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满文文献中地理环境用语及其地理观呈现

2020-08-18赵寰熹

满语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满文方位词满洲

赵寰熹

(首都师范大学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 100048)

《满洲实录》内容主要涉及爱新觉罗家族历史,以及清太祖努尔哈赤从起兵至辞世的历史过程。[1]1目前传世的《满洲实录》有三个版本,一种是中华书局以“上书房本”为底本影印的《满洲实录》,包含满蒙汉三栏及插图;[2]另外两种是沈阳盛京故宫崇谟阁藏两个版本,其中一种版本为满蒙汉三栏,内容与“上书房本”一致,另一版本仅有满汉两栏,缺少插图,[3]141内容与其他两版基本一致,只是一些语句略有差异。《满洲实录》主要依托清早期满文文献,其中满语文用词较为古老。

《百二老人语录》(1)本文参考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阅览室藏本、日本稻叶君山藏版本及德国威斯巴登哈拉索维兹出版社整理本(1983年)。2015年5月哈佛大学举办Manchu Workshop会议与会者为笔者提供此文献的多种版本,在此表示感谢。是清中期旗人满文著述,作者松筠为蒙古正蓝旗人,任军机大臣、伊犁将军、库伦办事大臣等职务。该书成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嘉庆年间由富俊译为汉文。松筠言此书为“吾旗人当知当学以及人生当务当行之事”。

《随军纪行》为康熙年间满洲下级官吏曾寿的从军日记。此书仅存第四卷,描述康熙十九年(1680年)至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曾寿参与平定三藩的过程,真实记录八旗低品级官员的军旅生涯。[4]1此书为满语单文种,可较为直接体现旗人表述习惯与思维方式。

《满洲实录》《百二老人语录》《随军纪行》中的语言记录,体现了清初期到中期,满文表述的发展变化。本文基于《满洲实录》《百二老人语录》《随军纪行》地理环境用语表述,以地理学核心概念——方向、距离、位置及自然地理各要素为研究对象,分析满族的地理观。

一、满文地理环境记述对位置的表述

《满洲实录》对方位的记录,多涉及城市建设、山区道路走向,以及河流走向等三个方面。以下为《满洲实录》卷七有关城市建设方位记载。

ere lioo yang ni hecen amban bime, aniya goidafi sakdakabi, dergi julergi de solho gurun bi, amargi de monggo gurun bi, ere juwe gurun gemu muse de eshun......han i gisun be dahafi, lioo yang hecen išun dekdere ergi sunja bai dubede taizi hoo birai dalinde hecen sahafi, boo yamun arafi lioo yang hecen ci gurihe, tere ice sahaha hecen be dong jing sehe.[1]809-812

辽阳城大且多年倾圮,东南有朝鲜西北有蒙古二国,俱未服。……帝言遂于城东五里太子河边筑城,迁居之,名其城曰东京。[1]793-795

以上记载辽阳东京城的修建过程,其中涉及方向的表述有dergi julergi de solho gurun bi“东南有朝鲜人”、amargi de monggo gurun bi“西北有蒙古”、šun dekdere ergi sunja bai“东五里”。但amargi de monggo gurun bi“北有蒙古”,而不是“西北有蒙古”;“东五里”中“东”为šun dekdere ergi“太阳升起的方向”,是清代满语中表达“东”的常用词。

《满洲实录》卷一开篇记录满洲起源地“长白山”(2)此条目内容,辽宁省档案馆版与中华书局版满文部分一致。中华书局版中“白长山”为开篇。,这是《满洲实录》中较完整的一段对地理环境的描述,也是官方记载中对地理环境的常规表述。

golmin šanggiyan alin. golmin šanggiyan alin den juwe tanggū ba, šurdeme minggan ba, tere alin i ninggu de tamun i gebungge omo bi, šurdeme jakūnju ba, tere alin ci tucikengge yalu, hūntung, aihu sere ilan giyang, yalu giyang alin i julergici tucifi wasihūn eyefi liodung ni julergi mederi de dosikabi, hūntung giyang alin i amargici tucifi amasi eyefi amargi mederi de dosikabi, aihu bira wesihun eyefi, dergi mederi de dosikabi, ere ilan giyang de boobai tana, genggiyen nicuhe tucimbi, šanggiyan alin edun mangga, ba šahūrun ofi, juwari erin oho manggi, šurdeme alin i gurgu gemu šanggiyan alin de genefi bimbi, šun dekdere ergi ufuhu wehe noho šanggiyan alin tere inu.

长白山。长白山高约二百里,周围约千里,此山之上有一潭名闼门,周围约八十里,鸭绿江混同爱滹三江俱从此山流出,鸭绿江自山南泻出向西流直入辽东之南海,混同江自山北泻出向北流直入北海,爱滹江向东流直入东海,此三江中每出珠宝。长白山,山高地寒,风劲不休,夏日环山之兽,俱投憩此山中,此山尽是浮石,乃东北一名山也。[1]7

yalu giyang alin i julergici tucifi wasihūn eyefi liodung ni julergi mederi de dosikabi, hūntung giyang alin i amargici tucifi amasi eyefi amargi mederi de dosikabi, aihu bira wesihun eyefi, dergi mederi de dosikabi

鸭绿江自山南泻出向西流直入辽东之南海,混同江自山北泻出向北流直入北海,爱滹江向东流直入东海。[1]9

上述文字中的方位词可分为三类,第一,julergici“自山南”、amargici“自山北”等表达静态方位;第二,wasihūn“向西”、amasi“向北”、wesihun“向东”表达动态方向;第三,liodung“辽东”、julergi mederi“南海”、amargi mederi“北海”、dergi mederi“东海”等地名中包含的方向词语。从此句和上条建城方位记录的方位词中可以发现,“东”“西”“南”“北”等基本方位词,表述方式并不单一。上两段文字中,“北”有amasi和amargi两种表述,二词词根相同,表达“后面的,向后”的语义;满语julergi除了“南”之外,还可以表示“前面”的语义;wesihun“东”也可表示“上面”的语义。《满洲实录》中表示“东”的词语有dergi和šun dekdere ergi,表示“西”的词语有wasihūn和šun tuhere ergi。满语“南北”对应“前后”,“东西”对应“上下”,结合了汉人“坐北朝南”的认知和及契丹、女真人“坐西朝东”的习俗。

另外,这两段记述的满汉文含义有所差异,如,“长白山”条目满文šun dekdere ergi ufuhu wehe noho šanggiyan alin tere inu“白山东边尽是浮石”与汉文“此山尽是浮石,乃东北一名山也。”出入较大。其中,满语šun dekdere ergi表示“东”的语义,而不表达“东北”的语义。另有,《满洲实录》卷七将满文amargi de monggo gurun bi“北有蒙古”翻译为“西北有蒙古”。在清代官修文献中,类似情况较少出现,对清初满族来说,辽阳城北面的蒙古和西北的蒙古所指群体也是有差异的。入关前,在位置关系上,长白山是否可称为后金范围“东北”方向的名山,亦有讨论空间。因此,《满洲实录》满汉文在地理空间表述上,存在差异。汉文版《满洲实录》内容是在乾隆年间有所调整修改的,长白山为“东北名山”“蒙古位于西北部”等记述,更适合乾隆年间满族地理空间的表述。

早期官方满文文献对方位表述具有随意性的特点,方位词应有较为固定的形式,如,《满洲实录》“东”和“西”的表述方式不止一种,表述“东”时,用dergi、wesihun、šun dekdere ergi等词语,没有明确规律。尤其“西北”“东南”复合形式的方位词的表述就有多种方式。《满洲实录》卷七“东南”的满文形式为dergi julergi,卷八之“西北”的满文形式为šun tuhere amargi。[1]989以“太阳”作为比较体表达方向时,“西方”的满文形式应为šun tuhere ergi,因此,“西北”满文形式作šun tuhere ergi amargi更为适合。

松筠为清中期官员,满语文水平较高,《百二老人语录》行文较为规范,在使用方位词方面,较《满洲实录》更为规整。笔者将《百二老人语录》中出现的方位词语整理如下。

《百二老人语录》的方位词(3) 不包含融入地名的方位词汇,括号中为省略的前后文,括号中数字为出现次数。

《百二老人语录》对位置的组合描述

《百二老人语录》方位词以复合形式为主,其中julergi表示“南”,amargi表示“北”,除了卷一偶尔以wesihun和dergi wesihun形式表示“东”以外,其余均以dergi表示“东”,除卷八出现一次汉语音译借词si“西”,其余均以wargi表示“西”外,未发现《满洲实录》之šun dekdere ergi“东”、šun tuhere ergi“西”等表达方式。《百二老人语录》“西北”“东北”“西南”“东南”等方位词是按照汉文顺序排列的基本方位词,并未出现位置混用情况。

在《随军纪行》中,未见方位词。如果此书记载日常生活,无方位记载尚在情理之中,但该书作者曾寿为基层八旗军官,记载行军征战过程及具体行军安排,地理位置跨度从云南至北京,不见方位记载便显得极为奇怪。这从侧面反映,清代普通士兵对方位的了解,在满文表述上较为陌生。曾寿生活于康熙朝,清早期形成的《满洲实录》中方位表述并不规范,满文对方位的表述规范是随着时间推移逐步形成的。(4)道光年间一部表述北京普通旗人日常生活的满文日记文献《闲窗录梦》中,作者穆齐贤记述了方向表达,但数量相对较少。《随军纪行》对距离描述清晰细致,与缺少方位词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五月初七日的日记载:“初七日,水流更急,恐有浅滩,仅行一百二十里,宿于辰州。初八日,行一百八十里而止,观之,山之险峰有四十余尺……”[4]19可见曾寿对距离和高度有明确地理意识。《满洲实录》《百二老人语录》对距离表述较为清晰明确,二书“方向”概念较弱,至少满文方向表述较弱。

除了基本方向和距离之外,位置关系是表述地理位置重要部分。其中“交界”和“其间”是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满洲实录》以dube表达“界”,而《百二老人语录》以ujan表达“界”。如:

taizu sure beile, ini beye, deo murhaci juwe ofi bata be bošome dube tucime amcame genefi......

太祖与其弟穆尔哈齐追至界……[1]140

dergi ergi mederi de hafunaha, amargi ergi oros gurun de jecen acahabi.

东界通海,北与俄罗斯国连界。

《随军纪行》中建城和河流位置关系表述较多,其中河流位置关系的表述较为复杂。

二、满文地理环境记述对自然地理要素的表述

地理环境用语,除位置表述之外,还包括地理环境各要素的表述。地理要素可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类,其中,自然地理5大要素为气候、水文、土壤、植物和地形。本文所分析的三种文献表述土壤的词语较少,表述气候、水文、地形的词语较多。

《满洲实录》气候描写,多与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记述目的并非是记录天气气候。

genggiyen han, uju jergi amban obufi, jai geli han, ini jui argatu tumen beilei sargan jui be bufi omolo hojigon obuha bihe, mujilen sijirahūn tondo...... fitkedon jargūci akū ojoro de, gehun galaga abka, iliha andan de emu farsi tugi banjifi, abka tungken dure gese, akjan talkiyan aga bono sasa deribufi, dartai andan de galgadarangge, fitkedon jargūci akū oho, manju gurun de unenggi sain amban bihe.[1]669-670

费英东……帝授一品总兵以皇子阿尔哈图土门贝勒女妻之秉心正直……临终时,天色明朗,忽起片云,惊雷掣电,雨雹齐降,霎时而霁随卒,诚满洲之良臣也。[1]661-662

genggiyen han hendume, monggo gurun i banjirengge ere agara tugi adali kai, tugi isaci aga agambi, monggo aiman acafi cooha ilimbi, monggo aiman acaha cooha fakcarangge tugi fakcafi aga galgadara adali kai.[1]826

帝曰:蒙古之国犹此云,然云合则致雨,蒙古部合则成兵,其散犹如云收而雨止。[1]807

《满洲实录》第一段以雷雨交加衬托良臣之死,第二段用云雨比喻蒙古人的战斗力量。《百二老人语录》描述气候的文字相对较少,但与《满洲实录》不同,多就事论事。

inenggideri erimen dasatabume, derbehun ehe wahūn de isiburakū, beikuwen de halukan, halhūn de seruken obume, erin i sukdun tob akū ucuri teisulefi, weilengge niyalma ememu nimekulehengge bici......

每日令人打扫,不使泛潮致有恶臭,寒则暖之,热则解之,遇时气之不正,因或染疾……

《百二老人语录》此段语句主要讨论了气候与疾病的关系。《随军纪行》详细记录曾寿从云南回北京的过程,其中有关气候、地形、地貌、水文的文字较多。如:

《随军纪行》中关于气象的记载[4]49

《随军纪行》气候记载以大风、风沙、雨水的描述为主,如,aga“雨”、yonggan“沙”、bono“雹”、talman“雾”等,其中部分表达较为口语化,如,“山洪”直译为alin i muke“山的水”。与气象词语明确单一表述方式形成对比的是水文要素,详情见下表。

《随军纪行》中关于水文的记载[4]49

与“水”有关的词语有muke“水”、eyen“流”、bira“河”、giyang“江”,受汉语表述影响,部分词语亦可组合,如,birai muke“河水”、giyang ni muke“江水”等。《随军纪行》所载地名多为汉语音译借词,如,be sui i“白水驿”等,部分地名亦使用汉语音译与满语意译的组合方式,如,ba du ho bira“八渡河”等。组合方式在地貌与植被表述中亦出现,如,siyang bi ling dabagan“象鼻岭”等。[4]79曾寿对水体与地貌持有的丰富认知,而且康熙年间满文地名虽然受到汉语影响,但仍保留满文表述习惯。在不同的水体专有名词中,除了giyang“江”为汉语音译借词之外,其余均为满语意译的词语。《随军纪行》基本采用口语表达形式,体现着康熙年间汉语对旗人满语的影响。

三、满文地理环境用语表述中地理环境观之体现

入关前的官方满文文书对方向记载较为随意,尤其是“东”“西”方向,满语表达的词语较多,使用没有规律。清中期,士大夫满文著作表达方向的词语较具规范性,说明清代对地理方向观的表达逐步规范化。曾寿《随军纪行》强调距离概念,忽视方向概念,在普通旗人的军旅生活中,方向观念相对弱化。满文文献表达方向词语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满族传统“方向观”。清代前期,尤其入关前的巨大变革时期,结合表达多种“方向”的现象较为常见,符合女真人的方向表述与太阳崇拜相结合的特点。清代中期满文文献的方向表述,趋向更具规范性。

官方文献对自然地理要素的表述较少,而民间文献对自然地理要素的记载十分丰富。官方文献的环境记述,多为衬托重大历史事件或重大自然灾害。私人文献,尤其普通旗人的生活笔记对自然地理要素的记载则较为丰富。这与早期满族人以渔猎为生,打猎、渔业词汇相对丰富不无关联。有关水体、地貌和植被等词语大量采取满汉结合方式,反映了清代满汉民族文化深入接触情况。

本文从地理空间的方向、距离、位置关系、自然地理要素等方面,对比分析《满洲实录》《百二老人语录》《随军纪行》满文记述的特点与差异。从时间跨度上看,三部文献自入关前到清中期,覆盖清朝使用满文的所有时间段,从编写作者的身份上看,三部文献代表官方、士大夫阶层、基层普通旗人的不同记述。对比这些记述,不仅能帮助我们了解清代不同满文文献对地理环境的表述方式,而且其中窥见不同时期、不同旗人的地理环境观念。

猜你喜欢

满文方位词满洲
有讲究的方位词
动物们的聚会
《竹叶亭杂记》中的满洲萨满遗风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满洲”文学与作家探究
汉语方位词研究
基于汉语方位词特点的二语教学策略——以“左”“右”为例
夜幕下的满洲
满文本《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翻译方式探析——以《发愿文》、《普回向真言》为例
三田渡汉文满文蒙古文碑文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