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园林叠山蓝本之杭州飞来峰历史视觉形象研究

2020-02-27沈瑶黄晓鲍沁星

风景园林 2020年2期
关键词:山石山体西湖

沈瑶 黄晓 鲍沁星

中国园林特色的叠石假山(以下简称叠山)以其特殊的空间形态在世界古典园林体系中独树一帜,长期以来其发展演变是中国风景园林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关于古代叠山演变问题的专门研究,首见曹汛[1]发表在《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一辑)》的论文《略论我国古代园林叠山艺术的发展演变》,开创性地把中国园林的叠山发展史初步概括为3个阶段:1)写实追求真实尺度,如“起土山以准篙霍”;2)写意追求小中见大,如盆景玩石“象衡巫”;3)叠山盛行,追求空间的行、望、居、游,如“处大山之麓,截溪断谷”。王劲韬在进一步梳理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关注到两宋是“真正将叠石成峰的手法提升到园林主导地位”的关键时期[2],几乎“无园不石”,出现叠山工匠的专业化趋势。南宋文献记载中多次出现了皇家园林以“西湖第一山林”飞来峰作为园林叠山的写仿蓝本。笔者前期研究发现,杭州飞来峰在中国园林叠山史上具有重要价值[3]57,在杭州有着“湖上笠翁”美誉的清代文人李渔,曾指出园林叠山的最高境界是“然能变城市为山林,招飞来峰使居平地,自是神仙妙术”。杭州西湖一带以峰石、洞壑欣赏闻名的飞来峰,为宋代以后文人在园林中堆叠假山、营造城市山林,提供了真实的参考。古代如何具体写仿杭州飞来峰造园是一个值得继续深究的学术问题:在古代造园观念中的“飞来峰”是从字面理解的置石立峰,还是更接近叠山的山体形象?古人眼中的杭州飞来峰有何特征,其视觉形象对叠山演变有何影响?

在文献不清晰、考古材料不足等诸多困难下,进行深入探究更有赖于杭州飞来峰的历史图像整理与分析。本文作者推测南宋宫廷画家赵伯驹《宫苑图》(图1)中的大假山很可能是南宋宫中仿飞来峰堆叠大假山的真实写照[4]。西班牙汉学家A. M. López在研究杭州飞来峰历史时,首次提及了杭州飞来峰历史图像中的4幅版画即《灵隐天竺图·新镌海内奇观》《冷泉猿啸·新镌海内奇观》《冷泉猿啸·南巡盛典》和《冷泉猿啸图·西湖志》[5];宋恬恬等研究了两宋假山从土山到叠山的关键图像,关注到存世宋画《宫苑图》中的南宋皇家园林叠山图像与杭州飞来峰明代文人画《西湖胜迹图》高度相似[6];本文作者曾对飞来峰的印度原型灵鹫峰的相关古代图像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7],还指出常州止园中的飞云峰写仿杭州飞来峰,受到杭州飞来峰历史图像《西湖胜迹图》《三竺禅隐图》的影响[8]。迄今,飞来峰的历史图像仅有部分研究涉及,尚未有系统性整理,因此本文作者共收集到20余幅涉及杭州飞来峰的古代绘画,其中西湖全景画5幅、飞来峰单体绘画16幅,从图考园林的角度和方法,结合飞来峰相关文献、实物遗存等资料,进一步揭示古代观念影响下的飞来峰视觉形象,并探讨其在中国园林叠山史上的重要价值。

1 宋画《宫苑图》中的假山飞来峰(推测)The rockery from Gongyuantu in Song Dynasty is presumed to mirror the Feilaifeng Hill

1 西湖全景画中的飞来峰

西湖全景画用文字标识名胜与典故,地理空间信息明晰,有完善的实用功能[9]。探讨的西湖全景画(图2)共5幅,其中前3幅为宫廷画师应制而作,应是为皇帝游览西湖准备的地图,记录了皇帝巡游的路线与沿途景色。在这5幅画中,飞来峰不仅被重点标注,而且其与周边山体明显不同。

1)《西湖十景图》(图2-1)。其是一幅宫廷绘画,由“娄东派”领袖王原祁(1642—1715)所作。画面从钱塘门开始,将绕西湖一周的景物以长卷的形式向左作平面的伸展。图中飞来峰山石采用了“球状风化物”的表现方法[10],运用岩石磊块的视觉效果来表达飞来峰“高不逾五六十丈,岩石嵬怪特异”[11]的特征。

2)《自杭州行宫游西湖道里图说》(图 2-2)。其为乾隆南巡江南,游历杭州时所绘制。图从驻跸的行宫出发至各处,以黄色点线标注巡游道路,另注明里程,记录乾隆所游景致。飞来峰景区用冷泉亭、理公塔、飞来峰、云林寺(灵隐寺)等代表性景物来概括。相比周边山石,画师使用更密集的线条及凸显的棱角来表达飞来峰的石山属性。

3)《西湖行宫图》(图2-3)。其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南巡时,由时任礼部侍郎的宫廷画师、杭州人关槐所绘。把西湖全景分绘成东西南北中5段,用鸟瞰的形式以写实画法描绘乾隆游览各景点的方位及行宫至各景点的里程。飞来峰地区位于画面的第4段,飞来峰山体由3个与实际比例相去甚远的洞壑组成。山体旁绘有冷泉亭与灵隐寺,关于灵隐飞来峰的典故“冷泉猿啸”被文字标注。

4)《西湖载鹤图》(图2-4)。其为清代文人谢彬、章采所绘,山体周边绘有神尼塔、冷泉亭、灵隐寺等构筑物。图中飞来峰的造型色彩与周围山体明显不同。用与西湖群山蓝绿色山体不同的黑灰色刻画飞来峰,与众不同的黑灰色与洞窟玲珑的山体造型让飞来峰的视觉形象独树一帜,山体上没有绘制树木,与周围群山对比,好像从天外飞来。

5)《西湖图》(图2-5)。此图是一幅文人画,用造型各样的点景人物描绘了动态的古杭州城,给观者代入感。画面中飞来峰的山石色彩与其他山体近乎相同,用两个较大的洞壑及山体上小的洞壑表达了飞来峰体量轻盈、洞壑万千的特点。

2 西湖全景画及飞来峰部分Panoramic painting of the West Lake and parts of Feilaifeng Hill

2 飞来峰单景画整理与择要

本文作者收集飞来峰单体绘画共16幅,其中版画6幅,文人画10幅。相比之下,版画因书籍出版需要,商业需求强调普世性,写实性更高;文人画则突出画家个性,画面艺术性更强,飞来峰的表达方式多样且变化更丰富。

2.1 飞来峰版画

飞来峰版画(图3)写实性高,图像研究的史料价值较高。本文作者在西湖的方志或文学作品中收集到飞来峰版画插图共6幅,其中3幅版画表现的是热点题材“冷泉猿啸”,择要介绍如下。

1)《灵隐天竺图》(图3-1)。编于晚明的旅游类书籍《新镌海内奇观》,书中文字由杨尔曾编撰。他选择“海内奇观”的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知名度的旅游胜地”[12],编辑的风格特点在于强化旅游类书籍的实用功能[13],意在吸引读者游览。《灵隐天竺图》夸张地描绘了飞来峰山石险峻、洞窟玲珑的特点,画面中有几位游人在洞壑中穿梭,飞来峰两边绘制了冷泉亭、三天竺等构筑物。

2)《冷泉猿啸》(图3-2)。猿啸是唐宋时飞来峰冷泉亭边的声景,“冷泉猿啸”后被定为元代“钱塘八景”之一。编于《新镌海内奇观》一书“咏钱塘十胜”目录下,画中飞来峰岩石层叠,山上绘有猿猴,画面中绘制的僧人是冷泉猿啸典故中的慧理。

3)《鹫峰》(图3-3)。其得名于灵隐飞来峰的印度原型灵鹫峰,即从印度灵鹫峰飞来。此图编于夏基的《西湖览胜诗志·西湖图说》,是西湖刻图版画18幅之一,既描绘了飞来峰体量大的洞壑,在飞来峰山体上还描绘了大大小小的孔洞。

3 明清飞来峰版画Engravings of Feilaifeng Hill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2.2 飞来峰文人画

本文作者一共查找到飞来峰文人画10幅(图4)。多以飞来峰山体为主景,从画家对飞来峰景物描绘的取舍可以看出“冷泉亭—冷泉水面—飞来峰”空间最为流行。择要介绍如下。

1)《西湖胜迹图》(图4-1)。其为明代宋懋晋(?—1620年后)所作,是一册纪行图册,以写生为主[14]。《飞来峰》以淡笔晕染的山为背景,突显了飞来峰山石的奇状。画面中的飞来峰势若悬浮,用深色的大小孔洞表现了其山石嶙峋、洞壑万千的特点。对比《西湖胜迹图》其他册页的山石画法,《飞来峰》山石画法独此一幅。

2)《冷泉飞瀑图》(图4-4)。其载于清代郁希范的《西湖胜景图册》,是写实程度较高的一幅飞来峰地区风景绘画,具有较强的透视性和完整性。图中的飞来峰山体孤鹜凸起、玲珑磊块的形象十分生动,视觉冲击力较强。细节处也体现着高度的写实性,其中冷泉亭的样式、冷泉与飞来峰山体的相对位置、飞来峰景区的入口位置与现今风貌相似,对研究清代飞来峰园林景观布局有重要价值。

3)《三竺禅隐图》(图4-6)。其为明代宋旭(1525—1606)所作,此图写实性较高,宏观把握主要景物间的相对位置和体量关系,主要描绘了青林洞、玉乳洞。山洞右边绘有一塔,与理公塔形式相似。峰石林立的飞来峰北面山脚下一条小溪流出,溪中碎石密布处有两处明显的高差形成瀑布。沿着飞来峰南面山脚,绘有3处红色建筑与灵隐三天竺相对应。

4)《冷泉亭图》(图4-7)。以画中的亭子为参照物,飞来峰的体量与实体相似,山体的走势与实景相符。清代戴熙(1801—1860)作于1844年,卷末有戴熙自跋:“予年十九至灵鹫,有诗云:‘一路笋香寻竹到,满山松色问泉来。’二十九至灵鹫,又有诗云:‘泉声喷雨四山响,石气蒸云万木阴。’三十九又有忆灵鹫诗云:‘吾家灵鹫峰,亦在幽赏列。冷泉走潺潺,夙昔所慕悦。前年赋北征,依依不忍别。知己今属谁,岁暮多霜雪。’”[15]81曾有学者指出,此图戴熙加强了墨的湿润度,使得画面具有了阴冷沉郁的气氛,画出了画名中“冷”字的意蕴[15]82。

5)《飞来峰图》(图4-9)。目前已有的飞来峰文人画中最早的是明代沈周(1427—1509)绘于成化十六年(1480年)的《飞来峰图》,是沈周回忆成化七年(1471年)与刘钰、史鉴、沈召的杭州之行所画[16]。

6)《西湖十景图》(图4-10)。作者为钱塘人蓝瑛(1585—1664),明末清初画家,是“武林派”的领袖。《西湖十景图》是蓝瑛晚年的山水画,也是蓝瑛绘画风格的集大成者。西湖十景约在南宋时就已形成,蓝瑛的《西湖十景图》以“飞来洞壑”代替“平湖秋月”,可见蓝瑛对飞来峰风景的重视。

4 明清飞来峰文人画Literati paintings of Feilaifeng Hill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3 图像中的飞来峰山体特点

飞来峰海拔仅100余米,但却以文人笔下的“西湖第一山林”“东南第一山水”闻名。通过解读图像史料可知,古人描绘的飞来峰视觉形象并非字面理解的一块飞来的奇石立峰。图像中的山体与山石形象与园林中叠山的造型趋同,如同平地飞来了一整座石头山。其具备山体露骨、势如飞来,洞窟玲珑、穿幽透深,奇石累累、千态各出3个特点。

3.1 山体露骨,势如飞来

如何表达飞来峰的“飞来”之意往往成为历史图像创作的重点。远望飞来峰如同平地飞来了一座石头山,“占尽湖山秀”[17]。图像(图5)中的飞来峰山体造型轻盈似飞来,与古代文献记载中飞来峰“中空外奇,玲珑磊块”[18]、“此峰尽骨露,石皆嵌空玲珑”[19]等非常相似。明代宋懋晋的《飞来峰》(图5-1)背景晕染着远山,将造型独特、岩石裸露的飞来峰山体展示于观者面前。明代版画《灵隐天竺图》(图5-2)中的飞来峰用极具视觉感染力及夸张的山体视觉形象描绘了飞来峰的自然山体特征。清代谢彬、章采的《西湖载鹤图》(图5-3)突出了飞来峰山石裸露。3幅画中的飞来峰山体没有其他山势可依托,似乎从画面外飞来。

5 飞来峰山体画法举例Example of painting methods of Feilaifeng Hill

3.2 洞窟玲珑,穿幽透深

历史图像可见飞来峰洞壑颇多,穿幽透深,内部空间具有丰富的游线。根据《武林旧事》记载,灵隐地区“诸岩洞皆嵌空玲珑,莹滑清润……穿幽透深,不可名貌”[20]。其玲珑剔透的山石景象也被画者重点描绘(图6),著名洞壑有呼猿洞、龙泓洞、玉乳洞和射旭洞等。明代宋旭的《三竺禅隐图》(图6-1)和清代汪鋆的《飞来峰图》(图6-2)主要刻画了飞来峰体量较大、较著名的洞壑,其中汪鋆绘画的题跋是“玉乳射旭诸洞”。清代宫廷画《西湖行宫图》(图6-3)中的飞来峰山体绘有3个比实际比例大许多的洞壑,用夸张的形式表达了飞来峰洞壑的景象。清代的《西湖图》(图6-4)和夏基的《鹫峰》(图6-5)既描绘了飞来峰体量大的洞壑,在飞来峰山体上还描绘了大大小小的孔洞。明代版画《灵隐天竺图》(图6-6)和清代谢彬、章采的《西湖载鹤图》(图6-7)突出体现了飞来峰洞窟玲珑的景象,山石上绘满了形状大小不一的孔洞。

6 飞来峰洞壑画法举例Example of painting methods of Feilaifeng Hill caves

3.3 奇石累累,千态各出

在表达整体“飞来”之意和幽深的洞壑空间的同时,飞来峰上的诸多奇石也成为历史图像突出飞来峰特点而重点刻画的细节(图7)。明代宋懋晋的《飞来峰》(图7-1)用曲折丰富的线条描绘出飞来峰山石形态多样,绘有点景人物游览于大大小小的悬岩之间。相似地,清代郁希范的《冷泉飞瀑》(图7-2)用曲折的线条勾勒飞来峰“千态各出,不杂土壤”的山石形态,使用色彩描绘山石丰富的细节。明代杨尔曾的《冷泉猿啸》(图7-3)用无序的线条勾勒出形态大小各异的山石,石怪欲语。清代谢彬、章采的《西湖载鹤图》(图7-4)飞来峰山体只有不规则的骨架,运用不同色彩描绘飞来峰山石的细节,飞来峰山石立体感很强且造型奇特。这与杨尔曾的《灵隐天竺图》(图7-5)有相似之处,山石骨架造型奇特,用黑色描绘山石阴影增加细节与立体感,是极具冲击力的视觉形象。绘画描绘了飞来峰山石细节,与历史文献中“奇石累累,若镂若刻”“千态各出,不杂土壤,势若浮悬”[21-22]的记载高度吻合。

7 飞来峰山石画法举例Example of painting methods of Feilaifeng Hill rocks

4 飞来峰图像中的望、行、游、居

郭熙《林泉高致》评价山水画称:“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23]杭州飞来峰历史图像中的人物活动丰富,真实表达了飞来峰山高仅100余米,具有近人尺度的空间特征,具备了“望、行、游、居”4个重要特征。不仅是飞来之峰,更是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自然山水空间。

1)“可望”是对飞来峰的静态观赏。蓝瑛的《飞来洞壑》(图4-10)前景可看到溪边岩石嶙峋,身着白衣的古人在溪边闲庭信步,穿越于松树之间,远望飞来峰山景。画中的飞来峰远望山势陡峭,石壁裸露。宋懋晋的《飞来峰》(图4-1)图中,冷泉上有一座拱形桥,桥上有一行人,驻足观望飞来峰奇特的造型。明代版画《冷泉猿啸》(图3-2)中,僧人在近处欣赏飞来峰的岩石洞壑。3幅绘画由远望及近观,从飞来峰的整体山势到飞来峰山石耸立,体现了飞来峰在画家眼中“可望”。

2)“可行”是观者通过山径进入飞来峰空间之中。版画《鹫峰》(图3-3)中有点景人物正在走入飞来峰,卞文瑜《飞来峰》(图4-2)中有一队“主仆”正朝飞来峰走近,是直接体现飞来峰“可行”的绘画,而吴楚奇的《飞来峰、龙泓洞》(图3-4)和宋旭的《三竺禅隐图》(图4-6)在飞来峰上绘制了通向神尼塔的路径。

3)“可游”主要在于飞来峰“石皆嵌空玲珑”,走进飞来峰洞壑可移步易景,能带来空间的体验和情感的愉悦。宋懋晋的《飞来峰》(图4-1)图中几位文人穿梭于飞来峰山洞中,似在游览飞来峰。相似地,版画《灵隐天竺图》(图3-1)绘有两组游人穿梭在飞来峰洞壑中,似在欣赏飞来峰洞壑奇景。

4)“可居”是观者栖身于飞来峰山水之间,融入其中。董豫赣曾指出“可居”的两种方式——天然洞府和人工楼阁[24],飞来峰绘画中兼有之。飞来峰天然的洞壑营造了相对私密的半开敞空间,宋旭的《三竺禅隐图》(图4-6)在洞壑中绘有几位古人相对而坐,似在交流。相似的绘画还有夏基的《鹫峰》(图3-3),点景人物三两成群在飞来峰洞壑中观赏、围坐。冷泉亭是文人墨客进行雅集活动的场所,是飞来峰景观可“亭居”的代表。绘画多在冷泉亭中设置人物,如宋懋晋《飞来峰》(图4-1)图中临溪有四角攒尖顶的亭,亭中有两文人相对而坐,或许在吟诗作对。

5 总结

古代历史图像取材飞来峰的自然环境,经过绘画创作的抽象、浓缩和再刻画,进而传播形成广泛认同的视觉形象,作为叠山的参照物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由飞来峰的图像史料分析可知,古人在认识飞来峰时并不是从字面上认识的置石立峰,而是把飞来峰作为一个整体,不仅山体露骨、洞窟玲珑、奇石累累,而且具有近人尺度的空间特征,内部空间游线复杂。这与前文提及的南宋绘画《宫苑图》中用湖石堆叠的假山视觉形象有很大相似之处。《宫苑图》作为少有存世的南宋宫苑绘画,其中的假山形象由叠石而成,山体露骨且有一个可供通行的洞壑。由此可见,南宋皇家所欣赏的园林叠山与历史图像中的飞来峰特征相似。如果说飞来峰“飞来”之典故与文化的广泛流传影响了后代园林叠山的立意,那么飞来峰图像的流传则影响了园林叠山的手法,成为后代叠山写仿的蓝本,将其峰石洞壑的视觉形象在园林叠山中进行模仿与再创作。关注到中国古典园林后期叠山艺术中峰石欣赏分离、注重整体营造的趋势[25],模仿飞来峰造园叠山可能反映了早期古典园林峰石一体的叠山欣赏趣味。

与此同时,诸多以飞来峰冷泉亭为核心的图像作品应运而生,为园林叠山提供了“师法自然”的参考绘本。不仅符合私家园林营造所需要的内向型空间特征,而且提供了良好的游赏体验,是造园法则中“精在体宜”的生动体现。在唐代白居易的《冷泉亭记》中,这里“高不倍寻,广不累丈”,却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白居易用“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这16个字把冷泉亭前的自然空间建筑化,从中精准概括了飞来峰冷泉亭景观空间以山树作为顶盖、岩石作为屏风,眼前岚气丛生缭绕,亭台楼阁亲近水面的空间模式。这一核心空间成为自南宋起造园写仿参考的重点空间[3]56,例如无锡寄畅园,秦宝瓒《寄畅园志》中记载:“中间最胜处,曰知鱼槛,以西泠之冷泉亭为蓝本,冷泉亭对面有飞来峰,此则九龙峰。”[26]此外,除了前文提及的南宋皇家园林内苑、德寿宫、常州止园外,现存的上海曲水园、杭州芝园等均有相似的记载[27]。这里进深20~30 m的“建筑—水体—山林”序列空间,契合王其亨先生在《风水形式说和中国古代建筑外部空间设计探析》中提出的“百尺为形”(23~35 m)作为中景的尺度原则[28],与江南古典园林最普遍的空间视距十分接近[29],空间尺度与体验十分相似[30]。而且飞来峰冷泉亭景观空间尺度亲切宜人,为历代造园家营造“壶中天地”提供了最佳蓝本。写仿杭州飞来峰造园对中国古典园林后期“壶中天地”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为文人在园林中堆叠假山、营造城市山林提供了真实的依据和借鉴,其价值仍值得深入探讨。

致谢(Acknowledgments):

在本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灵隐寺方丈光泉法师、慧仰法师、董寅杰先生对本研究给予了重要支持。清华大学贾珺老师,同济大学刘珊珊老师,东南大学顾凯老师,香港中文大学冯仕达老师,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A. M. López老师,北京建筑大学傅凡老师,浙江农林大学金荷仙、王欣、陈楚文、张敏霞等老师,北京林业大学博士生陈汪丹、陈丹秀、边谦等同学对本研究提供了帮助,特此表示感谢!

图片来源(Sources of Figures):

图1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图2-1辽宁省博物馆藏,图2-2大英博物馆藏,图2-3、2-5、6-3、6-4杭州西湖博物馆藏,图2-4、4-3、4-7、5-3、5-4、6-7、7-4故宫博物院藏,图3-1、3-2、5-2、6-6、7-3、7-5出自《新镌海内奇观》,图3-3、6-5出自《西湖览胜诗志·西湖图说》,图3-4、5-5出自《吴越游览图咏》,图3-5出自《西湖志》,图3-6出自《南巡盛典》,图4-1、5-1、7-1天津博物馆藏,图4-2家族收藏,图4-4、7-2四川博物院藏,图4-5、6-2出自《唯有家山不厌看——明清文人实景山水作品集》,图4-6、6-1南京博物院藏,图4-8出自http://www.sanjiangpm.com/uploadfile/2015062614000969384.jpg,图4-9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藏,图4-10扬州市文物商店藏。

猜你喜欢

山石山体西湖
雷运华
陈晶
“晒石节”让山石灿烂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对山体滑坡的成因分析与治理
黄山石潭现唯美壮观云海
山体别墅设计分析
当西湖遇上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