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2-28李耀华
■李耀华
(宁城县财政局)
引 言
基层政府作为行政管理机构,在打好三大攻坚战、发展三农经济、激活农村发展活力等方面承担重任。在新《预算法》实施背景下,基层政府应以财政预算为主导,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力度,针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与考核评价等环节予以系统完善,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 基层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1.1 预算编制水平不足
部分财政局在预算收入、项目支出预算、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上缺乏科学性,现有定额体系未能实现标准化建设,多参考往年基数推算出定额标准,导致定额基数无法真实体现出政府部门及单位的实际耗用,难以落实定额定员管理,并且在部分定额项目的标准设计上存在与实际支出脱节的问题,项目支出的细化程度不足,由此造成超支、结余过大等问题。
1.2 预算执行不够规范
在财政预算执行环节,诸如截留收入、列收列支、先用后批等随意性问题均会影响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部分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数额较大的资金,或未能及时落实项目支出,由此形成大量的结转资金、项目支出结余,未能形成对支出的有效约束作用。
1.3 预算监督有待完善
在预算监督层面,部分财政局尚未形成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在预算批复后缺乏对各项支出资金使用情况的动态跟踪,易加剧预算资金随意使用的问题。虽然当前我国已建立集人大、审计部门、财政部门于一体的财政监督体系,但在预算执行层面仍缺乏有效的监督力度,在“三上”环节报送审核时针对项目名称、具体项目信息未能做到明确,由此影响到预算的公开性与透明度[1]。
1.4 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预算管理体制层面,部分基层政府缺乏充足的预算自主权,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环节仍受上级政府事权安排的制约,导致预算调整较为频繁。部分财务人员缺乏对预算执行刚性的正确认知,引发预算支出随意调整等问题,由此影响到决算数据的完整性与科学性。
2 完善基层政府财政预算管理的具体对策探讨
2.1 加强财政预算科学编制,实行定员定额管理
首先,应加强对预算编制的科学管理,全面推进“零基”预算改革,由财务人员整合业务实施情况、市场变化信息与项目建设需求等信息,利用信息共享机制保障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例如针对县政府经常性支出项目进行预算编制时,财务人员应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政府近年来支出情况、项目资金利用率的综合分析,以此完成财政预算支出标准与资金数额的调整。同时,应严格实行定员定额管理,保障定额标准具备针对性与差异化特征,加强不同部门、科室间的密切沟通,确保及时掌握人员变动情况、规范部门预算编制,提高预算支出的规范化水平。
其次,应落实中期财政规划的编制,基于财政政策导向推动预算管理改革,以三年为一个周期进行财政计划的编制,测算出具体的年度支出资金需求,保障实现跨年预算平衡、增强预算的前瞻性,借此更好地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同时,需细化项目支出预算编制的具体要求,严格基于相关文件要求确定项目内容与申请支出经费,做好一级科目与二级科目间的匹配衔接,明确项目实施周期,尽量避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进行项目调整等,实现对项目支出预算的科学管理。
最后,应将省级专项资金、中央转移支付进行细化处理,将其落实到具体项目,确保及早上报用款计划,使财政资金拨付到位,借此缓解年末结转、结余问题。同时,还应加强对往年结转资金的管理,并落实对大型工程项目建设进度与资金支出进度的动态管理,做好结余资金管理、有效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以某县财政局为例,该财政局于2019年提前下达专项转移支付,包含社会保障和就业18010万元、医疗卫生2945万元、农林水5311万元、交通运输1533万元、住房保障465万元、教育13334万万元、一般公共服务170万元、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278万元,为该县社会民生事业发展及时提供补助支持[2]。
2.2 规范预算执行管理机制,做好预算执行分析
一方面,财政局应落实预算执行的前期安排,结合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计划进行月用款计划的编制,确保及时提交支付申请;针对各部门用款申请、大额项目支出情况等进行严格审核,实现对建设项目进度的动态跟踪,做好资金用途、使用情况的审核与跟踪,保障资金的规范化使用;针对暂付款提高管理力度,合理压缩暂付款规模,针对符合制度规定的临时性借垫款进行收回核销。
另一方面,需贯彻落实权责发生制,针对预算执行进行硬性约束管理,确保各项预算支出经由同级人大审批通过,对未列入预算的项目不安排支出,并且针对预算调整事项需及时编制调整方案,严禁出现随意变更的情况。同时,应做好预算执行分析,针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动态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创设预算执行分析制度,针对财政拨款规模较大的项目进行预算资金的重点分析,并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基于“智慧+财政”模式进行信息系统建设,打造“金财工程”,做好预算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的监督整改,提升财政管理效率。例如某县财政局基于收支平衡原则进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调整,将新增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所增加的财力用于弥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减收的3720万元支出缺口,调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088万元用于养老保险、行政事业单位在职职工调整工资、县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的支出等。
2.3 健全财政预算监督体系,强化预算绩效管理
一方面,应加强对预算编制、执行、决算环节的全过程透明化建设,保障及时向社会公开信息,依照经济分类科目进行部门预算支出的详细编列,明确资金支出的具体用途与方向。例如某县财政局向人大报送的预算草案中大体包含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三项内容,其中工资福利支出项目下包含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等分项,供人大代表提升预算审核效率。同时,应充分利用数据库、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展审计监督,围绕预算执行情况、大额支出项目等进行严格审计,明确审计监督重点、加强核查工作,并健全公众监督及参与机制,采用听证、网上信箱等渠道深化公众对基层政府预算情况的了解,更好地提升预算公开实效[3]。
另一方面,应落实预算绩效管理与考评机制,针对各部门报送的项目支出预算明细表等资料进行详细核查,编制绩效考评报告;建立绩效运行跟踪监管机制,及时进行绩效考评结果的对比分析,针对其中暴露的问题提出相应改进建议,确保有效提升绩效管理水平;健全绩效评价管理模式,完善绩效评价报告的编制,并逐步实施预算绩效试点工作、推广绩效试点经验,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实效。
2.4 细化预算管理配套措施,完善信息技术支持
在围绕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环节进行完善建设的基础上,还应落实各项预算管理配套措施,如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成立内控委员会,实现对各类风险的全过程防范;深化信息平台建设,基于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实现有关预算业务、数据的畅通,保障财政决策的科学性;此外,还应加强对财务人员队伍的建设力度,利用业务培训、岗位责任制督促财务人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与工作效率,更好地优化财政预算管理实效。
结 论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对于增强财政的可持续性提出了具体要求,基层财政部门应牢固秉持“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依托现代财政制度提高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与监督管理水平,更好地弥补基层政府可用财力不足的问题,维护当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