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文书档案电子化问题与对策
2020-02-26谭娜
谭 娜
(湖南省医药技工学校,湖南 长沙 410000)
时代快速发展下,电子档案已经成为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占据比例较大的档案存在形式,这一情况下,电子档案的监管水平也需要不断提升。那么,究竟该如何提升呢,本文进行了相关方面的探究。
1 高校文书档案电子化的意义
1)满足学校的实际发展需求。纸质档案时代,学校需要保存的档案数量是非常多的,而文书档案对于个人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证明材料,学校需要承担很大的维护压力,相应增加了财政负担,另一方面,进行档案查询需要一个个翻阅,耗时耗力,增加了日常工作的难度。因此,实现档案电子化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文书档案电子化有助于学校日常工作的开展、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配合上级部门的工作,也促进高校教育教学事业快速发展。文书档案电子化,实现了每个学生各类型档案的归类整理,有助于学校梳理各种信息;减少学校的行政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满足了当下家长和学生对个人档案的多样化需求。
2)各类业务的深层次开展。档案电子化的实现,减少了储存档案的环节,提高了档案储存的安全性,避免因为意外而导致档案的损毁或遗失,也降低了他人篡改信息的机会;有效实现了上下级、平级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减少了中间环节的损耗,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信息检索的速度,减少工作量,简化工作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2 高校档案电子化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落后。档案电子化的实现需要配备相关设备、软件,且定期进行系统维护,增加了学校的财政负担。形成的档案数据库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数据库整体系统的建设滞后,储存信息量小,安全性差,可支持的储存类别有限;相关软件只能满足基础的储存,在开发应用方面没有进行探索创新;各种信息需要手工录入,增加工作量;建设的机房不能长期放置电子设备,可能造成机器损坏:学校各教学系统相互独立,对于档案信息的查询需要去特定地点,未能实现信息共享。
2)管理体制落后。制度具有滞后性。电子档案作为新出现的事物,各学校未能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且相互之间不统一,在实际的数据管理过程中,没有可遵循的规章制度,难以形成对电子档案的有效管理,有的规章制度相互矛盾,工作人员互相推脱,权责不明,档案处理工作容易出现混乱,容易出现信息的错误存储或遗漏;管理容易陷入“怠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没有对档案信息进行合理的利用,浪费了信息资源;电子档案的处理需要长期的学习、练习后才能熟练掌握,大多数学校并没有专门负责的老师,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快速进行信息传递,出现大量的错误信息,增加行政工作的难度;
3)管理人员个人素养有待提高。信息化技术下,相关信息的收集整理与日常维护需要大量专业型人才,不仅需要熟悉相关知识,还需要熟练的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将二者完美结合。然而在实际情况中,许多教职人员都未形成信息化思维,自然无法精通相关步骤的操作,究其原因,现阶段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其他岗位抽调的,年龄较大,对于相关理念和操作没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不能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有的人员具有先进理念并熟知相关知识,但是对于具体的操作软件并不了解,无法快速处理海量数据,降低了工作效率。
4)信息资源开发不足。现有阶段,对于电子档案只是进行了简单的存储,并没有进行信息的有效利用,同时,为了档案信息的安全,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进行查阅;纸质档案转换为电子版,其他种类的档案被忽视,存储类型较为单一;查阅调用的程序较为繁琐,且拥有这些权限的人较少,不利于信息沟通交流。
3 实现高校文书档案电子化的对策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实现文书档案电子化,需要注重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现代化信息存储的场所,购买且及时更新换代信息录入设备,满足档案电子化的基本要求。对于相关存储场所的建设需要有一定标准,注重导电排水等细节,保护信息安全,购买计算机、扫描仪、打印机、存储器等设备,如果不能进行研发创新,可以引进先进的信息系统和具体的操作软件,构建高效的信息检索系统。
2)保障信息安全。信息化技术的出现,为人们处理海量信息提供了技术条件,但另一方面,信息安全却成为每个人需要面对的难题,特别是这些文书档案,若是出现意外,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因此,保障电子档案的安全,任重而道远。在这方面,需要学会应用更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档案录入完成后,档案所属人确认无误之后有权进行署名,这些签名的存在,是证明电子档案安全性、原始性的重要依据之一;提高修改电子档案的权限,多数人只能进行信息阅读,不能对具体内容随意修改,若是出现恶意修改,系统强制退出,以此提高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对于不能公开的、隐私的内容,合理利用加密手段,防止泄密。不允许普通用户进行访问,可阅读的用户也只能进行有限操作。
在高校文书档案电子化的进程中,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是日常工作的重心。对于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树立正确的观念,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责任,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在日常工作中按照规定进行相关操作,令行禁止,减少工作中的失误。
3)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是促进电子档案发展的必要保障。电子档案的管理不同与纸质档案,具体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出台一些具有普适性的法律法规,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但不能出现与国家法律相冲突的情况。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只有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处理,才能更好的如今电子档案的健康发展。
4)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专业技术人才是档案电子化的助力。高校需要提高人员待遇,为引进综合型人才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提升现有档案管理人员工作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建立健全管理人员培养机制。借助于其他高校或社会资源,定期对工作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完成后进行统一考查,对于技能掌握度高的教职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促进学习积极性,更好提高整体人员的工作效率。信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出现意外,会造成比较大的损失,因此,需要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考察评分,实行“末尾淘汰制”,三次垫底便不能再从事档案管理工作。
4 结束语
时代浪潮下,得益于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电子档案的出现,减少了传统纸质档案存在的问题,使工作更加便捷,为信息的储存与利用提供了条件。本文阐述高校文书档案电子化的意义,并具体分析了这一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从加强基础建设、保障信息安全、完善管理机制和人才培养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措施,为各高校更好实现文书档案电子化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