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 年夜饭就是家的味道
2020-02-27石海芹
又是一年岁尾,京城雪再来,风雪催春归。春节将至,记忆中年夜饭总是和温暖的家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对年夜饭的重视,也就是对传统的重视。除夕之夜的大街流光溢彩,家家悬挂着火红的对联,户户都飘出年夜饭的香味。当丰盛的饭菜摆满一桌,家人欢聚,共吃团圆饭时,荡漾在每个人脸上的笑容,那种充实的幸福是难以言喻的。吃已经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家人间的那份浓浓的亲情。
最温暖身心的年夜饭
朝阳区南磨房地区赛洛城社区 吴晓花
儿时腊月二十三小年一过,奶奶就开始紧锣密鼓忙着筹备年食了。肉要煮,糕要包,馍要蒸,丸子要炸,豆芽要发……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岁月里,像我们这样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八口之家,仅靠爸妈俩人工资生活,按理说会紧紧张张,但持家有方的奶奶,总会有办法,把粗茶淡饭的寡淡过出细水长流的有滋有味。在大年三十那天晚上,给我们从从容容端出三凉三热六个菜来,三个凉菜是细粉条凉拌豆芽、凉拌海带土豆丝、豆腐干黄豆土豆丁(土豆丁还用食用色素染成红色)、虾酱豆腐、红烧面筋、腐乳扣碗肉,主食是羊肉黄萝卜饺子、花馍、炸糕,锅里咕嘟着的是大烩菜。屋外鞭炮声此起彼伏,屋内窗户玻璃上烟气氤氲着喜庆的窗花,祖孙三代坐在炕上,小方桌上的年夜饭菜热气腾腾。简单的饭菜,我们开心地吃着,开怀地笑着,憧憬着来年的丰衣足食。多年以后,看惯了杯觥交错,尝遍了酸甜苦辣,这幅天伦之乐图却让我一次次回到本真。
20世纪80年代初的小县城,还很少有人家里有铜火锅,但我们家里就有一只,爸爸把它擦得铮亮铮亮。每到年三十,爸爸把过油的豆腐、丸子、土豆、山药等搭配着白菜、粉条、木耳、海带等层层码在火锅中,烧肉放在最上层,上面浇了前夜炖好的汤汁。当爸爸掀开冒出热气的火锅盖一刹那,满屋顿时香味四溢,我们雀跃着围坐在一起,桌上还有爸妈单位过节发的冻带鱼、午餐肉。带鱼是妈妈裹了鸡蛋粉面炸出来再炖的,鱼尾巴都炖酥了,还有两样合碗和清炒青菜,脆生生的青菜给寒冷的冬日带来几分盎然的春色……烟火中,盘盘碟碟上桌了,盛着年的味道和爸妈的爱。吃完年夜饭推门出去,满面春风。如尘日子里,“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说的也就是那样的清欢吧。
春去春归,在年夜饭的轮回中,祖辈父辈都长眠在故园的泥土中;雁去雁来,在年夜饭的交替中,我们也先后有了自己的家。一菜一粥间,20年,孩子已高出我半头。现在的速食快餐半成品很精致,年夜饭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提前筹划,精打细算,但食品的极大丰富让现在的年夜饭味道少了点什么。或许是因为我们远离了家乡,远离了故土,或许是年夜饭的味道在岁月荏苒中和漂泊的心中,已经和故土、亲人等情怀交融在一起。在远方,在每一年的每个年夜,我还是会像祖辈父辈那样精心给家人准备每一顿年夜饭。家乡的那几样小菜也是每年保留小菜,不仅仅是为了犒劳辛苦在外的家人,寻找那份久违的“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的朴素,更是为了抚慰魂牵梦绕在心间的对至亲的思念和才下舌尖又上心头的乡愁。
最丰盛的合家团聚之宴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王玉兰
大年三十,作为主厨的母亲,鸡鸣即起,吆喝上我们兄妹几人,清点食材,分派任务。要缸满水,油满罐,米满袋,馍满篮,肉满盆,菜满盘,柴满垛。大哥劈柴,二哥洗菜,嫂子、弟媳包饺子,我是烧火丫头,母亲说傻妞坐灶头,饭香看火候,弟弟品菜。
年夜饭一般是传统的八菜一汤,两主食。我们兄妹从工作地带去的土特产,会作为另加的菜肴,凑成双数,好事成双。
第一道菜,糖醋黄河大鲤鱼。寓意“年年有余”,鲤鱼一定要鲜活,鱼身割上刀纹,外裹芡糊,拎起鱼尾浇油再入锅炸。用老醋加糖制成汁浇在鱼身上。
第二道菜,扣碗。种类较多,有小酥肉、梅菜肉、腐乳肉、丸子等。素的还有豆腐、素丸子等,要先炸后蒸。
第三道菜,四喜丸子。福、禄、寿、喜四大喜事组成了人生最完美的心理追求,可以和扣碗一块儿蒸制出锅。
第四道菜,大烩菜。这道菜也叫全家福。荤素搭配,要到喝完酒,上主食的时候上菜。回锅肉、白菜、海带、豆腐、粉条、素丸子等各种食材放在一锅里乱炖。
第五道菜,炒皮渣。皮渣由红薯粉条、红薯淀粉、葱花、姜、盐调和蒸制而成。切成薄片,用花椒大料、葱姜蒜炒制,比肉都香。
第六道菜,红焖羊肉。羊肉块先爆炒上色,再炖制而成,是冬季暖身之宝。
第七道菜,道口烧鸡。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色泽鲜艳、酥烂可口,最美妙的吃法在于手撕。
第八道菜,凉拌小菜。白萝卜丝、土豆丝、黄瓜、苦菊、豆角、花生豆、腐竹、拉皮等均可。
这一味汤,萝卜丸子汤。丸子由红萝卜丝、白萝卜丝、绿豆面粉、五香粉、盐团实炸制而成。汤是酸辣口味,出锅加香油、香菜。
第一大主食,红枣大馒头,寓意生活红红火火,做成花朵、鱼、刺猬、蛇、田鼠等形状,有搬仓(田鼠)拱门、刺猬拖银等大吉大利的寓意。
第二大主食,饺子。饺子做两种馅料,一荤一素,用不同花型区别,任选一个饺子里面包上一枚硬币,谁吃到了就意味着明年家里他做主。哪个孩子吃到了,就高兴得手舞足蹈,至少这一天他是主人了。
炉内余火明灭,房顶炊烟袅袅,馍香肉香米饭香,溢满农家院落,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宁静的村落。守岁夜,温暖小屋,一家人吃着美食,谈天说地话家常,一帮孩童,追逐嬉闹。平淡而快乐,质朴而温暖。
最为期盼的年夜饭
中国石化集团北京燕山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李玉春
小时候最盼着过年。那时农村生活水平差,只有到了过年的时候,才能穿新衣、吃好饭,总是觉得过一年是那么漫长,天天盼呀盼,盼着过年,盼着年夜饭。那时的年夜饭,至今想起来仍让我垂涎欲滴,回味无穷。
老家在冀南平原的一个小乡村。春节前的三两天,家家开始蒸包子和馍,按当地风俗,正月里是不能再蒸馍的。
大年三十,将海带、冬瓜、粉条、肉,洗净、切好放进炕边的地锅里,用劈柴火慢慢熬慢慢浸,待满屋满院飘香时,一锅香喷喷的大锅菜就好了。你一碗,我一碗,就着熥好的喧腾腾的馒头,“呲溜呲溜”地喝起来,甭提有多香了。
早饭后,父亲开始炖肉。七印大锅放上水、调料和尺把见方的肉块,点着灶膛里的木棒,慢慢炖起来。母亲带着我们三姐妹和面包饺子,父亲带着弟弟去给祖先上坟,并请他们“回家”过年。
正屋的长条几上供着祖先的照片或画像,前面的盘子里堆满果品和点心等祭品,房顶上挂着一米多高的圆锥形大盘香,可以一直烧到“破五”送祖先们“走”。晚饭前父亲会指点说这位是谁那位是谁,虽然都是岸然道貌微露慈祥,我却不能领略慎终追远的意义,一门心思在饭和鞭炮上。
“姑娘爱花小子要炮……”弟弟躲在屋里捂着耳朵,我却提溜着上百头的挂鞭大地红、二踢脚、旋风雷,跑进院子里,单等着母亲一下笊篱,要捞煮好的饺子时,我就点火放炮,拉开年夜饭的大幕。
这时,姐姐会把大方桌拉开偏离长条几,旁边再摆上一张小地桌,张罗着桌凳碗筷。从我记事起直到现在,女人是不上桌吃饭的。奶奶讲究多,吃年夜饭时,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碗数,不可成单,必须成双。早晨的大锅菜、中午的饺子、早备好的馍和包子,虽说都是剩的,但必须摆上来,预示着年年有余。再端上自家做的豆腐、炖好的肉、简单的拌菜,满满一桌子。待刚出锅的饺子端上桌时,年夜饭就算正式开始了。爷爷为首的一家男丁在大方桌上,奶奶带领着女人们围坐小地桌旁,彼此恭喜后便可大快朵颐。吃着饭,孩子们也不忘彼此贬损吃相。搁平时,奶奶早该训斥了,不过在今天,似乎可以仗着年夜饭肆无忌惮一次,当然绝不能出现不吉利的话。
年夜饭里的饺子,母亲会包一个有一分硬币的饺子。我们都盼望着能第一个从饺子里吃出硬币来,预示来年好兆头。可是,总会因奶奶的偏心,弟弟成为吃着硬币的人。因为习惯了重男轻女的风俗,吃不着硬币的失落感转瞬即逝,欢乐又会在祖先们慈祥的目光里大放光辉。
年夜饭会吃到很晚,这一天,是通夜不眠的。简单收拾好碗筷(年三十晚至初三之前是不用洗碗的),整理好第二天要穿的新衣服新鞋帽,就到了走街串户拜年的时间,新的一年也就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