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
2020-02-27刘大芳
刘大芳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0)
新生儿护理主要指的是在幼儿出生后的28日内,对其进行科学护理。这是一个过渡阶段。新生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较弱。由于新生儿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其与其他部门的医疗和护理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存在较多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医护人员应该分析新生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以及形成原因,并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其实施防护。
1 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
首先,环境因素。这里所提到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病房环境,另一方面是医疗设备。这些都是新生儿直接接触的,能对其形成一定的影响。新生儿的皮肤比较细,无法抵抗外在环境中存在的细菌。一旦发生细菌感染,很容易形成皮肤病。尽管我国的医疗设备和环境在逐渐优化当中,但是仍然存在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使得一些城镇医院的病房环境和医疗设备的清洁管理工作有待提高。
其次,护理人员因素。很多护理人员仅仅运用自身所积累的工作经验对新生儿进行护理,并没有掌握规范化的工作细则。在护理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对新生儿的情况没有详细记录,没有突出记录新生儿病情等。一些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没有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护理工作当中。在新生儿数量逐渐增加的情况下,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有所增加,面临的压力也逐渐增大,导致出现一些护理不周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新生儿出现的异常情况,则不能使医生对其进行处理,引起医护纠纷。
最后,新生儿因素。新生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没有形成,如果出现身体不适,也无法及时告知家属。加之新生儿的各项生理功能较弱,抵抗力较弱,很容易出现一些疾病症状。如果新生儿突然出现误吸、呼吸暂停等症状,没有被及时发现,很有可能威胁到新生儿的生命。
2 新生儿护理防护措施
2.1 实施有效的病房环境管理
从环境因素的角度来看,应该对新生儿病房实施有效的环境管理。在实施护理工作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病房进行消毒和隔离处理,严格控制病房内的卫生。护理人员应该按照规定的期限对病房以及其中放置的医疗物品进行消毒和清洁[1]。奶瓶是新生儿比较常接触的物品之一,对于新生儿每天使用的奶瓶和奶嘴进行清理后,应该对其实施高压灭菌。另外,对于一些在护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医疗废弃物,应该严格实施分类,并对其进行妥善处理。这样的措施能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新生儿感染细菌的概率。
2.2 强化新生儿护理人员培训
首先,应该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和安全意识。从医院的角度出发,应该定期组织新生儿护理人员参与相关的护理教育培训活动,使其能提高自身工作行为的规范性,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实施新生儿护理工作。应该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能投入严谨的态度到新生儿护理工作当中[2]。其次,培养护理人员与新生儿家属的沟通能力。在新生儿入院时,护理人员应该认真核对相关资料。一旦发现任何问题,应该及时与新生儿家属取得联系。进行任何护理工作之前,应该将工作内容和方式告知家属,并对家属进行一些照顾新生儿方面的指导和建议。最后,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工作能力。医院可以组织护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为其获取新知识,提高自身的护理技能提供平台。在此基础上,应该定期对新生儿护理人员实施考核,以此督促护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
2.3 积极开展新生儿家属健康教育
要想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消除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就应该重视对新生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向其传授一些关于新生儿护理的知识。护理人员应该将病房内的一些注意事项告知家属,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新生儿家属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形成基本的了解和认知。在实施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与家属之前的沟通,提前将家属需要履行的一些义务清楚告知[3]。另外,在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时,还应该将新生儿用药的方法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护理的相关事项告知家长。
3 结 论
综上所述,由于新生儿护理工作存在较强的特殊性,这样的工作性质对医护人员而言存在较大的挑战。在实施护理工作中,环境因素、护理人员自身因素以及新生儿因素都能形成不安全的隐患。因此,应该实施有效的病房环境管理,强化新生儿护理人员培训,积极开展新生儿家属健康教育。通过本文对新生儿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护措施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消除新生儿护理工作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