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对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2021-01-15何艳红马风珍陈淑琴
何艳红,赵 燕,马风珍,陈淑琴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不可治愈的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与护理。近年来,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1-2],糖尿病人群在不断扩大[1-2]。糖尿病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其理解能力、自律能力皆有所欠缺,对病情康复与控制受到一定影响,因此需要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来进行干预[3-4]。本研究选取在我院治疗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延续性护理对提高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2月-2019年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入院顺序分组,前40例为对照组,后40例为研究组。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40~75岁,平均(58.35±4.31)岁;研究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35~74岁,平均(58.63±4.46)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对患者健康教育,出院后定期随访,测量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 h 血糖[5]。研究组实施延续性管理,包括:①成立小组。专科护士为组长,主治医师和护师以上护理人员为成员,全员参与护理方案的制订,定期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沟通能力进行培训。②健康宣教。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对自身病情有所了解,能够做到自我护理与掌握紧急自救方法。告知患者可食用食物与食材搭配,严格遵循医嘱服药,并适当运动。③随访。对自我护理能力弱者进行定期随访,并获得家属配合,及时了解患者饮食、用药、血糖控制情况。
1.3 观察指标:①患者护理前后运动评分、皮肤护理评分、饮食评分、血糖监测评分,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量表(SDSCA)进行测评,每项指标0~7分,分数越高,自我管理能力便越好[6]。②护理前记录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护理干预后数据进行比较。③比较2组患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肾病、心血管并发症、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护理前,2组患者运动评分、皮肤护理评分、饮食评分、血糖监测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2组患者实施护理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研究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并发症比较:研究组患者并发症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χ2=5.54,P<0.05),见表3。
表1 2组患者护理前后自我护理能力比较(分,
表2 2组患者护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
表3 2组患者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糖尿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使体内代谢紊乱,对患者的器官与组织造成损伤,严重者还可出现酸中毒、髙渗昏迷等[7]。其病因复杂,主要依靠药物、饮食、运动进行治疗,由于治疗时间漫长,且不需要住院,患者常因自我管理水平低下,导致病情反弹或不受控制。
本研究显示,护理前2组患者运动评分、皮肤护理评分、饮食评分、血糖监测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研究组运动评分、皮肤护理评分、饮食评分、血糖监测评分皆高于对照组;2组实施护理前,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7.50%)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7.50%)。结果表明,对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延续性护理是在患者出院后根据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以此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护理全过程,并通过回访及时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能够更为有效的控制病情,提高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