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域下浙江小微企业跨境电商发展分析
2020-02-26
1 小微企业的传统外贸困境
一般而言,小微企业指的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及个体工商户,占我国企业数量的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对活跃市场、解决就业、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创新创业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进出口贸易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小微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近几年中美贸易摩擦及其他因素导致外部经济环境出现不利的变化,加上自身的因素,小微企业的传统外贸表现持续疲软,发展陷入了严重的困境:①小微企业多从事模仿低技术产品,创新严重不足,出口利润较低。②国际市场需求萎靡,小微企业产业升级困难重重,对农产品、原材料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单一出口产品结构形成了较严重的路径依赖。③小微企业综合实力较弱、抗风险能力弱。④小微企业普遍缺乏金融机构的支持,很少借力于福费廷、国际保理、出口押汇等贸易融资手段。⑤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特别是成本优势更明显的东南亚等周边国家竞争力上升,使得欧美日订单转移,小微企业出口雪上加霜。
2 浙江小微企业开展外贸的新方式:跨境电商
与传统外贸持续疲软相对应的是,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型贸易方式在过去10年实现了年均超过20%的增长幅度。2019年,据We Are Social和Hootsuite联合发布的《2019年数字报告》显示,全球网民规模已突破43亿人。随着全球互联网的普及,我国跨境电商行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在未来5年到10年,跨境电商贸易方式将成为与传统外贸地位相当的主流贸易形态。
跨境电商具有碎片化、高频次的小额贸易的特征,十分适合实力有限的小微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目前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浙江小微企业从事国际贸易的主要模式。过去5年,浙江的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速在30%左右。2015年浙江杭州建成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截至2020年5月,浙江省成为中国唯一一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基本全覆盖的省份。浙江是我国最大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阿里巴巴公司的所在地。阿里巴巴公司通过发展大数据(阿里云)、智能物流(菜鸟),以及数字金融(蚂蚁金服)等服务,推动了跨境电子商务面向数字贸易的转型,也使浙江省成为全国跨境电商平台优势最为明显的省份。从进出口结构来看,浙江小微企业主要从事跨境出口;从业务模式来看,从事跨境B2C(跨境零售)的企业数量多于从事跨境B2B(跨境批发)的企业。本文所涉及的跨境电商主要指的是跨境B2C及完成在线支付、结汇的B2B模式。
相比以跑量出口为特征的传统外贸模式,小微企业发展跨境电商拥有诸多优势:
⑴跨境电商拓宽了海外营销渠道。相比传统外贸,跨境电商极大地缩短了供应链,减少了中间贸易环节,借助B2B平台,可直接与国外零售商交易;借助B2C平台,更可直接与国外最终消费者交易。因为省去了买卖双方多个中间环节成本,小微企业提高了利润。
⑵跨境电商能帮助小微企业从“微笑曲线”底部加工制造环节向上方的销售和品牌移动,提高利润。根据产业经济学的 “微笑曲线”,产业链上游是研发设计,中间是生产制造,下游是品牌营销,两端利润率高,中间环节利润微薄。我国小微企业多以一般贸易为主,缺乏自主品牌、营销渠道和国际市场定价话语权,利润较薄。通过跨境电商,直接面对世界各地的终端消费者,品牌的推广不再依赖中间商,有利于小微企业打造自主品牌。
⑶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开拓全球市场。个性化消费时代,出口订单小型化越来越明显,跨境电商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全球触角拓展全球市场,即所谓的“卖全球,买全球”,既能满足个性化需求,又能保持工业化生产的规模效益。
⑷跨境电商相比传统外贸具有数据和信用优势。国际贸易正在从传统的银行信用做支撑转向电商平台信用做支撑的形态。区别于传统银行信用,依靠电子商务平台累计的信用信息(如买家评价)、交易信息可以很便捷地来完成不同国境交易主体的电商交易行为。此外,通过电商平台实时的跨境交易,可以掌握海外收货人的消费数据,这类数据对于国内的企业、产品的设计、品牌培育具有相当大的价值。大数据时代下,跨境电商的大数据优势是传统外贸无法比拟的。
正是由于上述的诸多优势和便利,跨境电商不仅受到了经营传统外贸的小微企业重视和推广,并且由于开展跨境电商不需要外贸经营权,所以大量以往专注内贸的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和个体经营者也纷纷加入跨境电商,成为跨境电商尤其是跨境零售电商(B2C)的主力军。跨境电商在激发国内消费潜力和提振外贸上的作用则日益明显,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市场潜力看好。从2020年上半年来看,“一带一路”沿线的东盟超过欧盟成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跨境电商更是在疫情造成的不利大环境下实现了逆势增长。跨境电商降低了小微企业从事国际贸易的门槛,更减少了中间贸易环节,直面国外零售商和消费者,降低了经营成本,从而增强了浙江省小微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 浙江小微企业开展跨境电商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是跨境物流速度慢的短板依然非常明显。目前浙江小微企业出口B2C业务所使用的物流服务主要有邮政服务、商业快递、专线物流、海外仓储等模式。以1kg重量的服装产品寄往美国为例,通过联邦快递(Fedex)耗时3-6天,运费230元;通过专线物流ePacket,耗时10-15天,运费87元;通过中国邮政挂号小包,耗时15-40天,运费94元。国际四大快递公司(UPS,FEDEX,DHL和TNT)的速度快,但运费高昂。专线物流速度适中,但仅限于运往特定国家和地区,比如ePacket只能发往美国。出于降低成本的考量,小微企业跨境电商物流运用最多的是邮政包裹。然而如前所述,邮政包裹最大的问题在于速度很慢,影响国外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并且就算采用速度最慢的邮政包裹,物流成本依然很高。中国电子商务卖家普遍经营货值较低的商品,以1kg重量服装为例,商品本身成本可能只要50元,远低于94元的物流成本。因此速度慢是跨境电商物流最大的短板。海外仓储模式可以极大地降低物流成本,缩短物流时间,对于提升售后服务乃至外贸品牌的打造都至关重要。但浙江小微企业普遍资金实力有限,极少建立海外仓。
二是跨境电商产品通关不便。我国海关把跨境包裹、快件划分为非贸易品,其通关操作系统十分简陋,不在海关操作系统的主系统里面。并且,除了上海电子口岸可以对海关通关系统进行修改和操作外,其他任何海关在报关单传输过程中都没有权力做改动,对流程的修改只能通过海关总署电子口岸来进行,系统的限制导致跨境包裹、快件的通关十分不便。跨境电子商务的通关效率低,运作成本相对较高,直接影响消费者跨境网购的意愿和规模。
三是小微企业跨境电商专业人才不足。跨境电商是外贸发展的新热点,未来5到10年将成为贸易主流。由于大量的浙江小微企业地处三线小城,地理位置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招聘。笔者所在金融机构的调查数据显示浙江小微跨境电商企业人才缺口很大。而与此同时,浙江小微企业对具有外语能力和跨境电商平台操作知识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很大。
四是面对欧美发达国家市场,很难实现产业链的向上转移。浙江大部分小微企业由于实力弱,出口到欧美市场的多属于模仿型产品,缺少自身的品牌和创造,研发设计能力和市场销售网络的缺失使得小微企业处在产业链、价值链的底端,并且存在路径依赖,很难向上移动。大量从事跨境电商的小微企业出口的产品都普遍同质化,结果就造成企业间的价格厮杀,损害了小微企业自身的利益。
4 浙江小微企业跨境电商发展的政策建议
4.1 政府进一步改善跨境电商经营环境
浙江地方政府推动跨境电商的政策力度走在全国前列。今后浙江各级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在通关便利化、结汇便利化和退税便利化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减轻跨境电商企业的运营成本,缩短资金回笼周期,提高企业利润,增强出口电商企业的竞争力。公共服务包括设立能为企业提供物流、结汇、退税一条龙服务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设立公共海外仓等。
4.2 创新跨境物流体系
物流是制约跨境电子商务的重要瓶颈之一,因此破解物流痛点、创新跨境物流服务成为推进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颁布和实施,以及义新欧、郑新欧、渝新欧等国际铁路大通道的开通,为跨境电子商务提供了更多物流专线和服务。这种一次性报关、多国联运的方式,能够极大地提高中转效率,从而降低成本。比如,渝新欧铁和传统海运相比,时间只有14~16天,缩短了30~40天,而费用却相差不多;和空运相比,运输成本只有1/5,与此同时,更多的机场和航线将会出现,新的航空网络将会形成,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空运力将会极大地提高。这意味着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将会有更多种、更直接、更高效、更经济的空运物流方式。因此,我国跨境电商、电商平台及物流企业应紧紧抓住这个战略机遇,创新跨境物流服务,结合海外仓储基地优势,提高物流经营的效率。
4.3 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地方政府和科研单位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政府及科研单位应发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商市场调研报告,建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信息库,包括信息化发展水平、政治环境、双边关系、当地税制等信息,为中小微企业走向“一带一路”提供更多信息和指导,以利于规避风险。
4.4 构建完整跨境电商产业链,创建自有品牌
浙江小微企业由于缺乏品牌意识,存在类似国内淘宝卖家恶性价格竞争的不利局面。长远来看,跨境创牌是跨境电子商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小微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创建品牌不易,但在“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则充满了机会。虽然存在机会,但小微企业创建品牌绝非易事,也非短期内就能成功创建。跨境B2C业务方式下,中国出口商直面国外终端消费者,如想成功创牌,必须具备产业链上游的产品设计研发整合能力,借助跨境电商平台招揽消费者,待消费者达到一定规模之后,通过开设实体店的方式构建企业在目标国市场的营销网络和服务网络,掌握销售环节。
4.5 培养复合型跨境电商企业人才
浙江小微企业发展最大的短板还是人才的缺乏,根据笔者所在单位的调研,浙江跨境电商企业最迫切需要懂得外贸业务,熟悉跨境电商主要平台(如阿里速卖通、Ebay、Amazon)运作,懂得跨境物流、跨境通关业务,以及了解不同国家政策,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人才。结合“一带一路”沿线主要跨境市场特点,加强对人才的阿拉伯语和俄语的培训。依靠浙江省属高校资源培养中小微企业的跨境贸易人才队伍,在人才建设上政府应积极鼓励校企合作,包括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跨境电商平台和学校的合作及平台与企业的合作,以此培养企业所需的全面型跨境电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