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万个小区,如何实现“封闭式管理”
2020-02-26应琛
应琛
随着春节后返沪人数激增,社区成为抗疫前沿。
面对企业复工带来的返沪人员高峰压力,上海各街道、各社区进一步强化了疫情防控措施,以减少疫情传播风险,遏制疫情蔓延和扩散。
日前,据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介绍,全市1.3万个居民住宅小区,绝大部分已实现了“封闭式管理”,采取了出入口管理措施。
如何实现“封闭式管理”,上海各个小区可谓妙招频出,努力“守好门、看好人”,共同筑起一道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基层防线。
封门,不仅仅是只留一个门岗
2月4日凌晨1点左右,一对看上去像是情侣的男女拖着行李箱朝普陀区真如镇街道真光八小区走去。这时,他们的身旁另有一名男子快步上前在门岗处向保安询问着什么。就这样,小情侣在没有遇到任何“拦阻”的情况下,一路走进了小区。
这一切都被跟在他们身后的街道工作人员用执法仪记录了下来。原来,这是真如镇街道为检验小区门岗制度执行情况开展的一次“乔装督查”。
“我们之后会拿着视频找物业沟通,督促他们作出整改,加强门岗的责任意识。不能因为被一个人牵制,就漏放了另外一个。” 真如镇街道网格中心负责人甄斌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为了监督小区整套疫情防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街道专门成立了一支20人组成的督察队伍,成员来自街道网格中心、自治办、房办,还有纪工委。每天他会在微信工作群里发布不同的检查重点,“我自己都打扮成快遞小哥好多次了,有的同事开车‘硬闯门岗,看看他们是否对外来车辆进行阻拦、询问,以及对前后排人员是否都进行测温。经过这些天几轮督查,现在乔装已经没用了,门卫的警惕性都很高,工作基本上都能做到位”。
据了解,早在1月31日,为了疫情防控需要,真如镇街道就提出各小区一律实行“封闭式管理”,原则上只开通一个出入口,并对进小区人员、车辆进行体温检查、问询登记。
“大家响应也都很及时。但当时没有很明确的做法,对‘封闭式管理的概念理解得不够细、不够严。有的小区只是简单地把多余的门关了,只留一个出入口,就认为是封好了。”真如镇街道社区自治办主任邱善乐向《新民周刊》表示,要打赢这场居民区的防控战役,一定要有战略战术。
2月1日晚上,邱善乐连夜制作了一张真如镇街道住宅小区疫情防控机制示意图,总的目标就是厘清存量和控制增量,“确保根据住宅小区的自然形态,形成防控堡垒。通过唯一的出入口,能够掌握小区内有哪些人已经是从外地回来,以及后面又有哪些是新进入小区的返沪人员”。
“封门”必须要因地制宜。比如,真西一居民区真西三小区虽然是一个有围墙的住宅小区,但是其1-7号楼组进出的门洞直接开在北石路上。小区封闭之后,7个楼组84户人家也被隔绝在安全岛外。
为解决这一问题,街道先通过加装围挡的方式为这84户居民临时隔出一个微型小区,又调拨雨棚设置临时门岗,配备24小时安保。
“关于门的设置,也是有讲究的,要在我们智联普陀的探头可以监控的范围里面,这样以后也便于我们开展视频监督的工作。”邱善乐进一步说明。
居民又提出停车以及倒垃圾的问题,街道工作人员多次现场踩点测量,加大出入口,扩大车辆转弯半径,设置道闸,并协调物业,设置临时生活垃圾投放点,干湿分离,定时收运。
又比如,针对一些小区外有裙楼出租给商户,并可以通过商户后门直通小区内的情况,街道在取得商户同意后,对其后门进行封闭。
对门岗,街道建立了门长责任制,督促各住宅小区制作出入证,也制定了相应的流程、职责、登记规范等。
“其中有一家早教机构,我们在封门的时候,有小区居民以为是机构倒闭了,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恐慌,因为该小区很多居民都在该机构购买过课程。了解到这一情况我们一是通过广播,二是通过居民自己的宝妈群及时进行了解释说明。”邱善乐表示。
真如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韶春在接受《新民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疫情发生突然、来势凶猛,一开始我们打的是一场遭遇战,考验的是基层的应变能力和组织动员力,接着就是阵地战,我们通过坚决果断实行小区封闭管理,在全街道范围内筑起了一个个防疫“堡垒”。
“现在每天从早上8点30分至晚上8点30分,要求门岗原则上按照‘3+1+1的配置:3—居委会工作人员、物业保安、小区志愿者,1—社区民警,1—特保。”邱善乐说,“其余时间则是‘1+1,一个物业保安和一个特保。”
对门岗,街道建立了门长责任制,督促各住宅小区制作出入证,也制定了相应的流程、职责、登记规范等。考虑到天气比较冷,以及会下雨的情况,街道还发动社区组织和驻区单位进行捐赠,搭建了临时雨棚。此外,出于卫生方面的考虑,门岗处还设置了一些专门收放快递和外卖的架子,按楼组编号,快递标签朝外,避免翻检包裹可能造成的交叉感染。
“事实上,在封闭式管理的过程中,居委会承担了最重、最繁琐的工作。对接门岗,及时互通新增返沪人员情况;又要通过上门走访,排摸小区内空关户的真实情况;还要对开展居家隔离的居民做好监督管理。“邱善乐告诉记者。
据张韶春透露,目前对辖区内需要居家隔离观察的居民,除了常规的一些措施之外,在征得居民同意的情况下,还会加装门磁装置。一旦住户开门,街道网格中心和居委会就会实时收到通知,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和监督管理。同时,借鉴公安指挥调度的做法,街道紧急采购了一批手持对讲机发到各居民区,加强街道网格中心对各居民区和门岗的指挥调度,确保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应急响应,扎扎实实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雅斯酒店式公寓门口的登记点。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调。
物业经理成了我们最大的自治力量
位于长宁区龙溪路的明苑别墅大门外,怀里抱着红酒的外国小哥、推着小推车送餐的饭店厨师,站在商务车门边的司机大哥统统被保安拦在了门口。
“你好,疫情期间,本小区禁止一切外来人员入内。您可以电话联系业主进行沟通。如果要见面也只能请他们出来在小区外交接。希望配合。”保安一边说明原因,一边熟练地打开手机上的翻译软件,将翻译好的英文拿给外国小哥。
只见三人分别掏出手机开始联系。不一会儿,一位业主走了出来将文件递给了司机大哥;又有一位业主开着车来取餐,原本他是预约了大厨一同到家做饭的,但最终只能无奈地取走一推车的半成品;一旁的外国小哥则继续和小区内朋友打着视频电话。
“像这里的物业管得是非常严格的,经物业和业委会讨论决定,除了业主住户,原则上如果不涉及基本生活保障的必要性,其他人一律不允许进去了。这里的宣传做得也很到位,你看他们门岗的桌子上还摆放着关于新冠肺炎的宣传材料。”程家桥街道南龚居委会书记张桦告诉《新民周刊》,“我们辖区内其他的一些高级公寓和别墅区也都采取了类似的管理办法。其实在此次疫情爆发之前,有的别墅区常年就是严格采取封闭询问登记式管理。我们居委会、街道开展‘封门工作之前,也向这些物业取过经。”
张桦说,南龚居委会下辖14个小区,有9个是高级公寓和别墅区,“因此,我们这里物业的力量比较强,这些物业经理就是我们居民区最大的自治力量,也为居委会减轻了不少压力,我们有时只要去指导他们怎么做”。
让张桦印象深刻的是,有天早上还没到居委会,她就接到了物业经理打来的电话,“对方告诉我,据小区保安反映凌晨在门口拦下一个叮当送药的小哥,发现业主买的是退烧药,他便立刻来向我们居委会报备,并请我们赶紧去核实”。
后来,张桦带着同事上门了解,原来只是该业主的药用完了,买来备着而已,“但这也让我们对物业的工作比较放心,能把更多的力量投放到住户多、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的老旧小区”。
程家桥街道管理办主任王晔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个别特大型小区,也因地制宜地减少出入口,按照“一门进出、两外限入、三问三登”的要求,做到有门必有岗、有岗必检测,尽可能做到无盲点、无漏洞。
“比如我们的机场新村,有2500户居民,只留一个门其实很难的。最远的居民到门岗取一个快递单程就要走15分钟,我们也是做了很多工作,还好大部分居民都比较理解。”王晔菲表示,目前辖区内所有出入口均落实了门岗测温、三问三登、宣传告知、快递外卖禁入工作等措施。
“街道还统一制作了出入证。如果凭出入证,首先保安就知道是本小区住户,问题可以问得相对简单一点,但体温还是一定会测的。如果没有出入证,就必须严格三问三登。”王曄菲说,“而我们工作人员也专门有一个工作证件,进出小区检查工作时同步出示。门岗做到口说无凭、见证放行了,老百姓才更放心。”
不同类型的小区,其实会遇到不同的问题。王晔菲说,虽然别墅区管得严,但那里会出现“家政人员多”的情况。随着返沪高峰的到来,大量外来家政员就给小区管理带来压力。后在小区物业与业主协商达成一致的基础上,一些小区开始试点加强家政人员管控,要求他们提供返沪的交通信息凭证,能证明返沪超过14天的才允许进入小区。
此外,程家桥地区居住着不少外籍人士,其中包括一些领事馆工作人员。街道协调物业一方面提供中英文版的宣传资料,宣传疫情防控工作,争取外籍人士配合,也让他们安心;一方面坚持疫情防控工作底线,根据上级要求,落实外籍人员排摸、登记和上报。
“而老旧公房小区也有自己的优势,就是群防群治做得非常好。有些居民会提前跟居委会说,隔壁住的租户是哪里来的,很快要回来了等等。”王晔菲介绍到,2月13日正是一条来自居民提供的信息,让他们成功劝阻从湖北黄冈返沪的一家四口人,“主要是根据实际情况,他家不具备居家隔离的条件。所以后来我们也是提前做足了准备工作,同时和住户做了长时间的沟通,最终小区门口无缝衔接地将他们安全平稳安排到了指定的隔离点,也将对小区所有居民的影响降到最低。
绝大部分小区已实现“封闭式管理”
2月10日上午,上海市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举行。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在会上介绍,截至目前,全市1.3万个居民住宅小区,绝大部分已实现了“封闭式管理”,采取了出入口管理措施,如:严控小区出入口数量,加强门岗力量配备,做到人员进入必询问、必登记、必测温。对体温异常的,则按照既定的“全链条处置机制”及时报告、及时移送。
程家桥街道拦截到黄冈返沪人员。
一些无物业、无围墙、开放式的小区,居民区党组织联合小区党员、热心居民,积极行动,有的居民甚至让出自己房屋当作门卫室,齐心协力守护家园。
一些出租屋较多的小区,则通过“以房管人”,积极落实出租户(房东)主体责任,进一步督促来沪、返沪承租人做好健康状况信息登记;春节放假期间,不少居民区还排摸了空关户,在门口贴上防疫告知和“留言条”,每天查看,一旦被撕,立即上门查看。
一些外籍居民比较多的小区,也积极加强封闭式管理,居委会联合物业、境外人员服务站,在小区入口制作中英文告示牌,提醒外籍居民;在市郊农村,针对居民分散居住的特点,相关镇、村专门安排力量,加强道口管理,守牢“村口、队口、宅口和家门口”。
朱勤皓表示,对来沪人员,尤其是重点地区来沪人员,“我们主要通过三个渠道掌握信息,其一是大数据推送的名单,其二是各交通道口推送的信息,另外一个就是来自于各区、各街镇、各居村的自查自排”。
据介绍,对排查到的重点地区来沪人员,在村居委会和社区民警的配合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第一时间上门,进行体温测量,告知隔离健康观察相关要求,填写《隔离健康观察承诺书》,当即实施隔离健康观察,并指导做好家庭消毒和防控措施。重点地区来沪人员的隔离健康观察期为14天。
发布会的当天,“上海1.3万个小区封闭式管理”的话题便上了微博热搜。不少单位、小区的封闭管理措施,也被网友写成了真真假假的段子。
有的小区每天调整动态口令,据说2月6日的口令是提问:“朱自清《春》第二段第一句是啥?”回答:“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
科研单位的口令就更高大上了,外行人压根没法作弊。一家物理所的口令至今都没看懂。至于回答,竟然是量子物理的理论。最绝的是,通告还来了一句:“请广大师生在疫情期间不要讲解答案。”
说到底,段子反映的是人心,体现的是公众对于疫情严防死守的态度,同样是一种正确的三观。它让我们明白:如何确保上海始终是一座安全的城市?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