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业财融合的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模式探究
2020-02-28黄秀义祁艳波赵汝奎
■黄秀义 祁艳波 赵汝奎
(齐齐哈尔医学院)
引 言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属于财务的一项工作,其会根据往年的各项开支情况,将资金分配到各个部门以及项目,以实施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有效地降低成本,提升财务管理的质量。然而,就当下的高校财务预算在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编制预算时,未有效的匹配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编制的方法不够科学、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等都影响了预算管理模式在财务过程中的有效实施。因此则需要基于业财模式,对现有的高校预算管理模式进行改善,以不断的优化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质量,提升高校的内部控制的水平,促进高校财务工作的精细化发展。
1 业财的基本概述以及其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应用的必要性
1.1 业财的基本概述
业财融合实际上指的就是将业务和财务管理两者有效结合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在财政部所发布的关于管理会计的相关指引中明确指出,相关单位在使用管理会计时,应注重融合性。在单位的各个领域、环节等嵌入管理会计,采用会计工具的方法,实现业务和财务的结合。在高校内部基于业财模式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即是由各个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参与。财务部门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开展一系列的预算。通过采用一系列的信息技术,将预算嵌入到各个业务领域,比如教学、科研、后勤等。各个业务部也需要对财务预算的流程充分进行了解,以预算作为基础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有效的降低成本,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财务的抗风险能力。
1.2 基于业财融合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1.2.1 有利于促进高校的财务工作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对业财模式实施高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实际上就是将财务预算和高校内部的各项业务有效结合,将预算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项目、各个人员。而每一个部门的财务预算都需要经过一些可行性的论证。例如对过去一年该部门的实施财务支出情况进行统计,合理进行分析,确定出各个部门的合理预算,使得财务管理的效益最大化。在这个过程中就体现了财务的一种精细化管理模式,也保障了财务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客观性。
1.2.2 有利于提升高校的内部控制水平
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地增加,这也促使了高校对人才的扩招。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内部也吸纳了较多的资金。近几年来,高校内部出现的腐败事件不在少数,这和高校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相关部门也颁布了关于建设高校内部控制的文件,以促进高校的规范化管理。业财融合模式强调的就是对各类风险及时的进行把控,尤其是对关键点的梳理。将其和高效的财务预算管理有效进行结合,可以降低腐败事件发生的概率,有效地防范风险,做到对事前以及事后的有效控制,不断的优化内部控制水平。
1.2.3 有利于促进高校的高质量发展
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经处于一种大众化,竞争也非常的激烈,必须要不断的优化内部的结构,提升办学的质量,才能够在教育界发光发亮。高校的业务活动通常分散在各个职能部门,其也比较独立。融入业财模式,可以将预算管理贯彻到各个业务前端,实现整个财务预算管理的人、财、物的有效协调,提升了管理的质量,也促进了高校的发展。
2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缺乏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
一个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应该包含编制预算,对预算进行审批,审批过后在各个业务中执行,在执行过程监督并积极调整等内容。然而高校在开展相关预算管理工作时,缺乏一系列固定的流程,财务部门的控制能力也不强。通常高校在扩大规模之后,高校为了提升二级学院的自主性,则开展了分批审批模式。这类审批模式经费通常是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审批和报销,只需要相关人员签字即可。这类模式有效的促进了项目的开展,提升了时效性,但是不可避免会出现预算的经费超支的情况,项目负责人缺乏对预算相关知识的了解,影响了整个开支的科学性。
2.2 预算编制未紧密结合学校发展战略
高校的发展关乎到人才的质量。在全球化背景之下,高校也开始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短、中以及长期的发展战略。而发展战略能否有效落实,和财务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关系。就当下很多的高校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直接将预算的编制下放到二级部门。但是二级部门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往往以自己部门的利益为主,并没有结合学生发展的具体情况。其次编制的方式也缺乏科学性。各个高校普遍采用的预算编制方法是增量预算法,基于上一年度的收入以及支出的情况进行预算,这类预算方面比较简单。但是如果上一年度的财务状况存在问题,就很容易助长不良风气。加之财务部门人员缺乏对业务部门相关工作的了解,在进行数据汇总时,并没有和二级学院的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导致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2.3 预算控制力度不强
高校对于预算缺乏有效的控制,通常会出现预算和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而对于这部分不符合的资金并没有合理的利用。有些项目活动在开展时该完成的没有完成,导致出现了年底经费过多的情况。而有些部门因为资金过多就开始突击将这部分钱花出去。开展各项活动时,也没有考虑到成本以及效益之间的关系。当然还有一些部门在使用资金时,并未合理的结合预算,导致预算超支,但项目活动却没有及时的完成,最终出现经费短缺,影响了整体的财务预算管理的质量。
2.4 缺乏健全的预算管理评价体系
在整个预算管理过程中,评价体系是否健全,决定着整个预算管理实施能否有效的落实,资源能否合理化的配置。但是很多高校在开展预算管理评价时,并没有将重点放在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佳方面,而是转移到了收支是否平衡。也没有建立与之相关的绩效评价体系,导致相关人员在使用资金时并不注重资金的利用率,也没有合理的开展相关的计划。其次绩效考核和奖惩制度的联系并不紧密,这也导致相关职能部门并不重视在预算过程中的绩效。例如,对于预算执行较好的部门,并没有实施相应的奖励,实施较差的部门也没有相应的惩罚,这就会导致相关人员并不重视预算,影响了预算实施的效果。
3 基于业财融合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策略
3.1 对现有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应紧紧围绕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控制三大环节,体现出财务预算管理的全面性。在事前控制方面,需要合理的开展预算的编制,基于高校的实际情况建立严格的编制流程和方法,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其次在预算执行领域,需要落实好各个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每一个项目负责人都要严格的把好资金的支出,保证资金支出和预算的内容是相匹配的。要赋予财务人员一定的审批权限,在审核一些报销项目时,应审核相应费用的合理性,提升财务部门对于项目监督的权利,避免出现事后年底集中报账的情况。当然由于预算本身就是在一些项目未开展时提前进行编制的,必然会出现所编制的项目资金和真正开展时存在一些偏差。此时就需要财务人员和项目负责人根据实际的情况,合理的进行调整。作为高校财务管理内部也可以建立相关的预算变动的体系,以保证调整的合理性。
3.2 加强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有效合作,提升财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基于业财模式对高校的预算管理有效进行优化,就需要加强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合作,保证财务部门能够深入到业务部门开展一系列工作。首先,作为财务人员,除了需要了解和财务相关的一些知识和流程之外,还应该深入到各个部门,了解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作为项目组的负责人,同样在了解了自身业务的同时,也要去学习和财务预算相关的知识,能够实现对财务预算的合理编制。其次,在具体编制的环节,应加强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两者之间的合作。通过充分的沟通了解每一个项目存在的风险点,资金的支出情况等设置相应的预算以及考核指标,以保证所设置的预算符合各个项目的实际情况,实现资金的合理化配置,促进高校的良性发展。
3.3 基于业财融合模式构建信息化平台
业财融合的预算管理模式能够提升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而这一模式的融入,也需要高校内部借助信息技术设置相应的平台,将财务和业务两者在信息化平台上进行整合。在信息化平台上可以融入一系列的预算、申报、审批、执行等内容。通过该类信息平台,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可以实现相应数据的共享。例如作为财务部门的人员,可以通过该平台了解业务部在开展活动时使用的资金状况,及时进行监督。而作为业务部门,也可以及时的了解,财务部门工作的相关内容和流程,实现两者的相互交融,提升财务预算管理的透明性,同时还能够促进传统的财务工作的转型。如财务人员在审核单据时,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平台审核,避免了一系列时间的浪费。
3.4 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收支平衡不应该成为预算管理审查的重点,应该在高校内部建立健全预算的绩效评价体系,落实预算支出的责任。以支出的结果为基础,建立绩效的跟踪、评价以及运用。绩效管理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落实在预算管理的全过程上,比如对预算的编制、执行以及监督等各个过程。像预算编制方面的绩效评价应围绕编制的方法是否合理,要将这部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采用这种定量以及定性综合评价的方式,更能够发挥出业财融合的优势,促使各类人员能够积极的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当然在绩效评价体系中也必须要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一些预算控制较好的部门,实施精神或者物质上的奖励。一些经常性超支,不遵守预算条例的部门要进行惩罚。通过落实这样的奖惩机制,能够有效的调动各个部门对预算管理参与的积极性。
4 结 语
基于业财融合模式开展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保证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不断地提升高校的内部控制水平。具体在融合环节需要对现有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其次,要加强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两者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保证财务编制、执行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另外也需要基于信息技术开展业财融合的信息化平台,提升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透明性,最后通过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促进高校内部各个人员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