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骨细胞源性外泌体的分离提取和鉴定
2020-02-27蔡则成杨绍兵张彦龙梁思敏
蔡则成,杨绍兵,马 荣,张彦龙,梁思敏
脊柱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以进行性骨质破坏为主要病理特征[1],破骨细胞在脊柱结核骨质破坏的发生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成骨细胞形成新骨,破骨细胞吸收旧骨,二者相辅相成,保持着骨骼的健康生长[2]。近年来,外泌体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作为细胞间通讯的主要媒介,通过信息传递,调节靶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否也通过外泌体来完成,目前报道不多。本研究旨在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分离提取成骨细胞源性外泌体,并对其表征与表达蛋白进行鉴定,进而为后期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前期基础,为脊柱结核的基础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以色列Biological Industries公司),青-链霉素、胰蛋白酶(美国Invitrogen公司),成骨细胞(K7M2-wt,中科院细胞库),CD9抗体、AKP抗体(英国Abcam公司),亚超速低温离心机(美国BeckmanAJ-30I),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Hitachi H-9500)等。
1.2 实验方法
1.2.1 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收集:成骨细胞(K7M2-wt)在含10%胎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链霉素、90% DMEM中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并置于5%CO2、37 ℃培养箱中进行增殖。
1.2.2 差速离心法收集成骨细胞源性外泌体:①配制无外泌体培养基。将胎牛血清进行离心15 min(100 000 g、4 ℃),去除血清中的外泌体,然后按10%胎牛血清、100 U/mL青-链霉素及DMEM的比例配制完成。②将成骨细胞分别接种至10 cm培养皿中(7×106/皿,3皿),在培养24 h后,待细胞贴壁后将培养基更换为无外泌体培养基,继续培养至48 h后收集上清液,用过滤器(孔径0.22 μm)进行过滤后,采用亚超速低温离心机离心10 min(4 ℃,300 g)后取上清液;继续离心10 min(4 ℃,2 000 g),取上清液;继续离心30 min(4 ℃,100 00 g),取上清液;继续离心90 min(4 ℃,140 000 g),弃上清液,所得沉淀即为外泌体。③用PBS缓冲液洗涤沉淀并重悬后,140 000 g再次离心90 min,再次用100 μl PBS缓冲液重悬沉淀,于-80 ℃低温保存,备用。
1.2.3 外泌体的鉴定:①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TEM)形态。在室温条件下,在铜网上轻轻滴入外泌体悬液10 μl,吸附1 min,并干燥1 min后,用滤纸从侧面吸干多余的液体,用醋酸双氧铀室温染色1 min,吸干染液并自然干燥12 h 后在TEM下观察外泌体的形态。②WB检测外泌体标志蛋白。取20 μl 外泌体,加入3.5 μl 6XSDS-PAGE上样缓冲液,沸水变性5 min,立即冰上孵育静置;然后进行12% SDS-PAGE电泳,转印至PVDF膜,封闭1 h;一抗4 ℃过夜孵育(稀释度:CD9为1∶2 000,AKP为1∶2 500),PBST洗涤3次,每次5 min;二抗孵育2 h,PBST洗涤3次,每次5 min,最后显色成像。
2 结果
2.1 成骨细胞的培养:显微镜下观察,成骨细胞培养24 h后可贴壁,细胞呈梭形、三角形或不规则圆形,呈铺路石状,并且有集落样生长趋势,集落中心细胞排列紧密,细胞核居中或偏于细胞一侧,见图1(目录后)。
2.2 成骨细胞源性外泌体的鉴定:透射电镜下,以差速离心法提取成骨细胞源性外泌体为圆形或接近圆形,直径在30~100 nm,与文献[3]报道的外泌体形态、大小基本一致。通过WB检测其跨膜蛋白CD9和来源细胞的特异性蛋白AKP表达阳性,见图2(目录后)。
3 讨论
脊柱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是最常见的骨关节结核,主要的病理特征为进行性的椎骨破坏,从而导致脊柱失稳、畸形,甚至并发截瘫,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社会危害性大[1]。这种病理变化与破骨细胞的异常增殖和活化有着密切关系,但确切机制目前并未研究清楚,可能与免疫调节、炎症介质、细胞因子或细胞通讯等的作用有关[4]。在骨微环境中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脊柱结核破骨细胞的异常增殖是否与成骨细胞有关,目前亦无统一结论。
外泌体是细胞内部的囊泡结构,几乎所有细胞均可分泌,具有脂质双层膜,是一类粒径为30~120 nm,有典型的“茶托”形态,含有来源细胞的部分蛋白质、核酸及降解片段等成分,作为细胞间通讯的主要介质,可以将这些内部信息传递给靶细胞,调控靶细胞的生物学行为[5]。基于外泌体的理论知识,我们设想破骨细胞的形成是否与成骨细胞的调控有关,成骨细胞是否通过外泌体途径诱导破骨细胞形成。为了验证此假设,我们前期进行了成骨细胞源性外泌体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由于外泌体的体积、密度较小,将其与细胞中的其它成分进行分离的难度大,而且不同的分离方法得到的外泌体理化性质亦不相同,目前差速离心法是分离外泌体的“金标准”,也是实验中最广泛的方法[6]。差速离心法的基本原理是:因外泌体的在细胞培养液中的重量非常小,离心的过程中,重量大的非外泌体物质较早地沉淀在底部,而外泌体需要更大的离心力才能沉淀,并且脂蛋白、蛋白质等物质聚集在一起可以共同沉淀[7]。故本研究采用最经典的差速离心法来提取、分离成骨细胞释放的外泌体,研究证实此方法可行。文献报道,在观察外泌体的大小与形态时,多推荐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它是将经过加速和聚集的电子束投射在样品上,从而出现立体角散射。目前TEM的分辨率可达到0.2 nm,远远小于外泌体的粒径,并且有研究发现在TEM下,差速离心法获得的外泌体直径多在30~100 nm,形态与大小均一,但是试剂盒获得外泌体却无法达到良好的观测结果[8]。本研究采用所提取的成骨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在TEM下呈“茶托样”外观,直径在30~100 nm,符合外泌体的一般特性,与文献报道一致[3]。
通常来说,外泌体的蛋白质组成与其来源细胞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来源的细胞种类非常多,但是不同的细胞所分泌的外泌体可以表达部分相同的蛋白质,如膜转运融合蛋白(annexins、RAN、GTpases)、跨膜蛋白(CD63、CD81、CD9)、热休克蛋白(Hsp70、Hsp90)等。此外,还可以表达与来源细胞相同的特异性蛋白,如A33(结肠上皮细胞来源)、MHC-Ⅱ(抗原提呈细胞来源)等[9]。本研究通过WB的方法测试成骨细胞源性外泌体表达跨膜蛋白CD9与来源细胞的特异性蛋白AKP的表达情况,结果证明成骨细胞源性外泌体高表达跨膜蛋白CD9和来源细胞的特异性蛋白AKP,与外泌体的基本特征一致[10]。
综上所述,采用差速离心法成功获取了成骨细胞来源外泌体,其外观、大小及跨膜蛋白的表达具有外泌体的一般特性,并高表达成骨细胞特异性蛋白AKP,为后期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前期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