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数码商业图稿绘制”课程项目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2-28魏琳琳

辽宁丝绸 2020年3期
关键词:数码服装设计绘制

魏琳琳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7)

1 关于“服装数码商业图稿绘制”课程的概述

在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培养计划中,《服装数码商业图稿绘制》属专业必修课,适用于服装设计专业或从事于服装设计工作等岗位的学生就读。其前身的知识点分属于《电脑时装画》、《电脑款式图设计与表现》、《电脑时装插画设计》三门课程。后期经服装设计教研组依据跨界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服装设计毕业生专业岗位对口性与衍生性调研分析,把以上三门服饰电绘课程整合、拓展为“为一切商业性服务的服饰电绘稿件课程——《服装数码商业图稿绘制》”,主要学习内容为服装设计图稿的电脑绘制,掌握平面图形设计软件CorelDRAW X4、Illustrator CC、PhotoshopCS 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方法,并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进行服装绘画和设计的职业能力。前导课程是时装素描表现、时装画设计表现、服装设计基础等;后续课程是成衣款式设计、服装产品策划、计算机图形处理、时装设计工作室运用、设计研讨与制作、顶岗实践、毕业设计等。

2 “服装数码商业图稿绘制”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大设计交叉领域的技术革新与课程软、硬件平台陈旧、单一化的问题

《服装数码商业图稿绘制》课程标准的首要能力目标是:了解并掌握绘画工具软件Corel-DRAW X4(CD)、Illustrator CC(AI)、Photoshop CS(PS)的基本操作方法。然而近年来,服装设计艺术与设计技术不再仅限于本行业的应用与发展,大艺术、跨技术的设计界限越来越模糊[1]。服饰设计图稿早已不仅限于单一的效果图、款式图的构思传达,多维拓展衍射出服饰设计与工艺、服饰设计与营销、服饰设计与装饰、服饰设计与插画、服装设计与视觉传达、服装设计与影视符号等宽视角的艺术手稿,更有甚者随着二次元文化渗透,产生了服饰设计与游戏艺术、服装设计与Q漫技术的交叉领域。针对这一现象,《服装数码商业图稿绘制》传统基础的操作平台复杂化的操作过程与新生交叉设计领域的衔接非常重要。首先是项目课程软件选择单一化、滞后性问题,常规“服装数码商业图稿” 的软件平台为PS 和CD 软件,PS 为图形处理软件,它的强大之处为处理功能而非绘画功能,但是在整个项目化教学中,我们片面强调了其绘制功能的使用,忽略了其图形处理的能力。CD 矢量图稿与其他图文软件的衔接性相对较差,所以社会服务型设计公司常常会选择新生便捷的工作平台,虽然通过工作室信息调研,在项目教学实践中加入了兼容较好的AI软件,但是面对大设计交叉领域的技术革新,课程的软件服务平台的选择项单一、滞后(例如Corel Painter 以及2015 年诞生SAI 绘图系统等都能很好地取代PS 的笔刷绘图功能)。其次是硬件平台的滞后与单一化[2],我们课程的教学硬件常规配置为学校机房的电脑与鼠标,案例的完成较多地依赖鼠标的传感功能,服装设计绘图是人性化、情感化的设计过程,鼠标机械化的感应特征无法合理地诠释设计稿件的情感,前沿设计技术的发展,引发软件更替、版本升级的同时,脱离电脑设备或半脱离电脑设备的设计硬件在服设商业设计行业中开始广泛运用(例如:压感技术带来的板绘与屏绘,移动设备的功能拓展引燃了手机与平板的便携硬件电绘功能),常规电教中心的机房设计硬件形式无法满足新电绘设计的时新性与兼容性能。

2.2 受众个性兴趣、服设专业就业岗位跨界的需求与课程项目甄选间的问题

基于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定制需求,以服装设计岗位典型工作流程为载体,《服装数码商业图稿绘制》课程标准要求课程组通过行业典型任务建立课程项目区块,使学生通过相应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分项完成服装设计工作流程中的服装款式图、效果图、设计版面的基本绘制。于是我们多次多项地进行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尝试,针对项目选择的层面主要有以下两个问题:一是服设企业视角与授课者视角下建立的课程项目区块始终无法与受众达成教、学平衡的一致性,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SPOC 课程,都出现老师建立好视频、文案、虚拟资源库等教学项目后,学生的学习互动率较低[3],出现强迫性的资源库登录教学,有些学生甚至为完成教师需求的登录时长,采取有偿外包登录,获取点击率。二是典型工作项目的代表性以及该项目在教学活动中的前沿持久性,《服装数码商业图稿绘制》中每一个项目的知识与能力对应相应的任务环境,无法直接涉及服设跨界岗位的全方位需求,例如款式图方向的项目知识点,针对不同行业项目就有不同的认知需求,专业的服装设计对款式图的要求也因项目场合的不同,知识与技术能力侧重就大相径庭:为效果图注解的款式图,要求重点表达效果图无法表现的细节部分;款式图如果用来作为服企平面海报时,则更加注重款式图的艺术效果;若款式图示用作工艺指导项目时,就要在着重表现标准比例关系的同时展示其层次化的工艺逻辑。服装是体现社会流行、时尚文化的产物,艺术电绘环节的项目案例必须紧跟社会大主流的前沿文化,这就造成了《服装数码商业图稿绘制》课程的教学项目的选择受实际流行文化的影响而产生随机性的波动,课改项目案例无法一劳永逸地持久使用。

2.3 项目选择的多元性与教学师资的问题

服装商业图稿的社会服务范畴扩展后,课程所涉及的项目形式也由原来具体服饰设计流程下的传统流水项目发展为具体风格化有针对性的流行项目,如针对书籍的时装插画;针对影视、动漫的服装设计、时装海报;针对CG 人物的静态手稿;二次元风格下的cosplay 手稿及厘米秀的Q创人物传达等,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形成了教学项目的多元化,教学项目的多元化构建了表现平台、传达形式泛化性,这对我们传统服装设计团队教师的知识及技能储备是一个相当严峻考验。

3 解决“服装数码商业图稿绘制”课程项目化改革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3.1 前沿工位设备及软件调研基础下的BYOD 教学模式,解决项目化课程的技术平台问题

首先我们在课程开设之前,通过对最近几届毕业生专业绘图岗位进行调研,着重统计为其岗位服务的软、硬件平台,归纳寻找各岗位服务平台之间的个性与共性。通过每年的学校实验室设备更新计划,逐步分批改善课程的硬件环境。对无法一步到位的技术软硬件的问题实行改变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倡导BYOD 的教学模式,允许学生依据个人实际情况,自带学习设备进入课堂[4]。例如学生觉得计算机主机计算能力有限时,可以自带主机进入课堂,学校为其配备显示器即可(课程结束后学生可带走其自行购买的设备);当学生认为手机绘图更适合其个性表达时,就允许手机、平板介入课程教学。BYOD 的教学模式,不受学校教学设备陈旧等周期问题的限制,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课程教学平台与前沿软硬技术的结合问题。其次深入关注服装电绘专业接触的跨界行业软件的动态,包括软件的技术特点、更新情况,尤其关注新生黑科技时尚软件动向,及时地加入升级软件及新生软件的知识技能。

3.2 基于受众兴趣,确立多元项目体系,实施受众分项分享滚动制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以兴趣引导专业技能的学习,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5]。授课前,对不同授课班级涉及专业兴趣点进行调研,了解班级学生大致个性倾向及兴趣偏好,同时结合《服装数码商业图稿绘制》课程知识目标及能力目标的要求,建立课程多元项目框架。例如:针对18服装三(有一定的艺术功底)调研了解,有30%左右的学生比较喜欢竞技类和非对称性游戏,有40%左右沉迷于仙侠和时装剧,有固定喜爱的角色群,20%左右的学生喜欢 CG 动漫、cosplay、Q漫、厘米秀等二次元文化,8%的学生爱好艺术插画,会经常为喜欢的人物绘制手稿,同时10%左右兼有几个兴趣爱好。那么我们就从这个班级的同学的兴趣出发,在统一知识点的基础上定制平行多元项目体系。例如服装效果图表现的知识点,我们就以学生兴趣问卷的形式整合与专业相关的项目:以19 年夏腾讯收视黑马《陈情令》为主题,分别建立剧中相关人物的舞台服装手稿设计项目,同时为建立其衍生动画《魔道祖师》动漫人物设计项目、动漫人物Q 角色厘米秀人物项目,以及为涉及其相关影视及动画书籍的封面插图设计项目,同时兼顾游戏爱好的同学,插入非对称性游戏第五人格的中监管者游戏服饰设计、及竞技游戏《和平精英》战争服饰的设计。同学以兴趣爱好分组,以团队的形式选择项目、绘制平台及应用软件。项目考核以问卷的形式由各地的网友和任课教师团队共同考评,优质课程作业,通过汇报交流其项目实施流程及成果,进行全班分享,实现优质技术与资源的共享,优秀项目将淘汰上一学期部分不时尚流行的课程案例,成为下一届同学的教学示范,实现教学项目流动状态,项目滚动分享制,不仅教学案例在滚动中推陈出新,而且实现了兴趣带动学习的 “玩——学——做”教学理念[6]。

3.3 项目分项分享制的设定下,泛在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课程项目分项制滚动教学形式的情况下,服装专业老师除了本专业的知识储备外,还必须实时注意大设计工作领域的创新动态。课程教师团队的专业方向需要多元化,我们在课程项目化的过程中首先团结本校其他专业老师,例如平面广告、动漫设计、装饰艺术等专业的老师,同时邀请行业前沿部分跨设计方向的专业设计师加入。但是发现还是有很多设计领域没有办法触及,于是我们尝试着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理念模式,实施泛在教学[7],提供相关 mooc、spoc、微课等资源链接的同时,引入抖音、火山、哔站、QQ 专业技术群、微信专业技术群等一切相关的资源,实行泛在的学习形式,教师跟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一起丰富技能知识。

5 结语

课程项目化改革的主要问题集中在项目选择的可行性与执行性上面,可行性涉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课程外的资源上,如设实验室设备平台的支持、教学师资的匹配等;执行性取决于受众学生的自我接纳态度及学习认知程度。服设艺术的电绘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在课堂组织形式、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方面,我们都采取了开放思维,以受众的兴趣取向为引导,结合专业知识点设计课程项目,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开放式的实验平台让学生绘图不再受限于实验室落后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能自由选择先进称手的设备平台,互联技术为师资力量做了强有力的补充,及时、自由地形成泛在教学团队。开放思维的项目教学探索只是在服设艺术电绘课程中探索尝试,希望对其他专业课程的项目改革有一定的帮助。

猜你喜欢

数码服装设计绘制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沉淀”系列服装设计作品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超萌小鹿课程表
Naim Audio Uniti Nova数码播放/放大器一体机
放学后
基于服装设计工作室的实践教学改革
数码暗房
在转变中绘制新蓝图
VBA在宗地图绘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