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2020-02-28黄芳
◎黄芳
引言: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在生命进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消耗了大量水资源,同时对水资源也产生了污染。因此,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挥水资源的重要作用,成为重中之重。
一、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1.可恢复性与有限性。水资源具有可恢复性的特点,是一种再生性自然资源,它不同于矿产资源。大体以年为周期的水循环,其中对人类最重要的是淡水的自然循环。水从海洋蒸发,蒸发的水气被气流输送到大陆,然后以雨、雪等降水形式落到地面,一部分形成地面水,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一部分又重新蒸发返回大气。地面水和地下水最终流回海洋,这就是淡水的自然循环。
2.时空变化的不均匀性。我国占地面积之广,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一般来说,北方降雨量少于南方,西部地区的降雨量少于东部地区,这种自然现象,导致了水资源不均衡现象非常严重。因此,我国水资源在分布的区域上存在着不均匀的特点。
3.水资源的不可代替性。水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水的供给,大到工业农业林业等的生产,处处可见水的大作用,因此具有不可代替的特点。
二、水资源管理现状
近五年来,我国通过多种综合管理手段,水资源利用率实现了大幅度增长。同时,通过对各河段、湖、沿海水资源分区治理,提高工业生产废水排放标准,加强水文检测与研究等方法,地表水质也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由于我国地缘广袤、人口众多,同时城市化发展和工业发展在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方面还遗留着很多问题,加上水资源综合管理政策实行时间不长,所以水资源污染问题依然比较严重。例如,我国大部分地区水体污染物含量虽然有所下降,但是还没有达到优化生态、保证用水健康的水准,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都含有一定的污染物,一定程度上也给人们生活、灌溉用水净化机构带来了压力。在我国十三五的重要阶段,政府强调需要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主要努力方向包括:严控废污水排放;加强废污水净化处理;深入研究废污水净化技术;制定短期、长期水资源管理机制等。这一切,都是我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措施,也是保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
三、当前水资源管理措施
1.加大对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宣传力度。水作为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的问题已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民生问题。客观地讲,我国在水资源保护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综合来看,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水资源危机及挑战。对于生活在祖国大地的每一份子,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强烈的水资源保护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另外,需要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的宣传力度,可借助于网络、媒体等采取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加大宣传力度,呼吁人们节约用水,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使节水观念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
2.建立健全的保护水资源管理体制。中国虽然河流众多,覆盖面积广,但我国人口众多,所以平均下来每个人拥有的水资源量并不高,加上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每年我国有些地区都会出现洪涝灾害,而有些地区则蝉喘雷干;每年6月份为雨季,雨量增多,而三四月份则降水相对较少。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各种生产方式加速了水资源短缺的现象,保护水资源成为我们的重要事情。为了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针对于当前水资源的使用,国家推出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水资源“三条红线”,实施用水总量控制、万元工业值用水量控制、万元GDP排污量控制,同时还设立了专门的管理部门。根据我国水资源的具体情况,目前需要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大对水资源管理的力度,并注重管理经验的积累,从而实现水资源的有效保护。
3.远近结合的长效治理机制。保护水资源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好短期目标,即在刚开始出现水污染时,就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理措施将其控制住,首先加强对污染治理初期的重视,不能置之不理或视而不见;其次协同各部门,加大对污染治理初期的投入,只有做好了治理初期的治理工作,才能最终提高污染治理的效果;二是制定好长期目标,一般来说,短期目标做到了,想要达到长期目标并不难,初期污染问题不严重,治理工作没有那么大,相应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也没有那么大,在长期目标来看,不仅效率高,还能节省各方面的支出。因此,提高对污染治理初期的重视,加强对污染治理初期的投入,做好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污染治理效果收效显著。
四、水资源管理模式发展趋势
1.智能水资源管理模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用水量也在快速增长。有效利用现有水资源是提高水质的重要途径,而更好地进行资源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物联网有助于有效控制水资源,因此开发高效优化的智能水监测系统至关重要。通过智能水管理系统,特别是在城市地区提供了更好的灌溉设施。不仅如此,人们开始在家里采用智能供水系统。智能的水监测功能帮助水资源解决方案提供商开发智能水管理解决方案,这些厂商精通实时水泄漏检测、水质监测、通过传感器进行水管理等。这类系统有助于了解实时水压、水位、温度、水流等关键因素。
2.智能水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势。提高效率,采用智能水资源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实时操作,企业可以使用实时数据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些实时数据有助于控制运营流程中发生的威胁,从而在运营成本之前做出决策,并降低运营成本。来自传感器的实时数据和减少的人为干预有助于改善水资源管理实践。
增加收入,对所有设备进行实时监控有助于降低总体管理成本,并显著降低维护成本,节省能源成本,改善运营流程,降低基础设施成本,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预。水资源行业中主要的成本消耗因素之一是流动性,即将水资源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降低流通成本以及水的使用会带来更高的收入。
更高的生产力和效率,在物联网的帮助下,人们可以确定实时数据和信息,从而做出更明智的业务决策。这些预测性维护功能有助于预测即将发生的故障并立即修复风险。因此,这提高了系统的生产率和效率。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环境下,水资源管理水平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水资源遭到破坏,这并不是历史进程中的偶然现象,在现实中应当引起高度关注。针对水资源管理中存在问题,深化对水资源管理的认识,把水资源保护摆到重要的位置,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前进,全面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推动社会科学发展,形成新的发展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