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名人纪念馆的公众教育功能及其实现路径
2020-02-27梁巧玲陈晓君梁敏姚妍薇
梁巧玲 陈晓君 梁敏 姚妍薇
摘 要:名人纪念馆是为承载和传播“名人精神文化”而建的。广东地区百余座名人纪念馆多以本馆名人精神定位作为立馆指向,基于此优先开发其公众教育功能,并通过策划特色活动、体验式送展、馆际交流合作等途径,利用传统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等宣传推广以实现其公众教育目的。受经济文化和政策的影响,广东地区各地的名人纪念馆发展程度及存在的问题各异,故唯有立足自身所处区域环境和条件研拟适合自身发展的阶段性建设目标,才能真正展示出本馆名人精神文化,并使这种精神在公众中落地生根。
关键词:广东地区;纪念馆;名人精神;教育功能;路径选择
名人纪念馆作为现代博物馆的重要分支,具有非常强的公众教育功能。广东地区现有一百多座名人纪念馆,分布在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等地区,但其发展现状差距较大。珠三角的名人纪念馆发展处在省内前沿,其他地区的名人纪念馆现状堪忧。笔者实地考察了广东不同地区如广州、汕头、茂名等地部分名人纪念馆,着重以珠三角部分名人纪念馆为例,就纪念馆功能定位、教育活动、宣传渠道及软硬件设施等话题采访馆内工作人员,就这些话题对馆内参观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调查了较为落后的粤东、粤西地区的名人纪念馆。通过调查和考察,笔者对广东不同地区名人纪念馆教育功能的发展现状、实现路径及未来发展趋势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1 名人纪念馆教育功能的优先定位
“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从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的定义可知,教育、研究、收藏为博物馆的基本功能。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多,要求作為人类文化传播场所的博物馆深化并延伸其功能,文物收藏功能向保存和修复等功能延伸,藏品研究功能向博物馆的发现、探索和解释功能延伸,展览功能向传播、宣传、休闲、学习等功能延伸。显然,名人纪念馆的功能定位亦在这些范畴内,不过因其特殊性又有自己的优先定位选择。
名人纪念馆的发展定位因其属性必然要基于区域环境与精神定位。第一,名人纪念馆的发展与其所处的区域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要符合区域的发展要求,演好传承区域文化的角色,满足该区域人民的文化需求。广州的高剑父纪念馆馆长李琰先生在谈到该馆的发展定位时就指出:“艺术馆要大众化,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贴近民众。”第二,名人纪念馆应当明确立馆的精神定位。名人精神是其灵魂所在,因此立馆需要准确把握名人一生的经历中体现出来的精神与追求,以此作为精神定位并予以传承。通过多种形式向公众传递名人精神,让公众领悟纪念该名人的价值所在,从而塑造公众精神世界,达到“以人为本”的效果。高剑父先生作为岭南画派代表人物,一生经历的国难沧桑与战乱岁月铸造了其强烈的家国情怀。在这种家国情怀驱动下,高剑父先生追寻艺术救国的道路—艺术大众化。以“家国情怀”与“艺术大众化”为精神定位的高剑父纪念馆,就是基于高剑父先生一生艺术救国的价值追求。
广东地区名人纪念馆的精神定位指向亦决定了其功能发展方向。广州市花都区的洪秀全故居纪念馆的骆凤仪主任认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应优先开发、重点发展,收藏功能逐步完善,研究功能努力发展。”广州市番禺区的冼星海纪念馆的朱婉霞则认为:“博物馆教育功能主要针对三类人群:党政机关的党员、学生团体和普通观众,博物馆要‘因人而异地开展各种活动。”广州市海珠区的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的陈莹主任认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要以观众需求为主,在自身能力足够的前提下‘按需去实现,观众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能接受什么,尽量去满足观众需求。”中山市的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张主任则认为“博物馆现在的工作职能实际上是受到‘大文化馆的概念影响,因此纪念馆首先要做到保护,其次做好研究,而后才是宣传和弘扬。”可见,广东地区名人纪念馆大多将教育功能视为最为重要的、也是优先发展的功能。
2 基于教育功能实现的活动策划
博物馆功能的核心是公众教育,不仅要传播知识,还要帮助公众思考未来,完善道德与人格,提高思想境界。因此,博物馆的教育活动是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服务对象,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其使命,其宗旨不在于教,而在于帮助公众学习,是公众进行补充性学习的场所。广东地区名人纪念馆通过举办各式活动对公众进行渲染式、渗透式教育,以提升其教育效果。
2.1 立足于纪念馆精神的特色活动
名人纪念馆要注重让名人文化“活”起来,传承名人精神。因此,名人纪念馆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安排,要充分立足于本馆的文化和资源优势,突出名人特色,实现教育目的。所以,名人纪念馆在策划活动时要依托馆内独有的名人文化,形成纪念馆自身的特色。
广东地区名人纪念馆策划的活动注重融入名人文化,增强活动吸引力,提升教育效果。如洪秀全故居纪念馆主推“天王的后裔”、博物馆日活动、助学活动和“我们的节日”四大品牌活动。其中,“天王的后裔”是洪秀全故居纪念馆的特色活动,其意义在于广州市花都区是天王洪秀全的故乡,花都人民就是“天王的后裔”,从而引发本地群众踊跃报名参与。“天王的后裔”是洪秀全故居纪念馆系列活动的统称,包括绘画彩泥活动、刺绣体验活动、盆栽DIY、爱国主义手抄报等,均面向青少年学生。活动让参与的青少年对太平天国运动有了基本认识,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生活技能以及合作能力。这个系列活动一经推出即被火爆预定,原定的活动规模不得不一再扩大。从活动的受欢迎程度来看,一年一次“天王的后裔”活动对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爱国情怀的效果是显著的。
广东地区名人纪念馆在发掘名人文化的同时,亦依托多元文化资源来确定其活动定位,探寻传统文化、城市文化等文化类型和名人文化相契合的活动主题,拓宽公众教育的广度。高剑父纪念馆贯彻高剑父先生的“艺术大众化”理念,精心策划以解读花语和名家示范为主要内容的“阅·画花城”等特色活动,让艺术走近大众。大众了解花语的同时也学习了绘画,既通过笔墨领略美术之美,亦可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此外,有些名人纪念馆充分利用地理和历史资源优势打造出活动的“特色”。如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在馆内搭建平台举行“帅府之夜”系列活动,朗诵孙中山先生创作的诗歌,向游客传达孙中山“天下为公”的民政精神。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更是在孙中山诞辰期间,利用土地资源举办农耕活动,让游客亲身实践孙中山先生“勤俭节约”的精神。
2.2 响应观众需求的体验式送展
名人纪念馆作为区域性的文化教育,对区域教育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区域教育发展看,教育本身需要整合区域教育资源,而博物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教育设施,它的发生、发展和所从事的各种活动受社会需要的支配,并为社会发展服务,其在社区资源的运用、区域意识的形成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影响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广东地区部分名人纪念馆尝试通过体验式送展来扩大名人教育资源的辐射面,以满足区域文化教育需求。
①送展进校。这是当今纪念馆实行的馆校合作的教育活动之一,也是向青少年传递名人思想和精神的主要教育方式。而且,被视为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联合的馆校合作,可以培养学生学科知识的整合能力,让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培养自身的感受批判能力,即自身思考能力,以及促进视觉阅读能力和独立使用博物馆资源的能力等各种素养的提高。例如,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将辛亥革命漫画展、雷锋展等系列展览送进高校,并策划拼图、有奖问答等活动让观众更好地参与到展览中,充分调动观众积极性,增强观众对展览的印象。番禺冼星海纪念馆将展览送进学校,通过面对面讲解让青少年直观感受冼星海的爱国精神。高剑父纪念馆也有将展览送进高校、在图书馆开展讲座等系列活动。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将关于“孙中山,我爱我的祖国”的剪纸活动送进学校,学生通过剪纸这种形式来了解孙中山的爱国精神。
有些纪念馆还在结合本馆的资源与学校课程要求的基础上,与学校共同开发相关课程,充分利用名人资源,注重课程多样化,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名人精神与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与仲元中学、执信中学的历史教研组合作,通过选取部分民国文物,开发了课程“民国那些事儿”。这十六节系列课程以民国文物为主,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与广州市第七中学历史学科组合作,举办了题为《服饰里的故事》的小型历史讲座,并在现场展示文物。学生可以零距离接触文物,更直观地感受历史。该馆还准备开发教师授课的App,开展线上学习。可见,通过多种形式的馆校合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内容的多元化、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学习环境的自由化。
②送展进社区。这是纪念馆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实现社区群众共享纪念馆资源、传达纪念馆精神的重要方式。博物馆不仅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更要与社区形成双向、良好的互动,最终体现博物馆的公众参与性。如洪秀全纪念馆将题为“永远的雷锋”的展览以及“雷锋的一生”“学雷锋精神”“讲雷锋故事”和自由拍照等系列活动送到了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义山村。该馆还将题为“牵星过洋”的展览以及“大家动手百花开”“爱护环境齐参与”等多个互动活动送到炭步镇塱头村。观众不仅在讲解员的解说下参观各个展览,还参与到互动环节中,成为博物馆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视觉感受,而获得了全方位的体验。
③馆际合作送展。广东地区部分纪念馆将馆内一些展览送至国内外其他博物馆进行巡展。番禺冼星海纪念馆就曾将展览送至哈萨克斯坦,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也曾送展到美国。这些跨境送展活动通过向其他国家人民介绍我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增进他们对我国人民价值观念以及意识形态的了解,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这些展览活动为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了解提供了机会,有利于和平与发展。
2.3 纪念馆活动宣传渠道的拓展
随着信息化、数据化的发展,纪念馆逐渐从传统纸质媒体的宣传模式中跳脱出来,转向以微信公众号为主的线上宣传,积极建设公众号、微博、门户网站等线上传播平台。相较于传统模式,线上宣传的优势在于:①加快纪念馆信息传播速度,吸引大众走进纪念馆;②线上宣传名人故事、精神与思想,让名人文化通过网络影响大众;③对馆内展览活动进行回顾,回顾活动的精彩节点;④通过线上留言功能收集大众对本馆的评价反馈,高效便捷。
近些年,广东地区名人纪念馆致力于借助线上平台宣传和推广名人文化。例如,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在官网上开设学术研究、观众服务、文创精品等多个专栏,并将文物藏品数字化,从而实现馆内文物、研究成果等方面信息的共享,通过互联网展示文物背后的故事,传递具有特色的名人精神,打造良好的名人纪念馆品牌。值得一提的是,建立数字化博物馆成为广东地区名人纪念馆建设和发展的趋势,以期借助数字化形式实现信息共享。不过基于自身条件,目前的进展不一。广东地区名人纪念馆的数字化建设大多是纳入区域博物馆数据库集中建设的模式,如高剑父纪念馆“岭南画家与岭南画派数据库”的建设隶属于“广州文化IP库”,而洪秀全故居纪念馆的相关数据信息载入了花都区博物馆的数据库中。也有个别名人纪念馆着手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就建有属于自己的电子数据库,而且它的数据也實行对外开放;广东省惠州市的叶挺将军纪念馆的文史研究部门将其馆内所有藏品的收集、记录、登记、展示、修复等信息在电脑上存档,逐步建设馆内藏品的数据库。
在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的基础上,有些纪念馆也充分利用传统纸质媒体开展宣传。利用传统媒体的公信力,能使信息更具有可靠性和权威性,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名人纪念馆的知名度和认可度。如高剑父纪念馆利用纸质媒体进行“提早介入式宣传”,凭借具有特色的“回家”展,吸引广州日报等多家传统媒体和中国网、中国台湾网等网站进行报道,这些权威媒体的报道极大提高了高剑父纪念馆的知名度和官方认可度。可见,传统媒体的造势也是拓宽宣传渠道、提高影响力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
总的来说,书籍、报刊、广播、影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正成为当下各类纪念馆普遍使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营销、宣教和传播途径,也成为纪念馆实体宣教传播之外的重要传播补充。线上宣传和线下宣传相结合能最大程度扩大纪念馆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各纪念馆存在的问题有区域性差异
位于一二线城市的名人纪念馆如洪秀全故居纪念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等,其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初步具有智慧化规模,基于纪念馆的特色活动丰富,观众参与度较高。但根据游客参观后的反馈可知,即使是发达地区的纪念馆,还是存在个别馆缺少解说、缺乏特色、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总体来看,发达地区名人纪念馆所存在的不足,更多是在纪念馆内化拓展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而三四线城市如粤东的汕头市与揭阳市、粤西的湛江市与茂名市的名人纪念馆,其存在的问题除基础设施等硬件不足之外,还表现为馆务管理、功能开发、品牌营造等软件缺陷。
①日常管理运营缺失较为普遍。各个纪念馆的程度不一,如揭阳市的方方纪念馆开放时间形同虚设,馆内长时间未打扫,展柜、栏杆与地板等积满灰尘。湛江市赤坎区的陈明仁将军纪念馆除门卫和保洁外,未设置其他专业工作人员,严重限制了其功能的开发。
②缺乏现代纪念馆建筑。笔者走访中发现,各个市县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宗祠为依托的名人纪念馆的现象,更有甚者将道观寺庙作为纪念馆。这种现象在汕头市、揭阳市、茂名市等地普遍存在。如揭阳市可查的纪念馆一共有6座,仅有方方纪念馆修建了现代纪念馆建筑。
③教育功能缺失。多地纪念馆的陈列展示为“照片+文字”组合,缺乏实物,极度缺少宣教活动的举办,或是“形式主义”地进行爱国教育。如曾有部分学校带领学生到方方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活动形式就是将学生聚集在一楼大厅聆听领导发言。也有部分党员与领导组织以“学习先烈精神”为名到馆参观学习。以上活动所取得的效果无从得知,难免有“形式主义”的嫌疑。而汕头市的纪念馆大多则是以休闲娱乐功能为主,宣教功能欠缺。
④知名度低。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纪念馆本身不重视,大多数纪念馆几乎没有宣传渠道,如目前汕頭市13座纪念馆中,只有唐伯元纪念馆开通了网上查询信息的渠道;二是大众对名人纪念馆的认知度极低,出现了知其人名而不知其馆,知其宗祠而不知纪念馆的情况。
3.2 基于区域环境和自身特色研拟对策
针对发达地区名人纪念馆所存在的内化拓展不足等问题,各纪念馆一方面要明确自己的定位,结合定位与自身特色打造特色活动,将传统与时代相结合,积极向外寻求与不同方的合作,传递积极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要加强数字建设,促进资源与信息的全方位共享。
欠发达地区的纪念馆应从两方面着手改造:一方面应广招志愿者,做好文物清洁和保护等基础工作,做好日常运营与管理。同时各地政府应加大对纪念馆的扶持力度,帮助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从业人员待遇,吸引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则应依据本馆自身特色开展活动,如多市县中以宗祠为依托所建的纪念馆,可根据宗祠作为族人祭祖怀思场所这一特性,做好追溯祖先的相关文本记录,以当地人讲当地故事的形式让族人明白宗族源头在哪,而不仅仅人云亦云祭祀着祖先,实则对其一无所知。在前者基础上,各纪念馆可进一步挖掘本馆名人精神所在,切合当今时代发展,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加强对外宣传。唯有让更多人知其馆且入其馆,其教育功能才能得到发挥,广东地区的名人精神才能走入公众心中。
参考文献
[1]孟庆金.现代博物馆功能演变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0.
[2]张丽.数字化时代中国博物馆教育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3]马伟丽.博物馆公共教育之馆校合作研究—以上海博物馆为例[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4]郑惠伦.博物馆融入与服务社区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4.
[5]魏亚明.中国博物馆合作发展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6.
[6]王维军.大众传媒在纪念馆宣教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以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为例[J].中国纪念馆研究2016(1):2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