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艺术在化学中的应用
——评《永存的视觉:走进感光化学世界》
2020-02-28刘觉敏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从分子、原子等微观层次上研究着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等各个方面,是人类探索世界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进入21世纪以来,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汇与融合,推动着多个学科与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顺应了时代共同发展的必然趋势。视觉艺术是指运用物质、材料、技术手法创作的艺术作品,视觉艺术强调人的视觉感受,具有真实性与艺术性。从广义上来说涵盖了绘画、雕塑、建筑、摄影等一切艺术范畴的作品。化学学科知识常在艺术作品中体现,是视觉艺术的创作必要的理论基础之一。因此,研究视觉艺术在化学中的应用不仅是学科相互融合、发展的要求,也是推动现代化科学进步的重要方式。由陈萍、李金培共同编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发行的《永存的视觉:走进感光化学世界》一书是为读者了解和学习化学的需要而出版的科普书籍,该书为研究视觉艺术在化学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永存的视觉:走进感光化学世界》全书共八个章节,包括照相术的发展史、照相离不开光和颜色、卤化银感光奥妙、彩色照片的由来、一步摄影、形形色色的卤化银胶片、非银盐感光材料、印刷材料。该书首先介绍了照相术的发展历程,通过对光、颜色等理论知识的概述为后文内容的展开作了铺垫。再通过阐述的卤化银等化学基础知识,向读者展现了黑白照片和彩色照片的化学世界,同时还展现了一分钟照片成像的化学奥妙,最后详细介绍了新材料的性质与应用内容。该书框架清晰、逻辑顺畅,通过八个章节的知识内容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客观地感光化学世界。同时语言简炼、图文并茂,书中配有大量的图片、公式等,形象生动的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呈现出来,适当的为读者补充了必要的知识性材料,使书籍内容富有趣味性,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最后还单独列出了结束语,对全书内容进行了总结归纳,在点明主题的基础上有助于启发读者进一步的思考。该书是在多位专业人员的帮助下完成编纂和编排的,具有专业性。通过阅读全书内容,发现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第一, 利用视觉艺术设计多样化图片,丰富化学理论形式。照片、数据表、结构简图等是传统化学知识阐述中使用得频次较多的展示方式。新时代科学水平的进步,多种科学技术随之兴起运用,为视觉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新手段,同时也丰富了化学配图的样式。比如《永存的视觉:走进感光化学世界》一书中提及的彩色拍立得的摄影技术,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时间与空间,为人类快速留影的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可为短时化学现象留下图像记录。在光、颜色、结构等视觉艺术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使用现代化拍摄、绘制等先进技术,形象直观的将化学领域相关知识展现出来。例如利用视觉艺术中结构与光影的知识为基本参考,使用计算机绘制出3D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图;使用摄影、摄像设备记录的动态影像与图像。视觉艺术应用在化学中,一方面能使化学领域中例图、图示等图片的呈现多样化,有助于人们科学直观的学习掌握基本化学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有利于化学教学的模式的转变和推动化学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化学的教学效果。
第二, 结合现代化新媒体传播的特点,科普基础化学知识。视觉艺术包含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应用在化学中能使得抽象平面的理论知识更加的立体、全面、完整。结合新媒体传播范围广泛、传输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为建立新型化学网络信息数据库提供理论与技术的支持。结合新媒体连接终端多样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基础化学知识的科学普及,大众学习基础化学知识的空间界限得以突破,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了解学习化学,人们与化学间的距离得以缩短。同时,与新媒体的结合也为视觉艺术在化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参考与指导。比如书中关于计算机、扩散转移、印刷的内容就体现了计算机媒体区别于其它媒体传输高速度的特点。
第三, 促进化学实验方法的升级完善,推动学科全面发展。在化学实验中结合视觉艺术的理论知识,是保证实验方法全面客观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可作为衡量实验结果和验证实验结果的参考标准。比如《永存的视觉:走进感光化学世界》书中非银盐无机感光材料内容中,涉及的重氮盐类感光材料的微泡法成像方法的具体内容。合理使用实验方法是开展实验活动的基本要求,是化学实验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步骤,视觉艺术的科学理论与化学学科基本知识相结合,能够促进实验方法不断升级优化。两种理论知识与实验的融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具体体现,也是丰富化学理论体系、推动化学学科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视觉艺术在化学中的应用要结合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根据视觉艺术的内在优势以及应用的实际情况展开详细的研究。《永存的视觉:走进感光化学世界》一书文字流畅、主题鲜明、富有趣味性,紧密结合了照相技术发展的实际,阐述了化学基础理论知识,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感光化学世界。该书不仅可作为科普书供了解和学习基础化学知识的读者使用,也可作参考书为从事化学研究领域的科技从业人员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