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如何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2020-02-26杨国洪

卷宗 2020年28期
关键词:技工设置技能

杨国洪

(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 401326)

近年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广泛欠缺高技能人才,为利用有效对策解决该问题,应该创新传统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那么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企业需要加强岗位培训并实现成才目标,然后学校在结束技能人才培训之后,等到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实现成才 目标。

1 创新课程教学体系

1)课程设置创新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当设置与创新初中思政课程的时候,应该发挥就业的导向作用,而且以发展主体为对象,将突出专业实践能力作为其内容,根据岗位需求进行改革,确立终极目标为近乎职业生涯中学生的发展。针对发挥就业导向作用而言,学校培养学生可以满足某岗位需求的能力,然后就核心能力来说,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学生的再学习能力,以岗位中的问题为主体,包括对其分析能力、处理能力与应变能力。针对专业实践能力来讲,通常包括两部分,一是个人动手能力,二是操作期间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当设置与创新课程的时候,基于以往传统的课程体系,围绕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发挥工作要求与目标的导向作用,从根本上凸显实践在课程设置中的重要地位。当开展实际教学时,教师可将工作目标当作引导理论,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体现实践重要地位。此外,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理论课程而言,同样应该合理调整,而且合理设置课程结构。

2)课程设置创新的基本结构及模块。课程结构设置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其科学性已经成为一项决定性因素,即使现阶段的课程结构仍有许多问题,但进行改善时仍需将其作为参照,同时结合现今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以此建立信息课程结构。当设置课程创新结构时,应该达到三项要求:其一,在设置课程结构期间,应该满足科学逻辑性,有效贯通课程之间的重要知识点;其二,对于课程设置内容与结构而言,应该达到新要求,并符合新目标;其三,在课程设置期间,应该符合国家提倡的职业规格。

课程结构包括三大模块,其一为公共基础模块,在此模块对学生提出一定要求,即在三方面打下牢固基础,一是人文素养,二是职业素养,三是思想道德,同时从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角度出发。其二为专业基础模块,这一模块发挥着主要作用,与学生今后职业规划密切相关,可作为其理论指导。其三为专业课程模块,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另一部分是实践,公共基础模块与专业基础模块共同服务于该模块。在整个课程机构中该模块占据核心地位,当进行实际应用时能够进一步划分成不同小模块。举例而言,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能够划分成诸多内容,比如机械系统拆装、气动系统安装与调试等。另外,专业模式设置同样要符合学生能力,满足学生需求,并且对应实际技能职业级别。

3)课程体系创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其一,在课程模块之中,应该恰当分配各个知识点,所应用的分配形式应该确保学生可以掌握相关技能知识。当进行实际设置的时候,需要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合理设置理论课难易度,从技工院校的角度来讲,以技能学习为重点是其主要特征,应该按照上述内容构建课程体系。其二,当创新课程体系时,需要以工作要求为依据,针对不必要课程,应该合理简化,而针对核心课程,应该不断加强。以公共数学课程为例,相关制造业往往应用数学知识,因此应该进一步学习重要知识点,同时仅需了解利用率较低的知识点,如此一来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时间,也能够更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其三,针对理论课和实践课而言,为有效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实践课的主体性。当实际开展实践课时,应模拟工作环境,从而进行操作,引导学生了解工作环境,由此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除此之外,从理论课和专业课的角度来讲,同样需要有效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学习基础理论时,既要满足基础应用,也要适应实践课。另外,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应达到相应要求,而且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新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 知识。

2 创新专业教学的保障措施

1)校企采取最佳合作方式。针对技工院校而言,学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可以达到企业需求的专门技术人才,换言之,校企之间密切联系。要为国家与社会输出高水平人才,并确保他们满足企业需求,那么对于技工院校来说,应该明确企业实际工作情况,同时有机结合教育模式与企业。现阶段,大量校企合作模式应运而生,每一技工院校都能够以校内教学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合理选择合作模式。在部分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中,当开展学生教育时,应该凸显学校的主体地位,而企业予以配合,以此实现两者之间的合作。从某种程度来说,此种教学方式属于学校企业化的范畴,就学校建设而言,作为一个校园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其中学习,但是就教学结构模式来说,进一步渗透企业管理理念,该方式可以有机结合校企,大幅提高未来就业的稳定性。然而在部分经济发展缓慢的区域中,应该利用企业制定标准培养模式,也就是企业在人才方面制定相关标准,然后学校以此为依据开展学生教育。基于此类教育模式下,通常学生在学校中完成学习,待毕业后参与企业考核,最终决定能否获得工作。

2)双师型教师团队是关键。当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时,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其一,在教学期间,校企应该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参与社会实践时对企业支持具有较大需求,向企业中已经积累大量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发出邀请,让他们负责授课,当实际开展企业工作时,应该在第一时间为学生传授基本技术知识,并使其明确注意事项,让他们从大体上掌握企业要求。其二,从技工院校专业教师的角度来讲,既要掌握较多理论知识,也要进入企业实地学习,在此过程中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当为学生传授教材知识时,同样应该传授给他们个人切实感受到的企业内容,从而确保这些知识具有较强实用性。利用对企业产生的感受与领悟,有机结合理论和实践。除此之外,技工院校还应该利用双向兼职雇佣模式,也就是不仅教师可以进入企业做兼职,而且企业技术人员也可以进入技工院校做兼职。如此一来在实际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还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

3)车间式实训基地是基础。车间式实训基地指的是当开展学习时,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而且深入到实践环节中,贯彻落实工艺与操作流程等,进而实现全方位学习的目的。这一类型基地的开展,应该提供兼具教学、生产等多种功能的空间,便于学生有机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这既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同时作为一项基础设施,也可以确保学生顺利学习,从整体上提高他们的能力。当开展实际教学时,教师应该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依据,而且结合教学进程以及企业特征,带领学生开展训练,在教学每一环节不仅要落实车间式工作流程,也要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应有技能。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无法一蹴而就,而需长期坚持,一方面技工院校教师与相关部门应该共同努力,另一方面需要集合企业与社会等多方力量,从而实现预期效果,将理论和实践集为一体,建立起综合教学模式,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企业体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技工院校管理层应该对现阶段学校具体状况与社会发展现状形成正确、清晰的认知,而且以学生特征为依据,将每一项技能人才模式改革对策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技工设置技能
高级技能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从技工到英雄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画唇技能轻松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