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下高校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0-02-27王炳蓉
■王炳蓉
(青岛理工大学)
引 言
新兴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人工智能对各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会计人员每日需要从事大量复杂且繁琐的财会工作,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结合对会计行业结构做出改变,财务机器人取代了大量会计人员,虽然提升了财会工作效率,却也使行业人才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并对财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业务与能力需求。
1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财会人才培养目标
1.1 人工智能时代财会人才培养
人工智能综合了计算机科学、生理学以及哲学等学科,是研究和开发用于模拟、延伸人的智能的技术科学。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水平不断提升,现阶段的人工智能发展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对智能化运算工具的研究,依靠人们的控制完成运算行为;另一方面,建设有意识的智能化系统,这种机器人具备人的特性,可代替人们完成复杂或繁琐的工作。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和审计等工作中,财务机器人能够快速阅读复杂文件,并提取文本中的数据,将数据录入管理系统,降低财会人员的业务出错率,提高财会工作效率。2016年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创造了财务机器人,它的出现正式改变了财会原有的工作方式。财会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能快速完成具有高度重复性特点的工作,不仅工作效率高,且计算出的数据结果十分准确。2018年6月,国内高校首个财务智能机器人“财宝”亮相,该机器人兼具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两方面功能,支持主动问好、人机交互以及智能回答,它的高清交互屏能够表达出不同的情绪,肢体可以按照预设的时间播报内容,这种具有高度拟人性的智能机器人不仅懂法律,还懂业务。为了实现对财会人才的有效培养,学校应当将专业的覆盖面向资金预算、分配、控制等方面延伸,引入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课程,引导学生掌握基础计算机技能知识,熟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处理会计实务[1]。
1.2 高校财会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财会人才的培养,现阶段各大高校提出了以下工作目标:
(1)拓展财会人才的学习视野,不断提升个人综合能力。为学生设置人工智能课程,推广编程教育,使人工智能更好的融入人们的生活。促进学科交叉,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引导财会人员反思会计职能与工作目标,强化对会计工作价值的认知,完善专业知识框架,掌握并应用好人工智能设备。
(2)强化课程的多样性,带领学生走进人工智能领域。优化课程设置,突出授课安排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多渠道引导学生了解人工智能。
(3)培养学生成为管理型高端财务会计。管理型会计应当具有成本分析、风险管理以及预算决策等功能,虽然人工智能机器人工作效率高,但是依然无法超越人的经验与实践总结。学校应当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对会计实务展开综合分析,培养创新精神,提升创造能力。
2 人工智能下高校财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1 实施“生本教育”改革,结合“智慧”与“智能”
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在于教师教学,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固然重要,但容易导致人才单向培养问题的出现。财会工作要求人才必须具备出色的数据分析、价值判断以及决策能力,受人工智能的驱使,财会人才应当提升对事物的处理能力,在保持创新思维的同时学会随机应变,提升战略分析与判断能力,正确处理社会、企业以及人员之间的关系。建议学校实施“生本教育”,以学生为课程的主体,尊重学生,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主张“先做后学”和“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从而达到最终“不教而教”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当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特点,提倡独立性学习和团队协作,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人工智能领域倡导深度学习,这是机器对算法神经网络的一项延伸,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科技装置,通过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了解拓展自身视野[2]。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对机器算法的学习,学校不仅要设置财会实训课程,还应当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增加算法与数据分析课程,改变以往的授课模式,要求学生无需完全掌握算法的推导过程,但是要理解重点算法的应用,掌握会计核心技能,学会使用AI技术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学校应设置具有创新性特点的实训课程,对学生复杂性的会计实务能力加以锻炼,使其思维得到转化。实训课程结束后,软件可对学生课堂表现汇总分析,以数据统计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升学生财会业务处理能力。
2.2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优化财会人才培养结构,加强对高端复合型的人才培养。人工智能时代下,单据录入和填制凭证等重复性较高的会计核算工作正逐渐被财务机器人取代。高校在培养财会人才时,应及时更新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培养出兼具财务核算、财务分析以及决策能力的复合型财会人才。将理论结合实践,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满足现阶段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实现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调整。财会人才培养应当以培养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在现阶段复杂的环境下学会掌握工作要点,应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对职业的判断能力。从学校角度来讲,应当根据财会人才培养目标,做好行业市场调查,了解企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针对政府的有关政策和近年来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对人才培养进行层次划分,关注对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更好的迎合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成为岗位迫切需要的人才。
2.3 完善财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设置
首先,完善财会专业课程体系。受人工智能的影响,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与企业的需求对自身财会专业课程体系加以完善,创新财会课程设置,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纳入学生的学习范围,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信息化思维,将先进的技术和学习任务相融合。一直以来,财务部门为了推进管理会计而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人工智能对各行业和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在会计领域上,人工智能的影响范围却被局限在技术方面,管理会计领域还未涉及人工智能。因此,学校在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时,应将财会会计人才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通过对行业数据的挖掘与分析,寻找其中的市场规律,做好行业未来发展的有效评估。在培养财会人才使,应实现会计职能的转变,使其从最初的“价值反映”转化为“价值创造”,提升学生对财务数据的评估能力、预测能力以及管理决策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兼顾业务管理和决策的财会人才,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3]。
实现课程设置创新,适当减少语文、英语或高数等基础课程的课时,为学生预留一定的自学时间。对于高级会计学、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等专业课程,要求教师保证课程拥有足够的学时。将专业核心课程安排在中期阶段,减少纯理论课程的课时,为学生增加实践类课程,提升其专业素养。会计理论专题内容不宜过于理论化,应当结合人工智能时代向专业提出的新要求,保持理论内容与实践工作的紧密结合。由此可见,在会计课程安排中,应适当为学生增加实训类和实践类的课程,防止学生学到的内容太过理论化。
2.4 发展“业财融合”思维,推进校企合作
创新教育理念,将创新创业观念融入现阶段的教育,突出学校创新育人的财会人才培养目标。现阶段的财会人才培养既要符合人工智能时代要求,还要满足“业财融合”的需求,改进以会计核算为主的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使其作为提升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校企合作和财会人才培养资金的投入,为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学校应当为学生营造出和谐稳定的校企合作环境,整合学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建立校内实训基地,配备人工智能设备,引导学生学会依靠先进的设备完成财会学习。企业应当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中,为学生提供岗位实习的机会,学生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来到企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化为实践。只有在政府、学校以及企业的三方共同努力下,财会人才培养才能迎合人工智能时代的冲击,推动财会课程的优化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 结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时代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财务机器人对新时期的财会人员提出了更加严格的工作要求。学校在培养财会人才时应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根据现阶段财会人才培养目标,努力拓展财会人才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成为管理型高端财务会计,进一步实施“生本教育”改革,结合“智慧”与“智能”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完善财会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设置,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实践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