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的节约保护与优化配置分析
2020-02-26任风林
任风林
(甘肃省敦煌市水利事务中心,甘肃 敦煌 736200)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工作,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污水的治理力度,同时在人们日常使用中要避免浪费。同时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水资源分配不均衡,因此也要做好优化配置,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
1 水资源节约保护路径分析
1)农业用水方面。我国是农业大国,不管是在农业生产还是农业灌溉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都很大,而目前很多地区农村居民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资源节约理念,在农产品种植和灌溉方面有水资源浪费的现象。例如在灌溉过程中,部分农民使用的是传统灌溉法,存在大量的浪费。农作物在正常生长中往往只需要吸收一定量的水资源,过量浇灌反而会导致农作物无法正常生长,并且多余的水分会被土壤吸收,产生浪费。因此在农业用水方面,要转变传统的灌溉方式,不断学习当下最先进的灌溉技术,例如滴灌技术,从而起到水资源节约和保护的效果。
2)注重压缩用水量。当前水资源浪费最为严重的两个行业就是农业和工业生产,对于用水量较大的地区来说,可以适当压缩用水量,主要可以通过压缩农业用水和循环城市用水两个方面进行。在压缩农业用水的过程中,可以升级灌溉技术,运用节水技术,在不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和满足基本生产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少量使用水资源。农业生产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废水,利用压缩用水量的方式,就能够很好的避免出现这一问题。与此同时,在循环城市用水的过程中,要集中治理污水,建立污水处理站,通过过滤吸收的方式净化水资源,再将净化过后的水资源循环使用到农业生产中,能有效缓解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3)生活用水方面。不管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会出现严重的水资源浪费情况。例如很多生活用水往往只使用一次就排出,导致大量的资源浪费,没有重复多次使用。在日常生活,可以实现对水资源的重复使用,例如可以将洗菜、洗衣服的水收集起来,用于拖地、冲洗厕所,实现循环使用;在洗脸刷牙时,可以拧紧水龙头,促进节约。在学校时,教师也需要大力宣传节约水资源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生活用水是仅次于农业用水、工业生产的第三大水资源浪费的原因,因此每个人都需要从自身做起,收集能够循环使用的废水,重复多次利用,节约资源。
可以在城市的住宅区或者小区内部设立一个专门的生活污水集中排放区域,将一整片区域住户的生活用水都集中到一起,然后再进行集中的处理,提高了生活污水的处理效率,加大了生活污水处理的便捷性,避免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流入到自然环境当中。因为生活污水存在着流量小的特点,所以让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集中流入到一个大的生活污水集中区,这样再来进行整片住宅区的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把生活污水集中起来进行处理,有利于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的整体效率,并且可以有效防止生活污水流入土壤或者人工湖,对土壤环境和水质环境造成永久的破坏和污染。
4)构建污水厂。现如今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脚步不断加快,不管是生活还是生产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都在不断增加,因此为了尽可能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国家和政府需要投入资金来升级和优化地下管道,将地面上的积水引入到地下。目前城市居民日常生活所产生的污水量较大,如果没有及时排放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在改造完地下水管道之后就可以收集排放的污水,经过集资构建污水厂后,将收集到的污水集中进行处理,在经过净化、过滤等一系列方式之后,就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多次利用,在城市建设和绿化方面都有着良好表现,在减少污水污染的同时也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5)工业用水方面。在工业生产中,也存在着大量水资源浪费的情况。在进行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其实对水质的要求并不高,可以从这一点出发,生产者需要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合理利用资源。例如在生产工业产品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反复利用,起到资源保护效果。除此之外,工业废水的随意排放也是导致水质污染、资源浪费的重要因素。当地政府和工厂管理人员要引起充分重视,不断更新技术,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污水随意排放的问题,在处理完毕直到水质达标之后再排放到自然环境中。
2 水资源优化配置路径探讨
1)区域灌溉合理配置。就目前我国对水资源的保护和节约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区域灌溉是导致水资源浪费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开展区域灌溉工作时,要合理对水资源进行配置,充分重复利用现有资源,最大程度上做到资源节约。例如在对种植区进行灌溉时,可以实现计算灌溉面积以及所需要的水量,充分考虑到农作物的用水需求,在实施灌溉,能够进一步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让每一片区域的灌溉量在达到标准的前提下,不会产生过多的浪费。
2)注重优化空间配置。在合理配置水资源的基础上,要区分好上下游的水资源分布情况,做好实地考察工作,把本流域和外流域的水资源进行良好结合,仔细分析水源流出的顺序,同时要需要根据水流顺序的实际情况开展分配工作,遵循优先对上游用户进行分配的原则。在对本流域和外流域水资源进行分配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先本后外的顺序进行,同时还需要确保水资源储量充足,如果出现水资源不均的现象,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调整,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运用南水北调工程。我国水资源总量有限,并且因为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偏远地区水资源匮乏,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实行了几十年,取得了不错效果,能够使水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就目前我国水资源分布情况来看,南方和北方存在着巨大差异,西北地区水资源较少,为了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国家开展了南水北调工程,这是解决资源分配不平衡问题的重要举措,为西北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带来了极大便利。在新时代不断发展的前提和背景下,国家应该在原有工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升级,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分配,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稳定的水供应,同时也能避免出现水资源短缺的现象。
4)加强水资源管理。想要进一步提升水资源分配的效率和优化,就需要地区政府、人民群众不断转变思想观念,将水资源分配和节约深入到每个人心中,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管制。政府可以将城市划分成为不同的区域,通过各地区政府进行分散管理,减轻资源管理的压力,让水资源在一定区域内实现合理分配。例如,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水资源浪费现象的重视和关注,从身边每一个小细节做起,加强管理,制定符合实际的水资源调配制度,为水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平时工作中,还要对水资源分配的具体情况进行实时监督,确保每一个环节不出现问题。此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创新水资源管理和优化配置的新方式,推动我国水资源分配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3 结语
我国水资源管理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同时想要完成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优化配置,也离不开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在日常生活中,要坚持本着以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切实落实到位,为水资源节约、保护、优化配置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我国环境治理工作向新的高度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