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分析
2020-02-28孙兴友
◎ 孙兴友
传统的图书馆模式就无法满足当今人类需求。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图书馆管理方面,可以有效推动其发展进程,优化管理结构,将知识更快捷的传递到生活,使人类获得图书资源的方式更加便捷。
一、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性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
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可以有效提高管理者的工作效率。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根据图书文献的不同类型进行准确分类,以利于保存和方便读者阅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原有的文献书籍借阅情况整合到计算机图书管理软件中,实现计算机自动编辑管理,替代了图书管理员传统手工登记借阅工作,提升管理员对数据统计工作,实现图书馆借阅系统信息化、电子化。另外,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还能有效规范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行为,使图书馆管理的整理更具专业化。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已不满足现阶段师生对新知识、新技术等方面的文献需求,图书馆必须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各种文献资源的整合。基于数字化技术建立起的数字图书馆是一个面向数字化的多媒体信息库,拥有较为先进的信息传播与发布功能,是集于互联网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安全保密技术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与现代信息技术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保存易于损坏的文献资料。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图书馆文献收藏管理带来了技术性的革命,它改变了原有文献纸质和音像的载体形态,为图书馆文献的永久保藏提供了保证。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储存和处理能力,也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使文献管理的质量得到质的提升。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1.能够充分满足客户的阅读需要。
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并大面积铺开的今天,人们对于网络信号的需要已经远远超乎的自身的想象,习惯运用网络的人通常将没有网络信号的地区称之为落后地区,由此可见互联网技术对于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与价值所在。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现代化数字图书馆中,网络用户可直接通过电子计算机或任何移动设备来阅读图书馆内的诸多资源,实现跨越时间、空间的阅读与服务,如今我们已经不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了,只需轻轻一点则能足不出户了解世间百态与人生的五味杂陈,这不仅仅大大提升阅读效率,更是一种资源上的节约。
2.完善图书馆信息服务,提升服务深度。
在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中,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被动的服务模式,即读者有需要时到图书馆内自行选择图书借阅,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繁荣,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以及精神需要也来越高,而现代化数字图书馆通过新技术的运用,以更加合理的方式拓宽自身的业务范围,为读者提供更加完善的图书信息以及节借阅信息,如做到图书超期、预约等诸多信息对读者的及时反馈,设立专项服务栏,让读者能够对图书进行自由选择,并且我们还通过读者往常的浏览内容对主要涉及范围内的图书进行推荐,从而转被动服务成主动推送,实现服务模式与服务方法上的转变。
3.有效提升图书馆内各项信息的查询效率。
在现代化数字图书馆中,不论是采用有线互联网查询服务或是移动查询服务模式,相对于传统图书馆查询模式相比,都具备更好的自由性,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自由发挥与自主选择的机会。比如说,一些用户能够通过网络查询到当前距离自己最近的图书馆,并对相关场馆内部的信息进行确认,在未到馆之前就对图书馆的大致情况有所了解,并可自主评估图书馆内藏书是否满足自身需要,这样不仅仅能有效节约客户自身时间,更能提升图书馆的接待效率,从另一方面来说,这还是智慧城市的一种体现,在开展人性化服务满足民众对于精神需求的同时,增强归属感与亲和度,促进社会的长治久安。
4.有助于阅读推广模式的改变。
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较早,拥有较长的发展历史,特别是上世纪网络现代信息技术还未普及的情况下,最常见的藏书类型就是纸质藏书,纸质藏书数量较多,而这种传统状态也导致相关工作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更加重视纸质图书的推广,但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逐渐发展与普及,传统的纸质图书已不再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而且在图书馆中阅读纸质图书还会受到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一是要遵从图书馆的开闭馆时间,二是要克服图书馆座位紧张等问题,因此很多读者在高速的生活与工作中不愿意花时间甚至没有时间到图书馆阅读,所以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在纸质图书推广的基础上,大力宣传数字阅读。
三、加强信息化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1.大数据的应用。
在图书馆管理技术上,大数据的应用为其发展做出重要推动,通过信息化手段的统计与分析,可以有效革新传统图书馆对于信息的处理方式。例如,以往的借阅统计功能仅能统计出读者的借还数量、图书的借还册次,而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精确分析出图书的种类与受众人群的关系、读者对图书类目的需求、个别图书的副本数能否满足读者需求、读者喜爱哪种类型的读书活动、某场图书馆活动的潜在参与者有哪些等。再例如,传统图书馆只是对于具体形式的图书资源进行保存,但是通过大数据可以将声音、视频等整合进行保存,不但可以有效减少图书馆内资源占地面积,还能拓展信息储存资源,并且便于搜寻。
2.引进计算机专业人才。
当前我国多数图书馆人才结构中,普遍存在专业不对口和学历较低的问题。这些人员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尤其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不一,无法为当前的图书馆深层次信息化发展提供帮助。
计算机专业的图书馆员,对图书馆工作流程与细节有着清晰的认识,而同时对信息化服务的开展有着深厚的技术基础,这两点的有效结合可以产生即接近于现实需求而又目标长远的创意,用来推动现代图书馆行业的进步,这种创意甚至比专注于图书馆行业的软件公司更具有实际性与前瞻性。
3.完善行业规范、鼓励馆员产品创新。
根据笔者近年工作来看,想要实现一个简单的小功能代码并不复杂,如果馆员自己开发,可能短短几天的时间就能保障软件上线并服务于读者。但是如果通过招标向社会购买,不仅需要繁琐的招标流程,也需要不小的 資金费用,更需要大量的时间。
4.丰富馆际交流。
在信息化时代,馆际交流更应该深化到人才的交流、技术里面理念的交流。图书馆可以与相邻签订人员的长期互访协议书。通过人员的互访,了解其他图书馆内部的规划与建设、读者服务的方式与方法。另外,更要促进图书馆技术理念的交流,信息化技术发展迅速,更新快,十分灵活,不仅要交流现有的经验,更应该交流对行业工作的需求与设想,沟通探讨之后需求会更加合理,更加容易实施。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图书馆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相关工作者在建设过程中创新计算机网络技术,拓宽应用范围,使其更好的服务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为我国人民带来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