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民营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探讨
2020-02-27刘歆郁
■ 刘 倩 陈 平 刘歆郁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1 科技型民营企业财务核算特征
科技型民营企业是加速推动创新发展的主要力量,具有较强的创新活力和市场竞争力,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方面蕴含着巨大的潜力。科技型民营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推手,也大多加入了财务共享的体系建设中。相比其他传统型企业,科技型民营企业在财务基础核算和财务管理中存在着基础弱、核算不规范和缺乏战略指导等问题。
1.1 财务核算基础薄弱,业务缺乏标准化
科技型民营企业大多为技术人员进行产品创新开发积累资本,逐渐形成企业规模运营,企业核心管理人员缺少财务基础知识,企业成立初期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财务部门进行业务核算。在企业逐渐发展过程中,外聘会计人员进行核算处理,由于缺乏战略指导和公司规章指引,会计账目混乱,财务核算质量不容乐观。同时,科技型民营企业由于其产品需在市场上占据较领先的地位,企业潜规则往往是业务优先,这就导致部分业务人员在与财务沟通和进行财务报账时处于强势地位,忽略公司财务制度,按自己意愿要求财务进行处理。如在某家科技型民营企业中,存在着两套费用报销制度,集团一套,业务部门一套,在处理某业务部门的费用报销时因业务人员的强势要求,往往忽略集团制度,按照业务部门的费用报销制度进行财务处理,这导致集团内费用处理不统一,缺乏标准化,也在无形中造成了企业的资源浪费与流失。
1.2 财务系统落后,与业务系统脱节
科技型民营企业由于产品创新性强的特点,将企业大部分资源用于产品研发创新,对于职能部门如财务部门的资源投入较少,企业所使用的会计系统较为落后,仅限于处理现有的业务。而随着企业对业务部门的加速发展,各类业务信息化系统逐步上线使用,另一方面却是现有的会计系统无法跟上业务系统的更新换代。会计系统的落后与业务系统的更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个差距下,现有的会计系统无法支持业务系统所需要的实时数据,给业务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两个系统间的信息不对称的影响也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在企业经营分析会上,财务部门提供的业务数据与业务部门自己提供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由于系统不同步,数据的质量和可信度都大打折扣。
2 基于PEST模型分析科技型民营企业财务共享的必要性
2.1 国家政策支持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十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提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支持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始终是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内容。” 国家科技部将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创新环境和市场环境[1]。
科技型民营企业推动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正是响应了科技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政策鼓励。财务共享致力于企业运营管理、风险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建设发展,将企业的日常管理进行有机融合。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许多高校也加入了财务共享课程的建设中,为企业培养财务共享人才,实现人才的价值创造。科技型民营企业与高校在财务共享建设体系下相互连接在一起,实现人才培养的无缝连接。
2.2 独有的经济特征
科技型民营企业的经济结构大多为“轻资产、重创新”,这有别于其他传统企业重资产的特点使得科技型民营企业在机制方面较灵活。“轻资产、重创新”的特点让科技型民营企业紧紧依靠市场为导向,能够让企业经营者紧跟市场需求情况调整经营方向,创造更多经济利益。
科技型民营企业追求产品创新,以提高企业创造能力为方向,对技术创新投入十分重视。为保持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及竞争力,企业不断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招聘高科技高学历人才加入研发团队,通过对市场的调研,开发新产品,提升现有产品的技术,追求市场竞争力的增加。而科技型民营企业产品的快速发展扩宽了企业的业务范围,业务范围的增加和复杂程度的增长会给会计基础核算带来一定的压力,会计人员与业务的脱离更是对会计核算准确性产生了阻力。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将业务和财务密切融合在一起,打通了业务的操作系统和会计的核算系统,能够让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紧跟业务的拓展,为科技型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2.3 社会发展需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指导方针一直贯彻在科技型企业发展的日常经营中,科技型企业的第一生产力和竞争优势就是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已成为科技型企业在发展中的立足之本。在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这个时代,科技型民营企业更是政府和社会关注的重点。快速更新换代的科技产品,不断进入社会大众视线中的智能产品,产生的税收收入都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科技型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产品的创新和市场的开拓都需要高水平人才的加入。在如今的科技时代中,对基础岗位人才的需求在减少,科技型民营企业需要的是一系列懂技术、懂业务、懂管理的人才,而以前传统的会计系统和人员都已不再满足这一要求。传统的会计系统大多只能处理企业的基本业务核算,无法与新开发的产品系统和业务系统融合,传统的会计人员也仅仅停留在核算结账的技术层面。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将业务财务进行了有机融合,操作的复杂程度和专业要求也降低了许多,通过简单的操作培训,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也能基本掌握财务共享系统的操作,能够让技术和业务真正做到与财务融合,而在这融合的过程中,财务人员也能加强与技术和业务人员的沟通,去不断了解业务和技术的发展,做到业财融合。财务共享的建设帮助财务、业务和技术人员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也在侧面推动了这些人员的管理能力,为社会培养了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一系列人才。
2.4 技术的成熟发展
科技型民营企业着重于技术的创新和产品的研发,储备了许多的硬件软件资源和人才资源,引入一个新的操作系统并与企业现有的系统进行嵌合对科技型民营企业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是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的,其技术应用基础大多为ERP财务模块,大部分企业都已有与ERP系统相似的财务系统,在共享中心建设技术基础上都能保障。除ERP系统外,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还需要工作流、票据影像、OCR识别等技术的嵌入,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运用企业的硬软件设备和技术人才资源去新建并嵌入这些技术也比较容易实现。同时,如今已有许多专业公司开展了财务共享中心的外包服务,科技型民营企业可以考虑与这些专业公司合作开发财务共享系统,并根据外包公司提出的建议去改善系统,结合企业特点,打造一个特色化的财务共享系统。
3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进程
3.1 标准化工作流程建设
财务共享不仅仅代表着一个新的系统,还代表着一个新的工作模式,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是需要通过一步步转型才能完成的。在建立共享中心过程中,企业需要预备好各种设备、场所和人员等,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以保证后续的共享中心建设顺利完成。
出纳共享和费用共享是财务共享中的两个模块,出纳共享负责集团内所有子公司的收付款活动,将集团内资金统一管理分配,避免资金的浪费;费用共享负责统一处理集团内的费用报销审批,审批通过后交予出纳进行付款。
在传统的财务系统中,进行费用报销审批时,由业务人员填写纸质单据并附上发票等凭证交予费用会计根据要求审核,审核后出纳付款。在这一过程中,纸质单据的流通一方面增加了遗失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复核的工作量。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引入了影像系统,可以将单据进行影像化,方便后续查看,这能解决纸质单据产生的成本高、流通风险大的问题。而在单据影像化前,需要保证单据审核有统一的标准,做到标准化处理,只有进行了标准化处理,集团内才有进行财务分析的意义。作为科技型民营企业传统财务系统中存在的非标准化问题,在建设共享中心前期就需要解决。
对于标准化工作流程,所有的财务模块都需要由集团统一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集团下各子公司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形成书面化的标准流程规定,发放给所有员工,当新员工入职时要经过标准化工作培训及考核后方能上岗,保证全面贯彻执行标准化工作流程。
3.2 财务集中工作模式
财务共享中,所有子公司和集团的会计核算及结算都需统一集中管理,以便统筹管理集团财务,合理分配资源。在这种共享模式下,各财务岗位的工作模式需要有所改变[2]。
给同一会计岗位的人员配置所有子公司的审核权限,共享系统随机分配任务,员工根据标准化的规定审核单据进行核算,并由共享系统统一归集至出纳端结算。财务共享模式下,是将共享中心作为一个单独的部门进行管理,负责集团内所有公司的会计核算和结算工作,为集团运营提供职能服务。如在集团内将负责各子公司的应付、应收、费用会计和出纳等集中管理,作为与业务部门平行的一个职能部门,专门处理所有企业的财务核算。在财务集中模式下,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需要进行调整以满足共享中心建设的需求。
3.3 业财融合人才培养
财务共享包括基础的会计模块共享,如应收应付共享等,同时也包括战略共享和财务报表、财务分析共享等,前部分为共享的基础配置,对人员素质要求不高,而后部分的共享则需要各类高素质全能人才的加入。
要进行战略和财务分析共享,不仅需要有专业的财务基础知识,还需要懂战略管理和分析,并且将两部分有机融合,达到共享的目标。在财务共享系统下,也隐含着对人员素质要求的提高,不能再仅限于日常的会计核算工作,财务人员还需要走进业务,了解业务具体流程,站在财务与业务的角度为企业出谋划策。
业财融合将大大提升信息传递的速度,真正将信息在财务和业务中进行沟通与共享,提升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