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PP模式的项目融资及财务控制探讨
2020-02-27詹少钦
■詹少钦
(广州谢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目前我国正在规划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而外国的经济改革成功案例显示政府与资本合作模式是可行的。PPP模式可以为国家的经济改革助力,加快城镇化建设,实现合作多方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私营企业进行公共基础建设,政府进行结果评价与支付对价,促进公共利益的最大化[1]科学有效的利用PPP模式可以提高企业的执行能力,合理调度企业的投融资基金。PPP模式下,项目融资的流程与财务风险如何进行管控也是本文研究的话题。
1 PPP模式的应用价值分析
1.1 PPP模式概述及结构
PPP模式是基于平等协商市场化原则,以项目内容作为界限,政府与民营企业通过招标等形式进行阶段性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PPP模式的项目结构双方主体为政府与社会资本,以公共事业项目为纽带,政府进行风险转移,企业实现发展。 此外,参与方除了投资者还会涉及承包商、供应商及运营部门等,部分企业资金不足还会涉及贷款机构。
1.2 PPP模式的应用价值
1.2.1 提高经济、时间效率
PPP模式下的项目通过相互合作关系,提高公共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及效率,促进生命周期的成本下降,在PPP合同约定中的多个成本均可以发挥民营企业的相对优势,协调合作方的资源与利益,部分流程成本可能会存在略高一筹,但是整体成本效率是明显高于民营或政府单方面进行项目建设的[2]。企业作为建设主导方,政府作为监督部门,可以加快项目的建设效率,缩短项目相关手续的办理时间,企业自身为了实现运营,加快资金流转也会严格监督进度,保质保量的情况下加快时间效率。
1.2.2 项目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实现政府与民营的财务稳健
在某种程度上,PPP模式的引用,使得政府的责任与风险转移,降低政府的债务风险与预算压力,减少政府部门短期筹集资金的急迫感。同时因为PPP模式是有政府作为牵引者,让社会民营资本进入公共项目的改造与运营,确定性与高质量的投资,形成的收益曲线相对明确,财务也会相对稳健。
1.2.3 实现公共设施及服务的高品质
参与PPP项目的民营企业具有丰富的经验与先进的技术,对项目建设有相关的绩效考核与质量评估,同时政府作为验收方也会对项目质量标准进行评判,并根据合同规定进行扣减付款。这就意味着私营企业会为了满足使用者及合作方的需求,提高公共设施的品质与服务,实现效益最大化。
1.2.4 有利于政府与民营企业、项目的健康发展
PPP模式下,项目的生命周期是由一个企业联合体进行操作,多个参与者为了共同的利益进行资源整合,达到项目价值的最大化。当PPP模式的“高执行”与“优推广”目标达到后,可以提高民众的归属感,有利于政府部门的正面形象。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稳定、长远的投资机会,促进企业的发展与运营。
2 PPP模式的项目融资运作流程
基础设施项目采用PPP模式需要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运作实施,财政部门作为第三方协调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项目分为政府发起或社会资本发起,并提交相关资料,财政部门对合作项目进行定性、定量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及成本价值等。
2.1 政府选择投资方或社会资本发起
PPP融资是一种以项目作为主体的经济活动,根据项目产生的预期效益、政府政策扶持等措施进行融资安排。政府主导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会制定相关的方案,进行专家项目评估、政府批准等步骤后方可选择合适的企业参与招标,制定符合项目建设标准的企业要求,并根据企业的规模、行业技术等多方面进行评估。此过程需要确保评估的保密性与公平性,对于投标企业的项目建设、财务状况进行严格把关,项目投资方的贷款资金保障依靠自身资产与政府有限承诺,因此性需要从中选择符合要求的高质量合作方[4]。社会资本筛选合作项目,以项目建议书的方式向政府传递合作意图,政府进行专家会议论证,对财政能力进行初步评价,以及列出回报机制、风险机制的框架,并整合后提出参考意见,对项目进行评估完成后,送到政府机关进行审核批准,方可签订授权协议。
2.2 签订特许权协议
政府选定合作方后,即可推动成立政府授权参股的相关项目公司,并根据政府转交的特许权协议进行职能分配,项目公司需要具有政府授权文件,方可与社会投资方进行意向谈判,约定比例,明确各种采购、运作、监管等条款。特许权协议需要确定项目的内容、政府协助的权限等,需要将项目基本信息、权责、政府可协助范围进行一一说明。PPP模式下,政府会适当给予企业政策扶持进行补偿,包括税收、优先权等,提高企业的项目建设积极性。
2.3 项目准备阶段
由项目实施部门或机构进行项目相关资料的收集,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包括概况、建设成本、运作模式、交易结构等。政府部门可成立专项部门,对项目进行监督、协调、评审,优化项目公司的审批流程,促进项目建设效率的提高。进行项目物资采购时需要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实行。
2.4 项目建设过程
PPP操作流程可以促使私企参与项目的前期设计、可行性分析等工作中,实现项目建设的公开化与透明性,降低私企的投资风险。与此同时,私营企业将自身的先进技术与高效管理融入项目,实现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与风险控制,保障合作双方的收益。
2.5 项目移交与运营管理
PPP融资可以提高民营企业的项目参与度,降低风险。当完成项目建设,企业进行运营收回收益,特许权协议到期后,民企需要进行工作交接;而政府需要提供运程资金促使企业的资金回流,并起到较好的协调作用,促进民营企业及项目公司的平稳运营。项目移交需要根据合同约定的补偿方式、移交方式等内容进行移交;同时需对项目的性能进行测试,不达标项目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新,且移交过程需要委托相关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移交完成后,需要对项目的成本、监管收益、可持续性及该模式的应用进行绩效评估,作为日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参考依据。
3 基于PPP融资模式企业进行项目财务控制
3.1 财务风险类型
PPP融资模式中,出现资金断层将会严重影响项目质量。因此,在PPP融资模式中,需要格外关注财务风险,而目前的项目建设财务风险类型过多。
(1)融资风险:即企业的偿还贷款能力,也是项目运作的基础。企业可以采用股权投资进行融资,凭借特许权协议进行贷款,而银行需要进行能力评估,融资风险一旦出现,将会造成工期的延误,收益也会受到影响。
(2)建设风险:即企业建设项目的流动资金充足,在建设期间,银行进行贷款环境收紧,容易造成民企的资金链断裂,同时也容易发生成本超支风险。PPP项目建设工期较长,因为气候、政治等因素造成建设期限超出预算,也会造成建设成本的提高。
(3)运营风险:企业与政府合作是为了实现双赢,建设风险的增加将会造成运营成本的上涨,而运营期间政府进行政策控制调整税率,企业无对应的税收优惠也将会造成企业的运营风险。
3.2 PPP模式的财务控制
3.2.1 控制PPP模式的融资风险
第一,在进行项目投资前,企业需根据自身发展及市场等因素,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实施严格的财务战略,做好资金投入的预算与预期收益评估,合理分配各项目的资金投入,实现融资资金的平衡。第二,需要政府对投资方更严格的评估及管理,双方均需要规范自身的行为与工作,促进项目成本的有效控制,实现预算管理的高质量。
3.2.2 降低PPP模式的建设风险
第一,科学管理项目建设的资金,防范成本超支风险,促进项目资金的利用率提高。建设前需要与政府进行沟通,制定成本变动造成的成本超支条款;企业工作人员根据政策与项目、市场波动进行最优预算规划,而建设中也需要根据该预算标准进行资金管理。第二,增加流动资产,减少流动负债。将闲置资产作为项目的现金流,同时在项目前的贷款应该选择长期多贷款,短期少贷款的模式,减少入不敷出或项目破产的现象,实现项目的稳健发展。
3.2.3 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实现资金回流
第一,进行风险合理分配,PPP的延期由建设企业负责,运营风险由运营企业负责,需要制定合适的合同进行风险分配,提高项目的风险可控性。第二,提高营业收入,PPP模式项目为公共设施,暴利经营不可取,因此需要提高项目的业务量,即提高项目的使用率。第三,签订协议,在企业未完成业务量的时候,政府可进行资产回购,降低运营风险。
3.2.4 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
PPP模式的应用周期长、涉及多个利益相关体,因此需要众人加强风险意识,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容易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防控;完善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本着成本效益原则,通过内控进行成本降低;加强企业预算管理,全方位的考察项目,与企业的未来发展的协同作用,编制科学的预算计划;建立项目相关监管部门,通过对各流程的严格监管,实现风险管控目的。
4 结 语
新经济模式下,PPP模式成为现阶段政府建设基础设施的有效融资模式,不仅能够缓解政府的财政负担,减少政府的工作量,更能够促进社会资本的发展,提供更多项目平台,发挥自身优势,达到互惠互利的局面。然而,周期长的PPP模式也带来了财务风险,因此有必要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财务管控,通过合理的预算等手段进行成本降低、防控项目风险,促进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及公共设施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