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0-02-27■李敬
■李 敬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汀罗镇人民政府)
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各项资源支持,并出台详细的农村经济管理措施,引导农村经济良性发展[1]。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较快,并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人才匮乏、资源不足、制度缺失等,不利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面对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地方政府应该加强经济管理,引导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村经济市场规范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分析如何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应用农村经济管理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1 农业经济管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农村经济发展涉及多个方面,需要制度保障、基础保障、人力保障等,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基础、资源、制度、人力等多个方面均有所不足。农业经济发展仅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经济水平快速提升[2]。农村经济管理是地方政府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能够维持农业生产秩序,为农业发展提供必要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体作用如下。
1.1 保障发展秩序
传统农村经济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为主,并处在农业产业链的底端。农民将农作物直接卖给收购方,只能获得较少的经济效益,农村市场经济并不活跃。但随着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农村产业链不断完善,市场也愈加活跃,农村市场参与主体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传统农村经济管理方式显然无法满足农村市场发展秩序要求[3]。地方政府采用有效、新型的农村经济管理模式,能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村市场发展秩序,为其提供制度支持、管理支持,规范农业生产活动、市场经济活动,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
1.2 提供发展基础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于城市发展,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早期重点发展城市经济,并倾斜各项资源、政策,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村经济先天不足,发展过程中缺乏各项资源,基础较为薄弱,致使农村经济发展缓慢。面对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必须为农村提供必要的发展基础,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可行性条件。农村经济发展存在先天不足的情况,需要地方政府采取有效的农业经济管理措施,合理配置各项资源,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基础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1.3 提升农业经济水平
农业经济管理措施经济提升作用十分显著,这种提升不是单一方面经济指数升高,而是体现在农村发展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各个方面,如市场秩序改善、经济资源优化、产业链完善、经济指数提升、农业收入增加等。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只有全方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才能够构建健康、可持续的农村经济生态发展模式。目前,我国基层农业经济管理措施内容丰富,手段多样化,并借助现代技术、信息资源构建新型管理模式,给予了农村发展最大经济支持,真正地发挥了其经济管理作用,提升了农业经济水平。
2 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由于先天不足、资源匮乏等原因,导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资源差距突出,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制约。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先有“人”,但农村人力资源流失情况严重,导致农村各项突出问题互为影响,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也增加了农村经济管理难度。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地域资源差距
农村经济发展依赖于经济资源、人力资源、政策扶持、法律支持等,我国近年来经济推行“城市反哺农村”经济政策,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但由于经济发展惯性,城市经济水平高,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城市经济发展资源仍然比较集中,甚少流向农村,导致城乡地域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4]。农村发展缺乏资源,也就无法真正促进经济发展,因此如何引导资源流向,也就成为了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2.2 农业生产制约
农业生产活动需要土地、耕种技术、农产品供销渠道作为支持,但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三个方面均受到限制。①土地限制。近年来,农村耕地流失现象较为严重,许多耕地转变了使用性质,转卖给工厂、房地产商,导致农业生产土地资源被不断压缩;②耕种技术。现代农业不仅仅是“靠天吃饭”的粗放式农业发展模式,而是需要农民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采用新品种种植方法,提升农产品质量与亩产效益。但由于专业知识匮乏,导致农民普遍缺乏种植技术,限制了农业生产转型[5];③农产品供销渠道限制。农产品销售一直处于相对被动的局面,由收购方制定产品销售价格,农民只能够获得较少的经济效益。如果收购方较少,农民不得不降低农业生产规模,限制了农业生产规模发展。
2.3 发展人才匮乏
农业经济发展需要人才作为支撑,并细分为农业生产技术型人才与农业经济发展管理人才,但由于我国农村资源匮乏,能够提供的待遇有限,导致大量人才流失,也难以吸引专项人才投身于农村经济发展当中。没有“人”,也就没有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引进专项技术人才。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大学生村官、农村技术人才引进计划等多项政策,但由于待遇有限,吸引的人才仍然十分有限,因此发展人才匮乏依然是农村经济管理中的突出问题。
3 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农业经济管理措施
3.1 资源优化配置
没有资源就难以为农业经济发展注资,无法促进其持续发展。面对农业经济发展中的资源需求,地方政府应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拓展融资渠道,引进各项资源。当地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经济措施:①招商引起:通过竞标方式招商,引入各项资源,要求企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同时政府也要为其提供税收优惠与政策支持;②电商合作:农村农产品资源丰富,但缺乏销售渠道。当地政府可以直接与天猫、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进行合作,通过“直采到家”、“生鲜超市”,直接销售农产品;③经济支持:农民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缺乏农业生产资料、项目启动资金。当地政府可以牵头,引导银行为农民提供小额贷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6]。
3.2 人才培训管理
3.2.1 管理人才培训
农村经济管理人才,是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的舵手,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方向,也是国家各项利好政策的践行者。面对管理人才缺乏现状,地方政府一方面要继续招贤纳士,提高人才待遇,解决其生活、居住、子女教育问题;另一方面要结合地方政府现有的经济管理队伍人才现状,积极开展人才培训工作。具体培训方法如下:①在线培训:邀请专家、教授、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对管理人员进行在线培训,交流工作经验;②政策学习:由地方政府领导人员组织培训活动,学习相关政策,并定期下乡开展培训活动。
3.2.2 农民教育培训
农民教育培训主要分为技术培训与观念培训两个部分,具体执行措施如下:①地方政府组织农业技术人员下乡,为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向其讲解最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新型农业设备使用;②乡镇干部对农民进行观念培训,引导农民响应国家各项经济管理政策,配合经济管理措施。
3.3 生态发展理念
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投入成本虽低,但经济效益也不高,并造成了能源浪费问题,甚至毁坏了农业发展根基。因此在农业经济发展引导中,应该坚持生态农村经济发展理念,并渗透在经济管理措施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加强生态发展理念宣讲,为农民讲解生态政策、法律法规;②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如林间套种、田间套种等;③发展生态产业,如观光旅游、民宿、采摘园等;④限制土地性质变更,保障耕地资源[7]。
3.4 强化制度管理
地方政府通过农业经济管理措施,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使农村市场经济更加活跃。农村市场经济更加活跃,农村市场经济关系也更加复杂,主体增多、关系增多、联系加强。面对我国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诸多要求,地方政府应该强化制度管理。具体措施如下:①联合多个部门对农村市场进行定期检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②为农民建立统一的销售平台,规范双方交易行为,保障农民利益;③加大经济执法,查处违规农业生产活动;④构建经济措施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范畴、程序,提升经济管理措施的合法、合规性[8]。
结 语
农业发展乃国民大计,更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农业,国家经济发展将受到严重限制,也不利于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立完整的农业产业链,才能够巩固国家地位。面对我国农业发展中资源、人才、观念、制度发展需求,当地政府应该结合农业发展特色与经济发展水平,制定针对性的经济管理措施,构建生态、科学、规范地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让农民共享国建经济发展成果,提升农民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