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2020-02-27钟安丽董思斯
钟安丽,王 慧,董思斯,张 艳*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脑卒中是由于血液在流经大脑时出现循环障碍而引起的一组脑血管疾病,具有“三高”(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的发病特点,且其中约75%的患者经规范治疗后会遗留一定程度的功能障碍,约42%的患者可发展为重度残疾,这不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及患者家庭造成了沉重负担[1]。脑卒中俗称中风,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种,是大脑细胞和组织坏死的一种疾病,具有季节性,寒冷季节发病率更高。相关研究表明,积极的康复护理在促进脑卒中后功能的恢复方面有积极意义[2]。本研究在我院近年收治的部分脑卒中患者中推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取得的效果较为满意。具体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3月72例脑卒中患者。纳入病例标准:①经颅脑CT或MRI诊断确诊,②与《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年)》中相关的诊断依据[3]吻合,③患者及家属知情,且已在相关研究同意材料上签名;排除病例标准:①伴其他重要脏器(心、肝、肾等)功能疾病,②严重精神心理疾患,③基线资料不全等。按照随机数表法行分组设计,实验组3 6 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49~76岁,平均(59.24±5.71)岁;对照组3 6 例,其中男1 9 例,女1 7 例,年龄51~78岁,平均(58.83±5.46)岁。两组采取统计软件处理组间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适合进行统计研究。
1.2 方法
急性发病期,为两组提供营养神经、降血脂、降颅内压以及调节微循环等规范处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指导,包括引导患者入院检查,嘱患者按照主治医师要求规范用药、合理饮食,并对症处理并发症等。实验组基于对照组条件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即在患者病情稳定后24h内开始实施一系列康复措施,具体包括:
1.2.1 心理康复护理
脑卒中后遗症较多,加上医疗费用较高、担心拖累家人等,该病患者普遍伴有较重的心理精神负担。护理时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开导,通过交谈以及疾病科普教育,消除患者的住院陌生感以及疾病不确定感,增进彼此的感情,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家属及医护人员应尽可能予以满足,同时多鼓励患者、多询问患者感受,增进其康复信心,情绪如出现抑郁或情绪不稳定患者可应用抗抑郁药物和心理咨询治疗。
1.2.2 肢体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对于卒中患者非常重要,有助于受损功能的恢复。早期康复治疗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减轻残疾,改善预后。一般卒中发病后24小时开始康复训练。开展肢体康复训练时应循序渐进,从良肢摆放开始练习,并逐步过渡至行走训练:①良肢摆放。在专业人员配合及指导下进行健侧卧位、患侧卧位和平卧位的肢体摆放;如取健侧卧位时,应叮嘱患者尽量放松身体,头部固定于枕头上,指导其患侧上肢往前平伸置于胸前枕头,肘部及腕关节保持伸展,并垫一软枕,防止悬空;髋、膝关节保持自然弯曲。②坐位训练。该项康复治疗于患者肌力评为2级且患肢可在健肢协助下活动时开始,训练前先将病床的床头适当摇高,从病床上静坐练习开始,逐步过渡为轮椅练习,首次活动时间不宜过长,约5分钟,再根据患者训练耐受力做出调整,逐步增加至每日0.5~1 h。③站位训练。在患者肌力评级为3级时,指导患者进行站位练习,首次训练时可由患者家属及工作人员加以协助,以免发生跌倒、碰伤等意外事件;站立时间先短后长,并逐步过渡至徒手站立。④行走训练。定期肌力评测,在评测结果显示为4级时,安排专业人员指导患者下地行走,初始阶段可在工作人员搀扶下练习,并为患者提供单拐或双拐等辅具,指导其通过内侧腿往前拖带、移动患肢,训练过程中做好适当的措施防护,如走廊增设扶手、防滑垫等。
1.3 评估项目
①神经功能:对患者神经功能状况的测评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4],总分42分,其得分与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呈负相关性。②日常生活能力:通过改良Barthel指数[5]测评,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越显著。③患者满意度:使用我院编制的护理调查问卷统计,问卷由专员当场发放,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经x2检验,t检验计量资料,P<0.05,说明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实验组调查显示对此次护理服务很满意者19例,基本满意者16例,不满意者1例,总满意度为97.2%;较对照组患者总满意度80.6%(很满意11例,基本满意18例,不满意7例)提升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结果
干预前,两组NIHSS得分:对照组为6.65±3.72分,实验组为6.70±3.68分、Barthel指数:对照组为35.48±5.79,实验组为3 6.0 2±5.8 1 分,比较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NIHSS得分为3.39±1.38,较对照组4.38±1.51分减分更明显;Barthel指数为65.36±7.98,较对照组59.46±9.01加分更明显,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卒中对社会与患者家庭均可造成明显的负担。发生脑卒中后予以静脉溶栓、抑制血小板凝集、抗凝及补液等一系列规范治疗虽能够及时控制病情,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但仍有不少患者遗留偏瘫、失语等后遗症。故而对脑卒中患者开展康复护理也甚是重要。
李芳[5]研究称,休眠的大脑皮层在接受一定时间系统的学习及训练后可再度活化,能够为患者脑血管侧支的建立创造有利的条件,使病变区域及邻近正常细胞组织重新得到代偿或重组。另有研究也表明,及时规范的康复治疗能够帮助患者重塑中枢神经系统,促进末端突出再生[6]。鉴于此,我院在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24h内开始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发现实验组干预后NIHSS得分、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均显著占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该组患者对护理服务也更为认可,总满意度达到97.2%。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开展,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有良好助益,并且护理服务内容也更易得到认可与支持,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