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格局构建

2020-02-27刘思阳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新时代思政

刘思阳

(吉林化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新时代的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世界范围内的中国话语权日益增强,国际社会及民众对于中国的关注热度快速提升。为了更好地向世人展示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声音,高校学生作为服务国家和社会的人才,应该承担将我们独特的文化特性向外传播和渗透的任务。英语是国际性思想文化交流的媒介,外语是中西文化思想碰撞激烈的学科。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受众面广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如何让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深谙中国国情,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息,坚定文化自信,实现外语课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外语教学中值得探索的新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必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承担“课程思政”的任务。

一、“课程思政”概念的提出

2004年以来,随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陆续出台,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受到重视,各地也随之开始探索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之路。上海市是课程改革的先行者,上海市教育界把“学科德育”作为改革的核心理念,从2010年起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探索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为重点的顶层内容体系构架。2014年起,又在教育综合改革重要项目中纳入德育内容,探索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充分重视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着力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将教书育人落实到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资源,提升专业课思政功能,逐步形成了“课程思政”的理念[3]。2014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意指“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这一理念强调除了知识传授外,专业课程还具有思想政治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4]。而随着2016年全国高校思政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课程思政”的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并迅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高校各类课程的努力方向。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发展,彰显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做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也预示着今后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发展的基本趋向。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现状

大学英语是中西方思想频繁碰撞、中西文化密切交融的课程。2017年新颁布的《大学教学教学指南》出现了一个较大的变化,即反复提及“思想性”。对“思想性”的强调实际上就反映出了对大学英语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而,长期以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 教材中缺少中国思想文化内容

过去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大学英语教材多引进英文原版文章,强调学习“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及文化。其结果是导致部分大学生对西方文化可以侃侃而谈,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或者即使了解也不会用英文表达。再者,原本学习西方文化可以丰富我们自身的修养,增长我们的见识,拓宽我们的视野,但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将西方思想看作真理导致部分学生价值观发生扭曲,养成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维贯式[5]。

(二) 教学重点中思政元素缺失

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以语言技能培养为教学重点,关注的也多是孤立的语言点方面的问题。但是事实上,在教授字、词、句和语篇的时候,必须有思想的载体。然而,事实上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极少有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相关点。即使教学中存在某些思政元素,也是内容肤浅,缺乏内涵。

(三) 思政教育方法陈旧

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对如何在外语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思考和创新,在培养学生的语用理解和表达能力及提高其文化语境意识方面没有引起学生的反思,也没有使学生深刻体会和认识到如何培养“家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综上所述,需要通过扎扎实实的方法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思政化改造。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格局构建

培养既具有过硬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又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需求的高端专业人才,是每一个英语教师肩负的重要责任。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积极进行探索,构建全新的英语“课程思政”格局。

(一) 开发大学英语思政教育资源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将大学英语的课程目标分为基础级、提高级、拓展级,每个级别对听、说、读、写和词汇学习有不同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首先要满足这个目标。与此同时,另一个重要的目标是通过完善大学英语的思想性,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下简称“新中特”思想)指导下,实现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习总书记这里提到的思政并不是专指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更重要的是他要求我们的课程要贯穿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这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要做的事情。正确的价值观包括两大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可以概括为责任、义务、群体、和谐。通过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四个自信”;同时,增强大学英语教学的思想性和问题意识,即增加大学英语教学的时代性、实效性、思想性[6]。大学英语课程开发思政教育资源可以从以下渠道入手:首先,是从现有主干教材入手,深入挖掘里面的思政教育元素。教学团队可以对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进行充分挖掘,找到能够符合或帮助我们能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点”;其次,为了实现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还要补充一些语言教学素材。《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卷)中英文对照,不仅是能够集中反映习近平“新中特”思想的两本书,更重要的是它担负着国际传播任务,是经过中央编译局反复核定的最标准的翻译方式,里面有大量精巧的英语的字、词、句的使用方法,其翻译手法值得我们学习。用这套书其中的几个点指导学生进行中英文对照学习,不但能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认真去阅读、了解习近平的“新中特”治国理政思想,还能让学生欣赏其中的遣词造句,特别是一些翻译的技巧。其他补充素材可以筛选中国文化典籍英译的各种版本、我国英文媒体的报道和评论、西方媒体的报道和评论等。

(二)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模式

成功的教学实践必须建立在精心的教学设计基础上。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要成立阅读、写作、视听、翻译“第一课堂”教学专题研究小组,并开辟“第二课堂”渠道,对主干教材找“点”确定补充语言素材形成切实可行的方案。

首先,教学团队要通过组织集中研讨,对所有理念进行梳理、讨论,寻找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素材之间的契合点,利用思政教育语言素材实现大学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培养。“第一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是要在主干教材找“点”和思政教育补充语言素材的收集、筛选和提取的数量和质量上下功夫,使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在完成既有教学目标的同时,最大化思政教育语言素材的效用。其次,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补充作用,激发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和更强烈的参与意识。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可以和学生工作部门联合,组建“第二课堂”教学团队,抽出专人负责,组织、指导学生参加教学竞赛活动。充分利用“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写作、阅读挑战赛契机,设定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价值观相匹配的选题,让学生在讨论、辩论中,明晰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另外,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英、日、俄语,及外国留学生小语种的多语种竞赛,让中外学生一起畅谈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形成氛围。“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要体现如下理念:强调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技巧性地运用思政教育语言素材,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

(三) 课程思政内容要融入大学英语全课程体系

作为“隐性思政”课程存在,在课程思政体系下,大学英语要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应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教学中。同时教育教学要注重课程的文化性诉求,恢复外语教学的文化本性,“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7]。面对目前思想活跃、接触面广、性格独特的零零后大学生,生硬说教已经不能说服他们,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寻找学生的关注点,把思政内容巧妙地渗透到学生的关注点中[8]。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满足全课程体系的需求,满足学生需求。为此,要考虑课程体系的搭建,大学英语全课程体系可以由英语必修课、选修课构成,课程内容包括通识英语课程、专门用途英语课程、通用学术英语课程,教学方式可以是课堂教学或自主研学。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包括基本语言技能需求,考级需求(四、六级需求,国际化需求、考研需求)。大学英语全课程体系要致力于打造个性化跟踪式英语服务品牌,全方位服务学生,切实服务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同时满足大学英语教师兴趣和专业发展需求,推进教师科研发展。在这个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思政教育是必须给予重视的关键因素。学生和教师的终身发展必须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之下。

(四) 提升“课程思政”师资队伍的能力

“课程思政”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扎实的理论教学水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经济学、伦理学、国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知识有全面的储备和良好的专业素养,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开阔的思维,对社会和生活有积极丰富的体验、感悟和思考能力[9]。因此,师资队伍建设尤为重要,首先,大学英语教师要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站位,深入领会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中特”思想,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首先做到“四个自信”,培养良好品质与精神气质,将思政理论与专业学识相结合,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给予学生思想、情感、人格、审美等方而的熏陶和感染[10]。其次,制定学习方案,固定时间通过自学和研讨来领悟和掌握能够完成思政教学目标的语言素材,使政治和业务相结合。研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文版,赏析其中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团队还可以系统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系列教学研究。再次,学校应该为提升教师思政教育能力提供支持和保障。教师培训部门通过聘请国内高校专家、学者,或者派出教师参加学术会议等,对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方面教学和科研方法、课题研究选题等方面的培训,为大学英语思政教育研究团队开展学术研究、发表学术成果助力。

四、结 语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所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其所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当今文化不平衡、文化霸权比较明显的国际社会里,大学英语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真正透彻地了解中国当下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帮助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让西方了解中国的态度和观点。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完善分级分层教学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格局的构建可以重塑大学英语教学内涵,使大学英语教学不只是实现语言教学需求,更能实现服务国家需求,服务学校的人才培养需求。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新时代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