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葛洪生态思想在罗浮山的传承与发展

2020-02-26赵佳丽

惠州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罗浮山葛洪生态

陈 梦,赵佳丽

(1.惠州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2.惠州学院 学报编辑部,广东 惠州 516007)

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说,“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汲取中华文明积淀的丰富生态智慧,其中道家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罗浮山优美的生态环境是葛洪“避地南土”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的道家思想理论是罗浮山沃土培育之结果。葛洪隐居罗浮山,修道养性,著书立说,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以“长生久视”为核心的神仙道教理论体系,形成了独特的道家生态理念。他用道家生态伦理智慧和生态美学思想,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态实践,对罗浮山、岭南地区乃至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葛洪道学中的生态理念

道教的“生态理念具体表现在以‘道’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以‘顺乎自然’为特征的伦理目标,以‘自然无为’为原则的生态实践之中”[2]。这种崇尚自然的生态伦理精神,对葛洪在罗浮山修道行为影响深刻。葛洪的生态美学“以人的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作为审美的观照对象”“具有生态和谐的伦理旨趣”[3],强调生命维度和生态保护的内在一致性,既有儒家的“仁爱”和“道德”,又有道家道教的“平等”“自然”和“无为”。

(一)“道”“玄”“气”“一”中的生态自然

葛洪的《抱朴子》(内外篇)是道教的经典著作,蕴含着深厚的生态伦理智慧。他认为“自然”是“道”的特性,是天道运行的原则和事物变化的规律,他将“玄”“道”引申到“气”,认为“气”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用“气”来说明万事万物,“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4]223”。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对宇宙万物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释。在他看来,宇宙是由“玄”“道”“气”和“一”生成的。他说:“幺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4]2”“道也者,所以陶冶百氏,范铸二仪,胞胎万类,酝酿葬伦者也[4]313”“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至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4]167”“万物感气,并亦自然,与彼天地,各为一物,但成有先后,体有巨细[4]223”“道起于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春得一以发,夏得一以长,秋得一以收,冬得一以藏[4]582”。

在葛洪道学中,人是中心,道或自然是基点,关爱生命是葛洪道学的重要内容。他说:“人是宇宙神圣机体的内在要素,人类的善恶直接影响着宇宙秩序;背道为恶,就会破坏宇宙的和谐秩序;遵道为善,就能维护宇宙的神圣秩序,助道生化[5]”。葛洪提出的“道”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以及宇宙万物之间的联系,是对人的生命关怀。

对人生短暂的忧患是古今中外困扰人类心灵的一个永恒问题。道教不仅主张重生和乐生,而且提倡积极争取长生。葛洪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4]106”。他认为人能够掌握自身命运,人不应屈服于天命。在他看来,人只要循道炼性,就可以争取延年益寿,达到长生久视、得道成仙的最高理想。

“自然”是道教养生修炼的原则。人从自然中来,与自然是统一的。葛洪认为,人要想健康长寿,就必须“遵道为善”,不能去破坏自然。自然“其唯玄道,可与为永”[4]6。自然作为最高的道,是永恒的。人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其乐不穷”;违反自然之道,“其祸不穷”。“葛洪从自然哲学深入到生命哲学,揭示了许多生命奥秘和人体功能的自处节律[6]117-120”。

(二)“隐逸”与“不伤”中的生态保护

生态美学讲究天地万物之间的相通相融、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修道之人求仙的过程就是人与自然融合,人走向自然,实现从人到仙的转化。葛洪讲究修道环境,要求在“绝迹幽隐”的名山大川中进行修炼,表现出对生态环境内在的慈爱与呵护。

葛洪的神仙理论提倡“隐逸”,对隐逸生活的体验格外真实。他在隐逸中发现了自然的生态美,认为大自然对人身心健康很重要,人应该放弃乘肥马衣轻裘的富贵生活,住茅庐,坐牛车,粗茶淡饭,把身心全部交给大自然,完全融入大自然中去。

葛洪提出“以不伤为本”的养生理念,实际上是追求生态美、保护生态美。“不伤”是生态美的本质属性,是生态平衡的结果。与此同时,人要对自然做到“手不伤生”“慈心于物,仁及昆虫”[4]207,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他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怒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悯人之苦,碉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4]207”。葛洪的“服药”“行气”和“房中术”等三条养生方法也富含生态之美,都需要在保护生态平衡中才能发挥效用。他认为,修道之人求仙所服用的草药和丹药都来自自然,经新陈代谢又回归自然,对自然环境不产生任何污染,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真人学道修仙实际上强调“夫行气当以生气之时,勿以死气之时也”[4]247。“行气”是通过善加利用自然之气,吸收新鲜之气,把污浊之气涤荡出人体,可以促进人内在的生态平衡。

“房中术”有利于振奋精神,促进血液循环,可以满足人的生理需要,促进人与社会的生态平衡。葛洪强调行善立功的生态伦理诉求,认为除了隐逸生活和保护生态平衡,积善立功和修习道术缺一不可。在他看来,行善立功是成仙的必要条件,他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人欲地仙,当立三百善”[4]104。积善行德,恕己及人,扶危济困,既可以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又可以让人精神愉悦,从而延年益寿。他相信神灵时刻监督着人的日常行为,凡作恶多端者必将在地狱中遭受惩罚。这种善恶报应机制有利于培育、促进和树立一种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意识,保护人与自然的关系。

葛洪的阴阳五行结构信念蕴含着“天人一体”“天人同构”的深层生态伦理意识。他认为,“一个具有阴阳五行结构的有机体存在于天地之间。每个单一的有机体又包含在一个大的有机结构当中,彼此之间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一个和谐共融的生命结构。生生不息之‘道’贯注于一个个的有机结构之中”[7]9-21。人是自然生态链条的关键环节,应该始终保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一致,破坏自然最终会导致人类自食恶果。

(三)“神”和“仙”的生态和美

葛洪的“神仙信仰”追求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完美意识。“神”是外部自然生态环境的化身,日月、星辰、山岳、花树等自然物的神格化,“仙”是人修炼而来,是道门中人。在葛洪看来,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以及山川河流等繁衍生息于“洞天福地”之中,都是神灵的化身,与人共生。人应该尊重和敬畏一切生命,并愿意与天地万物保持美好和谐的关系。

葛洪修道立足于“神”,认为“炼丹必须在名山之中、无人之处进行,结伴不能超过三人。炼丹前,先斋戒百日,沐浴黄香,不近秽污,不与俗人往来[8]”。炼丹之所以要选择名山,是因为能帮助炼成金丹的正神或地仙都住在名山之中。葛洪修道更力求于得道成仙。他在《抱朴子》中对学仙修道的具体途径、炼丹服食的配制成分、操作方法以及礼仪规则都做了具体的阐述。道法自然,炼丹理应按照“道”的法则自然而然的进行。他主张回归“大道”、修道成仙。葛洪的《神仙传》通过设问和实证,形象生动地演绎了“长生能致”“神仙实有”和“仙人可学”的神仙道教理论体系。在古代岭南,先民们崇拜神仙,民间流传着众多美丽的神仙传说。葛洪的神仙思想应该是受岭南、特别是罗浮山神仙传说的影响。岭南神仙传说内容丰富多彩,著名的有五羊仙说和罗浮仙说等。葛洪在罗浮山栖居30余年,耳濡目染,《神仙传》的许多内容来自罗浮仙说,为葛洪神仙道教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想源泉。

葛洪对修道“神”和“仙”和谐完美境界,深信不疑。他的《神仙传》既是“仙经服食方及百家之书”,也是“集古之仙者”[4]120。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92 位神仙及其事迹。《神仙传》中包含有许多发生在罗浮山的神仙故事,一些罗浮山的得道高人和岭南名人被葛洪奉为具有非凡神力的神仙。例如,安期生、李少君、王远、等都是葛洪书中的神仙。在他看来,这些人都能够“长生久视”,修炼成仙了。他们个个身怀绝技,都有特异功能,在人世间自由出入,游历名山大川,治病救人,除妖降魔。

葛洪在名山大川中修道,享受了自然山水的优良生态,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他的生态美学思想以“长生久视”为目的,建立在神仙道教理论的基础之上,具有“神秘主义”的特质,体现了修道之神秘美与山水之自然美的和美统一。

二、葛洪在罗浮山的生态实践

在道教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引下,葛洪不仅继承弘扬道教的生态理念,而且身体力行在罗浮山“伴山而住”,修建宫观,炼丹修道中,积极开展道教生态实践。

(一)罗浮“伴山而住”中追求神仙理想

道教弘扬生道合一、淡泊功名、轻物重生和劝善成仙的思想。修道之人总是与名山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关联,喜欢选择人迹罕至的山林之地作为养生修炼的理想环境。葛洪认为,名山之中不仅有神异的药物生长,而且有神仙居住,是修道炼丹的理想场所。求仙者住在山林里,不仅能找到自然奇异之物,还能避免社会俗事的伤害。他说:“山林之中非有道也,而为道者必入山林,诚欲远彼腥腽,而即此清净也[9]187”。对葛洪而言,最珍贵有效的修道秘籍是来源于大自然。

“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罗浮天下奇”。罗浮山方圆二百余平方公里,聚积着大大小小432座山峰,山体参差错落,山上常年云雾缭绕,群峰之间弥漫着缥缈水汽,流云飞雾盘绕众山,白云缭绕,奇树参天,珍禽飞鸣,风光旖旎动人,犹如仙境。罗浮山地处北回归线附近,气候宜人,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登高,冬可避雪。司马迁称罗浮山为“粤岳”,《史记》记载,“大荒之内,名山五千。其在中国,有五岳坐镇。罗浮括苍十山为之佐命[10]”。汉代陆贾、晋代谢灵运、唐代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李贺和刘禹锡等、宋代苏轼和杨万里、明代汤显祖以及清代屈大钧等古代著名诗人都给罗浮山留下了经典的诗文赋咏。可见罗浮之胜不在五岳四镇之下。

修道之人依恋山林,把山林作为归宿,相信神仙居住在山林之中,名山为真经所在。据说黄帝为了问道求经,曾遍访海内名山大川,得授了修道要旨和多部真经。自秦汉以来,黄老道学兴盛,修道之人遍访中国名山大川。西汉初年,罗浮山已闻名于中土。魏晋以前的罗浮山早已成为天下修道之人无不向往的“仙灵窟宅”。罗浮山美景胜似蓬莱,是岭南道脉的源头,号称道教第七洞天,第三十一泉源福地,向来是仙家渴慕之地和理想的隐居修炼之所。千百年来,罗浮山香火不断,名士辈出,丹客如云。安期生拒绝秦始皇的黄金千两,赴罗浮山修道成仙。后来,著名道士朱灵芝、郑隐、葛玄等也先后到罗浮山,长期隐居于此修炼。东晋时期,罗浮山已声名远播。葛洪久闻罗浮山仙名,先后两次来罗浮山修道。

(二)遵循“自然无为”原则修建宫观建筑

道教主张“自然无为”,要求人们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在道教中,修建宫观必须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特点,讲究顺势而为,使宫观建筑和周围的山林环境浑然一体。

据《博罗县志》记载,“晋咸和中,葛洪至此炼丹,从观者众,乃置四庵[11]”。霍晖在《冲虚观记》也说,葛洪“登罗浮创都虚、孤青、白鹤、酥醪东西南北四庵,为往来偃息之地,采灵芝神药以养异丹[11]”。葛洪四庵都是罗浮山风景秀美之地,成为历代道士悟道论玄和修身养性的最佳洞天。

冲虚观坐北朝南,前水后山。前面的白莲湖,有会仙桥和古木荫蔽的园林。古观的殿宇掩映在苍松古柏之中。后面左象右狮。左边的象山如巨象驰骋,右边的狮峰如雄狮蹲伏。整座古观和周围的风水环境浑然一体,显得自然而和谐,美观大方,体现着雄伟浑厚的自然美。

黄龙观是葛洪建造的西庵。黄龙观在罗浮山西南麓三山环抱之中,左右侧有大、小石楼互相对峙,形成“左青龙,右白虎”的兴旺之势。站在黄龙观高处向远处眺望,阡陌纵横,一望平川,东江如练,清澈的泉水飞流而下,瀑布交错流淌,紫气东来,令人心旷神怡。清代陈琏在《罗浮山志》中盛赞黄龙观,“云外观山出怪奇,云间缥缈立多时。壑舟有力如何负,泉锡无源底处移。千古流传成胜迹,几人修炼得真机?迟留为爱黄洞,松下闲寻一局棋[12]”。

酥醪观据说是“世外桃源”的范例,号称“小蓬莱”。酥醪观雄踞罗浮山北麓,在苍松翠竹和群峰环抱之中,处处佳景。清代有诗赞美酥醪观:“林峦三面合,仙观隐烟萝。与世渐相隔,入山深若何。苍松含籁远,古桂得香多。欲问长生诀,餐芝独寤歌[13]”。

葛洪四庵遵循“自然无为”原则,巧妙利用罗浮山的自然条件,灵活布局,见水修桥,依山就势,就洞为宫,因高为殿,追求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成为罗浮山规模最大的道家宫观群。

(三)在炼丹修道中体验生态和谐

葛洪主张,修道之人要在名山中感悟自然之“道”与人的生命的相互沟通,融合天地之气于日常修炼中,体验生态和谐,达到一种极其美妙的人生境界,实现人的真正自由和生命本质。

葛洪认为,人只有远离凡尘世俗,才有可能修道成仙,因为“荣华势力诱其意,素颜玉肤惑其目,清商流徵乱其耳,爱恶利害扰其神,功名声誉束其体”[14]90。在他看来“夫人所以死者,诸欲所损也”[14]180。纵欲逐利之人必将“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根竭叶繁,则青青去木矣;气疲欲胜则精灵离身矣”[14]99。

在幽深清净的山林之中,修道之人可以韬光养晦,置身于优美的自然环境之中,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获得无比的心灵愉悦和审美体验,才能修道成仙。于是,葛洪苦苦寻找理想中炼丹修道的名山大川,罗浮山便成了葛洪炼丹修道的首选之地。不仅因为罗浮山环境优美、生态优良、动植物丰富,对修道者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采摘到可供修道者服食或作为炼制金丹的金石草木等原材料。“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白银”。丹砂在中国古代是最好的药物,但“丹砂皆生南方,不生北方之地”。岭南盛产丹砂,而且所产丹砂尤为难得。广州在魏晋时期曾经是岭南和东南亚地区的丹砂灵药集散地。

葛洪出身炼丹世家,其叔祖葛玄是晋代著名道士。炼丹术在葛氏家族代代相传。葛洪曾拒绝高官厚禄,但却向朝廷自荐去穷困偏远的交趾郡勾漏县(今广西北流县)当县令,皆因此地盛产丹砂。他对皇帝说,“臣不为荣誉,哪里出丹砂,为炼丹耳[4]120”。葛洪来罗浮山炼丹修道主要是因为罗浮山盛产丹砂。

葛洪隐居罗浮山,这里山峰突兀,幽静清雅,草木葳蕤,药物繁盛,他斋戒绝俗,虔诚纯净,为了采集仙药,克服艰难险阻,走进山水、认识山水和感悟山水,获得丰富的山水审美体验。

三、葛洪对罗浮山生态文化建设的影响

葛洪选择在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和谐自然的风水宝地罗浮山结庐住庵、立观度人,修行环境出尘脱俗,道教生活简朴自然,在遵循自然、效法自然、保护自然的过程中,以其特有的生态伦理和生态智慧,孕育出了丰富的道教生态文化,至今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一)积极挖掘生态旅游资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罗浮山拥有丰富的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域、森林与植物以及人文景观等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挖掘潜力巨大。

1.地质地貌资源。洞天奇景、奇峰秀岭和悬崖怪石是罗浮山三大地质地貌特色。华首、白鹤、黄龙、酥醪等十八奇景,洞中清净幽秀,洞内泉水潺潺,古木森林,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产生美妙梦幻的浪漫色彩。432座大小山峰,形成了群山竟秀景观,常年雾霭缭绕,南海海风与北来的气流在此汇合,气象变化万千。悬崖峭壁,绵延十余里,巨石相叠,气势宏伟。

2.气象气候资源。罗浮山地处北回归线,气候条件优良,阳光云彩奇美无比,自古就有“小蓬莱”之称。罗浮山的晨光千变万化,清晨当火红的太阳跃出云海,满天的彩云和霞光为千山万岭披上了金色的霞装。罗浮山有432座山峰,峰峰相依相连,袅袅的云烟气时常从山顶、山间、林中和水面冒出,形成奇特美丽的朦朦烟雨,令人进入梦幻的仙境。而登山时云雾扑面而来,雾素苍穹,瞬息万变,尤似仙境,叹为观止。罗浮山一年四季都有奇异气候景观,拥有山脚晴,山顶雨,东边乌云、西边彩霞等生态奇观,号称“百米不同天”。

3.水域资源。罗浮山水源丰富,飞瀑名泉多达980处,瀑布流泉,水石交融,形成了“山山瀑布,处处流泉”的泉瀑美丽水景,是生态旅游的好场所。在罗浮山飞瀑名泉中,白水门瀑布曾被誉为“南粤第一大瀑”,茶山观瀑布和白石漓瀑布也很奇丽壮观,冲虚观内的“长生井”泉水、酥醪观旁的“酿泉”和宝积寺后侧的“卓锡泉”号称罗浮山三大名泉,水质甘甜清冽,得到历代名人的高度赞誉。

4.森林植物资源。罗浮山沟谷森林茂盛,到处都是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季风常绿阔叶林、以及山顶灌丛草甸,形成苍翠幽深、朦胧神秘的林海景观。罗浮山的植物种类繁多,其中包括五指毛桃、七叶一枝花、过江龙、甜茶、两面针、走马胎、土沉香、巴戟以及十八症(金锁匙)等重要中草药植物1200 余种。丰富的中草药植物资源是罗浮山药业发展的雄厚基础,享誉中外的罗浮山百草油的原材料绝大部分来自罗浮山山中。

5.人文景观资源。罗浮山不仅拥有九观十八寺等名胜古迹,而且流传着众多美丽的神话传说。例如,“安期神女会酥醪”“葛稚川遗衣化蝶”“鲍靓遗履化双燕”“黄野归迟作地仙”“苏东坡莲池会仙”以及“总理妙计保冲虚”等众多流传至今的美丽传说,加上历代文人骚客在罗浮山留下的众多诗文楹联以及书画作品,共同构成了罗浮山高深厚重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二)科学规划生态旅游

罗浮山生态旅游可以按照生态旅游的规划建设要求,设计为“一站二线三带四基地”。

“一站”是打造罗浮山生态旅游气象观测站。罗浮山气候宜人、空气质量极高,被评为“中国天然氧吧”。为了更好地优化游客的康养旅游体验、发挥生态优势,罗浮山已于2017 年开始“打造生态旅游气象观测站网,并建立1 个生态站主站和3 个负氧离子监测站”[15]。生态旅游气象观测站对罗浮山大气成分、温室气体以及空气中负氧离子等生态要素进行观测,既具有观光游览功能,又可以进行科普教育,满足人们生态旅游创新的需要。

“二条旅游主线”。第一条旅游主线是从罗浮山大门出发,行至黄龙洞、入阿婆髻、阿公髻、登骆驼峰、聚霞峰、螺丝顶、观顶钟排、白水门、到达酥醪洞,这条旅游线把宗教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景观结合起来,以环保型的旅游汽车为旅游交通工具,打造为罗浮山第一生态旅游线;第二条旅游主线是为登山旅游步道线路,步道连接了保护区管理处、华首台、黄龙观、索道终点、飞云顶、白水门、酥醪等地,通过环保汽车旅游线路到达生态林场。

“三带”是根据旅游资源不同功能,划分三个生态旅游景观带:一是道教生态景观带,通过游览华首台、白鹤观、黄龙观、诗词楹联、摩崖石刻等众多宗教和历史人文景观,以及亚婆髻、亚公髻、骆驼峰等自然地理风光,观赏珍稀植物园、珍稀动物养殖园、药圃园、以及孑遗植物和罗浮山特色植物园;还可参观博物馆、电化宣传室等普教育展览。二是飞云顶登山观景带,包括自然地理景观、常绿阔叶林、山顶矮林、竹林风景点、山顶揽胜、沟谷瀑布群探险等;三是酥醪生态休闲娱乐区,游览森林浴、度假村、会务中心、水上乐园等生态旅游景点。

“四基地”主要以生态文化旅游为主题,计划将罗浮山打造成为国内重要的健康养生基地、水文化休闲生态基地、中医药创新基地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动罗浮山生态文化旅游的发展。

(三)做大做强生态文化产业

罗浮山旅游创新发展,应该积极利用葛洪道教生态文化资源,大力扶持重大生态文化产业项目,增强生态文化产品的创新能力,促进生态、科技和文化的深度融合,做强做大生态文化产业和品牌。

1.大力推销生态矿泉水。水是生命的泉源,罗浮山的水资源特别丰富,飞瀑名泉多达980 处,“满山皆甘泉”。罗浮山的泉水不仅水质优良,而且终年不竭,拥有“长生井”“卓锡泉”和“酿泉”三大名泉。所谓“千载养生泉,一脉融道家”。葛洪当年在罗浮山炼丹,依赖的就是冲虚古观内的“长生井”的泉水。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罗浮山优质丰富的水资源吸引了许多投资者来此做“水生意”。百岁山矿泉水生产基地就是在罗浮山建立的中国首个生态水文化基地。

百岁山矿泉水的水源来自罗浮山地层160米深下的岩石断裂带。这种水源历经了千百年的深层循环,富含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偏硅酸、锂、钙、钾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偏硅酸对人体的作用非常大,不仅对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神经功能紊乱、胃病及胃溃疡等均有保健作用,并具有抗癌抗衰老的功能[16]”。九天观矿泉水也是罗浮山矿泉水的名牌。九天观矿泉水的水源位于葛洪东庵“九天观”旁,与冲墟观“长生井”同一水源。葛洪炼丹专取此水。如今,经国家有关部门专家化验,发现九天观矿泉水是世上罕有的优质生态矿泉水,曾获国内外多项奖项,专业用于酒楼餐馆煲靓汤、泡工夫茶,远销广州、深圳、东莞、中山、汕尾等各大城市,被美誉为“天下第一水”。

2.积极开发天然温泉。罗浮山的天然温泉资源也很丰富。据专家鉴定,罗浮山天然温泉富含大量对人体有益的碘、镭、锂、氟、锶、硫化氢、偏硅酸以及偏硼酸等化合物和微量元素,具有调整血压的功能,有利于牙齿及骨骼,集洗浴、保健和医疗于一体。目前,在罗浮山开发的天然温泉中,罗浮山嘉宝田养生温泉是设施最齐全、质量最好的一家。这家养生温泉融合了葛洪的中医药养生理论和方法,拥有罗浮养心区、特色养颜区和修身养性区等60 多个原生态温泉池。置身于嘉宝田养生温泉,游客们既可以尽情地享受罗浮山美丽的自然风光,感受生态文化的别样魅力,更可以体验葛洪养生的精妙。

3.建设生态文化小镇。在当今时代旅游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罗浮山旅游度假村开发不能再仅仅提供高服务水平,而应该坚持生态文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利用罗浮山丰富的生态资源,推进生态、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把罗浮山建设成为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文化休闲为主题的生态文化公园,大力开发生态湿地观光、田园农家乐、休闲旅游区、生态健康养生等生态文化项目建设,引导人民绿色消费、理性消费和健康消费,增强生态责任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全力打造生态文化特色小镇,为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提供智力支持。

总之,罗浮山与葛洪的相遇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17]。虽然葛洪提倡的“修道成仙”理念存在一定的哲学局限性,但其道学中的生态伦理观念,有助于人们处理好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对罗浮山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当前罗浮山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猜你喜欢

罗浮山葛洪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论葛洪对罗浮山旅游文化发展的意义1
住进呆萌生态房
罗浮山与岭南道教
生态之旅
《医心方》引录《葛氏方》探析
博罗·罗浮山
地方特色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初探
生态
葛洪《肘后备急方》诊治卒死类急症经验