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中药材的临床应用
2020-02-26秦少波
秦少波
中药历史悠久,在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中,起到功不可没的贡献。早在先秦时期的人,就掌握了基本动物、植物药的医疗作用,在《山海经》和《五十二病方》中均有记载。秦汉时期随着对外交流开放,不少药物相继传入我国,成书于此时的《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唐宋时期,是药物发展的黄金时期,《新修本草》《本草拾遗》《千金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苏沈良方》等都是该时期的著作。明清时期,是药物发展的又一黄金时期,妇孺皆知的《本草纲目》传播海外,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本文介绍中药材中六味带“黄”字的中药。
雄 黄
分类: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心、肝、胃经。
功效:解毒,杀虫。
主治:痈肿疔疮,湿疹疥癣,蛇虫咬伤,虫积腹痛,哮喘,疟疾、惊痫。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或香油调服。入丸散服,每次0.15克~0.3克。
注意事项:本品毒性较强,内服不可过量久服。孕妇忌用。切忌火煅,烧煅后分解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有剧毒。
常用方剂:醒消丸,二味拔毒散。
硫 黄
分类:解毒杀虫燥湿止痒药。
性味归经:酸,温。有毒。归肾、大肠经。
功效:解毒杀虫止痒,补火助阳通便。
主治:湿疹,秃疮,疥癣,寒喘,阳痿,虚寒便秘。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或香油调服。入丸散服,每次1克~3克。
注意事项:孕妇忌用。
常用方剂:半硫丸,黑锡丹。
黄 精
分类:补虚药中的补阴药。
性味归经:甘,平。归肾、脾、肺经。
功效:滋肾润肺,补脾益气。
主治:阴虚肺燥,干咳少痰,及肺肾阴虚的劳嗽久咳。脾胃虚弱。肾虚精亏的头晕,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及消渴。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次10克~30克。
注意事项:本品甘寒滋腻,腹胀便溏者不宜应用。
常用方剂:多与其他滋阴药合用。
黄 芪
分类:补虚药中的补气药。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主治: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诸证。肺气虚及表虚自汗,气虚外感诸证;气虚水湿失运的浮肿,小便不利;气血不足,疮疡内陷的脓成不溃或溃久不敛。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次10克~15克,大剂量30克~60克。
注意事项:表实邪盛,内有积滞,阴虚阳亢,疮疡实证均不宜用。
常用方剂:补中益气汤,升陷汤,防己黄芪汤,玉屏风散,黄芪建中汤,保元汤,归脾汤,十全大补汤,泰山磐石散。
牛 黄
分类:平肝熄风药中的熄风止痉药。
性味歸经:苦,凉。归心、肝经。
功效:熄风止痉,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主治:温热病及小儿惊风之壮热神昏,惊厥抽搐。温热病热入心包,中风,癫痫等痰热蒙蔽心窍所致之神昏、口噤、痰鸣。咽喉肿痛,溃烂及痈疽疔毒等热毒壅滞郁结之证。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2克~0.5克。外用适量,研细末敷患处。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常用方剂:牛黄散,安宫牛黄丸,犀黄丸,牛黄解毒丸,珠黄散。
黄药子
分类:止咳化痰平喘药。
性味归经:苦,平。有毒。归肝、肺经。
功效:消痰软坚散结,清热解毒。
主治:瘿瘤,疮疡肿毒,咽喉肿痛及毒蛇咬伤,肿瘤,吐血、衄血、咯血,百日咳。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次5克~15克;研为粉末服用,1克~2克。
注意事项:本品有毒,不宜过量。多服、久服可引起吐泻、腹痛等消化道反应,对肝脏有毒副作用。
常用方剂:多与止咳化痰平喘、抗肿瘤药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