音”,做定语。

3.bekte bakta

《大清全书》解释bekte bakta为“仓卒、急遽、惊慌了”[8]129,《新满汉大词典》解释为“形容手忙脚乱的样子”[7]80,《满汉大辞典》解释为“惊慌失措,张皇失措”[9]429。在《择翻聊斋志异》中,bekte bakta出现5次,形容慌张失措的状态。

女大惧,面如死灰,张皇谓朱曰:“可急匿榻下……”(《择翻聊斋志异·画壁》)

李听鸡鸣,彷徨别去。(《择翻聊斋志异·莲香》)

某张皇鼠窜而去,至署,患头痛,中夜遂毙。(摘自《择翻聊斋志异·梅女》)

王仓遽不知所为。(《择翻聊斋志异·莲花公主》)

例句中,bekte bakta翻译汉语“张皇”“惶遽”“彷徨”“仓遽”等词语,做状语。

4.bing biyang

《新满汉大词典》解释bing biyang为“形容吹箫管或唢呐的声音”[7]92,《满汉大辞典》解释为“箫管唢呐的声”[9]431。在《择翻聊斋志异》中,bing biyang出现3次,形容管乐声音。

俄闻笙乐聒耳。(《择翻聊斋志异·狐嫁女》)

酒数行,乐奏作于堂,鼓吹伧伫,宾主乐甚。(《择翻聊斋志异·辛十四娘》)

诸丽者笙管敖曹,呜呜杂和。(《择翻聊斋志异·白于玉》)

例句中,bing biyang形容音乐声音,在前一句中做定语,在后二中做状语。

5.biyadar

biyatar为biyadar的变体,语义相同。《大清全书》解释biyatar seme为“嘴好说”[8]131,《新满汉大词典》解释为“形容信口胡说的样子”[7]97,《满汉大辞典》解释为“信口乱道,滔滔不绝”[9]440。在《择翻聊斋志异》中,biyatar seme出现2次,形容发牢骚或信口胡乱说的状态。

犹不自悔,啧有烦言。(《择翻聊斋志异·齐天大圣》)

饮间,以闺阁相谑,颇涉猥亵,女适窥客,伏听尽悉。(《择翻聊斋志异·江城》)

前句中biyadar seme表示发牢骚的状态,后句中表示借酒劲说脏话的状态,均修饰动词,做状语。

6.biyar

《大清全书》解释bir seme为“满满的”,bir biyar解释为“穿衣服漓溜拉撒”[8]133。《新满汉大词典》解释biyar seme为“形容大水四处漫流的样子的”,解释bir biyar为“形容衣服拖在地上慢慢走的样子”[7]97。《满汉大辞典》解释biyar seme为“水漫流貌”[9]440。在《择翻聊斋志异》中,biyar seme出现1次,形容植物长得繁盛的状态。

朵大如盘,较寻常之葛巾、玉版,瓣尤繁盛。(《择翻聊斋志异·葛巾》)

例句中,biyar seme形容花瓣繁盛的状态,做谓语。

7.buling

《新满汉大词典》解释buling seme为“愣怔怔地,目光炯炯地”[7]92,《满汉大辞典》解释为“呆呆地;怔怔地。贼眉鼠眼地”[9]466。在《择翻聊斋志异》中,buling seme出现8次。

朱注目久,不觉神摇意夺,恍然凝想,身忽飘飘如驾云雾。(《择翻聊斋志异·画壁》)

目灼灼如鬼立。(《择翻聊斋志异·妖术》)

有丐子怔营户外,貌绝类兄,近致讯诘,果兄。(《择翻聊斋志异·陈云栖》)

盛不觉双眦荧荧,曰:“妾所谓亲爱者,非他……”(《择翻聊斋志异·陈云栖》)

例句中,buling seme翻译“恍然”“恍然”“恍恍”“怔”“荧荧”等词语,形容眼神,做状语。

8.bur

《大清全书》解释bur bur seme为“纷纭”,[8]142《满汉大辞典》解释bur seme为“脓水冒出之貌,泉水涌出之貌”,解释bur bar seme为“物众多之貌”;解释bur bur seme为“噗噜噗噜,水开或泉水涌出之貌”[9]472。在《择翻聊斋志异》中,bur bar seme出现2次。

狐渐糜,纷纷引去……(《择翻聊斋志异·胡氏》)

樵人乃自刭死,纷纷集认,识者知为田七郎也。(《择翻聊斋志异·田七郎》)

例句中,bur bar seme形容人或动物纷纷集合或逃跑的样子,修饰动词,做状语。

9.buran taran

《新满汉大词典》解释buran taran为“形容东奔西逃的样子,乱哄哄的样子”[7]115,《满汉大辞典》解释为“分散,溃散,乱奔”[9]472。在《择翻聊斋志异》中,buran taran出现1次,形容抛撒的样子。

万蹄攒奔,纷如撒菽。(《择翻聊斋志异·小猎犬》)

例句中,buran taran形容抛撒豆子的样子,修饰短语sotaha turi“抛撒豆子”,做状语。

10.buru bara

《大清全书》解释buru bara为“彷徨,恍惚,茫昧不明,朦胧”[8]142,《新满汉大词典》解释buru bara为“渺茫,恍惚,依稀,隐隐约约,朦胧,茫茫”,解释buru batu为“昏暗,黑暗,闷热”[7]116,《满汉大辞典》解释buru batu为“渺茫的,依稀的,朦朦胧胧的,恍恍惚惚的,模模糊糊的”[9]473。在《择翻聊斋志异》中,buru bara出现17次。

恍惚若梦。(《择翻聊斋志异·画皮》)

醉态朦胧。(《择翻聊斋志异·董生》)

隐隐有小里落。(《择翻聊斋志异·婴宁》)

隐起肉际,奇之。(《择翻聊斋志异·乐仲》)

仪容隐约……(《择翻聊斋志异·狐妾》)

味色笼烟矣。

而邯郸路渺……(《择翻聊斋志异·莲花公主》)

例句中,buru bara翻译汉语“恍惚”“朦胧”“隐隐”“隐约”“朦胧”“渺茫”等词语,做主语、谓语、状语、定语等句子成分。

11.burgin bargin

《大清全书》解释burgin bargin为“纷纭”[8]142,《新满汉大词典》解释为“乱纷纷,纷坛,惶惶,汹汹”[7]118,《满汉大辞典》解释burgin bargin为“纷纭,乱纷纷,倥偬”,解释burgin burgin为“一阵阵”[9]474。在《择翻聊斋志异》中,该词出现8次。

一门啼号,纷腾终夜。(《择翻聊斋志异·陆判》)

马嘶人沸,声势汹汹……(《择翻聊斋志异·胡氏》)

纷纭之声,达于间壁,景生逾坦来窥,陈乃释女。(《择翻聊斋志异·阿霞》)

俄,门外人马鸣动,纷纷俱去。(《择翻聊斋志异·阿英》)

忽闻人语纷拿,女郎摇手避去。(《择翻聊斋志异·西湖走》)

但伧攘间,不遑修礼。(《择翻聊斋志异·柳生》)

内外骇讹,人情汹汹。(《择翻聊斋志异·续黄粱》)

例句中,burgin burgin翻译汉语了“纷腾”“汹汹”“纷纭”“纷纷”“汹汹”等词语,形容众人喧嚣的样子。

以辅音b为词首的满语拟声拟态词在《择翻聊斋志异》中共出现11种。其中bak出现1次,batak出现2次,bekte bakte出现5次,bing biyang出现3 次,biyadar出现2次,biyar出现1次,buling出现9次,bur出现2次,buran taran出现1次,buru bara出现17次,burgin bargin出现8次。在使用方面,最多使用buru bara,其次为buling、burgin bargin,再次为bak、batak、bekte bakte、bing biyang、biyadar、biyar、bur、buru bara。虽然拟声拟态词所描述的声音和状态有别,但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和相同之处,多做状语、定语、谓语等句子成分。

猜你喜欢

大辞典满语拟态
满语角
满语角
满语角
《马克思主义大辞典》研究述评
满语角
章鱼大师的拟态课堂
敦煌藏文文献P.T.2第一部分译注
冯其庸的主编图书
模仿大师——拟态章鱼
关于拟声拟态词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