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我国三角创新驱动模式分析
2020-02-28戴洛特徐艳兰卢龙泉
戴洛特,徐艳兰,卢龙泉
(1.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商贸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2.台湾中正大学 企业管理研究所,台湾 嘉义62102;3.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2)
一、研究背景
创新作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根本推动力,在近代社会被广泛推广。放眼过去,人类技术创新革命颠覆了工业产业的原有模式,由此涌现了大量的新兴企业,其中不乏行业佼佼者。这些企业凭借技术创新,使世界经贸一体化的大趋势愈演愈烈,而网络的飞速发展及云技术、人工智能等的出现,为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提供了肥沃土壤。十几年间,出现了如脸书、百度、滴滴等依靠创新发家的企业,并使得一些传统利益集团被迫与其分割利益,以IBM为例,其因受到新兴企业如腾讯、阿里等的竞争影响割舍了原先占比较大的服务类型。科学统计表明目前中国已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全球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国。由此催生了一个终极思考:传统行业在与新兴创新式企业的竞争中是否会屈服于商业模式创新引发的市场趋势变革,而商业模式创新又是否是国内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然而,对于抓住国际经济大发展的一些商业模式创新行业,如P2P、共享网络等,尽管重新划分了原有商业模式下的利益版图,但也引发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社会问题。例如搜索引擎暗藏虚假广告、共享单车失去资本融资后迅速瓦解,甚至出现押金退还困难等现象。由此产生了新的思考点:中国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应该如何以创造社会价值为根本,在健康的市场环境下消除所引发的社会隐患。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上述问题涉及的产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制度改革创新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三角闭环架构,以期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思路,并为中国创新发展指明基于三角创新驱动模式的发展道路。
二、产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制度改革创新的闭环三角架构
毫无疑问如今创新已成为各国经济的第一加油站。若将创新定义为生产领域的特殊行为,就不得不与某些特定的生产元素共同组合成新的生产行为架构。一般认为,人类发展史是不断创新的过程,其中包含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与民生相关的各领域迎来难得机遇,由此催生了一批为满足社会需求而兴起的商业模式创新企业。随着创新企业的兴起打破了原有的利益模式,一些传统行业被逐渐替代,在利益碰撞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促使原先制度不得不考虑具备新兴商业模式参与的市场平衡及社会利益,激励了原有制度的适应性改革和调整[1]。产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制度改革创新三者之间闭环联系:产业技术创新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技术基础,而商业模式创新又激励着制度改革创新;在产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互动时,经济环境与市场关系的变化促进了制度改革创新;与此同时,制度改革也在反向激励产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由此三者形成了闭环的三角创新驱动模式,图1显示了三者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图1 产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制度改革创新的三角结构
(一)商业模式创新与产业技术创新的内在逻辑
科技创新使社会由小农经济转变为轻重工业经济,并由此引发了以大众需求满足为目的的产业变革。与原先相比,一些新兴行业实现了以较小的投入成本换取更多商业利益的目标,同时也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生存土壤[2]。可以说,这个过程是产业的技术创新助推了商业模式创新的出现与发展,同时也表明世界范围内的商品经济已愈加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以二战后的美国为例,得益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大量的资本积累,美国依靠产业技术创新逐渐摆脱了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社会经济增长方式,在工业发展之路上一路高歌猛进,迅速使其经济水平提升为世界范围内的龙头位置[3]。但不可否认的是,自此美国的服务业为经济提升所做出的贡献占比超过五成,依托产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企业逐渐兴起,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例如IBM、谷歌等行业龙头企业就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成功案例。从工业经济依托到商业经济依托的嬗变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工业经济依托到商业经济依托的嬗变过程
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场环境等重要因素,市场潜力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及社会利益息息相关。市场潜力越大,依靠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可发挥的空间就越大,但同时,商业模式的创新也与企业整合综合资源与降低投入成本的能力息息相关。像微软、亚马逊、脸书等企业就是依靠商业模式创新,进行全球性市场扩展的成功案例。产业技术创新是行业模式创新的推动者,创造了核心技术及软硬件的强大供给,改变了原先的生产关系及消费模式,实现了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共赢[4]。以电商行业为例,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了综合网络平台的产生,网络销售由于摆脱了时空限制,大大减少了包括场地租金及人员雇佣等前期投入成本。因此从根本上说,产业技术创新作为商业模式创新的动力发挥了根本的推进作用。网络技术为平台管理提供了核心软硬件支持,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为电商行业提供了消费终端,即技术创新贯穿于整个电商行业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因此产业技术创新的更新很可能引发商业模式创新的出现。
(二)商业模式创新与制度改革创新的内在逻辑
商业模式创新颠覆了原先的生产消费关系,促使各个层面的制度改革加以适应(图3)。其一是新兴商业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的对抗。学术界认为,商业关系的特性决定了商业模式与制度是相互作用与牵制的关系,随着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商业关系变革必然会与原先商业环境下已形成了的稳定商业关系形成冲突对抗,在这个新兴模式与既定模式竞争的过程中,必然会颠覆原有的商业秩序,引发相应制度制约的变革。其二是新兴商业模式与传统商业模式的协调。虽然新的商业模式在创新发展初期会与传统商业模式处于对抗状态,但通常来说,传统商业模式下的利益主体拥有相对稳定的资本来源,因此一部分新兴商业模式需要通过与传统商业模式互惠合作从而实现自身的壮大[5]。以外卖APP为例,实体餐饮业通过平台营销及客户分享打破了传统的空间束缚,拓宽了消费市场空间,而APP 平台通过为客户创造更多的送餐便利,也为自身吸引了更多使用者。在新兴商业主体与传统商业主体得到利益双赢的过程中,需要制度改革创新的全程参与,不仅要厘清各利益方的主体责任,也要促进双方由对抗关系向合作关系的发展,以此鼓励商业模式创新[6]。三是商业模式创新企业之间的竞争。一些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单纯依靠模式效仿起家,引发同行业企业的同质化竞争。其中一些企业依靠资本吸引,通过压价及补贴客户等方式占据市场,引发行业市场的不当竞争,影响市场秩序,这就需要制度创新的跟进,出台相关规范及时遏制恶意竞争的势头[7]。四是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社会责任及道德责任。一些商业模式创新企业以逐利为目的,忽视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安全建设,甚至不顾道德约束,产生诸如客户隐私暴露及威胁客户人身安全等事件。因此制度改革约束要因时而动,完善相关规范,加强监管强度,避免危害大众的事件发生。
图3 商业模式创新与制度改革创新的作用过程
(三)产业技术创新与制度改革创新的内在逻辑
产业技术创新与制度改革创新的作用过程如图4所示,产业技术创新间接促成了商业关系的变化,对与传统商业关系相适应的制度体现为对抗关系,由此引发了制度改革创新,以期达到与新兴商业模式下的商业关系的约束均衡[8]。因此产业技术创新与制度改革创新两者间是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制度改革创新达到与产业技术创新的匹配与和谐。首先,良好的制度改革创新可以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动力,因为产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包含前期学习、中期研发及后期反馈调整的长期过程,各阶段均需要良好的发展土壤以最大程度规避导致失败的因素。其次,通过制定与产业技术创新各阶段相适应的科学规范,即为创新过程培育了健康的发展土壤,能充分激发创新活力[9]。在技术创新发展的白热化阶段,制度的包容度至关重要。科学的约束强度既可以帮助稳定市场,促进市场资源得到有效充分利用,也可以提升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实现创新式发展。但也应看到,随着产业技术的创新发展,与民生相关的虚假及欺诈信息频频出现,隐私信息暴露,严重威胁到了行业发展与社会稳定。这就对制度的有效监督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10]。因此制度改革创新也要通过技术手段的实施,及时作用于产业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不良层面,从而才能保证行业市场及社会的健康平稳。
图4 产业技术创新与制度改革创新的作用过程
三、中国商业模式创新结构的现状分析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助力了中国商业模式走创新发展的道路,由此催生了一批受世界瞩目的创新式发展企业。但产业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创新作为商业模式创新的两大必备基础,需要融入闭环式的三角创新结构,即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产业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创新的三角式互动,共同驱动社会经济层次的提升。当前我国处于实现中国梦的攻坚时期,在经济转型升级与商业模式变革的两大压力下,虽然国际及国内的商业环境为我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模仿造就了天然温床,但产业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创新的滞延,严重拉低了整体创新驱动的效率。
(一)国内环境为商业模式创新模仿提供了天然温床
近年来,美国经济在得到空前发展的同时,一些企业如网商大牛亚马逊、网约车优步等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开创了一方天地,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美企代表。而网络共享降低了这种创新模式的效仿难度,短时间内国内涌现出了大量依靠效仿创新的商业模式而占据市场的企业。例如包括阿里巴巴和滴滴在内的类似创新式企业,如今也占据了行业内的龙头位置。这些依靠商业模式模仿的企业能长久立足的原因有三:一是国内环境为这种企业提供了天然温床,拥有世界1/5人口的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这对于依靠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来说,发展空间很大。二是政府出于网络安全战略,对力求打开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进入慎之又慎,如谷歌、脸书等。可以说政策环境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同类型的企业竞争,为本土企业提供了有效庇护。三是依靠商业模式创新模仿的企业,在运作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本土化经验,通过不断优化调整使得其运作更贴合国内文化及国民的生活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这些企业的成功根基于对其他商业模式创新的模仿,因此其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并不比国外企业强。另外,像百度、滴滴等龙头企业的垄断行为也造成了行业市场缺乏强有力的竞争者,反过来削弱了这些企业的创新能力。
(二)产业技术创新匮乏
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的匮乏显而易见,这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一大掣肘。重要行业的高新技术例如互联网、人工智能、集成芯片等均由国外企业垄断,中国企业从软硬件生产中获得的利益微乎其微。因此国内企业即便能效仿商业模式创新,产业技术创新的匮乏仍然导致国家的创新发展处于较低水平。以交通行业为例,市场上的家用汽车大多为国外品牌,虽然近年来的国产品牌知名度逐渐打响,但发动机等核心部件仍依赖国外进口。而在手机行业中,华为、OPPO 等国产品牌如今虽已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但最关键的安卓运行系统技术仍掌握在美国企业手中。尽管华为的海思麒麟芯片为国内手机芯片市场填补了空缺,但其他手机品牌自主研发的态势疲软,更多的核心技术仍依靠进口。再如小米手机,概念设计上虽然以苹果手机为蓝本进行了相当的改良,品牌在以年轻人居多的中低端市场内具备一定知名度,抛开安卓系统不谈,但包括屏幕在内的手机硬件自始至终依赖进口。自主技术的缺乏使得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及市场变化中占据先机。
(三)制度改革创新严重落后
制度改革创新是三角创新驱动的关键环节,也是根本保障。目前我国制度改革创新严重落后,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政府的政策调整与新兴商业模式不相适应。以网约车为例,其作为新兴的交通方式,为大众出行提供了方便的选择,同时也威胁到出租行业的利益。一些政府未能提前规划,在网约车与出租行业的矛盾即将激化时才出台相应政策,制订网约车的行业规范,在允许网约车生存的前提下平衡各方利益。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和市场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适应力不强。其二,市场规范难以对商业模式创新企业产生有效制约。一些企业利用商业模式创新吸引了大量市场资本后,通过补贴客户、恶意降价等手段迅速抢占市场,待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后再解除补贴并还原为正常价格,以此获得行业内的垄断地位。曾经的共享单车大战就是利用这种方式抢占市场,由于恶意竞争破坏了市场的健康稳定,许多企业偏离了正确的经营方向,在同质企业竞争中折戟沉沙。其三,风险监督制度滞后。创新的商业模式虽然丰富了市场关系,但同时也具备很多安全风险,滋生出一些社会问题。例如大量P2P网贷公司一时间销声匿迹,一些网商涉嫌庞氏骗局,网约车司机伤害乘客等事件,都暴露出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风险监督严重缺失。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通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发展,若不提升固有政策制度的反应能力和速度加以有效监督,难免对社会安全构成威胁。
四、新时代中国创新发展三角驱动模式
单纯依靠商业模式创新无法独立承担我国创新发展,因此我国商业模式创新应以产业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制度改革创新为保障。除了要坚持商业模式创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之外,还要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并提升制度改革创新的反应速度和反应能力,由此通过三角创新驱动中国创新发展稳健行远。
(一)坚持商业模式创新双向竞争
我国的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大多依靠效仿国外起家。由于国内市场具备相当潜力,且市场规模大,通过资本吸纳,一些企业得以快速占据市场份额。但补贴用户、刻意压价等手段的恶意竞争,扰乱了健康平稳的市场氛围,使得我国商业模式创新企业陷入了过于依赖资本积聚而忽略健康经营的窘境。要改变这种境况,就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竞争模式。具体来说:首先,要激励国内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自主性,由原先单纯的效仿模式转向自主创新发展道路,以此激发国内企业的创新活力,鼓励国内企业在未来更多的创新机遇中识别市场需求,运用商业模式的自主创新实现自身与消费者利益双赢。其次,鼓励我国企业将商业模式创新扩展到国外,通过自身的模式创新红利在国际市场谋得一席之地,例如华为利用创新优势已在国际上取得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鼓励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扩展的基础上,根据当地文化习俗及宗教信仰进行本土化改良,通过贴合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占据市场份额。另外,可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时机,将我国制造业基础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在周边国家的新兴市场中占得先机。最后,不仅要注重“走出去”,也要注重“引进来”,对于尚未得到全面开发的行业可吸引国际上具备优良商业模式的企业进驻,借助这些企业的优良模式及经验带动国内企业的发展,使国内企业在健康的竞争氛围中激发自身创新的主动性。
(二)鼓励商业模式创新与产业技术创新的互动发展
产业技术创新是中国创新发展的重要后备力量。目前我国企业单纯依靠效仿商业模式创新而发家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核心技术及重要软硬件制造仍主要依赖进口。例如国内手机行业的安卓及IOS系统专利在美国企业手中,大部分手机品牌缺乏自主研发芯片的能力等。这样易导致国产企业失去核心竞争力,在复杂的环境冲击下失去抵抗力。因此要鼓励商业模式创新与产业技术创新的互动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首先,要把实体经济放在重要位置,以中国制造业优势带动其他产业发展,通过充分发展实体经济为中国商业创新奠定坚实基础和稳定健康的市场环境。其次,要发挥产业技术创新的引领作用,警惕单纯依靠模式效仿而产生的周期逐利行为,通过自主技术研发激发商业模式创新企业获得长期利益。盘活中国企业的技术研发资源,以技术创新的主动作为打造“中国创造”的大旗,同时要注意规避由于不利政策环境及国外技术保护而产生的企业危机。
(三)提升政策包容度及监管强度
制度改革创新作为三角创新驱动模式中的保障环节,是培养产业技术创新的土壤,也是商业模式创新的根本驱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巨大机遇,此时更应乘势而上,根据经济大势不断加强制度改革创新。首先应科学放开原有制度桎梏,提升政策包容度,制定并完善企业创新发展制度,做好顶层设计,以政策吸引力激励技术自主创新,进而带活商业模式创新。其次,平衡好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及传统行业的利益分割,避免恶意竞争及市场不稳定因素,完善市场政策。既要促进新兴商业模式发展,也要为传统行业留下生存土壤,通过构建稳定的市场环境鼓励双方健康竞争。再次,保持市场均衡,在吸引国际优秀创新企业来国内发展的同时,也要及时避免垄断行为,使国外及国内企业形成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在公平竞争中提升我国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共同促进国内市场均衡发展。此外,还应提升监管强度,增强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的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加强企业与政府间的交流合作,以满足客户及社会利益为根本,防范诸如隐私泄露及恶意诈骗等现象产生。最后,要构建监管长效机制,适时根据市场及企业动向调整监管规范,以制度改革创新为中国创新发展铺好前行道路。
五、结 论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助力了中国商业模式走创新发展的道路,由此催生了一批受世界瞩目的创新式发展企业。在目前经济转型升级与商业模式变革的两大压力下,虽然国际及国内的商业环境为我国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模仿造就了天然温床,但产业技术创新和制度改革创新的滞延,严重拉低了整体创新驱动的效率。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一大批商业模式创新企业依靠模式效仿起家,创新质量不高,垄断行为也进一步削弱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另一方面,一些行业的核心技术及关键软、硬件生产依赖进口,产业技术创新缺乏使得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及市场变化中占据先机;此外,制度改革创新严重落后,政府的政策调整与新兴商业模式不相适应,市场规范难以对商业模式创新企业产生有效制约,且风险监督制度滞后。这不仅不利于商业模式创新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无法规避威胁社会安全的因素。因此,我国商业模式创新应以产业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制度改革创新为保障,要利用好产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制度改革创新三者之间的闭环联系,走三角创新驱动之路。另外,要坚持商业模式创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双向竞争,发挥产业技术创新的主动性,并提升现有政策制度的包容度及监管强度,由此使三角创新驱动中国创新发展稳健行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