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恩阳古镇的保护策略

2020-02-27杨静秋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17期
关键词:古镇价值

杨静秋

摘 要:恩阳古镇位于四川巴中市恩阳区恩阳河畔,北接米仓古道,南通渠江可直达重庆,是清中后期至民国时期一度兴旺发达的商贸型场镇。因保护得当,恩阳古镇成了四川十大古镇之一,具有川东北显著特征。

关键词:古镇;价值;保护及利用

1 古镇概述

恩阳古镇位于四川巴中市恩阳区,坐落于恩阳河和之字河的交汇处,两面邻水,东临恩阳河,西依义阳山。古镇依地势而建,现存传统风貌建筑数百间,是川东地区清中后期至民国时期一度兴盛繁荣的商贸集镇。古镇整体呈寿桃状,桃尖即为码头,主体在恩阳大桥以北,占地面积约100000平方米。

恩阳古镇地理位置特殊,人文历史悠久,水路交通发达,文化和商贸都十分昌盛,遗留下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据《巴州志》记载,在清末民国初年恩阳古镇常住人口逾万,大小货站商铺过千,酒楼茶坊客栈有数十座,每逢涨水时节恩阳河上停泊上百艘货船。

恩阳古镇是川东北地区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亦是传统文化凝固的乐章。不仅有红梅恋鹗、蒲道官斩巴蛇的传说,还有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苏区的光辉故事;不仅有保存完好的古街古巷和传统民居,还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文化。因此,恩阳古镇成了四川十大古镇之一,中国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

2 古镇的兴起

2.1 米仓古道

米仓古道是蜀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蜀道南线中距离较短的一条古道,以山道艰险而著称。米仓古道作为一条上可至汉中、下可至成都和重庆的古道,曾在唐、宋、元、明时期作为川东地区抵京的官道,一直是古代川东地区重要的贸易路线,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随着近些年文化遗产工作的推进,其价值在逐步展现。

2.2 恩阳在古道中的作用

巴中位于广义的大巴山南侧,是山地与丘陵的过渡地带。恩阳河水流平缓,便于行船,因此,恩阳和巴中成了北向、西向陆路与向南水路的交汇点,使恩阳具备了发展成为集镇的重要地理优势。

恩阳古镇作为水路的起点之一,也因此成了蜀道南段米仓古道的一个支点(图1)。从恩阳向西66千米为阆中,可通向成都;向北沿米仓古道220余千米经南江县可至汉中;向南沿巴河、渠江水路可至平昌、渠县、广安、合川而至重庆。

2.3 恩阳建制

恩阳古称义阳。据巴州地方志记载,自南北朝时期梁普通六年(525)在此设义阳郡,隋开皇十八年(598)始用恩阳为县名,唐、宋、元时期此地均为县治所在,明洪武十年(1377)撤县设镇,一直延续到民国。川陕革命区壮大时,曾在此成立苏维埃恩阳县委,先后设立过仪阆县、恩阳县、恩阳特别市,是红色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新中国成立后,恩阳镇经20世纪90年代撤乡并镇,在2013年改组成恩阳区。恩阳自设县治距今已有1495年,历史上设郡、县时间有800余年。

3 古镇的构成和现状

3.1 古镇空间构成

现存的恩阳古镇(图2)是依靠码头发展而成的交通转换、物资集散、市集贸易型古镇,古镇北上直通官道,码头南下渠江和重庆,商贸街巷从中起转换、停驻和贸易的作用。官道、商铺、码头共同构成了古镇的空间要素。

3.2 古镇机理

古镇的主体街道有三条:一条是与码头相连的上正街和下正街,一条是与古道相接的大石坎街—半边街—田湾街,另一条是从田湾街向北通向码头的油坊街。这三条道路构成了古镇的主体骨架。

其余街巷由这三条街向外延伸,有万寿宫的万寿街、有绣楼的跑马街和有传说故事的老场街、鸡神楼街,以及与之字河北岸想通的起凤桥等都是较为有名的街道。

恩阳码头作为古时场镇最为繁忙的场所,充当了现代城市市政广场和物流中心的职能,周围茶铺、货站、驿馆林立,从码头磨损的阶条石上能感受到古镇码头当年繁忙的景象。

3.3 街巷特征

恩阳古镇有大小街巷28条,各街巷依山就势,道路蜿蜒紧凑,带有山城小镇独特韵味。上正街、下正街和大石坎街石板路和石阶依地势变化起伏,蜿蜒曲折,两侧店铺民居造型协调统一而不单调,高低错落富有层次。

古镇街巷功能清晰明确,分置了赶集贸易为主的街巷和居住生活区。古镇居民仍在延續其固有的习惯传统,每逢赶场,大石坎街至上正街两侧商铺货摊沿路展开(图3),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油坊街、鸡神楼街等街巷则呈现了古镇独有的宁静和悠闲,居民在自家门前或院落中休憩、娱乐。

古镇的街巷宽度不一,集场街道明显宽于居住区的巷道,建造之初便融入了理性的思考,在道路通行能力和店铺贸易黏性之间达到了一定的平衡。主街宽4~5米,两侧店铺的檐高和街宽在空间上近似方形,适宜的宽度既满足了通行需求,也将人们的视觉重心定格在各户的招牌和沿街的壁柜上。其他街巷较窄,仅容三至五人并排通行,体现了古人在空间和功能上的处置经验和取舍。

3.4 民居建筑特点

恩阳古镇上的民居具有川东北民居的普遍特征,面窄而进深大,多有天井。建筑物除了少量的抬梁式木构架外,主体以穿斗式木构架为主,川东北常见的竹编加泥墙镶嵌于木构架上,悬山式小青瓦屋面,形成了层层叠叠的青瓦檐口。

建筑布局上结合了商号和住宅的共同特征。前为货号或商铺,面阔三间至五间;中间为窄庭院,两侧配有厢房,一般为作坊、仓库、厨房等;后堂为店主生活起居用房,有堂屋、卧室等。

恩阳古镇上的店铺立面出檐均较大,檐下挑枋多为两跳,伸出0.9~1.5米,下步挑枋立面也多呈烟斗状,改善了檐口的受力状态,使木构架结构稳定。临街商铺在立面形式上,除了明间通间门板外,次间多习惯设向街外凸出约20厘米、进深50~70厘米、高100~120厘米的骑墙货柜,货柜顶面上为敞间的大窗。或因当时水陆码头集货类型或购售方式的影响,货柜兼有货品展示和零售的功能,体现了当时山货采购、集运的交易方式,联排整齐的货柜,成了恩阳古镇特有的风景之一。

古镇上的民居除了满足人们的基本功能需求外,宅邸的营建上也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屋脊两端和中间一般装饰有吉庆、纳福、如意、平安等寓意的灰塑雕饰;叠瓦脊上也装饰有龙头和山形钱币纹;檐口的勾头滴水多有福、寿、回纹、缠枝等花纹;门、窗均为木质雕花,雕刻有各种吉祥图案,或“五福捧寿”、“卍”字格、浮雕门神、菱形纹、方格纹、“囍”字、“八仙过海”等。这些装饰性构件特色鲜明,具有地方特色,也具有极高的民间雕刻艺术与工艺价值,是民俗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

古镇上除了简朴的店铺式民居外,还有装饰华丽的高宅大院,如位于下正街的胡家大院,就是当时古镇上有名的宅邸,建筑屋高面阔,装饰华丽,工艺精湛,成了古镇上民居住宅的典范。

3.5 古镇文化和社会价值

3.5.1 历史价值

恩阳古镇是川东北地区保存较好的一处古镇,反映了清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恩阳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的发展状态和发展经历;古镇在川陕革命时期曾一度作为红色县级政权驻地,记录了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

3.5.2 艺术价值

恩阳古镇富有层次的街巷空间,养育了恩阳人勤劳、朴实、互助的性情,是恩阳人市井生活艺术的真实写照。富有层次和内涵的装饰,体现了恩阳人对安宁、富裕生活的向往,也催生了基于社会基层的工艺美学和艺术追求。

3.5.3 研究价值

恩阳古镇作为米仓古道上重要的水、陆运码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川东北地区官道和商道的变迁、繁荣、衰落的历史过程,是米仓古道重要的组成部分。

宋至清时期,米仓古道因入蜀里程短,曾交通地位较高,恩阳地区遗留下了大量的造像和题记等文化遗产。恩阳古镇的研究可进一步推进蜀道中米仓古道的研究工作。

4 古镇的保护与延续

4.1 保护工作的组成

古镇现有的保护方式是历史文化名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方式,现阶段,以历史文化名镇为主体,构成有文物保护单位和传统建筑。其中文物保护单位有国家級文物保护单位—恩阳街道红军石刻标语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川陕省恩阳县革命旧址群5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川陕省恩阳县政治保卫局旧址和万寿宫,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川陕省恩阳县红军经理处旧址和禹王宫2处。

2018年5月组建巴中市恩阳古镇管理委员会,其主要职责是加强古镇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保护,执行国家和省、市、区风景区及旅游行业管理政策、法律法规,科学合理开发古镇旅游资源,维护古镇旅游秩序。恩阳区文物管理局配合古镇管理委员会完成古镇上的众多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丰富的组成为古镇的保护工作提供了不同的位面。文物保护中有近现代重要史迹和古建筑,又涵盖了四个保护界别;历史文化保护中有整体风貌保护,也有分项的建筑、街巷、码头、古树等方面;除了保护物质遗产,还包含延续古镇的传统风俗、活动等。这些内容决定了古镇的保护在不同的机构、形式、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不同的保护框架下满足不同的保护需求,对古镇的保护工作要求难免要系统、细致。

4.2 保护工作的梳理

依托现有的文物保护政策和策略,文物保护工作又分为文物本体保护、依存环境维持、日常的管理维护和相关项目的报审和执行、展示利用策划及管理等内容。其工作与恩阳古镇管理委员会日常工作既存在目标趋同性,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一是保护力度不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与古镇中历史建筑的保护力度不同,决定了各级保护单位对其维护的强度存在一定差异。对文物保护单位,无论是日常维护还是项目管理,会尽可能地探索文物的价值,保持其形制、结构、材料、工艺的原真性,确保其永续保存。而历史建筑的保护,既要兼顾整体的风貌,也要兼顾城镇居民的生活需要,其建筑的保存和适宜性改造存在兼顾属性。

二是工作侧重点不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策略在于如何尽可能地保护对象的文化价值,维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考虑其延续性等。而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侧重倾向于古镇的风貌维持和资源开发。

三是管理方式不同。在行政管理上,文物保护单位由各级文物管理部门来审核其工作内容和项目管理,而古镇管理委员会可以直接作用于其日常的管理和运营工作,较大的项目报呈管委会或与相关职能部门协调执行。

故对于古镇的保护,除了对不同的保护对象提出相应的保护计划和实施标准外,古镇管理委员会在古镇延续、推广和发展上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4.3 保护效果的论述

通观恩阳古镇的保护,目前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名镇的保护上,各项保护工作均已积极地展开,古镇的整体风貌得到了较好的维持,古镇中街巷、建筑、展示利用等均在向有效延续的方面良性发展,但从古镇的发展目标、运行状态、展示利用设施及市政设施而言,古镇的保护工作还存在较大的细化空间。

结合川地众多古镇的发展状态,古镇的风貌维持仅仅是古镇保护的一项基础工作,赋予古镇现阶段社会职能和需要,才可以使古镇得到好的延续和改善,使古镇上的建筑进入有方向的、有自发需要的持续改善中。

如成都附近的黄龙溪古镇,展现了其在现代城市体系中的新职能和闪光点,除了常见的旅游观光体验外,结合其水系和新型农业,发展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的戏水场所与农业体验项目和以老人休憩需要为目标的度假项目,为古镇居民和周边农民带来了新的产业收入,成了热闹的周末经济区和养老休闲区。古镇保护不仅仅是保护古镇的传统面貌,也体现在人们对古镇的理解和自觉维护,以及古镇以特有的状态嵌入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

5 古镇的发展展望

恩阳古镇已成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也是重要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存世较多的红色文化记忆,都逐步转换成了恩阳古镇的独有印记和对外的宣传资源。随着国家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方面的政策调整,恩阳古镇在保护方式、古镇面貌维持、利用展示等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5.1 古镇的发展定位

恩阳的历史是恢宏灿烂的,并闪烁着红色的光芒;人们生活的状态是安逸舒适的,处处显得恬然舒适;古镇的空间和机理是完整的,是旧时记忆的展现。恩阳的运营与开放,在展现古镇魅力和优势的同时,应尽可能地避免因商业运营和旅游观光对古镇精气神各方面的影响,应注重对古镇精神的提炼。

5.2 古镇要素的保护

对古镇价值的保护,笔者以为除了保护古镇现有的街巷、建筑以外,还应确保以下几个方面能得到较好的维持或改善。

5.2.1 改善山水风貌

古镇周围的山水风貌是古镇景观背景,也是古镇的诞生缘由,确保其山青水绿,也就为古镇的延续提供了必要的发展土壤。

结合相应的古树名木保护体系,并在古镇与现代城市间设立必要的防护或景观林带,改善场镇老街与新区的过渡带以及老场镇驳岸体系,改善古镇的整体视觉风貌。

整饬码头,适当抬高古镇风貌区域的河流水位,改善古镇水系的面貌,反映古镇旧时以码头立镇的背景,为加深古镇旧时体验创造必要的条件。

结合周边山林的资源状态,在维持现有的绿化基础上,培育与道路、水岸等相关界面的植被体系,丰富自然资源的层次,真实优美地展现古镇十八景。

5.2.2 维持古镇街巷

古镇的街巷风貌是古镇的外形,结合国家现有的保护法规、制度、机构等,建立适应恩阳古镇保护的日常维护标准和方式,确保古镇上的街巷及两侧建筑物的良性更替,维持古镇街巷格局、沿街立面乃至古镇的整体风貌。

梳理古镇上各产业的数量和内容,引入现代商业综合体的管理运营思路,确立古镇产业的丰富性,打破现有古镇参观、购物的局限,提升古镇的体验层次。可适当转换和添置新的经营或公益项目,如增加手工作坊展示,设置民俗馆和地方馆,体验传统生活,参与传统节日活动及特有食品制作、地方特产加工等内容,丰富古镇的体验层次和产业分布,促进古镇产业经营状态的改善。

5.2.3 保护人文生态

古镇的延续和发展离不开古镇居民的生活改善和经营,只有安居乐业的群众,古镇才可以维持住传统场镇的精气神。应在政府规划层面上,系统性地思考勾画古镇的基本业态,为古镇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需求。

5.2.4 传承建造工艺

依托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培养专精于传统建筑修缮维护的建材加工或手艺人。比如针对传统板瓦制作、大小木作加工、金属件加工等具有当地特征的建材加工项目,以公益培训或体验的方式,在固定场所定期展开短期工艺培训或者加工体验。建造工艺的传承可使古镇在更替维护中保留住巴中地区独有的地方特征。

6 总结

古镇保护是多位面的复合性工程,应重视古镇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存在的相互促进作用。良好品质的风貌是古镇对外引力的源泉,丰富多彩的利用又为古镇保护提供了资源和动力,使古镇保护不仅仅停留在风貌维持的僵化层面上,而向更深层次的保护生态发展。

在当前的政策形势下,恩阳古镇的保护与利用在进一步挖掘自身的资源和优势的同时,可适当参考巴蜀地区其他古镇的模式,为古鎮的发展赋予新的社会职能,向传统观光旅游+地方特产的复合型休闲旅游的方向发展。以古镇为核心,采用品牌运营或名片化的方式,采用产业聚集、优势环境体验、观光农业、游乐和活动场所的职能嫁接等方式,为古镇增添生机。

猜你喜欢

古镇价值
周庄古镇
同里古镇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
锦溪古镇
一块石头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