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在我校《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中的改革与实践
2020-03-16高文秀王集思杨艳艳
高文秀,王集思,任 红,朱 琳,杨艳艳
(1.吉林化工学院 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2.吉林化工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2)
近年来,互联网教育平台及教育资源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高校的重视,成为教学改革的潮流和趋势[1-8]。美国的哈弗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在2011年底就启动了在线开源教育项目edx(交互式学习平台),提供理工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的课程,可以让在线学习的学生出席模拟实验室,与教授和其他学生互动交流[9-10]。2016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提出了“互联网+”概念。“互联网+教育”把教育放在第一位,利用互联网作为传播工具,使教育的影响力和价值得以延伸,利用“互联网+”把教育进行得更好。“互联网+教育”给传统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契机。
一、“互联网+教育”在我校《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中的改革与实践
《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是我校材料化学、环境工程、轻化工程、生物等近化学专业学生接触的第一门化学类必修课程,授课对象为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这类学生求知欲强,具有创造力,网络学习能力强。但也存在个人能力,生源地域差异,多年的灌输式学习导致他们缺乏主动学习意识。针对以上学生特点,利用“互联网+教育”对我校的《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 建立班级课程群
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建立《无机与分析化学》班级课程群见图1。
图1 超星学习通班级课程群
为学生提供一个跨时间、跨地域的互动交流平台。在班级课程群中既可以完成上课点名、选人回答问题等教学环节,也可以发布教学信息、上传相关课件、微课视频,还可以发布主题讨论、布置作业等,将手机由学生的娱乐工具转变为学习工具。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展了“翻转课堂任课小教师”的征集,化学发展史的介绍,以及对《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提的几点建议等实践活动。借助“互联网+班级课程群”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及时对疑难问题进行回复和解答,受到学生欢迎。
(二) “互联网+德育”
《无机与分析化学》授课对象为大一新生,他们大多处于刚步入成年阶段的敏感时期,对其灌输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其道德素养是大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授课过程中“专业”和“德育”两个目标都需兼顾。利用“互联网+”平台,将“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过程。在班级群中上传化学科学家小故事,有关化学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科学家小故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精神和对祖国的热爱,通过社会热点问题树立学生的绿色环保理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并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质量互变、矛盾论和否定之否定等规律融入化学发展史介绍和对化学现象的解释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例如:在讲解元素化学这部分内容前,利用“互联网+”平台上传“提到元素周期表你会想到哪位科学家?”的课前提问;课堂上,通过大家熟知的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引到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徐寿克服困难将西方的化学术语和大部分化学元素的名称用中文表达出来的小故事,激发同学们为促进我国科学建设而学习的决心。
(三) “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又十分渴望着成为教学的主体。基于这种情况,选择一些简单的知识点,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线上线下的交互式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例如在学习4.6节酸碱滴定法时,制定了课前线上学习、课中线下教学实施、课后技能提升的实践方案(见表1),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表1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案例
二、“互联网+教育”在我校应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经过一个学期的“互联网+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我们发现“互联网+教育”在我校的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教师掌握“互联网+”的信息工具与能力亟待提高
“互联网+教育”教学过程顺畅地实施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日常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师使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加强对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培训工作,确保教师具备完善的互联网思维教学理念,从而带领学生高效地完成“互联网+教学”过程。对于提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 学生接受“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的主动性需要提高
学生接受了多年的传统教育方式,对“互联网+教育”教学感到陌生,不会高效地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自主的学习,要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适应“线上+线下”交互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学校进一步完善对学生的“互联网+教育”学习培训,通过培训及开展活动的方式加速学生接受“互联网+教育”的授课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 “线上”与“线下”的学时需要合理的安排
“互联网+教育”离不开“线上”与“线下”学时的安排。学生需要“线上”时间去提前预习、课后练习;教师也需要“线下”时间建设网站,监督学生利用“互联网+”的学习效果,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建议教师给“线上”和“线下”时间安排合理的学时,才能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得以更好的发展。
(四) 线上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充实
在教学内容上,可通过“互联网+教育”技术引进全国高校的优秀课程,让我校学生能够享受到各种优秀的教学资源,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在一门课程上的同一章节引进难度不同的教学资源,同学们针对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的资源进行分级学习,进一步缩小教育资源差异和学习个体差异,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五) 检验学习效果的质量保障和评价机制需要进一步落实
目前我们对于学习效果的检验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反馈,评价机制主要依靠超星学习通平台的评分系统,对于积极参与互联网+课堂的同学在学习通平台中给予加分,最后体现在平时成绩上。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对于学习效果的质量保障需要具体的量化考查,评价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落实,以保障 “互联网+教育”高效、顺畅、长久地发展。
三、结 语
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利用班级课程群将“互联网+德育”、“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运用到《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及手段,拓宽了授课渠道,延伸了教学的空间与时间,经过一个学期的“互联网+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找到了我校《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在进行“互联网+”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化建议,推动了我校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