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大企业数据管理提升税收个性化服务水平
2020-02-28何海波
◎何海波
大企业是国民经济关键少数,做好大企业的税收服务与管理工作在组织收入和促进纳税遵从有重要作用。大企业的界定有不同标准,国际上有采用纳税额、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一项或多项指标作为标准的,我国大企业采用单一的纳税额标准。大企业往往具有集团化的特征,集团跨多个行业经营,且拥有多种业态;同时很多大型集团在海外设立分子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布置产业链。大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商业模式日趋复杂,给大企业税收的数据管理和纳税服务带来了挑战。笔者结合大企业数据管理和纳税服务的现实情况,结合国际上的相关经验进行思考。
一、我国大企业数据管理和纳税服务概况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千户集团”(大型企业集团包含其成员企业年度纳税额达到国家税务总局规定数额的企业集团)计划确定的企业,以及“千户集团”以外的各省级税务机关自行确定的列名企业开展数据管理和纳税服务相关工作。
(一)数据管理
大企业数据管理是整个服务和管理工作的基础,做好大企业数据管理工作对包含个性化纳税服务在内的大企业相关工作非常重要。数据管理工作包括名册管理和数据采集两大部分。名册管理即确定大企业集团的对象和基本信息,即建立“户口”,理清每个“户口”下的成员企业与集团总部的关系。确定名册后就针对其中的服务管理对象,根据不同工作的要求采集相关数据。比如,根据风险管理要求采集电子账套数据、申报表和财务报表数据;根据经济分析工作要求搜集集团层面的汇总经济数据和核心征管系统中抽取的税源监控数据。此外,还通过购买第三方数据库,如彭博社和万德数据库等开展中外税收对比分析。获取多渠道、多维度数据,搭建全国范围内的大企业数据工作平台,并对各项数据进行清理整合,为业务查询和分析提供便利。
(二)纳税服务
大企业集团的纳税服务不是浅表层和普适性的服务,而是根据大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商业模式开展个性化纳税服务。比如行业风险指引、关于企业并购重组等与集团业务密切相关特殊事项的涉税提示等。为提高税收的确定性,针对信用等级良好的企业开展遵从协议谈签工作,从而提升税务确定性和透明度。同时,在新设机构运营初期为企业定制风险预控报告,避免企业事后补救的税收和经济成本。
二、启示与思考
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工作在我国逐渐完善,在借鉴西方发达经济体的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探索适合我国的大企业税收服务和管理。下面是大企业数据管理和纳税服务工作不断完善的几点思考。
(一)数据管理
1.业务层面。
全国范围内大企业集团及成员企业数据采集工作体量大,战线长,从业务层面减轻采集成本,并让获取的数据开口说话是在风险管理业务中的重点问题。
(1)简化采集流程。
大企业数据采集工作分为多个板块,可考虑避免对同一要素的多次采集。财务报表在每年汇算清缴随企业所得税报表附报,同时在电子账套采集过程中对财务报表也有一定要求。可考虑简化,即财务报表通过一项采集工作完成,减轻纳税人数据报送量。
(2)统一运用口径。
数据采集过程中人工复核数据工作量较大。日本采取高度智能化的申报纳税自动审核系统,在提交申报信息时,可以自动监测数据准确性,提示纳税人作出相应修改。因此,在大企业多样信息采集中,可考虑下一步在自动检验系统中嵌入计量单位检测算法,并开放至纳税人端使用,将自动检测前移,着实提升数据质量。
2.技术层面。
运用先进技术改善各种数据系统平台,从而提升大企业税收工作的质效。加强名册更新的及时性显得非常重要。建立名册管理系统和金三的实时征管系统实时联系,提升风险管理对象确定和经济分析税源统计的准确性。名册中成员企业的更迭往往和并购重组和股权转让等业务有关,名册及时更新有助于上述业务相关风险点的获取和确定。
提升数据采集和传输方式是需要关心的问题,大企业集团数据信息体量大,往往涉及上市公司等敏感信息。传输过程中提升加密设置技术,确保信息安全。
(二)纳税服务
现阶段很多省市在推行大企业个性化纳税服务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从全国范围看,因为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税务机关人力资源的差异,部分大企业纳税服务还停留在浅表性层面的服务,多是传统的纳税申报、发票办理等业务。而涉及到大企业集团化的服务产品不多,比如大企业集团关联交易、兼并收购业务等。
未来在提供大企业纳税服务时将便捷化和智能化高度结合,并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将大企业的集团化风险进行扫描刻画,同时进行人工复评,将风险的提示和推送上和预防方法结合起来,完善大企业的内控体系,进一步促进税收遵从。
世界税改趋势下,大企业的服务和管理一直是关注的焦点。服务管理对象的体量和结构已经决定了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在借鉴国外服务管理经验和立足本国情况的基础上,大企业税收服务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和优化。在探寻税收服务和管理的规律中提升解决问题的本领,不断完善积累了经验,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