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与管理研究
2020-02-27何润华
■何润华
(兰州银行开发区管理行)
引 言
相比于其他的金融机构来说,商业银行的资金吸收能力更强,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推动力,且可以抵御更强的金融危机。因此,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提升经营能力是商业银行的工作重点内容。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商业银行在实际的运营中面对着一定的风险内容,需要进行重点分析以及针对性管理。
1 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的重要意义分析
商业银行面对的风险可能来源于经营的各个方面,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难以预知的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推动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挥,维护国家金融安全水平,就必须要展开全面、有效的风险管控工作。同时,风险管控也是提升商业银行经营水平的基础性内容,依托业务风险、信用风险等的强化管理,推动商业银行竞争实力的增强。
2 商业银行面对的常见风险点分析
第一,管理制度方面的风险。制度是保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有效性、规范性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实践中,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完善、合理性较低、未切实落实等问题,促使其面对的管理制度方面的风险增大。
第二,理财业务方面的风险。当前,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数量、规模进一步扩大,种类也更为多样,推动了商业银行的更好发展[1]。同时,也一定程度增高了银行面对风险问题,如理财产品未设置独立的核算、理财产品收益率夸大、风险提示不足等等,需要商业银行对理财业务管理力度、规范程度进行强化。
第三,信贷业务方面的风险。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展开流程主要为:获取用户、前期调查、资料与信用审查、业务审批、签订合同、发放贷款、贷款后管理、贷款回收[2]。整个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素,例如,资料与信用审查环节中获取到的资料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促使信贷业务风险增大,不利于商业银行资金的良好循环。审批时长较长也会增大商业银行面对的信贷业务管理风险。因此,需要构建起可以实现真实数据信息获取以及信息共享的工作平台。
第四,内控管理方面的风险。实践中,内部控制与风险控制普遍由人工操作,一旦相关人员出现操作失误,或是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则极容易引发风险控制问题,导致商业银行出现经营性问题,情况严重时,还会引起商业银行的倒闭。可以说,内控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的现实效果。
第五,信用管理方面的风险。在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实现了升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达标银行数量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但是,在实践中,商业银行还面对着一定的信用风险问题,例如,信用风险内控制度不严谨、外部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信用风险监管仍较为狭窄等等。这些风险问题的存在均阻碍着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风险管控工作的展开。
3 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的优化策略探究
3.1 落实制度改革
制度的制定与完善是展开风险管控的前提,也是保证商业银行风险管控工作“有章可依”的重要内容。在进行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应当着重完成经营与发展模式的规范化建设。此时,需要关注理财业务的功能与地位,并对信贷业务与保险、银行卡、信贷基金等其他业务之间的联系进行强化,实现不同业务之间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此基础上,还要对商业银行的内部资源展开整合处理,实现内部协调性的优化。在制度改革中,要结合商业银行的现实情况设定工作流程,为各项事务的展开提供指导。
同时,商业银行必须要坚持理财资产的独立地位,对受托资产的法律权益展开重点保护,促使商业银行的运营更为顺畅,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规避。以理财业务管理来说,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要严格遵守《信托法》中的相关内容,针对受托资金展开分账独立设户处理,落实独立核算。
另外,商业银行还应当积极转变服务模式与经营理念,对传统的价格竞争理念与策略进行调整,为用户提供具有差异性、针对性强的服务,实现对风险管理工作的强化。
3.2 重视理财业务的风险防范
3.2.1 资金托管
最大程度的发挥出资金托管制度的作用,促使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展开不断向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对经营风险的有效规避。实践中,必须要对信托资金设置独立的账户展开管理,防止出现受托资金被挪用的问题。在进行理财业务的管理工作中,商业银行可以引入资金委托制度,推动理财资金与商业银行其他资金的分离,强化对委托人资金的监督力度。
3.2.2 强化关联交易监管
为了能够在愈加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提升对理财业务的重视程度,并强化理财业务的管理。当前,商业银行逐步强化了与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深度,为用户提供了综合性的一站式金融服务。此时,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的理财服务,但是面对的关联交易风险较大。基于此,商业银行必须要强化对关联交易的监管力度,尽可能降低利益冲突的发生概率。
3.2.3 规范宣传与销售
商业银行在展开理财业务中,需要向用户介绍委托资产管理的真实收益以及风险情况,强化对用户(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实践中,严禁对用户进行暗示或是误导,确保用户可以在正确信息的支持下做出合理决策。在产品续存期间,商业银行要严格遵循约定完成理财信息的披露,为用户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
3.2.4 保证信息披露透明度
商业银行必须要依照相应约定向用户披露理财产品信息,但是过度披露会降低用户购买理财产品的意愿,提升商业银行面对的理财业务风险水平。基于此,商业银行需要关注理财产品的特殊性,灵活调整理财产品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对用户知情权以及投资秘密性进行权衡,在维护用户权益的同时提升理财业务收益。
3.3 构建数字化信贷风险控制体系
在数字化时代,商业银行及其用户的所有业务均表现出线上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因此,构建数字化信贷风险控制体系是商业银行强化风险管控的必然选择。在实践中,应当以金融生态体系的形成为核心,构建信贷风险控制的统一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集成、交易监管、决策管理的融合,促使业务起始至结束的全过程均在线上(信息共享平台)中完成[3]。在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中,应当完成数据获取、数据整合、数据开放、生态搭建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数据获取可以从两个渠道完成,即内部渠道与外部渠道。其中,在内部渠道中获取到的数据一般为内部信贷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管理信息与客户信息;在外部渠道中获取到数据普遍为企业财务报表信息,或是来源于银行监管机构、征信、海关、税务、工商等政府部门以及媒体的信息,在公开网站或是相应信息中介中即可购买获取。
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必须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数据的购买与使用,并在强化数据供应保障的前提下落实数据编码,促使其能够与交易管理平台完成无缝对接,实现基于信贷交易的金融生态体系构建。
3.4 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3.4.1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参考商业银行的现实情况,完成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降低由于操作不规范导致的风险问题发生。此时,需要根据商业银行的实际工作要求,确定出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点,以此形成内部控制与操作控制目标,实现从根本上解决风险问题。
3.4.2 提高银行职员素养
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水平,基于此,需要对银行职员的职业素养进行培养与提升,促使其可以在实际的工作中更好的发挥出风险控制能力,对商业银行运营过程中面对的多种风险问题展开高效处理,消除潜藏的风险隐患。
3.4.3 细化内部管理准则
第一,优化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制度。设置专门的审核部门,并结合商业银行内控工作的具体要求以及审核部门的工作要求,对银行各项规定与制度展开完善[4]。第二,强化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管控力度。着重关注监督工作反馈水准的提升,重点落实防范工作,避免由于监督不到位而引发的风险失控问题。
3.5 强化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力度
3.5.1 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在实际的运营中,商业银行需要对各方面因素与风险展开综合性考量,落实全面的信用风险管理,保障风险管理深入落实。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应当对业务风险、国家同业风险展开重点关注,提升信用风险的识别能力。此时,可以引入一定的计量模式和监测模式,保证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实践中,使用主动调节与配置信贷资产组合的方式,可以获取更好的信贷风险管控效果,结合对资本配置方面资源的优化,推动风险防控工作升级。
3.5.2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的内控力度
在展开信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内部评级体系治理,通过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的强化,促使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同时,要形成信用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例如,从风险转移方面入手,实施多元化转移,并在制度的约束下完成风险转移。
3.5.3 吸收与培养信用风险管理人才
强化对人才的激励与控制,结合专业人才的吸收以及人才培训,组建起专业水平更强的信用风险管理团队。实践中,可以充分借鉴西方先进经验,并将其融入我国的商业银行交流中,促使商业银行面对的风险稳定在可控范围内。同时,要定期展开人才专业培训,组建起基于证券、期货、信托、保险等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推动商务银行的风险防控水平提升。
4 总 结
综上所述,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提升经营能力是商业银行的工作重点内容。当前,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面对着来自制度、理财业务、信用管理等多方面的风险因素。通过落实制度改革、重视理财业务的风险防范、构建数字化信贷风险控制体系、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强化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力度,推动了商业银行风险管控工作的升级,促进了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