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炭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2020-02-27艾丽华
■艾丽华
(江西新源燃料有限公司)
引 言
电力和煤炭在统一产业链内,尽管存在本质差异,但却是无法分割的关系,两者之间存在较强联系,而煤电一体化发展也成为煤炭产业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煤炭产业的创新发展,需要对传统模式下依赖能源消耗发展模式的全面优化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此应该从技术、观念以及产业模式等方面入手进行积极创新,促进我国煤炭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1 我国煤炭市场分析
1.1 市场供给
我国煤炭供给结构如下:煤炭生产省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河北省以及山东省,西部的贵州省和陕西省、中部的内蒙古、河南省与山西省。结合传统模式下对于六大行政区域的划分,国内煤炭产区主要是集中在华东与华北等地,其次是中南与中北等地,最后是西北与西南等地。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划分,则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利,国内煤炭产量分布分别是中部、西部与东部。中部属于国内煤炭主要产区,包含内蒙古在内相关煤炭产量在全国总煤炭产量中大概能够占据50%左右。而西部地区尽管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当地生态条件较为脆弱,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和煤炭消费区域相距较远,运输成本相对较高,进而限制煤炭资源开发力度,长期发展中呈现为自给自足、部分外调的状态。而东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煤炭资源不足,存在产销失衡问题。
影响煤炭供给主要包含下面几种因素:因为煤炭属于短期不可再生资源,所以不同于普通商品供给形式,结合定义分析煤炭供给影响因素:第一是资源约束,国内针对煤炭资源勘探率相对较低,人均占有量以及经济采集储量相对较少,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和资源破坏问题,水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同样会限制煤炭资源开发。第二是煤炭工业相关技术水平的影响:监理企业、施工企业、建筑企业、煤炭设计等方面的竞争力会对我国煤炭产业供给以及整体水平产生直接影响。除此之外,各种高新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帮助提升煤炭产业经济效益与生产效率,提升整体供给能力。第三是煤炭运输能力,即铁路运输能力会影响煤炭销售数量。第四是产业集中度过低,便会出现投资行为无视开发计划和资源规律,通过提升产业集中度,能够促进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综合开发。
1.2 煤炭市场需求
因为运输条件的限制,我国部分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最终变成缺电大户。比如华东地区相关煤炭资源储量拥有87%都分布在山东和安徽等地,至于工业则是在长三角等地,以上海为中心。西南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贵州,但工业主要分布于四川。中南地区的大部分煤炭资源全部集中于河南,而工业则集中分布在朱三角和武汉等地[1]。我国电力资源较为紧缺的主要是在江苏省和浙江省,和当地发达的工业相比,省内动力煤储量以及煤炭储量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同时两个省和储煤丰富区域相距较远,属于不同电网,进而形成一种严重缺电现象。
对煤炭需求产生影响到主要因素如下:第一是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经济总量增长会推动国内煤炭消费。第二是煤炭价格,煤炭需求存在价格弹性不足的问题,煤炭价格变化不会对煤炭需求调节产生太大影响。第三是能源结构,在能源结构全面优化背景下,水电消费与天然气消费不断增长,终端消费中的煤炭消费比重却进一步降低,在化工和发电产业中的消费比重逐渐提升。第四是产业结构,通过分析近几年我国煤炭消费构成,发现煤炭消费主要是集中于农业生产、建材、化工、冶金以及电力等方面,至于机械和纺织等领域中的生活用煤却进一步缩减,用煤量相继降低。
2 我国煤炭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2.1 整体发展趋势
煤炭市场发展主要是由我国工业生产领域中的增加值所决定的,特别是化工、建材、冶金以及电力等主要耗煤产品产量的变化增长。在煤炭消费中,电力产业最为重要,电力产业方面的煤炭消耗量在全国煤炭总消耗中大概能够占据61%。当下煤炭产业呈现出全新产业格局,煤炭企业逐渐从原本的产煤朝着输电方向发展,其本质为朝下游产业实施纵向一体化发展。在市场不断发展背景下,中间环节会产生大量交易费用。而生产费用和交易费用降低至某一均衡点条件下,便形成企业纵向一体化。煤炭企业生产出来的煤炭产品属于一种能源材料,需要经过下游产业,包括电力、冶金等,才能成为最终产品,如果煤炭企业单纯开采煤炭便会降低附加值,但通过从产煤转化为输电,能够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
2.2 产品发展趋势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为煤炭企业带来全新发展机遇,但依然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当下我国煤炭行业的对外合作比不上其他产业,像是电力、天然气以及中国石油等行业,相关行业内在外资吸收方面都拥有专门的法律政策,煤炭行业却依然尚未形成明确政策措施。为了更好应对国外企业竞争,需要国内煤炭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强化自身实力,结合多元化和集团化经营方式扩大自身发展实力,延伸发展空间。我国经贸委针对煤炭行业发展指导中明确了对煤炭集中化的发展支持,提出促进煤炭企业实现集中化发展,通过资产重组和兼并等方式支持煤炭企业构建大型煤炭集团,促进大中型矿井的技术改造和建设发展,通过联合、收购以及兼并等方式改造小煤矿[2]。
3 煤炭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3.1 加强煤炭运输布局
火电厂是采煤大户,通过煤炭资源形成的电力还会传输至各个工业生产厂中为工业生产提供基础支持,而我国工业发达区域往往也是煤炭严重紧缺区域,为此需要加强运输通道建设。运输通道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软硬件内容,将建设重点放在南北中三种煤炭运输通道中,除此之外,还涵盖内蒙古等西部城市的煤炭运输干线的建设工作。我国当下的铁路规划建设主要特征随后结合东西向针对路网实施合理布局,但是在南北向建设方面却存在明显不足,该种煤炭运输方式不利于中转。其实,近几年部分区域电网煤炭呈现出持续紧张状态,从某种条件下能够体现出铁路建设缺陷,为此需要在发展建设中需要提高对于南北路网的建设规划。从软件建设层面分析,在原有路网条件下,应进一步挖掘出各个核心路网的潜在能源。而我国铁道部门也应该深入开发各种煤炭直达列车,增设煤炭直达列车。
3.2 创建煤炭运转中心
煤炭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便是运输瓶颈,为此需要积极创建煤炭供应链流通环境,为此需要加强国家各个部门以及各利益方之间的有效配合。通道建设作为煤炭供应链建设中的基础环节,煤炭转运中心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通过创建煤炭转运中心除了可以促进煤炭运输实现长期稳定发展之外,还可以进一步削减铁路运输中的煤炭成本。此外,还可以充当一种能源战略的储备基地,可以为煤炭产业稳定供应提供有效保障。在煤炭转运中心的施工建设中,需进行合理选址,假如转运中心所处港口相关运煤能力和铁路运输之间存在明显冲突,便会产生煤炭压港问题,最终产生极大损失。
3.3 协调煤炭产销机制
结合科学有效的产销运输体制创新发展,能够促进企业顺利转换原有经营机制,进一步缩减中间流通环节,推动产销运输等多种环节实现协调发展目标,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长期能源供应渠道,满足产需双方共同利益,有效缓解煤炭产业中的供需矛盾[3]。
针对煤炭进出口加强控制与监管。在产品出口中,有利于国内煤炭出口质量。首先是能够创造出一种有益环境,从原本的双边贸易框架逐渐转化为多边贸易框架,得到多边稳定优惠待遇。其次是能够有效扩大出口自主权,输入国的市场准入贸易保护以及关税壁垒等政策所形成的歧视性影响将会得到有效降低。最后是金融服务产业中相关业务的对外开放发展,允许各种外资银行开始引入人民币业务,同时也能够进一步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措施,方便出口结算工作,能够有效减少交易成本支出。
3.4 整合资源产业
提升煤炭产业整体集中度,能够使那些拥有丰富优秀人才以及先进技术的大型煤炭企业结合资源分布规律以及煤炭开采计划,对煤炭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避免产生乱采滥挖问题的发生,为此需要将建设大型煤炭基地作为契机,加速矿井工程建设工作,抓紧时间新建各种现代化的大中型矿井。对相关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促进产业集中度的有效提升,缩减小煤矿数量。针对那些小规模煤矿应该进一步加大关闭力度,对于安全生产条件不到位的小煤矿企业,需要认真落实各项关闭执行规定。为国有大型煤矿企业提供有效支持,使其能够利用充足、联合、兼并、收购等方式对中小煤矿进行全面优化改进。国家财政应该发挥出贴息财政的影响优势,为大型煤炭企业提供可靠支持,使其能够顺利通过资产重组、兼并等方式创建大型集团企业。该种类型的企业拥有更大的实力,能够有序实施煤建材、煤化工、煤焦化和煤电相关项目的建设工作。
3.5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煤炭成本多少会对煤炭企业竞争力产生直接影响,材料消耗与能源消耗同样也会对煤炭企业经营成本产生直接影响,为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煤炭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缩减产品能耗,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我国经济主要特征便是重化工业作为主导,建材、钢铁、电力等高能耗产业迅速发展,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支持,对于能源资源具有较高的依赖性。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煤炭的刚性需求也持续上涨。为此相关政府部门需要充分发挥出宏观调节的功能,调控市场需求,对水泥、电解铝以及钢铁等重污染、高能耗产业发展进行有效遏制,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除此之外,还需要认真贯彻落实我国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下所提出来的资源保护和能源节约国策,坚持走资源节约道路,促进煤炭资源整体回收效率的全面提升,扩大在洁净发电方面的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大力支持循环经济的建设发展。有效减缓煤炭需求增长,缓解煤炭供需压力。
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持续发展与完善,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无法预测的变化,为此全国范围内的煤炭行业工作者应该在实践中继续深入探索和研究,掌握最新的经济发展动态,从而能够对我国煤炭经济进行准确、科学与合理把握,形成针对性的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