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赶超式发展
2020-02-26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之一,就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里第一次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这种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又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一项伟大的创造。
当然,这种创造性制度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长期实践中、在总结经验教训中逐步摸索出来的。新中國成立后,我们开始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可当时对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没有经验,而能参考借鉴的只有“苏联模式”,即“社会主义经济=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这种单一的模式,由于严重脱离了实际,致使我国国民经济已濒临崩溃边缘。国有企业普遍缺乏活力,物质供应严重短缺;国家计划高度集中,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衡;收入分配平均主义盛行,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且明确讲“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从根本上破除了市场经济姓“资”、计划经济姓“社”的传统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在上述基础上,1992年6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的讲话中首次肯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法。之后,10月12日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说,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一次真正的重大的理论突破,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中的一个重大里程碑。
经过多年改革与探索,我国基本经济制度逐步形成并日益成熟起来,其制度优势也充分地呈现出来。在所有制方面,中国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地位,同时大力调整所有制结构,支持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健康发展,有效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在分配制度方面,中国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承认利益原则和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同时允许和鼓励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等其他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极大地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在资源分配方式方面,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破除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对立的思想教条,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把有效的市场机制和有度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这套制度在实践中被证明拥有巨大优势,不仅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而且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1979年至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远远高于世界同期年均2.9%的增速。同期,我国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人民生活水平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飞跃。
对于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及其比较优势,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给予了评价和肯定。
美国洛杉矶太平洋国际政治研究所研究人员齐迈克认为,中国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让市场的力量充分发挥作用,开放经济特区,打破国营独大的所有制模式,鼓励人们自由择业,让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出国学习先进的科技知识,取消人民公社,关闭经营不善的国营企业,大批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如果没有这一项接一项的大胆尝试和重大措施的出台,中国的改革开放不可能取得如此的成功。”他认为,中国改革的成功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分不开的。所以他说:“尽管一些西方人经常批评中国共产党,但我认为它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以及所采取的有效的改革措施值得充分肯定。由于中国共产党的这些决策客观上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了巨大变化,极大地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因此,仅凭这一点,我就要给中国共产党打一个高分。”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季塔连科则认为,中国经济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所有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都以中国特殊国情为基础,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改革,不像俄罗斯照搬西方经济教条”。同时,中国政府推广政策时采取“循序渐进”的做法,正是这种渐进性改革保证了理论上的全面性和实践的实验性能够结合在一起。季塔连科还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保证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实践证明,强有力的政权能够解决与社会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
那么,相比较于中国特色的经济制度,西方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则暗淡无光。所谓新自由主义,其实质就是提倡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主张私有化、倡导个人主义。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开始由理论、学术转向政治化、国家意识形态化,成为美英国际垄断资本推行全球一体化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新自由主义在全球泛滥以来,世界经济增长不是加快了而是减速了,新自由主义时期的世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与前一个时期(1951-1980年)相比下降了一半。同时,由于新自由主义的影响,美国经济不断金融化。其恶果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每隔10年左右就会发生一次较大的金融危机,大型金融机构破产时有发生。不仅如此,新自由主义还加剧了相关国家的贫富分化。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来进行估计,目前全球最富有人口的10%占有了全球总收入的50%以上;而如果按汇率进行估计,他们占有全球总收入的2/3以上。
从全球范围来看,拉美是深受新自由主义经济危害最严重的地区。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拉丁美洲在“华盛顿共识”主导下开始进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20世纪90年代后,新自由主义的巨大破坏后果开始显现,频繁爆发的经济危机宣告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失败,拉美国家也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一是严重的经济衰退。以1982年发生的债务危机为标志,拉美经济结束了战后30年持续增长的局面,出现了持续衰退,经济增速远远低于其六七十年代5.5%的水平。二是失业率攀升,两极分化,社会不公现象严重,社会矛盾激化。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倡导国有企业私有化,廉价出售的国有资产使得一些政治、商业精英阶层一夜暴富,私有化的消极后果却由普通民众承担。新自由主义改革导致的经济泡沫破灭之后,拉美国家经济陷入持续衰退,社会矛盾激化,拉美国家接连发生罢工、民众和军队暴动,社会动荡不断。
新自由主义给拉丁美洲带来的巨大灾难使拉美人民逐渐意识到其弊端,特别是2001年爆发的阿根廷经济危机标志着新自由主义在拉丁美洲的衰落。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拉丁美洲的委内瑞拉、阿根廷、巴西等国左翼政党上台,纷纷采取措施开始扭转新自由主义改革带来的经济社会恶化局面。但是,由于陷入新自由主义太深,拉美想从这个泥潭中走出来,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2019年10月初,发生在智利的暴力冲突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证。
一方面是拉美陷入新自由主义泥潭,另一方面是中国特色经济制度所带来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足以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的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任何时候都必须捍卫、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落实社会主义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地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巨大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