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农作物栽培技术及高产的影响因素

2020-02-28蔡永耀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31期
关键词:农作物养分高产

◎蔡永耀

一、当前我国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概述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合理密植、合理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通过科学调查研究,由于叶片受光面积等因素,不同农作物的种植空间距离在某一固定值才能达到最大产量,为确保农作物水分、营养等资源分配合理,避免出现相互竞争养分的情况,必须针对不同农作物采用合理密植技术,达到提高农作物单位产量的目的。植物的生长与土壤息息相关,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扎根生长,肥沃的土壤对于农作物而言十分重要。对土壤进行取样研究,分析土壤成分并根据实验结果采用科学合理的施肥方式可以有效治理土壤,提高土壤质量,从而实现农作物高产。

二、农作高产物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作物播种时期。若要对农作物栽培技术进行更好的应用,就必须对农作物生长的习性以及生长规律有具体的了解,播种时间的选择应该根据当地环境情况而定,这样更加有利于农作物的快速生长。同时,也保证了种植可以在合适的温度条件下发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避免病虫害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负面影响的的作用。如果播种的时间较早或者较晚,对种子的生长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会使得种子对温度、湿度以及营养的需求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会直接影响到种子的发芽率。因此,要注意对播种的时间进行严格控制,这样才能够保证农作物的生长处于最佳状态,同时也提升了种子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有利于提升农作物的综合产量。

2.作物种植密度。在对农作物进行栽培种植的过程中,种植密度会对农作物的产量产生直接的影响。首先,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出良好的养分吸收环境。如果种植密度过大,不但会缩减农作物单个植株的生长空间,还会降低农作物单个植株的养分使用效率,从而导致农作物产量的降低。其次,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为农作物创造出良好的光照环境,从而有效的促进农作物的光合作用,进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在这种情况之下,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都可以得到保障。因此,对农作物的种植密度进行合理的控制是实现农作物高产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工作实践中,必须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农作物的种类、农作物的品种特性以及栽培种植方式等来确定种植的密度。通常情况下,对于降雨量较多的地区而言,可以适当的减小种植密度;对于降雨量较少的地区而言,可以适当的增大种植密度;对于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而言,可以适当的减小种植密度,对于灌溉条件较差的地区而言,可以适当的增大种植密度;农作物如果具备植株高大与株型松散的特征,可以采用稍大一些的种植密度;农作物如果具备植株矮小与株型紧凑的特征,可以采用较小的种植密度。另外,在进行播种的时候,先播种的种子要采用稍大一点的种植密度,后播种的种子要采用稍小一点的种植密度。

3.田间管理。在开展田间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很多的因素都会对农作物的产量产生影响。首先,需要及时的开展土壤翻新工作,以此来有效的改善土壤的耕层结构,确保土壤可以具备疏松的特征,从而有效的提升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进而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另外,对于农作物产量较低的地区而言,要对土壤检测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以此来制定出合理的土壤成分补给方案,从而逐步的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其次,结合实际情况来开展灌溉工作,配备专业的灌溉设备。再次,结合实际情况来开展施肥工作,科学配比肥料元素,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养分。根据农作物的类型、土壤肥力状况、目标产量、当地的气候环境条件以及肥料的特点来制定具体的施肥方案。盲目施肥必然会降低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三、实现农作物高产的方法

1.积极使用高新栽培技术。农作物的栽培主要有翻耕、施肥等多项技术构成,因此可利用下列措施实现农作物的高产:科学翻耕。首先,必须确保土壤具有良好的播种条件,根据农作物的大小进行播种空间的确定,以土壤含水量为依据选择适当的灌溉方法,从而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积极进行表层土壤翻耕,清除杂草彻,从而保证土壤能够具有充分的氧气含量,为农作物的生长创建良好的环境;以土壤构造及种类、农作物实际生长周期所需的营养为根本进行施肥方案的选取,从而保证足量的营养。

另外,有效的提高农业产量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培养新的品种,让这些品种具有抗虫害和高质、高产的特点,这是农作物栽培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新品种进行培育的时候,研究人员一定要注意种子的培育方法和途径,要对种子的性质全面的考虑,才能真正的培养出高质、高产,抗灾害的强的新品种,最终有效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2.做好农作物品种设置。在进行农作物栽培技术应用阶段,为了保证农作物高产需要提前将育种工作完善落实,通过选用抵抗病虫害能力较强、适应力强的农作物进行种植,能够将农作物的成活率有效保障起来。对于农业研究人员来讲,东北地区可以选用的农作物数量相对较多,常见的是玉米、大豆等基础性品种,当然不同的农作物在技术应用阶段的标准要求也有所不同,所以需要做好各种技术手段以及农作物之间的撇会,由此农作物育种种植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强化,且农作物产量也会逐渐增高。

3.合理作物密植。合理的农作物密植可以对农作物的产量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好农作物间的空间排布,利用合理的密植规划,保证作物在地上、地下都可以获得汲取充分的养分。同时还必须关注的问题是,在单位面积上需要对作物的密度进行合理的控制,这样也能够提升作物的总产量。对种植密度进行合理的规划,可以在保证作物充足的养分及光照条件下,还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4.做好中耕除草工作。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做好田间除草工作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保持土壤良好的通透性,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水分含量,促进农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进入雨季之后,由于降雨量较多,应该及时做好田间的排水工作,同时还应该做好土壤的疏松处理工作,进一步降低土壤当中的水分含量,防止雨水浸泡,引起农作物根系腐烂。反之当田间降雨量不足时,可以利用中耕除草,有效减少土壤当中水分的散失,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水分。

结束语:在我们国家日益繁荣发展,经济实力逐渐壮大的过程中,农业一直以来都是一项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中,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是农业技术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世界范围内粮食危机日益加剧,深入研究农作物高产影响因素,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国深入研究作物高产影响因素,全面提升作物栽培技术,促使农作物实现最大化产量,这对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发展目标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农作物养分高产
土壤污染与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养分
年轻时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