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托尔斯泰:跨时空对话”与中俄文化交流
2020-02-26林宇阳
摘要:鲁迅和托尔斯泰生前虽然没有会面和交流,但二人在精神上具有一定的相通性。早在留日期间,托尔斯泰的反战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就对鲁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鲁迅也开始了与托尔斯泰的心灵对话。2015年在鲁迅的故乡绍兴文理学院举办的“鲁迅与托尔斯泰:跨时空对话”活动可谓是对两位文学大师曾经心灵对话的延续。这种以鲁迅与托尔斯泰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关键词:鲁迅 托尔斯泰 精神联系 文化交流 当代价值
鲁迅和托尔斯泰生前虽然没有会面和交流,但二人在精神上具有一定的相通性。早在留日期间,托尔斯泰的反战精神和人道主义思想就对鲁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鲁迅也开始了与托尔斯泰的心灵对话。2015年在鲁迅故乡的绍兴文理学院举办的“鲁迅与托尔斯泰:跨时空对话”活动可谓是对两位文学大师曾经心灵对话的延续。这种以鲁迅与托尔斯泰为主题的文化交流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一、鲁迅与托尔斯泰的精神联系
中俄两国作为近邻,从古至今都有着友好的联系,作为这两个民族的代表性人物,鲁迅和托尔斯泰紧密地联系着两个国家、两个民族的精神和命运。托尔斯泰对中国文化十分关注,他曾读过老子、孔子、墨子等所著的中罔经典著作,并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托尔斯泰称得上是一个中国文学研究的专家,他曾将《论语》《中庸》用英语、德语翻译到西方去。同样,鲁迅也十分关注俄罗斯文化。作为我罔翻译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鲁迅一生的翻译工作从不间断,他在中国翻译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鲁迅所有的文字中,翻译与创作的文字数量相当,而在这些翻译作品中,他对俄苏文学和文艺理论的翻泽又占了很大的比例。虽然鲁迅不懂俄文,但他依靠德语和日语这两门外语,以转泽的形式向中国输人大量的俄国文学作品。可以说鲁迅的一生贯穿着对俄苏文化的翻译和介绍,甚至在去世之前,他还在校订果戈理《死魂灵》的泽稿。鲁迅最早接触托尔斯泰是在留学日本期间,当时正值日俄战争时期。当时“亡国灭种”的危机感深深压迫着青年鲁迅,托尔斯泰的那句“你改悔罢”以及他在《日俄战争论》中的反战观点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里所批判的“不仅是日俄两国皇帝、欢呼胜利的两国国民,更是艳羡日本强大,具有类似国民意识的青年鲁迅自身”(1)。也使得当时正在仙台学医的鲁迅,在自身积累的战争经验的基础上,受到了托尔斯泰反战思想的洗礼,“对‘国家‘战争‘人有了更加深沉的思考”(2)。 对于托尔斯泰,鲁迅深受其影响,收藏和阅读了许多托尔斯泰的作品。据鲁迅日记记载,“鲁迅关于托尔斯泰的藏书有《儿童的智慧》《托尔斯泰致中围人书》《主与仆》《人生十字路》《关于动物的故事》等;据比较可靠的记录,鲁迅阅读托尔斯泰作品的经历有1922年4月12日他翻阅过托尔斯泰的《哈泽·穆拉特》等。在译介方面,20世纪20年代后期,鲁迅受左翼文艺界影响,开始翻译了几篇马克思主义者所写的关于托尔斯泰的文章”③。刘半农曾给鲁迅写过一副对联:“托尼学说,魏晋文章。”鲁迅本人并不反对,由此也可以看出托尔斯泰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然,鲁迅虽然对托尔斯泰的反战思想颇为认同,但却十分抵制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同为人道主义者,鲁迅和托尔斯泰虽然都聚焦于人的存在、发展和前途命运上,在精神上有一定的联系,但在具体观点上,二人又不尽相同。托尔斯泰受基督教影响较深,他强调的是对全体人类的一种博爱,体现基督教的博爱精神,同时又主张不以暴力抗恶;鲁迅的人道主义是面向社会中那些被压迫的弱势群体的,在他的作品中,其描写的很多对象就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如阿Q、闰土、祥林嫂和孔乙己等。“鲁迅人道主义的实现始终是和抗争、战斗、复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的人道主义之爱始终和憎统一于一体”④。
二、鲁迅与托尔斯泰的当代价值
托尔斯泰主要生活在19世纪,鲁迅则主要生活在20世纪,他们都留下了大量的文学遗产。这些作品在他们逝世后仍继续流传着,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也持续影响着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鲁迅与托尔斯泰:跨时空对话”正是对他们的作品与思想精神的当代价值的一次深度交流和探讨。
托尔斯泰和鲁迅作为中俄两国乃至世界的文学巨匠,都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俄两国文化交流的路上,鲁迅和托尔斯泰的交流应当被列在首位。目前我国缺少从事俄罗斯文学泽介和研究的人,在当代鲁迅和托尔斯泰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对鲁迅和托尔斯泰的讨论和研究,能够促进中俄两国对鲁迅和托尔斯泰文化遗产的接受,同时将进一步推动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进入新的时期。2015年的“鲁迅与托尔斯泰:跨时空对话”中俄文化交流活动,为鲁迅和托尔斯泰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开了一个很好的头。正如鲁迅的长孙周令飞先生所希望的那样,从这次活动开始,中俄两国之间的交流能不断地深化和向多方面拓展,成为一列长途列车,一站又一站地驶向未来。
在“鲁迅与托尔斯泰:跨时空对话”活动中,王锡荣教授指出,鲁迅和托尔斯泰都深深热爱着自己的民族,都同情被压迫的劳苦大众,他们高举人道和诚爱的大旗,呼吁对儿童教育的高度重视。鲁迅有着“救救孩子”的名言,同样托尔斯泰也写过《四个发展阶段》这样的关心儿童教育、关注人性养成的著作。鲁迅认为培养人“首在立人”,严厉批判了中国传统教育中约束孩子、打骂孩子的行为;托尔斯泰在他的自传体著作《童年》《少年》《青年》三部曲中也谈到了教育對青少年性格发展的影响,并且二人都秉着相似而不相同的人道主义的原则,提出了教育改革的目标。托尔斯泰倡导学校教育自由的思想,提倡尊重学生。鲁迅则更加贴近当时的同情,具有政治性和抗争性,他明确指出:“要培养能紧紧跟着时代前进的革命新人,既有远大理想,又能艰苦奋斗。”(5)当今时代,教育是仍需重视的,鲁迅和托尔斯泰对教育的态度,对当代社会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在适当的时候应当做出革新。鲁迅和托尔斯泰都以多种形式持续影响着当代社会,除了教育方面,兴建博物馆和纪念馆作为一种良好的形式,也在有效地传递着文学大师的精神,同时在后人的努力下,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在“鲁迅与托尔斯泰:跨时空对话”活动中,托尔斯泰纪念馆馆长叶卡捷琳娜·托尔斯泰就介绍了托尔斯泰纪念馆成功的运行模式,象征着托尔斯泰精神在现代的延续,这无疑为中国鲁迅纪念馆的运行提供了良好启示,具有借鉴意义。而托尔斯泰纪念馆与绍兴鲁迅纪念馆缔结大师“友好馆”的协议,无疑将更进一步促进鲁迅和托尔斯泰在中俄两国的影响以及两国间的文化交流。
三、鲁迅,托尔斯泰与中俄文化交流
鲁迅和托尔斯泰不仅是蜚声世界的大文豪,也是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这两个伟大民族的杰出代表。托尔斯泰在世时十分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俄国的传播做了极大贡献。生活在19世纪的托尔斯泰是当时俄国作家中少有的对中国文化怀有强烈感情的人,他非常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曾经专门研究过老子、孔子和墨子等人的學说,尤其是非常推崇老子和孔子,甚至还亲自翻译了《道德经》等。事实上,托尔斯泰本身的人道主义思想中的不以暴力来抵抗邪恶,用不抵抗来应对战争的思想就非常契合老子的“无为而治”;同样托尔斯泰无阶级差别的爱也与墨子的“兼爱”思想非常契合。鲁迅也十分关注俄罗斯文化,正如上文提到的,鲁迅在对俄罗斯文学的翻译上的贡献极大,为中国输入了大量的俄国文学作品。可以说,鲁迅和托尔斯泰两位文学巨匠在促进中俄文化交流中都起着积极而重要作用。
随着时间流逝,鲁迅和托尔斯泰二人的影响并没有被削弱,相反,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与他们的相关研究与交流活动中去。可以说两位文豪身后,中俄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不断,特别是2015年的“大师对话:鲁迅与托尔斯泰”这一文化交流活动,将鲁迅和托尔斯泰联系起来,并以这两位文学巨匠为纽带,沟通了中俄两国的文化。这一活动不是仅仅局限于讲座的形式,而是以文化论坛、俄语讲座、纪念馆合作签约、座谈会,以及中学生主题交流等形式进行的两国文化交流,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这次大型的中俄文化交流活动后,一直有不少文化交流活动在中俄两国举办,就比如2016年在俄罗斯举办的“鲁迅是谁——中国文化巨匠鲁迅生平展”,“鲁迅与托尔斯泰——中俄文化的交流与交融”论坛,以及2017年在北京进行的“中俄文学对话会”,等等。
托尔斯泰生前曾说过,假如自己还年轻的话,他一定要到中国去。这一愿望,托尔斯泰一直没有实现。不过,在2015年托尔斯泰逝世105周年之际,在绍兴文理学院进行的为期四天的“鲁迅与托尔斯泰:跨时空对话”交流活动中,托尔斯泰的后人受邀来到绍兴,为他们的先祖实现了这一愿望。在这一文化交流过程中,俄方访问团先是参观了上海鲁迅纪念馆,随后又参观了绍兴鲁迅纪念馆。俄罗斯的雅斯纳亚·波良纳庄同博物馆代表团还与浙江绍兴鲁迅纪念馆签署了文化合作协议,为之后双方的进一步交流奠定基础。而“鲁迅和托尔斯泰:跨时空对话”是被寄予了进一步深化中俄两国全面交流往来的愿望的。这些交流活动都很好地促进了中俄两国的交流,加深了中俄双方对彼此的理解,同时举办的相关论坛、专题讲座等使参与活动的学生、鲁迅和托尔斯泰的研究者,对鲁迅和托尔斯泰以及中俄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四、结语
鲁迅和托尔斯泰二人在精神层面有着深刻的联系,同时他们对当代社会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作为一种文化交流形式,“鲁迅与托尔斯泰:跨时空对话”对鲁迅和托尔斯泰进行了很好的研究探讨,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中俄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中俄两国文化交流已经进入了新时期。相信此后的交流活动会进一步加深中俄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①②范围富:《鲁迅留日时期思想建构中的列夫·托尔斯 泰》,《鲁迅研究月刊》2016年第10期,第85页,第85页。
③王静:《鲁迅和托尔斯泰道德与美学观之比较——兼论 鲁迅对托尔斯泰文学作品的潜在态度》,《河北师范大学 学报》2016年第6期,第50页。
④李丽:《“东方文化恶魔”的人道——鲁迅与托尔斯 泰人道主义思想比较》,《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6期, 第71页。
⑤翟广顺:《托尔斯泰对鲁迅人道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 《中国德育》2006年第10期,第11页。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项目“‘大师对话与‘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文化育人新模式的探索研究”(2019R432029)和绍兴文理学院校级课题“‘大师对话:鲁迅与托尔斯泰与中俄文化交流”最终成果
作者:林宇阳,绍兴文理学院鲁迅研究社和大学生越文化研究会成员;卓光平,文学博士,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